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数学课堂的灵魂
内容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学生等教学资源的利用,让学生学会在课前预习新课程,学会自主探究,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讨论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
关键词:先学后教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正文: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观念中,知识的传授多以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并形成了新课导入——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教师讲授——巩固新知识的大量练习为主的固定模式。事实上,我们往往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责任,却忘记了最为关键的一点——解惑,试问没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质疑,教师又何来针对性的答疑呢?
一、自主忽视——数学课堂的断臂之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创设让学生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但现在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现象,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
要表现在:
1、不能“自主学习”。传统教育中,我们老师不敢对自觉性还待发展的学生放手——给予“自主”,于是本应该属于学生的时间、空间则全部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或语文,或数学,或背诵,或练习。这种片面强调发展学生智育,而忽视或抑制他们的欲望、兴趣、情感的教育,最终只能使我们学生的众多方面得不到和谐发展,更谈不上“自主”这一优良品质的培养,也就无法进行“自主”学习。
2、不会“自主”学习。传统教学由于受凯洛夫结构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结构的严谨,导致教学中“按步就班,以讲为主”模式的运行得以产生,教师不从学生的现状,个性去研究,更谈不上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成为被动注入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动机,哪里会自主学习呢?
3、不愿“自主学习”。由于学生自觉性较差,行为表现的随机性,情境性较强。往往下决心做一件事后,又草草收兵,有时他们的坚持在短时间内可能就改变。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往往认为是为了老师而学习,为家长而学习。而不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学习。由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动机不强也是我们学生不愿学习,更不愿自主学习的一个原因。
二、自主互助——数学课堂的点睛之笔。
现代教育观要求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关于所谓的“自主互助”,我的理解有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学生“先学后教”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做到五个让: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推导,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
具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学生等教学资源的利用,让学生学会在课前预习新课程,学会自主探究,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讨论,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互动,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同时这些问题也能及时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及时反馈给教师,使得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让学生有受到重视的满足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促进学生快乐、主动地发展。
2、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建议课堂“小组合作”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小组学习是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面合作,各施所长。小组合作并不仅仅意味着将学生划分为若干的小组,而是要创造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如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也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健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
三、模式领航——数学课堂的动力之源。
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数学课堂结构,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它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素质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多维考虑,明确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从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考虑:
1、基本知识:一堂课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都要明确。 2、基本技能:即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基本知识。
3、情感态度:营造一个什么学习氛围,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课前考虑清楚。
4、学习策略: 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考虑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地位,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考虑学生的以往经验以及目前的水平等等.总而言之,一切要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先学后教,不断指导。
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即对所学习内容、要求程度、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评价等一一做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对自学中的学习方法做好必要、及时的指导。自学要求可随着学习项目的自身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地分步出示,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学好每一步的信心。同时,自学要求的设计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好奇学知识的正迁移效应。如“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
课前:
师:六一节快到了,学校将布置舞台的任务交给我们班,你们打算怎样布置?(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
师: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哪些知识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就对这六种图形的面积进行知识和方法的梳理吧。(板书)
通过情景引课。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不陌生和抽象。另一方面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具体、鲜明地反映一些实际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从而使学生将多种知识再现,并将情境贯穿于练习题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力协作,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之后必然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共同讨论研究所遇到的困难。在此过程之中,要充分调动小组之中后进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以及优秀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做到小组之中只要有一人会,便没有一人不会,即“兵教兵”。如此以来,小组成员的组成便显得至关重要了。把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等次,给他们划分成小组,每组4人,A等生1名,B等生2名,C等生1名,力争做到小组之间人员的平衡以增强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及积极性。
(四)、总结归纳,精讲点拨
经过了学生的自学过程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协作过程,学生对所要求自学的知识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明确的了解,做好了充分的“第二次备课”。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可谓水到渠成。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分以下两步走。A、学生答疑解难。即让各小组组长提出在本组内部所未能解决的问题,看其它小组成员是否可帮助解决。这时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并特别要注意让后进生发言,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向书本甚至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提出疑义或异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B、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的精讲点拨可谓把关的一环。在“第二次备课”的基础之上,教师将学生自学及讨论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从而使抽象繁杂的知识具体化、系统化、规律化,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内容。教师的讲解切忌重复,对于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内容决不再讲。讲解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使师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教师讲得巧妙,学生学得高效。
(五)、练习达标,争取高效
“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此,学生学习之后必须及时当堂训练以反馈其所学情况,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堂训练要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方面,而不搞死记硬背。当堂训练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
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了充足的课余时间以全面提高其它各项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空。总之,“先学,后教,再练”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主动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开发潜能,拓展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往往需要补充一些知识,或者进行一定的替换练习。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有种种新鲜感,还使他们以一种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拓展。教育学生要珍惜集体荣誉等。总之,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拓展是可行的,但也不能盲目进行,要考虑周全,尤其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而非教师的个人展示活动。
实践证明,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
简而论之,我们所倡导的“自主互助”型的教学模式,从“自主学习”的角度上说,是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为手段,以形成自学能力为目的;立足于具体的“小组合作”的教学实践,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更在于建立起学习的共同体。一个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强调的是同学们在自主探究知识的基础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交往、对话、交流和合作,最终达到全体同学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王文逸著:《教育科研那些事儿》,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4、张媛媛著:《自主学习理念下的合作学习》,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刘春玲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其比较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