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目录
第二节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本节导引】
党内法规是党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法规制度是一个政党能够有效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政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事件回放】党内法规法治化
2013年5月27日,经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
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公开发布。这两部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发布,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条例》对党内法规的制定权限、制定原则、规划与计划、起草、审批与发布、适用与解释、备案、清理与评估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规定》共十八条,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原则、范围、期限、审查、通报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主体内容】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始终。党的法规制度建设是党的其它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只有党内
法规制度建设搞好了,才能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得到贯彻和落实。 一、党内法规的内涵
党内法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中央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用以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各类规章制度的总称。党内法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对党内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四大部分的立法、守法、执法活动的总称。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与国家法治建设息息相关,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特色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就是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适应。 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但是,这种党内法规的“七位制度”不能涵盖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全部内容,应从层面、对象、形式和内容上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分为:中央党内法规-部门党内法规-地方党内法规;党员法规-党组织法规;实体法规-程序法规;党内关系法规-党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法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党的组织制度。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党内法规基本特征
党内法规的重要政治价值就是通过对党的政治权力的合理配置,建立科学的政治权力的运作机制、保障机制和控制机制,使得党的各类组织和成员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既有效防止党的政治权力的滥用,又确保党的合法的政治权力和管理行为的顺利运行,从而使党的政治权力运行规则化、制度化和有序化,形成稳定的党内政治秩序。
(一)调整党内行为关系的规范
党内法规是通过对行为的调整来规范党内关系。党内关系建立在党内各个主体的相互行为基础上,行为关系是党内关系的重要方面,它是一种表现于外部的通过党内各个主体之间的行为而发生的党内关系。达成党内控制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对党内各个主体行为的调整而对党内关系进行调整。党内法规是针对行为而设立的规则,因而它首先对行为起作用。
党内法规是一种行为规范。党内法规具有概括性,它是一般的、概括的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情,可以反复地适用。党内法规的规范性决定了它的效率性。党内法规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无需对具体的人和事情做出具体的指引,只要通过规范的安排和指引,即规范性调整,它就能对一切同类主体和同类行为发挥作用。党内的各个主体只需根据党内法规的规定进行行为,不必事先经过其他任何人的批准,因而其作用是高效率的。
(二)由党内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
党内法规是由中国共产党党内专门机关在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创制的。制定、认可和解释是党内法规创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制定是党内的立法主体通过法定的程序活动产生新的规范。认可是中国共产党对既存于党内的行为习惯或者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规效力。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行为模式和习惯方式,对存在于党内的这些模式和方式通过党内立法主体的立法行为使之得到认可,从而在党内具有普遍的行为约束力。党内关系中,党内各个主体相互发生行为关系。在有些行为关系中,由于对相关的行为规范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不同或者偏差,这个时候就需要党内的立法主体或者其授权的有关主体对于这些行为规范在现实的党内关系中的实际要求和标准进行字义与目的解释,以便同类的党内关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行和贯彻。这种行为就是党内法规的解释行为。
(三)以权利和义务的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党内法规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党内法规以党内法规规范为主,而党内法规规范中的行为模式是以授权、禁止和命令的形式规定了权利和义务;党内法规规范中的法规后果就是对权利和义务的再分配。党内法规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它明确告诉党内主体该怎么样行为,不该怎么样行为以及必须怎么样
行为;党内法规的主体根据党内法规来预先估计自己与他人之间该怎么样行为,并预见到行为的后果和有关的结果。
党内法规是通过规定党内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资源,进而影响党内各个主体的动机和行为,从而影响党内关系。党内法规的利导性取决于党内法规对于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双向的。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作用于人的行为,并且权利可以诱使利己动机转化为合法行为并产生有利于党内关系的后果。义务往往意味着责任后果,所以它能促使党内法规主体不去做党内法规禁止的行为。
(四)通过程序予以强制实施
党内法规的科学制定只是党内法规的一种“应然”状态。要让党内法规在党内关系中发挥作用,党内法规必须得到实施。党内法规的实施必须由党内的强制力进行保证,如果没有党内的强制力作为后盾,那么党内法规的规定在许多方面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违反党内法规的行为得不到惩罚,党内法规所体现的意志就得不到贯彻和保障。党内法规的强制力必须以法定的强制措施和制裁措施为依据。 三、党内法规的重要意义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就是靠严明的党规党纪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共同成为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器。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党已初步形成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为党的领导和执政活动、党内政治活动、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