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不理解的地方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 2、朗读并能背诵。
3、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 巩固达标
一、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山倒海 水到( )成 自强不( ) 名不( )传 顶天立( ) 可歌可( ) ( )然一体 永( )不忘 二、默写《己亥杂诗》。 拓展延伸
一、以“今日家乡”为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讨论:家乡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 2、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 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 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 采访对象: 搜集的票证、实物:
(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 也可以去 ,还可以 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 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 (4)交流。 二、习作。
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1)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2)“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 “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3)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
2、看“习作讨论平台”,参与习作讨论。
3、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11 永远的歌声
温故知新
一、为下列汉字注音。
菩( ) 淙( ) 拽( ) 二、辨字组词。
剃( ) 辫( ) 淙( ) 涕( ) 辩( ) 综( ) 三、补充词语。
( )牙咧( ) 兴高采( ) ( 的嗓音
( )的庙宇 ( )的晚风 (的小溪
四、写出下列词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笑嘻嘻( ) 告诫( ) 哑( )
反义词:委屈( ) 潮湿( ) ( ) 五、感受佳句。 1
、童年
拎( ) 载( )栽( ) )无所知 )的老师 挥舞( 清亮( 像 咧( )喜( )嬉( ) ( ) ( ) ) 嘶) 漂亮一
幅 。 2
、
童
年
的
歌
犹
如 。
以上这两句话都是( )句。第一句话把“童年”喻为( ),是指童年生活的( );把“歌”比作( ),意在体现对童年的歌记忆犹新。
六、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1、他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2、趁着徐徐吹来的晚风,我又轻轻地哼唱起童年的歌谣。 3、村头村尾各个角落到处都响着我们的歌声。 激疑导学
一、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老师生病——( )——( )——( )——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
三、课文通过对人物( )( )( )的描写,表达出“我们”对老师的( )之情。
四、结合课文的首尾部分,联系文中的典型事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永远的歌声”做题目?
五、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计入评价) 巩固达标
一、阅读课文5——8自然段,完成练习。
1、“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这句话体现了“我们”对老师的( )。
2、课文中的孩子们去抓鱼,是因为( );描写孩子们抓鱼的动作有:
,集中体现了学生对老师深深的 。 二、阅读第10自然段,完成练习。
1、“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把这句话中的“一下”去掉,好吗?
为什么?
“老师哭了”,表明 。
2、想象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具体内容: 3、写出课文第11段与第一段中相互照应的语句。 拓展延伸
一、历史上有许多了不起的人物在成名之后,仍旧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师,感谢老师在他们的生命中注入一些人生的不可或缺的东西。请课外阅读:鲁迅的《藤野先生》,巍巍的《我的老师》??它们会像一缕清风,拂动你的心灵。
二、请你用上恰切的比喻,描述老师的形象:老师像 , 。
三、请你写一则日记,通过典型的事例,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仔细地描述,
表达出你对某一位小学老师的真实情感。
12 秋天的怀念
温故知新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tānhuàn chuídǎ wānd?u yànzhan shìn?ng
( ) ( ) ( ) ( ) ( ) 二、填空。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与疾病有关的汉字有: ,与人有关的汉字有: ,与手有关的汉字有: 。再看这些字的形旁和声旁,我发现它们都属于 字。 2、如果用“雁”组一个大家熟知的成语,我会组:( )鱼( )雁
3、如果想再写两个“豌”的形近字,并分别扩词,我会写:( ) ( ) 三、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他三天两宿( )地住在朋友家里,令妈妈很担心。 .2、厂里新建了工人宿( )舍。 .
3、你了解关于二十八星宿( )的知识吗? .四、仿写词语。
翻来覆去 泼泼洒洒(AABB) ......憔悴的脸 刷刷拉拉(象声词)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看着三轮车远去,我绝没有想到竟是别离。 2、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奉的那些花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