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第01期)微测试系列03
(时间30分钟 总分5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
1.(2015届湖北黄冈中考)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祈祷(dǎo) 恻隐(cè) 倒坍(tā) 龙吟凤哕(huì) B.嗔怪(chēn) 涟漪(qǐ) 遒劲(qiú) 忍俊不禁(jīn) C.阔绰(h?) 伶仃(líng) 逶迤(yí) 鳞次栉比(jié) D.真谛(dì) 炽热(chì) 酝酿(niàng) 惟妙惟肖(xiào) 【答案】D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015届山东临沂中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滞碍 座落 明察秋毫 顶礼膜拜 B.提纲 媒介 险象迭生 寻人启示 C.诓骗 馈赠 重蹈覆辙 张皇失措 D.羁绊 掂量 风餐陆宿 眼花缭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
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项“座落”应为“坐落”;B项“寻人启示”应为“寻人启事”;D项“风餐陆宿”应为“风餐露宿”。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2015届辽宁沈阳中考)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忧虑。
A.“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 B.“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这个句子中,“夏天”作主语。 C.“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句是因果复句。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
1
【答案】D
【考点定位】辨析复句类型。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2015届贵州安顺中考)综合学习水平考查(10分)
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废旧电池回收”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上面是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该图主要信息。(不得出现数字)(3分) (2)校园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箱上有两句宣传语,请你紧扣“环保”主题,运用对偶知识补写下句。
(3分)
上句:回收废旧电池
下句:
(3)学校志愿者行动队到某小区发放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宣传单时,看见一位小伙子正把几节旧电池扔到
草坪上,你赶忙上前劝阻。针对小伙子下面这句话,请你结合【相关链接】中的知识对其进行规劝,规劝时语言得体,内容恰当。(4分)
【相关链接】电池主要成分为锰、汞、锌等重金属。被遗弃的废电池腐烂后,其重金属成分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小伙子说:小毛孩管什么闲事!我只是扔个破电池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说: 【答案】
(1)大多数人把废旧电池当垃圾扔掉,只有少数人将其投入专门回收箱(极少数人将其存放在家)。(3
分)
(2)示例:创建文明校园(争当环保卫士、创建绿色校园、建设生态校园、增强环保意识等)(3分) (3)示例:叔叔(或大哥),小区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有责任一起爱护它。你别小看一节废电池,它腐
烂后,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可大了,还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4分)
2
【解析】
(1)试题分析:注意抓住题目中所提到的少活动主题“环保”和活动内容“废旧电池回收”,仔细观察图
表,根据图中文字表述的内容和数据,进行比较。从人们对待“废旧电池”的处理方式来归纳问题。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试题分析:阅读材料,材料中说到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根据这一点内容,用友好的语气告诉对方
其行为的不当,说明环境与每个人有关,劝说对方改正自己的行为。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2015届福建莆田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17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___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____ (3)无地置土 置:_ ___ (4)公遂止 遂:_ 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分)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分) 3.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① 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 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 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4分) 【答案】
3
1.(4分,每小题1分)
(1)用箕畚(装土石) (2)没有(或:通“无”)
(3)安放(或:放置) (4)于是(或:就)(意思对即可。) 2.(6分)
(1)(3分)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易一、“反”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2)
(3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以”、“如??何”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3.(3分,每处1分)
①愚公 ②愚公妻子 ③(孀妻)遗男(或:邻人;小孩)
4.(4分)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
畏尾;遇难而退)。(愚公和鲁公的特点各2分,概括合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置”为“放置”,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箕畚”为名词作状语,意为“用箕畚”,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本题是有关内容理解和人物分析题。学过的课文,比较熟悉,可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
抓住文中两个人物的言行表现,根据要求一一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2015届山东泰安中考)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1)——(4)题。(8分)
钱塘湖春行① 白居易
孤山②寺北贾亭③西, 水面初平④云脚低⑤。
几处早莺争暖树⑥, 谁家新燕啄春泥。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⑦, 绿扬阴里白沙堤⑧。
【注】①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山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②[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③[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④[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⑤[云脚底]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⑥[暖树]向阳的树。⑦[不足)不够。⑧[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1)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2)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3)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4)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 (1)D (2)A (3)C (4)B
5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首先要了解“尾联”是七八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诗人在充分地描写钱塘湖之景后吟出此句,明明白白地表达了自己“最爱”湖东“绿扬阴里白沙堤”之景,所以是直接抒情,答案为A。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与上两题要求不同,是先错误的项。阅读全文,理解内容,抓住各项要点,
一一比较,判断正误。诗首句“孤山寺北贾亭西”即说明了作者的观察点,所以C错。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根据本诗中作者对景物生动的描写和“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扬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
的这一句即可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喜悦,比较各项,即可知答案为B。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2015届北京中考)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3题。(共9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通水,以南方充盈之水 ① (滋润 滋养)北方干渴大地的梦想已经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中线一期工程为例,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多个大中城市,每年可输送的调水量达95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1/6,直接受益人口达6000万。根据需要,后期将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减少地下水开采,使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以缓解。随着受水区水资源生态的改善,影响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将逐步消除,从而为这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
6
【材料二】
2014年12月27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年均为北京送水12.4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达6000平方公里,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城市供水保证率将由75%提高到95%。此外,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不仅减少北京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的出水量,还可以将富余来水调入密云水库存蓄,大大加强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关闭大部分自备井,通过天然和人工② (回填 回补),有效遏制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同时,部分来水还可向首都的河湖补充清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2分)
2.请你根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3分)
3.下列三个选项,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 。(只填序号)(4分)
【甲】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乙】南水北调工程未来将产生更好效益 【丙】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 【答案】
1.① 滋润 ②回补
2.① 中线一期输送距离长:全长1277公里 ②中线一期流经范围广,沿线经过丹江口、南阳、平顶山、
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天津、北京等15个大中城市。 3.乙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依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图相关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应该仔细观察材料中
的图(图的标题: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示意图、图例、图中的文字信息),其次,根据图中的信息,阅读【材料一】,筛选跟图中相关的信息“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多个大中城市”,最后,分析进行说明。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3.试题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的说明内容,首先观察三个选项,提取三个的关键点:甲“经
济效益”,乙“未来效益”,丙“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材料一】提及了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材料二】整体都在说南水北调对北京城市供水、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地下水补给及水资源净化等,没有提及“经济效益”,因此排除甲。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根据需要,后期将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
7
关闭大部分自备井”??由此可见南水北调的效益还未全部提前实现,所以排除丙,答案为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