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滦南一中2018届高三12月月考
理科综合试题
第Ⅰ卷(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B细胞核中的核仁被破坏,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 B.糖被与细胞的识别、免疫、主动运输等有关 C.核糖体、叶绿体与线粒体均有外膜和核酸
D.颤藻和水绵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叶绿体的有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中自由水的大量减少必定引起细胞的凋亡 B.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必定引起细胞的衰老 C.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必定引起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D.细胞中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必定引发细胞癌变 3.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t1<t2<t3<t4﹚。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2的消耗值,结果如下表。经分析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温度气体变化值(相对值/mg?h) t1 光照下O2的增加值 黑暗下O2的消耗值 t2 t3 t4 2.7 6.0 12.5 12.0 2.0 4.0 8.0 12.0 A. 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 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植物在t3温度时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最多 C. 光照相同时间后,t4温度下装置内O2的增加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相等 D. 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24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0 4.如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的细胞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B.①过程可能发生同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 C.图Ⅲ的a、b、c、d细胞中遗传信息可能互不相同 D.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过程②出现异常
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6.常温下进行下列处理,没有显色反应的是
A.用健那绿染液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处理解离漂洗后的洋葱根尖 C.在稀释十倍的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D.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浑浊,即得Fe(OH)3胶体 B.用NaOH溶液和AgNO3溶液即可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C.向某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可证明该溶液
中含SO4
D.用焰色反应可区分NaCl和Na2SO4两种固体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在标准状况下,22.4 L CH4与18 g H2O所含的电子数均为10NA
2-
C.一定温度下,1 L 1 mol·L的CH3COONa溶液含NA个CH3COO离子 D.1 mol 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3,共转移2 NA个电子 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Ba+2OH=BaSO4↓+2H2O B.NaHCO3溶液水解:HCO3+H2O
-
-
+
2-
2+
-
-1-
H3O +CO3
-
+2-
C.NaOH溶液中加入铝片:Al+2OH=AlO2+H2↑
D.NH4HCO3溶液与足量烧碱溶液混合:HCO3+OH=CO3+H2O 10.分子式为C4H8的烃共有(不考虑顺反异构体)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1.常温时的下列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水加水稀释,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B.CH3COONa溶液与HCl溶液混合所得的中性溶液中:c(Na)>c(Cl) C.Na2S和NaHS的混合溶液中:c(Na)+c(H)=c(S)+c(HS)+c(OH) D.pH=8的NaHCO3溶液中:c(HCO3)>c(CO3)>c(OH)
12.某α-氨基酸仅含C、H、O、N四种元素,且N、O原子个数比为1∶2,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20,
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3 B.4 C.5 D.6
13.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Z、W相邻。X的核电
荷数是Z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Z可形成化合物Y2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WO4 B.简单离子半径:W的离子>Z的离子>X的离子 C.ZX2和Y2Z均含有离子键
D.还原性:X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W的氢化物
-
2-
-
+
+
2-
-
-
+
-
-
-
2-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第14~18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
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
限思想法
B.引入平均速度﹑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槪念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
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D.用比值法定义了速度﹑加速度﹑位移这三个物理量
15.为了安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这个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汽车停止运动通过的距离称为制动距离。表中是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根据分析计算,表中未给出的数据X、Y应是 (A)X=40,Y=24 (B)X=45,Y=24 (C)X=50,Y=22 (D)X=60,Y=22
16.2018年10月26日21时2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了降轨控制,卫星成功由轨道半径为a、周期为T1的极月圆轨道进入远月点距离为A、周期为T2的椭圆轨道,为在月球虹湾区拍摄图像做好准备,轨道如图所示。则“嫦娥”二号 A.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1小于它在椭圆轨 道上运行的周期T2
B.经过圆轨道上B点时的速率等于它经过椭 圆轨道上A点时的速率
C.在圆轨道上经过B点和在椭圆轨道上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D.在圆轨道上经过B点和在椭圆轨道上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相等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后,灯L1和L2都正常发光,后由于某种故障使灯L2突然变亮,
电压表读数增加,由此推断,这故障可能是 A.L1灯灯丝烧断 B.电阻R2断路 C.电阻R2短路 D.电容器被击穿短路
速度m/s 10 15 20 25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12 18 Y 30 20 X 80 125
18.两个所受重力大小分别为GA和GB的小球A和B,用轻杆连接,放置在光滑的半球形碗内。小球A、
B与碗的球心O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如图所示,若碗的半径为R,细杆的长度为2 R,GA>GB,由关于连接两小球的细杆AB静止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GB?GA?A.arctan + B.arctan +
GA4GB4GA?
C. -arctan 2GB
GB?
D. -arctan 4GA
O R ? B A
19.如图所示,在y轴上关于O点对称的A、B两点有等量同种点电荷+Q,在x轴上C点有点电荷-
Q,且CO=OD, ∠ADO=6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O点电场强度为零 B.D点电场强度为零
C.若将点电荷+q从O移向C,电势能增大 D.若将点电荷-q从O移向C,电势能增大
20.某同学从一高台自由下落,下落2m后双脚触地,双
膝弯曲缓冲,
使重心又下降了0.5m后停止,这一过程用传感器及计算机记录了地面冲击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t1时刻该同学的速度最大 B.t3时刻该同学的动能最小 C.t4时刻该同学的动能最小 D.t2时刻该同学的动能最大
O t/s t1 t2 t3 F F/N
21.自动电梯以恒定v0匀速上升,一个质量为m的人沿电梯匀速往上走,在t秒内走过此电梯。电梯
长为l,电梯斜面倾角为a,则 A. 电梯对该人做功为mglsina
mgv0tsina
B. 电梯对该人做功为
mglsinatC. 重力的功率为
D. 重力的功率为
l mgv0sina
第Ⅱ卷(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小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22.(7分)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图乙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
D E
5.29 5.76
(1)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选A、B、C、D、E、F、G 共7个计数点,且各
计数点间均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则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m/s。 (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______。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 C、木板的质量m1 D、滑块的质量m2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
为a,重力加速度为g)
2
第Ⅱ卷(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小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22.(7分)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图乙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
D E
5.29 5.76
(1)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选A、B、C、D、E、F、G 共7个计数点,且各
计数点间均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则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m/s。 (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______。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 C、木板的质量m1 D、滑块的质量m2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
为a,重力加速度为g)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