(31)积累运用四

2025-04-28

积累运用四 总第64--69课时

共享备课(设计者:杨丽丹) 审验签字(同意使用)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中安排了认识对偶句的特点,积累爱国名言,在阅读中了解联想和想象,以及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等练习。

教学目标:

1、积累名言佳句,了解对偶句的特点。

2、通过互动平台,了解联想与想象的作用。 3、了解“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表达方式。

4、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能将欣赏的对象真实地写下来。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温故知新”和“语海拾贝”。 一、 温故知新 (一) 设疑自探:(5分)

1、 导课:

2、理解这几个对偶句。 (二) 设疑:

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旧的知识是什么?

(2)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新知识?

3、出示自探提示: 读句子,思考:

这几个语句有什么特点?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学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二)解疑合探:(10分)

1、指名朗读课本上的四句话,指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这些语句都是对偶句。

2、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试着体会对偶句的作用。 a、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b、回顾课文内容,再一次感受这几个对偶句的意思。 c、小组讨论语句中的对偶句有什么作用。

(在文中恰当引用一些对偶句,可以増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3、回忆以前学过的对偶句。

4、教师总结:在写作中,有意引用对偶句,可以増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在习作中,为了突出主题,还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三)质疑再探(5分)

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试着用引用这种修辞手法写几个句子。 (四)运用拓展(5分)

1、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偶句读一读,试体会对偶句的作用。

2、同学两个说一说。

二、 语海拾贝(15分)

1、学生试读,注意停顿。 2、师范读。

3、学生朗读句子。

4、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加以引导理解。 5、指导学生记忆,背诵这四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互动平台和自主阅读园地 教学过程:

一、互动平台(16分)

(一)设疑自探 1、谈话导入 师: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描写的是一幅幅革命者英勇斗争的画面,语言都非常优美,情景交融,意境悠远,构思精巧。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呢?这一节我们一同走进互动平台,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2、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3、设疑:

从三位同学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4、出示自探提示:

小声读这段对话,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并划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

(二)解疑合探:

1、分角色读课本中本栏目的对话。

2、从三位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本单元课文在写法上有个共同点:进行联想和想象。

3. 根据学生的回答,回忆总结《黄河大合唱》这篇课文是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的?

4. 请同学说说本单元其它课文是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的?。 (三)质疑再探:

你学了之后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我们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 (四)拓展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和习作的经验谈谈体会。 二、自主阅读园地(24分) (一)设疑自探 1、谈话导入: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自主阅读园地-----《有的人》。

2 、板书《有的人》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归纳梳理: 预设:

(1)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写有的人的什么? 3、 出示自探提示:

(1)读准字音,能够运用学习工具解决阅读困难。 (2)批画出好词佳句。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请在旁边做出批注。)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 )解疑合探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具有这样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赞扬了鲁迅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甘愿做牛做马的崇高精神。 (2)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运用对比的手法。

3、再读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质疑再探:

你学了之后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

这首诗在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运用

积累诗中的优美语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密契纳谢绝总统的邀请,出席了老师的欢送会。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8分)

1、导入课题。

(1)有个性的人是值得大家欣赏和学习的,对问题的独特认识及处理更值得大家反思,密契纳谢绝总统的邀请,出席了老师的欢送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密契纳,你会怎样选择?说出你的理。

(2)引出口语交际的主题:密契纳谢绝总统的邀请,出席了老师的欢送会。

2、设疑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 2)明确问题

密契纳谢绝总统的邀请,出席了老师的欢送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密契纳,你会怎样选择?说出你的理由。

3、自主探究 (1)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注意做到层次清楚。

二、解疑合探(25分) 1、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在小组内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 2、集体展示。

(1)每小组至少推选一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看法。

要求: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有条理,尽量做到语言优美。 (2)组织学生对公开交流的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语句是否通顺;声音是否响亮;语言是否优美;是

否有条理;是否有感情?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三、质疑再探(3分)

1、引导质疑

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

如果你是密契纳,写信谢绝总统的邀请,还应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4分)

1、通过今天的口语交际,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演讲的技巧和内容上总结)

2、把我们在课堂上的发言过程整理成一篇文章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纳谢绝总统邀请,出席老师欢送会

语句通顺 语言优美 层次清晰 声音响亮 情景交融

第四、五课时

教学“习作百花园”—— 以“学会欣赏”为话题 一、审题及写作范围

本次作文的核心是“学会欣赏”。所谓欣赏,就是指人们用审美的心理、用审美的眼光,对客体进行细致入神的观赏和体味。围绕此话题写作范围很大。

可以让人学会欣赏大自然, 欢歌鸣叫的鸟儿, 粲然怒放的花儿,无语凝重的远山, 来去匆促的河流,空旷与落寞的戈壁, 令人怦然心跳峭壁。

可以让人学会欣赏人类几千来的人文艺术, 满怀崇敬地去欣赏一幅画,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

更重要的是让人学会欣赏人自身, 因为欣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沟通, 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 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 可以使人扬长避短, 更健康的成长和进步。其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 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是一种爱, 人与人之间在互相欣赏之中, 世界才能充满爱!

当然还有其他事物。如生活,生命等等。

二、立意

明确了题意,就要考虑打开思路、确定立意的问题。话题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怎样才能神思飞扬,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呢?从小至今,我们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从中也领略到了其中的趣味,比如欣赏多彩的生活,欣赏多姿的自然,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欣赏在青春中熔炼出的生命或者欣赏寻求快意的心灵等等。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可谈人生、青春、生活,也可以写环境与自然,乃至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既可写你的,也可写他的,但都必须紧紧扣住话题“欣赏”,要通过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谈出你的感受,谈出你的独到见解。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要慧眼独具,从中筛选出感受深的,趣味浓的。从小处入手,“喜人的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即可。选好材料,要站得高,看得远,深入挖掘。立意不仅要明确,还要力求新颖深刻。比如欣赏音乐,不能通篇云山雾罩,只说些“三月不肉味”的话,而要点出美在何处。

三、文体及思路

1、一般思路

本次作文的中心是“学会欣赏”,“学会”两个字最重要。为何要学会欣赏,如何学会欣赏, 写成议论文是很容易想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最常见的观点是“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去“就有道而正焉”等等。写出这样的中心,再加字通句顺,文章的基准分就有了。

2、拔高思路

A、聪明的学生,或者说会写的学生,会在“学会”与“欣赏”两词之间再展开一下,文章就会更深入、更充实一些。如:“辩证地看别人的优缺点”,“如何看到别人身上不被常人注意的长处”,甚至“要学会欣赏别人的缺点”,“会欣赏也要一分为二”,“学会欣赏的目的是‘正己’”等等,在这些方面有所论述,生发开去的文章,往往得分较高。 B、每次作文所给的话题都很宽泛, 最好的思路是将其具体化,

而围绕话题加前缀或后缀又是很有效的方法。如本次, 就可将话题具体化为 “学会欣赏自然”, “学会欣赏书法”,“学会欣赏建筑”,“学会欣赏他人”, “学会欣赏爸爸”,“学会欣赏老人”,“ 学会欣赏创伤”,“学会欣赏困境”,“老师应学会欣赏学生”,“领导要学会欣赏下属 ”,“农民学会欣赏农民”,“女人应学会欣赏女人”等等。注意这些话题往往是别人最容易忽视的,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自然会打动老师。三种文体都可以写。

C、本次作文写成记叙文有一定难度, 但是不是不能写, 最常规的思路如“我学会了欣赏父亲”这类题目就可写成一般的记人文章,再如“我学会了欣赏某个同学”这类话题,要保证三条∶第一所记之人最好是你曾轻视、甚至伤害、如今感到愧疚且有点味道的人;第二结尾最好围绕话题点题, 并用“时间已过去几年了, 其人,其事使我学会了欣赏别人”这类话进行升华”;第三拟个温馨点的题目,如“你在我眼里最美”、“心香一瓣”等等, 再加上故事本身的分量, 不会得低分。

四、定题

文体自选,是说选择适合表达你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文体。开放性话题作文,并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了,落实到你所写的文章,就要有明确的界定,写什么必须是什么,写什么必须像什么,而不能写成“大杂烩”。就本次习作而言,可记叙你感受美的经历,可议论欣赏的内涵意义,也可抒写你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等。

五、材料汇编

1、学会欣赏别人

常见这样的人:自己有了成绩,有了荣誉,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冷嘲热讽,挖苦、嫉妒。

真诚地为别人取得的成绩,取得的进步,取得的荣誉喝彩,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胸襟,恢弘自己的气度,才能不断拥有成就事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听到别人有了成绩就不自在,看到别人有了进步就不痛快,是心胸狭窄、气量狭小的表现。这样的人很容易成为孤家寡人,不会有很多人愿意与他合作、共事

和创业的。

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人格修养,一种气质提升,有助于自己逐渐走向完美。一个人总能在某一方面胜过别人,但在这一方面也总会有人比他强。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就是这个道理。每人都各有所长,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随时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这对于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发展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

义。

赞美他人并不难做到,这要求我们去发掘生活和工作周围的人,想想他们的好处和优点,并毫不吝啬地称赞他们,这将会在人与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我们的社会和工作环境更温馨可爱。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2、学会欣赏 有益健康

欣赏能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和满足感,人的心灵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与调适。同时,欣赏还能开阔人的视野,充实生活并增添生活情趣。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状态与肌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欣赏往往能够促使人进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这对于身心健康,自然是大有益

处的。

欣赏并不神奇,学会欣赏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艺术水平。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可供欣赏的客体随处都是,譬如就在我们的家中,阳台上栽培的花草、墙壁上张贴的字画、案头陈设的工艺品、水族箱里喂养的金鱼等等,它们都无时不在向主人展示自己的美。如果你在茶余饭后静静地专注地观赏它们几分钟,便会生出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感来。又如人们平常所说的“自赏”,即品味自己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这也不失为一种高雅的养生之道,比如在观赏自己精心创作而成的一篇文章抑或一幅字画时,往往都会获得一种极大的精神满足、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读好书是欣赏,听音乐是欣赏,看优秀的电视节目是欣赏,走出家门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同样是欣赏,生活中到处都有可供欣赏的客体。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更有诗意,让你在获得精

神享受的同时,进而获得心身的健康。 3、学会欣赏凄美的往事

应该说,每个人都会有,而且一定会有,那种凄美的往事,这一种记忆中的伤感,是每个人心目中的唯美所在。因为它无法实现,所以才美。

不管别人是怎么去面对这种伤感的,但你须学会怎样去欣赏那种伤感。在有酒的时候,在寂清的时候,在无聊的时候,翻出来慢慢回味。

或许在不多久的以后,你会把这种伤感当做一个故事,细细地告诉你的爱人,让她和你一起共同体会故事中的美丽。

我不会为了过去而逃避,因为我已经知道珍惜今天的可贵,就象珍惜昨日一样,我懂得怎样去欣赏。

世事本无常,把握现在才最重要。放眼前方,有谁说,秋风下,那片落叶不美?

4、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

曾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台湾作家林清玄当年做记者时,曾经报道了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没想到,这句话却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店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

重新做人。

的确,如果没有林清玄当年对小偷的“欣赏”和期盼,恐怕也就没有他今天的事业和成就。不难看出,欣赏对人生多么重要啊! 当然,我绝对无意把学生比作小偷,但小偷尚且能因“欣赏”而改过,学生为什么不能因欣赏而奋发呢?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欣赏,老师的欣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认为,做一个老师,首先要学会欣赏!

学生当然会缺点多多:没有集体荣誉感,没有团结的精神,没有劳动观念,对老师过分挑剔,对自己要求过松,骄傲自满,自私自利。结果是老师挑剔学生,学生挑剔老师,工作没法打开。但只要老师尝试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学生,发现他们也有很多的优点:勤奋、积极、向上,在学习上不甘落后于人,有远大的理想,个个都想争第一。这时,老师们会发觉,自己的学生也有这么多的“亮点”!这些“亮点”,老师应该欣赏!

欣赏是一种信任和肯定。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老师的赏识更值得自豪的了。有一个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对我说:“能得到老师的赏识是最值得自豪的,我只有在你写给我的话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对我的关注。”的确,在学生看来,老师对他们的赏识是一种信任和肯定。老师的欣赏,就是对学生的信任和肯定,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

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想不到,真的想不到,那么一点点的欣赏,对老师来说轻而易举,对学生却有这样大的作用!欣赏的确能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欣赏是一种理解与沟通。原来,在你欣赏自己的学生的同时,肯定也教会了学生去欣赏别人。人与人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沟通呢?师生之间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学会欣赏吧,欣赏是一种美德。老师学会欣赏学生,这是师生之间理解和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

5、学会欣赏与赞美

你懂得欣赏吗?你会赞美吗?就像古代诗人将那原本毫无生机的月球赋予了“月照花林皆如霰”的柔情一样; 你不是也陶醉于“星垂平野阔,风涌大江流”的美景之中吗?你与朋友的交往中,若只把发生的点点滴滴当作过目云烟,而忽视了平凡中的一丝亮迹,那又何必相逢呢?

试着用你心灵的视力去观察每一个人吧,你发现的每一处闪光点都会成为黑夜中的一点星光,只有到了繁星不满苍穹时,不仅是自己,其他人也会与你共同分享这份激情与喜悦。

大家都一样,希望身边的人喜欢自己,希望自己的观点被别人

采纳,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希望听到真诚的赞美,那么,你为什么不让这些并不难实现的愿望成为事实?“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古代圣贤早先给予教诲:己所不欲,勿失于人;己所欲者,勿施于人。这正是哲学家们悟出的一条人类行为的新奥妙。 学会欣赏别人,努力去发现潜藏在深处的一线光辉,学会赞美别人,让每一缕光辉都放射出最夺目的光芒,这样,即使是星光灿烂过后的拂晓时分,启明星也会被映得更加耀眼了!

6、学会欣赏老年人

林语堂说过,有人用老气横秋来骂人,实在是不晓得秋林古色之美啊!的确,老年人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显示出如秋天般深沉、博大的气度与胸怀,那种美是年轻人难以散发出来的。

老年人因经历过生命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所以锤炼出一种从容、淡泊的心境,使他们常能以静看花开花落、闲观云卷云舒的超然,来对待纷纭的人世。

老年人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积淀,以及晚年充裕的时间,常能做出令世人惊叹、赞赏的事业,绽放出绚丽多姿的七彩云霞。 老年人同样是宝贵财富,谁都不能小看他们。他们的知识、经验尤其值得重视,青年人可以从中学习到应对各种困难的技巧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有人说过,老年时代如蜿蜒河流的下游,宽阔而平静,是人生一个看似平淡实则丰美的重要阶段。世人要学会欣赏老年人,这才不愧是生活中的智者,因为他领悟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哲

学真谛。

7、学会欣赏

顾不上欣赏周围的景致,要赶路,要往前看。来不及对身边的一切心存感激,以为以后有的是时间。放弃了心中曾有的浪漫和幻想,因为那和现实是多么格格不入。人生路上,我们越往前走越无法停留,越来越多的景致被我们丢在了脑后。

是生活使我们变得疏忽?还是岁月让我们变得庸俗? 为什么我们忙忙碌碌内心却依然空虚?为什么我们日益变得麻木和疏懒?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伤害身边最亲的人? 为什么我们越是平凡越

是不甘于平凡?

每天,我们重复着昨天,时光悄悄地在我们眼角留下沧桑。人生的经历,世事的悲欢已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波澜不惊。面对荣辱,我们已经学会了冷静对待。可是,我们依然没有学会一件最重要的事——欣赏。

学会欣赏,学会热爱周围的一切。学会欣赏,学会感激生活的馈赠。学会欣赏,让爱人更温柔更体谅,学会欣赏,让心灵放松。学会欣赏,将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爱的海洋。

假如你感到压力不堪重负,请你停下匆忙的脚步,看看天空,欣赏蓝天和白云,欣赏月亮和星辰,在大自然的风中静静呼吸,让清新的感觉抚平你粗糙的心。

再上路时,我们一定不再是疲惫不堪的赶路人,学会欣赏,我们就是轻松愉快的行路人。

学会欣赏,让我们永远做爱的主人!

第六课时

——作文评讲课

一、优点

①题材丰富。比如自然、人生、亲情、友情、名人、诗词、散文、足球、电影、绘画、音乐??

②文采飞扬。用词精当,语句流畅;词语丰富,句法灵活;妙用魔水般的修辞,信手拈来精彩的流行话,行文点缀“金刚钻”语句。记叙有感性美,抒情有意境美,议论有理性美。文采照人,文章亮丽。

二、优秀片段欣赏

在欣赏这乐曲的同时,我心中也在演奏着一个又一个乐章,

时而轻快,时而醇厚,时而深沉,时而奔放,我的练琴生涯随着十级的良好成绩而进入新的境界。我欣赏当初的那份执着,是它铸就了我今天的演奏水平,是它丰富了单调的生活,是它让我获得了自信。

生活是一曲优美的旋律,从你走进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

人海里,从你睁开眼睛那一刻开始,这首歌的旋律开始谱写:从那一个个小音符,你感觉到是美丽和温馨,不由得从心底去欣赏这充溢着美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美。

一直在崇尚、向往着历史中那片诗词并发的芳草地。当李清照带着“人比黄花瘦”的容颜从历史中向我走来;当岳飞的《满江红》激荡起我满腔的热血??我的心中便荡起阵阵激流。宋词,那古老的精华,已融入我的生命。

三、问题

①话题当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话题并非标题,不少同学的习作中出现了话题代标题的现象,以话题当标题,不是不可以,但这样你就失去了以标题突出文章中心的好机会,就失去了以标题展示自己才情的好机会。要使文章中心明确,固然可以开宗明义,甚至一篇之中两次点题,但你若能拟个新颖别致的标题来点明文章的中心,那就使文章一目传神满篇生辉了。

②旨意不明。有的文章的主旨似雾中花,水中月,“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话题作文虽然选材宽,角度多,但在立意上是要集中的,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古人言:“意在笔先”“意胜则文胜”。所以我们在练习中要注意:“意”明再成文。 ③挖掘不深。在立意的提炼上还欠点功夫,如果选取自己感受深的东西来并用心同其交流而撞击出思想的火花的话,那么文章的深度也就有了。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就需要我们善思、深思。比如有同学写欣赏夕阳下的炊烟,表达的是家乡的可爱,家庭的温馨,这就比较平淡,缺少力度。倘若进一步挖掘,炊烟是母亲灶前搓成的风筝线,牵动着母亲对远方求学的儿女的挂念??这样不仅新颖,而且也有一定的深度。我们对大千世界不能视而不见,充而不闻,而应该身入其中,心入其中,想出点意思,悟出点道理,品出点情味。 ④满纸“蛛丝”。书写美观,字体规范,乃文章的“脸面”。“貌若西施”,就会令人一见钟情,爱不释手;“形同嫫母”,就会使人拒之千里,弃之不顾。

四、改进措施

1、用优秀习作做示范,讲解如何分清详略,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2、摘抄优美抒情的的语句。

3、选取优秀范文,让学生多读,从中学习写法。 教后反思:

成功:

教学“温故知新”时,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了解了对偶句的语言形式及特点;“语海拾贝”让学生在积累中感受前人的爱国豪情;“互动平台”通过朗读交流,了解了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口语交际”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不足:

对于对偶句学生初次接触,课堂上训练不够。 改进措施:

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并积累。


(31)积累运用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更需语言美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