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右边的都是声旁,表音。 组词扩展:“临行 临写 好哇 演奏”。 4.出示词语卡片和课后词语卡片。 黎明 蟋蟀 热气袭来 水蒸气动情 吹奏 夜幕降临 光彩熠熠 俊俏 装点 格外精神 生机勃勃 四 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披—— “临”左边是两竖,不能写成一竖一撇。 “奏”的第六笔是横,不是撇。 2.其余字由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àng lín dòu lì zhēn zhū pī zhe zhí wù chuī zòu (降临 )(豆粒 ) (珍珠) (披着 )(植物 ) (吹走 ) 二、填合适的词 (晶莹)的小露珠(金黄)的向日葵(俊俏)的小姑娘 (美丽)的珠宝(碧绿)的白杨树(可爱)的喇叭花 三、照样子写 生机勃勃 兴致勃勃 得意洋洋 喜气洋洋 笑盈盈 笑眯眯 笑哈哈 乐滋滋 金黄 碧绿 酱紫 深红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6、小露珠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6、小露珠 第2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17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录像。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夜深人静,万物都进入了梦乡。顽皮的小露珠神秘地出现了。她笑着,滚动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2.你想说些什么?(自由发言) 二 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小露珠出现的时间:晚上到第二天的黎明;出现的地方:草叶上、禾苗上、花朵上。 (2)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 2.小结。小露珠从晚上到第二天黎明就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3.创设情境,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过渡:清晨,小露珠遇到了几位小客人,它们是——(学生答出: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 (1)出示幻灯片。讲述:小动物们会和小露珠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听听,看看你能否听懂小动物的话。(学生听录音) (2)交流感受。 ①小动物们都夸小露珠什么了?说给大家听。 ②你想夸小露珠什么?说给大家听听。板书:闪亮 透明 圆润 (小动物们夸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 ③听到小动物们都夸自己美,小露珠会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下)说出来好吗? (3)为什么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板书:外表美 4.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过渡:还有谁喜欢小露珠呢?请大家自读第六、七自然段。 (1)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可以与小组内的同学讨论问题。 (3)理解:俊俏的小姑娘。(俊俏是说小姑娘好看。) 讲述:课文中把什么比作“俊俏的小姑娘”呢? 把“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比作“俊俏的小姑娘”。 (4)启发想象,体验。 如果我们就是花草树木,小露珠在我们身上滚来滚去,在绚丽的朝霞下,我们就会变得——(学生可以说出来,或者学生做动作加以理解。) 过渡:看到这么多的花草树木在自己的滋润下变得那么俊俏,那么精神,小露珠可高兴啦!所以她更欢快地——(爬着,滚着。) (5)引发讨论。小露珠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她自己呢? (6)指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①读句子。(电脑显示) 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 ......②交流。 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即将消失在太阳公公温柔的抚摸下,她为什么还笑呢?说出自己的看法。(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是最快乐的事情,所以她笑了。) ③“我明天还会来的。”句中的明天是什么时候呢?(第二天的早上。) ..这说明了什么呢?(小露珠的无私奉献精神,心灵美。) 板书:无私奉献 心灵美 三 总结全文 小露珠不仅有闪亮、透明、圆润的美丽外表,更有一颗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愿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像小露珠这样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小露珠这么可爱,找个机会,让我们也站在花朵旁、草地旁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6、小露珠 教学反思: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7、 学会查“无字词典”△ 第1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18 1.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学习知识不仅要依靠书本,还要留意生活。 2.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无字词典”的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同学们一定知道“词典”的意思吧。“词典”是收集词汇加以解释 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词典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字,那你们知道还有一种词典叫“无字词典”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就是通过一些事了解到生活中还有“无字词典”,那么,这些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从中找到答案吧!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聪(cōnɡ) 帽(mào) 涛(tāo) 涌(yǒnɡ) 撞(zhuànɡ) 岩(yán) 崩(bēnɡ) 嚷(rǎnɡ) 仅(jǐn) 勤(qín) 读准这些字的读音:平舌音“聪”,翘舌音“撞、嚷”,前鼻音“岩、仅、勤”,后鼻音“涌、崩”。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分类指导。 (1)“晒蔫”“理解”“山崩地裂”等词语由教师讲解。 (2)学生互帮互学,理解部分词语。 3.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无字词典”这个题目写了什么?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课文先交代暑假里,小主人公聪聪和爸爸去旅游,然后写了爸爸指导聪聪用生活现象解释“骄阳似火”“惊涛拍岸”,最后写爸爸告诉聪聪学知识要学会查“无字词典”。 5.细读课文,围绕“爸爸指导聪聪用生活现象解释词语”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1)“骄阳似火”在词典里是什么意思?爸爸是怎么解释的?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2)“惊涛拍岸”在词典里是什么意思?爸爸是怎么解释的? (3)聪聪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词语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书上的解释 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起很高。 生活中的现象 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形容波浪很急,卷海面上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 岩石上,发出山崩地裂的声音。 三 通过解决上面的三个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谈谈读后的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找准爸爸说的话。 4.利用表格比较。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篇课文在写法上运用了比较法,我们可以通过表格来比较,内容也会更清楚、更明白。 出示表格。 5.读一读,比一比。 指导学生读好这部分内容。 四 理解“骄阳似火”与“惊涛拍岸”这两个词语。 (一) 骄阳似火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聪聪是怎样解释的? (2)爸爸是怎样解释的? (3)你会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这个词语吗?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进一步指导。 (1)聪聪的解释。 “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这是词典上的解释。骄,强烈;阳,太阳;似,好像;火,火焰。 文中说聪聪在回答爸爸的提问时“像背书似的”,说明他对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很熟悉的,也就是说他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得还是不错的。 (2)爸爸的解释。 从爸爸的解释不难想到,父子俩在旅游途中,天气一定很热,因为烈日当空,路边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爸爸很注意观察生活,也很善于用生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 第1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1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3、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培养认真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内容。 1.出示有关钢笔的谜语,学生猜谜语: 不会走路有尖嘴,会走长路没有腿。每迈一步留脚印,肚子饿了喝点水。 2.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朗读欣赏。 3.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 学生大声齐读。 二、了解钢笔及用法 1.教师出示一支钢笔,进行实物认识。 2.学会吸水:(出示课本第1页右下角插图) 墨水有多种色彩,我们一般使用纯蓝,出示样品。教师示范吸水,提醒学生注意讲究卫生。如果是旧钢笔,要先冲一下,保证吸管通畅。吸完墨水把钢笔擦干净,拧上笔套和瓶盖。 3.学生代表上台试吸。 三、指导书写 观察插图,教给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钢笔。 1.出示第一页左上角插图 (1)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笔?(钢笔)是怎样握笔的?(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 (2)小结。 (3)学生模仿执笔方法。 2.出示第一页左下角插图 (1)这位同学的写字的姿势是怎样的?(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 (2)小结。 (3)学生模仿写字和执笔方法。 教师小结: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 3.右中间背景图 (1)图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使用的是什么笔?他们的姿势怎样? (2)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出示写字歌。 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直,纸放平,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心要静。 (3)学生朗读:写字歌 (4)学生练习写钢笔字。 4.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写好钢笔字的兴趣。 (1)引导观察第一页上的右上图,问:从这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少年王勃》课文抄写。) (2)学生模仿练字。 (3)作品欣赏 (4)小结 四、书写评比,与钢笔交朋友 1.教师出示书写内容——古诗《乌衣巷》,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反馈。 3.展示优秀作品(粘贴在班级宣传栏中) 五、课堂小结 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象不象;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 课堂作业新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1.认真写钢笔字 三个一:一寸 一拳 一尺 肯专心 有恒心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 第2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 2、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认真完成作业”既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它可以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 二、指导渗透如何认真完成作业。 1.夸夸图上同学。再次看图(2页、3页) 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夸,有困难的学着老师的提示语夸。 ①同学们完成作业,坐姿真端正。 ②你的学习用品摆放得真整齐。 ③你的作业写得真漂亮、整洁。 ④你的执笔姿势很正确。 (相机过渡书面作业,要认真完成,口头作业,同样要认真完成) ⑤你认真地朗读课文,多投入呀! ⑥你在家借助电脑查找资料,方法真好! ⑦你们俩剪贴报纸、积累学习材料合作多好。 ⑧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真愉快! 2.夸夸身边同学。 展示学生在家学习的照片,评议,在“成长塔”上贴“基石”激励。 三、明确认真作业的要求。 1.向学生明确认真完成作业的要求:要看清作业的要求,认真朗读或书写。朗读有感情,书写要端正。其次不懂就问。 2.看图上同学的表现怎样?(姿势端正,认真书写,把作业的要求记在心间。)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也来摆一摆姿势。 3. 师小结:认真完成作业,不仅要认真书写,而且要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了解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1. 师:作业的形式可多了,都有哪些?请看第3页上的图,说说。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2. 除了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一样很重要,这也是我们预习时应该认真做到的。 五、激趣操练 1.同学们,你们认真完成作业的这种态度被校少先大队部知道了,大队部也知道我们“寻找春天”的实践活动,大队委决定三年级的橱窗用来展示我们的作业呢! 2.小组合作,组长根据组员情况分工。 (老师带来了书法纸、白纸,我们的作业展主题是:我们的春天,大家可以将你收集的春天的古诗写下来,可以画画、剪纸装饰一下……) 3.学生当场操练,教师巡回指导、摄取镜头。 4.评评我自己。从态度、坐姿、执笔、练习本摆放等方面评议。 课堂作业新设计: 板书设计: 认真完成作业 态度端正,思想集中 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时完成 教学反思: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1、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1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3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儿吗?玩儿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描写的就是北京的少先队员们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景,他们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吧! 板书课文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 学习生字,通读全文 1.教学生字。 读准字音: 爽:翘舌音,sh+u+ǎng 洒:平舌音,s+ǎ 愉:整体认读音节yú。 写准字形: 爽:先写中间的“大”再写左边的部分,最后写右边的部分。 爱:与“受”区别开来,最下面是“友”,不是“又”。 环:与“坏”区别,左边是“王”,不是“土”。 排:右边的“非”,先写中间的两竖,再写左边的三横,最后写右边的三横。 洒:与“酒”区别,里面少一横。 悄:注意“忄”的写法,先写两边再写中间的竖。 2.读课文。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5、石榴 第2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14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作者运用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出示挂图。 2.理解词语。 驰名中外:声名传播得很远。 3.小结。 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家乡驰名中外的原因。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两个季节?石榴有哪些特点? (2)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写叶子和花的? 2.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郁郁葱葱”的意思是草木苍翠、茂盛。) 3.讨论。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把“石榴花”比作“小喇叭”,而且是活泼的,还鼓着劲儿吹,说明了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这个形象的比喻十分恰当。 4.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板书:春天——枝条、叶 夏天——花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石榴的什么?(主要写石榴的生长情况。)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石榴的果实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的? 板书:花开花谢结果 (3)出示两个句子,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①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十分形象地把成熟石榴的样子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显示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2.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 ②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小组讨论。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和外形特点的? 板书: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3.理解“晶莹”的意思。 晶莹:光亮而透明。 4.再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 总结全文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了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抓住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和外形特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们喜爱品尝的水果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六 齐读全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重点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先品尝你最喜爱的一种水果,再写一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5、石榴 第3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15 1.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学习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的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再现石榴成熟过程的板书内容 1.再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品尝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 3.说一说自己喜爱的水果的成熟过程。 (1)小组内说。 (2)指名在大家面前说。 二 完成课后练习 1.由学生独立完成用钢笔描红的练习。 2.抄写两个句子。 三 小练习(电脑显示)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再组词。 2.给同音字组词语。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完成小练习、小练笔。 2.进一步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石榴 教学反思: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6、小露珠 第1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16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习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课前谈话 1.猜谜语。 (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雨) (2)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雷) 2.激发兴趣。 刚才我们猜出的谜底是雨和雷,它们都是自然现象。现在老师再出一个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请你们猜: 闪亮透明的小圆珠,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那是自然一奇观。(小露珠) 二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露珠吗?仔细地观察过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去大自然,仔细瞧瞧小露珠吧!(出示课文题目) 板书:小露珠 三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临(lín) 粒(lì) 哇(wā) 披(pī) 植(zhí) 格(ɡé) 招(zhāo) 奏(zòu) 注意读准边音“临、粒”,平舌音“奏”,翘舌音“植、招”。 3.在小组内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生字的。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粒 披 植 格 招”,左边都是形旁,表义,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师范读一行,指名接读,全班读。 (三)整体感知,知大意 1.读诗、看图,找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看、听) 2.小结:看!多美的夏日风景啊!林中风儿在吹,花儿在笑,蝉儿在唱……真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夏来树更绿,人来蝉儿树上鸣。”看着、听着,老师仿佛变了一个大牧童,同学们仿佛变了小牧童。来,咱们也骑上黄牛,走进画中,走进诗里面…… (四)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读出“骑”的自在、开心。 师:小牧童天天放牛,和黄牛可亲了。他骑在黄牛背上感觉怎么样?指名读(读出自在、惬意)(你这样用情地读,这就叫“吟诗”。板书:吟)咱们把自己当成这个自在的小牧童吧!一起来吟!(齐读) (闭眼听音乐)小牧童闭上眼睛,你们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你们走进了哪里啊?(树林里)那里有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想象:树、花、草……)再吟,吟出开心。 (2)读出“振”的响亮、悠长。 师: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唱起了歌)!那歌声怎么样?(响亮)从诗中哪个字可以知道他的歌声很响亮?(振)指名读,小组读。 你们的歌声树上的枝叶都听到了,它们一片传一片,把歌声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齐读,(还不够远)再齐读。读出歌声回荡、悠长。 2.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读出“意捕”的紧张、急切。 师:正当小牧童骑着黄牛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地唱了起来。大家听!(播放蝉的叫声)它是谁?(鸣蝉!) 听,它的歌声多得意啊!看看插图,我们的小牧童怎么样?(呆了、傻了、想去捕蝉,站在树下一动不动)——这就是诗中的:意欲……出示三四句,齐读。 (出示一个大大的“意”字)师:大家看这个“意”字,心里的“心”字上面有个声音的“音”字,心里发出声音——就是牧童心里在(想)(板书:想)。想什么呢?(想怎么捕到这只蝉)指名读、齐读,读出牧童心里十分“想”捕到鸣蝉的急切。 (2)读出“忽然”的迅速、敏捷。 师:这么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不能)所以我们的小牧童就(“忽然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得是慢还是快呢?(快)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忽然”是什么意思?(马上、很快……)师生合作读,读出动作的迅速、敏捷。 (3)读出“闭”的谨慎、无声。 师与指名读一生:小牧童,你为什么“闭口”“立”在这里,不唱歌了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啊?(因为再唱,蝉就要吓跑了!) 引导个别读,(蝉儿听到你的声音了!)小组读,读出小声、轻声、无声、心语、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五)吟诵诗句,感情朗读 1、吟动静,吟出对比。 师:诗人把他所见的画面写成了这样一首诗,现在我们能不能吟着诗,想出画面来呢?这画面还会动呢!(课件:“骑、振、捕、闭、立”变红)生读全诗。 师:我发现,你们吟诵一、二行的时候,声音放得亮一些;而吟诵三、四行时,声音压得低一些。为什么?(一、二行诗中牧童在快乐地骑牛、唱歌;三、四行诗中牧童在想捕蝉,心里紧张……)哦,你们吟得真用心!让老师再听听! 分男女生吟诵,吟出动静之别。 2.吟假想,吟出创意。 师:你们猜一猜,小牧童捕到蝉了吗?(生自由说) (1)捕到了,因为……。捕到之后,心情如何?(高兴、得意)小牧童手里捧着蝉,又骑着黄牛回家了。读一、二行,读出得意。 (2)没捕到,因为……。没捕到,他两手空空地骑黄牛回家了!再读一、二行。 (3)继续捕。没捕到,但这时又听见林中传来“知了、知了……”的声音,小牧童又会怎么样?读“意欲——”反复捕。 师:这首诗就是一个谜啊!留给爱读诗的小朋友们尽情猜想! 3.吟唱。(播放《所见歌曲》)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怪不得有人要把它唱成一首歌了!大家来听听!……(听两遍后)诗不仅可以用来读,用来吟诵,还可以美美地唱呢!(板书:唱)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唱吧! (六)指导书写 书写“振”、“意”、“欲”与“忽”。 引:古诗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动听的歌,还能变成灵动的字呢! 1.出示生字“振”、“意”、“欲”与“忽”,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游戏“找相同”“找不同”。 3.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指出生字所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自由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三个美”:姿势美、笔画美、间架结构美。) 5.用投影,集体评议。 四、积累背诵,总结拓展。 1.背诵古诗。 2.扩词扩句,朗朗诵读。 (天真的)牧童 ,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动听的)歌声 。 ( 因为)意欲 , ( 所以)忽然 。 (之所以)忽然 ,(是因为) 。(动听的)歌声 ,(天真的)牧童。 3.结语:咱们五千年文明古国,像《所见》这样有趣的经典诗歌还有许许多多(推荐几首),就让我们今后继续快快乐乐学古诗,做一个有诗意的中国娃吧!(音乐起)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意欲捕鸣蝉。(想要) .(2)忽然闭口立。(闭上)(站立) ..(3)歌声振林越。(回荡) ..2.按要求写字。 加一部分:音+心=意 谷+欠=欲 勿+心=忽 虫+单=蝉 扌+辰=振 3.读一读,记下来。 寻隐者不遇 (唐)贾 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①隐者:隐居的人。指有知识而不愿做官,甘愿住在山林、乡村的人。 ②不遇:没有遇到。 ③童子:小孩,指服侍隐者的书童。 ④言:告诉,说。 译文:诗人进深山去拜访一位隐者,没有遇到。诗人就在松树下询(xún)问隐者的书童:“你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书童回答:“师傅采药去了,他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mí)漫(màn),不知道他在哪个地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所见 袁枚 看 读 听 吟 想 唱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4 、荷 花 第1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11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习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课前谈话,导入课文 1.猜谜语。 池中有个小姑娘,从小生在水中央,粉红笑脸迎风摆,身挨绿船不划桨。猜一种水生植物)谜底:荷花 2.说说你了解到的荷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荷花的资料)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荷(hé) 园(yuán) 冒(mào) 幅(fú) 仿(fǎnɡ) 佛(fú) 止(zhǐ) 昨(zuó) 记(jì) 注意读准:平舌音“昨”,翘舌音“止”,前鼻音“园”,后鼻音“仿”。 3.在小组内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生字的。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荷 园 幅 仿 佛、记”,左边都是形旁,表义,右边的都是声旁,表音。 组词扩展:“冒出 冒烟 停止 停车 昨天 昨晚”。 4.出示词语卡片和课后词语卡片。 莲蓬 饱胀 破裂 微风 舞蹈 告诉 仿佛 挤挤挨挨 翩翩起舞 随风飘动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三 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佛”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写法,中间是个“弓”三笔写成。 “园”全包围结构,先写完中间的“元”,再写最后一笔横。 “荷”上下结构,上面的草字头写宽一些,盖住下面的“何”。 2.其余字由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é huā huā yuán mào chū yì fú fǎnɡ fú tínɡ zhǐ zuó tiān jì xià (荷花)(花园 ) ( 冒出)(一幅 ) (仿佛) (停止 )(昨天)(记下 ) 二、填合适的词 (雪白)的荷花 (雪白)的衣裳 (浓浓)的清香 快乐地(飞行) 静静地(站着) 悄悄地(说) 三、照样子写 挤挤挨挨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多多少少 翩翩起舞 依依不舍 炯炯有神 徐徐上升 嫩黄色 碧绿色 浅紫色 天蓝色 板书设计: 4 、荷 花 教学反思: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4、 荷 花 第2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12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一)品读二、三段。 l.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边读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 二次备课 什么喜欢,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这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C.表演体会“冒”: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 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 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②“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 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的空气......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 (3)“有的……有的……有的……” 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指名朗读。 小结:[课件演示:一池荷花]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 (板书:千姿百态) 作者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 a.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b.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仅很美,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段。 (二)巧读四、五段。 1.指名朗读四、五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三、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齐读全文。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本文的?(板书:闻到──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板书:细致观察、丰富想象) 四、拓展练笔 1.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2.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3.师引导依照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 4.交流习作,讲评后,学生修改小练笔。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荷(荷花) 稻(稻田) 幅(一幅) 止(停止) 何(如何) 蹈(舞蹈) 副(一副) 正(正在) 二、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一……就…… 妈妈一下班,就赶紧做饭。 有的……有的……有的 天上的白云有的像小羊,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一座大礼堂。 三、根据课文内容,摘抄词句。 1.描写颜色的词语: 碧绿 白 嫩黄 雪白 2.描写荷叶多、绿、圆的句子。 荷叶挤挤挨挨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3.描写荷花样子的句子。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闻到 一股清香 叶:多绿大圆 荷花看到 一活画 细致观察 花:才开全将开 丰富想象 想到 文章来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5、石榴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课后词语。 3.指导书写。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1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13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 板书:石榴 2.小结讨论结果。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及词语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抽(chōu) 枝(zhī) 密(mì) 甚(shèn) 至(zhì) 肚(dù) 扒(bā) 讯(xùn) 甜(tián) 津(jīn)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甚:其字下面关了半扇门。 加一加:扌+由=抽 木+支=枝 月+土=肚 扌+八=扒 舌+甘=甜 形近字比较:蜜——密 律——津 迅——讯 减一减:“到”减掉“刂”就是“至”。 3.认读本课的新词和课后词语。 抽出 枝条 越开越密 甚至 肚皮 扒开 喜讯 甜津津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驰名中外 清爽无比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三 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 甚 密 甚:“其”加竖折。最后一笔为竖折。 密:与“蜜”区分开来。注意“必”的写法,一撇在“心”中间,第二、三个点之间撇出。 2.其余字由学生完成。 抽 枝 密 至 肚 扒 讯 甜 津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ōu zhī shèn zhì dù pí bā kāi xǐ xùn tián jīn jīn (抽枝 ) (甚至 ) (肚皮) (扒开)(喜讯 ) (甜津津 ) 二、填合适的词 (火红)的石榴花 (青绿色)的石榴 (绿黄色)的叶子 (玛瑙般)的子儿 (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成熟)的喜讯 (活泼)的喇叭 (急切)地张望 三、照样子写 郁郁葱葱 密密麻麻 花花绿绿 大大方 板书设计: 5、石榴 教学反思: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活小事教育聪聪。 (3)你会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骄阳似火”这个词语吗? 路上的行人口干舌燥…… 知了不停地叫着“热呀,热呀”…… 阳光火辣辣的,一丝风也没有…… 小树苗无精打采地低着头…… 小狗无奈地吐着舌头…… 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生活现象解释这个词语。 3.自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加深体会。 (二) 惊涛拍岸 1.教师提示,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1)词典上的解释。 惊:使人震惊。 拍岸:形容浪花很大,卷起很高。 (2)爸爸的解释。 父子俩来到海边后,看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听见了浪花拍打岩石发出的山崩地裂的声音,爸爸想到这个情景用“惊涛拍岸”这四个字来概括是最合适的。 (3)你会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惊涛拍岸”这个词语吗? 浪花掀起一人多高…… 耳边的声音震耳欲聋…… 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水花四溅…… 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生活现象解释这个词语。 3.自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加深体会。 五 指导分角色朗读 六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分析爸爸的话,理解聪聪受到的启发 1.理解词语。 意味深长:形容语言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不仅……还……:一组关联词,表示句中前后两个意思都很重要。 2.先请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3.教师组织交流,谈谈从中受到的启发。 如果想真正理解词语,不仅要会查词典,还要了解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如果想真正学到知识,不仅要多读书多看报,还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重点放在对“无字词典”这四个字的分析理解上。) 七 回顾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文章通过记叙旅途中发生的小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查“无字词典”这样一个道理。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聪(cōnɡ chōnɡ ) 涌(yǒu yǒnɡ) 崩(bēnɡ dēnɡ) 嚷(lǎnɡ rǎnɡ) 撞(zhuànɡ zuànɡ ) 勤(qíng qín) 2.用下面的字组词,再用词语写一句话。 聪(聪明)小华是个聪明的孩子。 岩(岩石)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 仅(不仅)我们不仅要查有字的词典,还要查查身边的“无字词典”,才能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7 学会查“无字词典” 词典 “无字词典” 书 生活 不仅……还…… 教学反思: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8、 哪吒闹海 第1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19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起因,体会哪吒的勇敢。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 混:“混”在“混天绫”中的读音是“hún”,另一个读音是“hùn”,组词为“混合”。 “兴”在文中“兴风作浪”的读音是“xīng”,另一个读音是“xìng”,组词是“高兴”。 即:读音是“jí”,不是“jì”。 另外读准平舌音“澡、罪”,翘舌音“称、治、扔”等。 (2)注意字形 霸:注意上面是个“?”,不是“雨”。 晃: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下面是个“儿”,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扔:“扔”字右边是“乃”,不是“及”,最后一笔是撇。 2.查词典,解释词语。 随即:表示紧接着前一动作或情况之后立即发生,相当于“随后就”。 火焰:火苗。 胡作非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兴风作浪:刮起大风,掀起波浪。 机灵:聪明伶俐;机智。 摇晃:摇摆。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4)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2.写出每一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自然段:哪吒决心治治龙王父子,为老百姓出气。 第二自然段:哪吒带着法宝跳到海里,龙王派夜叉查看。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第三自然段:哪吒打死了夜叉。 第四自然段:哪吒打败了三太子。 第五自然段:老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 三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2.组织学生研读。 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1)用“因为……所以……”表达句子。 (2)想象“兴风作浪”的情景,东海龙王父子是怎样进行破坏活动的? 如掀大浪打翻小船等。 (3)哪吒要治龙王父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哪吒有很强的正义感,同情关爱老百姓。他是一个很善良、很勇敢的孩子。 3.指导朗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chēnɡ bà hài rén zhì lǐ shuǐ jīnɡ ɡōnɡ (称霸)( 害人 )(治理 ) (水晶宫 ) yáo huànɡ wá wɑ rēnɡ qù hú zuò fēi wéi ( 摇晃 ) (娃娃) (扔去) ( 胡作非为 ) 2.抄写词语。 (1)兴风作浪 随即 胡作非为 机灵 (2)滔天巨浪 趁势 称霸一方 法宝 2.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板书设计: 8、 哪吒闹海 教学反思: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8、 哪吒闹海 第2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0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小主人公的精神。 2.分析句子。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复习生字、新词 二 导入新课 解题:《哪吒闹海》 题目中有一个描写动作的词语,是“闹”字,围绕这个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1)为什么闹?(上节课已解决)(2)怎么闹?(3)闹的结果是什么? 三 复习上节课学的内容 为什么闹?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祸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这是他闹东海的原因。 四 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一闹”。 (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3)哪吒做了什么?画出表示他的动作的词语。(跳进、取下、摆、掀起) (4)东海龙王是怎么做的?巡海夜叉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 2.学习第三自然段“二闹”。 (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3)哪吒做了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理解“身子一闪”“躲”“随即”“取下”“扔”。(4)什么是机灵?哪吒的机灵体现在哪儿? 哪吒很勇敢,夜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被哪吒打死了。 (5)得知这一切后龙王是怎么做的?学习第四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三闹”。 (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讲出来吗? (4)画出关键词语。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 “一纵身”“趁势”说明哪吒的反应很快,身手矫健灵活,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小英雄。 4.小结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夜叉,打败了三太子,收拾了龙王父子,为百姓出了气。 5.指导朗读。 五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这一段写的是“闹”的结果。 龙王:不敢胡作非为,不敢做坏事了。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结合上下文理解“胡作非为”“太平”的意思。 六 总结全文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写哪吒大闹东海,制伏龙王,使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的事,赞扬了哪吒为了人民利益与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朗读全文,讲故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照样子,写词语。 气冲冲 红彤彤 白花花 笑哈哈 喜滋滋 兴冲冲 一团团 一架架 一条条 一座座 一只只 一片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2)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3)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4)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 3.词语接龙。 天空(1)夕阳(2)原形板书设计: 8 哪 吒 闹 海 决心治龙王父子 打死夜叉 机智勇敢 打败三太子 主备人:
空气阳光形体气球光明体育球拍明天育人拍手 天气 人民 教学反思: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9 、寓言二则 第1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1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等词语的意思。 3.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在活动中体会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 读准平舌音“宋、咱、则”,前鼻音“筋”。 (2)注意字形 拔:与“拨”区别开来,“拔”右边是个“友”加一点。 寓: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最后三笔是:竖、提、点。 2.查词典,解释词语。 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巴望:希望、盼望的意思,“巴”有急切、迫切的意思。 焦急:非常着急。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4)找出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三、读故事 1.思考(1)农夫种了禾苗后心情怎么样?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自愿交流,反馈要求:用书上的句子来说一说,找出重点词语。 3.模仿农夫焦急的样子(请同学上台模仿,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要求:神态、动作(揣摩一下心理,想象农夫会自言自语嘀咕一些什么) 4.交流“焦”字 从字形想一想,你能想到什么?(开拓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中国的汉字多么形象啊!(启发:怎样才能由“焦”变为“不焦”?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要是你,怎样化解如此焦急的心理)(可指导读出本自然段的“焦急”) 5.焦急的农夫想到了什么主意?(自由读第2自然段,把农夫想出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1)指导朗读:急忙、一棵一棵、从中午一直到天黑、筋疲力尽。 (2)板书:筋疲力尽。指导“疲”的写法和意义。 (3)加上动作表演农夫拔禾苗的过程,体会他的心里语言。(“拔”的动作演示是重点,是小心翼翼地还是急匆匆地?做好预设,应属于前者) (4)如果你是禾苗,你会怎么说?(让学生积极表现) 6.筋疲力尽的农夫回家后怎么样呢? (1)板书:兴致勃勃。指导“勃”的写法和意义。 (2)指导朗读(加上动作或手势)(体会:累并快乐着) 7.他的儿子知道了,有什么反应? (1)学习“纳闷”(纳闷些什么,心理语言) (2)禾苗的结果怎么样呢? (3)说说禾苗枯死的原因。板书:规律、急于求成。(回到寓言题目,问学生“揠苗”真的能“助长”吗?然后给“助”字加上大大的双引号,这样能凝炼地总结主旨)(对照幻灯片11中的主题图引出趣味小诗来深化总结:揠苗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无粒白辛苦) (4)举例说一说生活种类似的例子。(可选择家长对孩子的期待,硬逼着孩子参加多种辅导班、特长班事例来叙说,近距离更有现实感) 四、故事延伸 1.合作演一演“禾苗枯死之后”(贴合故事,如果你就是那个农夫的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如何补救,续写故事) (1)同桌合作表演 (2)请一位同学和老师合作,表演这个故事,引出:如果对禾苗不管不问,行不行? 2.总结:办事情不能太性急,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端,为了怕犯错误,就连正常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五、拓展,谈收获 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有2000多年了,原文只有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同学们课下可以自己读一读。外国也有很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找来读读。 2.谈谈收获,课下完成我的收获表。 (需增加“作业设计”一项,如:复述故事。再如:第二年这位 主备人: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宋国农夫再来种田,会怎么做?)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抄写词语。 焦急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揠苗助长 焦急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揠苗助长 2.比一比,再组词 寓(寓言 ) 拔(拔河) 则(一则 )疲(疲劳) 遇(遇到) 拨(拨打) 侧(侧面)披(披着) 3.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焦急 拔苗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规律 急于求成 主备人:
教学反思: 2018新 苏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 学科 教学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准备 9 、寓言二则 第2课时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课文,出示课题 (一)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 2.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2)板书:蚌。 (二)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 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字音 读准翘舌音“伸 示 弱 持”,前鼻音“禁”,后鼻音“蚌”。 (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神一伸”“来一夹”。 组词扩展:“表示 示弱 一齐 整齐 威胁 相持 坚持 不禁 禁止”。 2. 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 主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