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2.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介绍了电动势的概念,再引入外电路、内电路以及各自的电阻等基本概念,从而得出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到了路端电压与负载之间的关系,最后又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闭合电路的功率。教学的重点应该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以及闭合电路中的功率的计算,特别是闭合电路只能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有电动机等存在的非纯电阻电路的处理问题要详细介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
2、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3、掌握电源断路和短路两种特殊情况下的特点。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熟练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4、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知道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实验,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2、通过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教学,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定律进行有关讨论。 2、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教学难点
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分析:
①初中掌握了欧姆定律,会利用该定律列式求解相关问题。 ②掌握了电场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2.学习能力分析:
①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能够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的能力。
②具有初步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力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讨论,举例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实验演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1、电动势
(1)电源: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电路和外电路
①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路。如发电机的线圈、电池内的溶液等。
②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包括用电器、导线等。 (2)内电阻和外电阻
①内电阻:内电路的电阻,通常称为电源的内阻。 ②外电阻:外电路的总电阻。
(3)电源的电动势与内、外电路中的电势降落关系 ①外电路的电势降落与内电路的电势降落 a.外电路的电势降落U外
在外电路中,电流由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在外电阻上沿电流方向有电势降落,用U外表示。
b.内电路的电势降落U内
在电源的内电阻上也胡电势降落,用U内表示。 ②电源的电动势与内、外电路中的电势降落关系
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等于内外电路上的电势降落U
内
、U外之和。 E=U外+U内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①内容: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这个结论叫做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E
②公式:I=
R+r
③适用条件:外电路是纯电阻的电路。 3、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1)路端电压:外电路的电势降落,也就是外电路两端的电压,通常叫做路端电压。 (2)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当外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当外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定性分析 R↑→I(=R↓→I(=特例:
E
)↓→Ir↓→U(=E-Ir)↑ R+r
E
)↑→Ir↑→U(=E-Ir)↓ R+r
外电路断路:R↑→I↓→Ir↓→U=E。
E
外电路短路:R↓→I(=)↑→Ir (=E)↑→U=0。
r图象描述
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象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U—I图象如图所示。
直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的电动势E,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的内阻。 4、闭合电路中的功率
(1)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qE=qU外+qU内
在某段时间内,电能提供的电能等于内、外电路消耗的电能的总和。 电源的电动势又可理解为在电源内部移送1C电量时,电源提供的电能。 (2)闭合电路中的功率 EI=U外I+U内I EI=IR+Ir
说明了电源提供的电能只有一部分消耗在外电路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另一部分消耗在内阻上,转化为内能。
(3)电源提供的电功率
电源提供的电功率,又称之为电源的总功率。 E
P=EI= R+r
R↑→P↓,R→∞时,P=0。 E
R↓→P↑, R→0时,Pm=。
r(4)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外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又称之为电源的输出功率。 P=U外I 定性分析 I=E R+r
RE
R+r
2
2
2
2
U外=E-Ir=
从这两个式子可知,R很大或R很小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均不是最大。 定量分析
REE
P外=U外I= 2=2
(R+r)(R-r)
+4rR
E
所以,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为最大,P外max=。
4r图象表述:
从P-R图象中可知,当电源的输出功率小于最大输出功率时,对应有两个外电阻R1、R2时电源的输出功率相等。可以证明,R1、R2和r必须满足:r=R1R2。
(5)内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内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是指电源内电阻发热的功率。 rE
P内=U内I=2
(R+r)R↑→P内↓,R↓→P内↑。 (6)电源的效率
电源的输出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 P外Rη==
PR+r
当外电阻R越大时,电源的效率越高。当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η=50%。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主要是介绍了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与电流(外电阻)关系以及闭合电路的功率四个主要部分。
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公式;闭合电路中的功率的计算公式要熟练掌握。 (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1、电动势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3、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4、闭合电路中的功率 十、教学反思:
2
2
2
2
本节课重在内外电阻、电压分析,功率、效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