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教案

2025-04-30

·平顶山学院教案

2012 ~~ 2013 学年 第 1 学期

承担系部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授课对象 11电气、电子、测控,10物理 授课教师 张晓朋 职 称 讲师 教材版本电工电子实验与计算机仿真教程 参 考 书

2012年 9 月 3 日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练习

[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视频毫伏表及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2、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双踪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实验原理]

多种实验仪器之间按如图1-1所示。 交流毫伏表 直流稳压电源+ -屏蔽线 U cc函数信号发生器 屏蔽线 被测电路 uiu0示 波 器屏蔽线 图1-1

1、函数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脉冲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10VP-P。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示波器的使用

(1)用示波器测量正弦波的有效值

正弦波形在示波器屏幕上的显示方式如图1-2所示。如果荧光屏上信号波形的峰-峰值为Ddiv,Y轴灵敏度为0.02V/div,则所测电压的峰-峰值为:

VP-P=0.02V/div×Ddiv

式中0.02V/div是示波器无衰减时Y轴的灵敏度,即每格20mV;D为被测信号在Y轴方向上峰-峰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格(div)。

(2)用示波器测量时间

时间测量时在X轴上读数,量程由X轴的扫描速度开关“t/div”决定。

1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测量前对示波器进行扫描速度校准,测量时间过程中使该“微调”始终处于“校准”位置上。测量信号波形任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B

DD

图1-2 图1-3

①将被测信号送入Y轴,调节有关旋钮使荧光屏上出现1~2个稳定波形,如图1-3所示,然后测量P、Q两点的时间间隔t。

②测出P、Q两点在X轴上的距离为Bdiv。 ③记录“t/div”扫描档位上的指示值,如为“A(ms/div)”,然后利用公式,t=A(ms/div)×Bdiv=A×Bms,计算时间间隔。

(3)用示波器测量正弦波的频率

根据f=1/T,先按时间的测量方法,测出周期,便可求得频率。 [实验过程]

1、 用示波器测量正弦波的有效值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分别与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相连接。信号发生器输出选择正弦波,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幅度调节旋钮,使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的有效值分别为表1-1中所示值(通过交流毫伏表观察),然后从示波器上读出正弦波的峰-峰值在垂直方向上所占的垂直格数D(按大格计算)及此时Y轴灵敏度V/div,记入表1-1。则

正弦波的峰-峰值VP-P=V/div×D

VP-P对应的有效值=

Vp?p2

2、 用示波器测量正弦波的频率

保持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的幅度不变,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调节旋钮,使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的频率分别为表1-2中所示值(通过信号发生器本身的频率显示观察),然后从示波器上读出正弦波的一个周期在水平方向上所占的水平格数B(按大格计算)及此时X轴灵敏度t/div,记入表1-2。则

正弦波的周期T=t/div×B

2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正弦波的频率f=1/T

[原始记录]

表1-1

被测信号有效值 V/div 垂直格数D VP-P(V) VP-P对应的有效值(V) 待测信号 t/div 水平格数B 周期T 频率f=1/T 200Hz 500Hz 0.2V 1.0V 表1-2 750Hz 1KHz 5KHz 10KHz 2.0V 3.0V 4.0V 5.0V [数据处理]

1、整理测量结果,计算正弦波的有效值。

2、整理测量结果,计算正弦波的周期、频率值。 [结果分析]一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1、整理测量结果,并把实测的正弦波的有效值、周期、频率值与理论值比较(取 [问题讨论]

1、怎样选择毫伏表的量程?

1、怎样用示波器测量正弦波的有效值及周期、频率?

3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实验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及调试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实验仪器]

1、+12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电压表; 6、直流毫安表; [实验原理]

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B1

和R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可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mA+VCC

+12VRC RW2.4K500k

RC2B2

10u20K C1RSAB T5.1kRL10u 2.4KUo UsUiRB1RECE50u 20K1K

图2-1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分别测量晶体管的各极对地的电位UB、UC和UE。则:

4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IC=

UCC?UC,

RCUBE=UB-UE,UCE=UC-UE。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极电流IC(或UCE)的调整与测试。 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0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2-2(a)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0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2-2(b)所示。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

图2-2 静态工作点对u0波形失真的影响

改变电路参数UCC、RC、RB(RB1、RB2)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但通常多采用调节偏置电阻RB2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输入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地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如需满足较大信号幅度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2、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

放大器动态指标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动态范围)和通频带等。

(1)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AV?UL(负载) UiU0(空载) UiAVO?(2)输入电阻Ri的测量

为了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按图2-3电路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已知电阻R,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S和Ui,则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得

5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Ri?UiUUi?i?R UIiUS?UiRRIi信号源UsRUrUiRi放大电路RoKUoRL 图2-3 输入、输出电阻测量电路

(3)输出电阻R0的测量 按图2-3电路,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RL的输出电压U0和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UL,根据

UL?即可求出

RLU0

R0?RL?U0??R0???1?U?RL

?L?在测试中应注意,必须保持RL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

(4)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的测量(最大动态范围)

如上所述,为了得到最大动态范围,应将静态工作点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为此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况下,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RW(改变静态工作点),用示波器观察u0,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如图2-4)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然后保持RW不变,反复调整输入信号幅度,使波形输出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0(有效值),即为最大不失真输出UOm。

图2-4 静态工作点正常,输入信号太大引起的失真

6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实验过程]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 1、测量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电源,调节RW,使IC=2.0mA(即UC=7.2V),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的各极对地的电位UB、UC和UE。记入表2-1。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①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的输出接放大器输入端us,RL=2.4 KΩ,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旋钮,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0波形,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i 和UL值,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0和ui的相位关系,记入表2-2。

②断开RL,即RL=∞,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旋钮,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0波形,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i 和UO值,记入表2-2。

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置RL=2.4KΩ,调节RW ,使UC分别为表2-3中所示值,然后调节输入us幅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波形,在u0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i和UL值,记入表2-3。

4、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①置RL=2.4KΩ,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的输出接放大器输入端us,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旋钮,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0波形,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s、Ui和UL,记入表2-4。

②断开RL,即RL=∞,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O值,记入表2-4。 5、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置RL=2.4KΩ,按照实验原理中所述方法,同时调节输入信号Us的幅度和电位器RW,使输出达到最大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测量此时的Uim和U0m值,记入表2-5。

6、测量幅频特性曲线

调节RW,使UC=7.2V,取RL=2.4KΩ。保持输入信号ui的幅度不变,改变信号源频率f,逐点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U0,记入表2-6。

为了信号源频率f取值合适,可先粗测一下,找出中频范围,然后再仔细读数。 说明:本实验内容较多,其中6可作为选作内容。 [原始记录]

表2-1 IC=2mA 测 量 值 UB(V) UE(V) UC(V) UBE(V)

计 算 值 UCE(V) IC(mA) 7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表2-2 负载RL=2.4KΩ Ui(V) U0(V) AV 负载RL= ∞ Ui(V) U0(V) 表2-3

UC (V) Ui (V) UL (V) AV 9.6 8.4 表2-4 Us(mV) Ui(mV) Uim(V) 表2-6

fi fo fn f(KHz) U0(V) AV=U0/Ui UL(V) U0(V) 表2-5 RL=2.4KΩ Uom(V) 计算值 Ri(KΩ) R0(KΩ) 7.2 6.0 4.8 AVO u0和ui波形的相位关系 [数据处理]

1、列表整理测量结果,计算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结果分析]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问题讨论]

1、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有否影响?改变外接电阻RL对输出电阻R0有否影响?

2、测试中,如果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中任一仪器的二个测试端子接线换位(即各仪器的接地端不再连在一起),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8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实验三 负反馈放大器

[实验目的]

1、 学习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实验仪器]

1、+12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电压表; [实验原理]

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图3-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组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f把输出电压u0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i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F1上形成反馈电压uf。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电压放大倍数:降低

AVf?AV

1?AVFV其中:AV=U0/Ui-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AVf=U0/Ui-负反馈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即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1+AVFV-反馈深度,它的大小决定了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改善的程度。

反馈系数FV?(2)输入电阻:增大

RF1

Rf?RF1Rif?(1?AVFV)Ri

Ri?UiRs

US?UiUiRs

US?UiRif?9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Ri-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3)输出电阻:减小

R0f?R0

1?AV0FV?U0??R0???1?U?RL

?L??U0??R0f???1?U?RL

?L?R0-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AV0-基本放大器RL=∞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RC12.4KC2+VCC RB320KRC22.4KC3+12VRB1680KC110u 10u T1ARS5.1kB T210uRL2.4KUoUsUiRF1100RE11K Rf 8.2K 100uCE1RB210KRE21KCE2100uCf20u图3-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实验过程]

1、测量静态工作点

接入+12V直流电源,闭合K1,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T1和T2的各极对地电压,记入表3-1。

2、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K1闭合,K2断开) (1) 测量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0。

10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a) Us接1KHz正弦信号,RL=2.4KΩ,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u0,调节Us的幅度,在u0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s、Ui、UL,记入表3-2。

(b)保持Us不变,断开负载电阻RL,用交流毫伏表测量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0,记入表3-2。

(2)测量通频带

接上RL,保持Us幅度不变,然后增加和减小输入信号的频率,找出上、下限频率fH和fL,记入表3-3。

3、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K1闭合,K2闭合) (1)测量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0。

(a) Us接1KHz正弦信号,RL=2.4KΩ,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u0,调节Us的幅度,在u0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s、Ui、UL,记入表3-2。

(b)保持Us不变,断开负载电阻RL,用交流毫伏表测量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0,记入表3-2。

(2)测量通频带

接上RL,保持Us幅度不变,然后增加和减小输入信号的频率,找出上、下限频率fH和fL,记入表3-3。

*4、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1)实验电路接成基本放大器形式(K1闭合,K2断开),Us接1KHz正弦信号,RL=2.4KΩ,输出端接示波器,逐渐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使输出波形开始出现失真,记下此时的波形和输出电压的幅度。

(2)再将实验电路接成负反馈放大器形式(K1闭合,K2闭合),增大输入信号幅度,使输出电压幅度的大小与(1)相同,比较有负反馈时输出波形的变化。 [原始记录]

表3-1

第一级 第二级 UB(V) 表3-2 基 本 放大器 负反馈放大器

11

UE(V) UC(V) Us(mV) Us(mV) Ui(mV) Ui(mV) UL(V) UL(V) U0(V) U0(V) AV AVf Ri(KΩ) Rif(KΩ) R0(KΩ) R0f(KΩ)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表3-3

基本放大器 fL(KHz) 负反馈放大器 fLf(KHz) fH(KHz) fHf(KHz) △fKHz) △ff(KHz) [数据处理]

1、列表整理测量结果,分别计算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结果分析]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问题讨论]

1、如输入信号存在失真,能否用负反馈来改善?

12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实验四 共集极放大电路测试

--射极跟随器

[实验目的]

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方法。 [实验仪器]

1、+12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电压表; [实验原理]

射极跟随器的原理图如图4-1所示。它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

+VCC +VCC+12VRB RB+12VRW500kC1TCL10K ARs10KBC1T10uC2UiRERLUsUiUoRE5.1K10uRL5.1KUo图4-1 射极跟随器图 图4-1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取自发射极,故称其为射极输出器。 1、静态工作点

分别测量晶体管的各极对地的电位UB、UC和UE。则: IE=

UE, REUBE=UB-UE,UCE=UC-UE。 2、电压放大倍数

13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AV?UL(负载) UiU0(空载) UiAVO?3、输入电阻Ri

Ri?4、输出电阻R0

UiUi?Rs IiUs?Ui?U0??R0???1?U?RL

?L?5、电压跟随范围

电压跟随范围是指射极跟随器输出电压u0跟随输入电压ui作线性变化的区域。当ui超过一定范围时,u0便不能跟随ui作线性变化,即u0波形产生了失真。为了使输出电压u0正、负半周对称,并充分利用电压跟随范围,静态工作点应选在交流负载线中点,测量时可直接用示波器读取u0的峰-峰值,即电压跟随范围;或用交流毫伏表读取u0的有效值,则电压跟随范围

UOP?P?22U0

[实验过程]

实验电路如图4-2所示。 1、测量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压UB、UC和UE,将测得数据记入表4-1。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V ①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的输出接放大器输入端us,RL=1KΩ,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旋钮,使输入ui为表中给定值,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L值,记入表4-2。

②断开RL,即RL=∞,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旋钮,使输入ui为表中给定值,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O值,记入表4-2。

3、测量输出电阻R0 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的输出接放大器输入端us,RL=1KΩ,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旋钮,使输入ui为表中给定值,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有负载时输出电压UL和空载输出电压U0,,记入表4-3。

14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4、测量输入电阻Ri 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的输出接放大器输入端us,RL=1KΩ,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旋钮,使输入ui为表中给定值,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s,,记入表4-4。

5、测试跟随特性 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的输出接放大器输入端us,RL=1KΩ,逐渐增大信号ui幅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直至输出波形达最大不失真,测量对应的UL值,记入表4-5。

*6、测试频率响应特性

保持输入信号ui幅度不变,改变信号源频率,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UL值,记入表4-6。 [原始记录]

表4-1

UE(V) Ui(V) 0.5 1.0 1.5 Ui(V) 0.5 1.0 1.5 Ui(V) 0.5 1.0 1.5 Ui(V) UL(V)

15

UB(V) 表4-2 UL(V) 表4-3

U0(V) 表4-4 Us(V) 表4-5

0.5 1.0 1.5 2.0 UC(V) U0(V) UL(V) AV IE(mA) AVO R0(KΩ) Ri(KΩ) 2.5 3.0 …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表4-6 f(KHz) UL(V) [数据处理]

1、根据表4-5和表4-6,分别画出曲线UL=f(Ui)及UL=f(f)曲线。 [结果分析]

1、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和特点。 [问题讨论]

1、共集极放大电路和共射极有什么异同点?

16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实验五 OTL功率放大器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OTL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学会OTL电路的调试及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仪器]

1、+5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电压表; 6、直流毫安表; [实验原理] R 510mA+Vcc+5VRC1C2100u680T33DG12RW21K Co1000uRW1D10KRb22.4KC110uT1 IN4007 T23CG12RLUo8 3DG6 Rb13.3KUi CE1100u图5-1 OTL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图5-1所示为OTL低频功率放大器。其中由晶体三极管T1组成推动极(也称前

置放大级),T2、T3是一对参数对称的NPN和PNP型晶体三极管,它们组成互补推挽OTL功放电路。由于每一个管子都接成射极输出器形式,因此具有输出电阻低、负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做功率输出级。

17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ui,经T1放大、倒相后同时作用于T2、T3的基极,ui的负半周使T2管导通(T3管截止),有电流通过负载RL,同时向电容C0充电,在ui的正半周,T3导通(T2截止),则已充好电的电容器C0起着电源的作用,通过负载RL放电,这样在RL上就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C2和R构成自举电路,用于提高输出电压正半周的幅度,以得到大的动态范围。

OTL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0m

1UCC理想情况下,Pom?,在实验中可通过测量RL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来

8RLU求得实际的Pom?0。

RL2、效率η

22??Pom100%,PE-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功率 PE理想情况下,ηmax=78.5%。在实验中,可测量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Idc,从而求得PE=UCC·Idc,负载上的交流功率已用上述方法求出,因而也就可以计算实际效率了。

3、频率响应

详见实验二有关部分内容。 4、输入灵敏度

输入灵敏度是指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时,输入信号Ui之值,记为Uim。 5、噪声电压

输入Ui=0时,输出Uo的值,记为UN(本实验中UN<15mV)。 [实验过程]

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按图5-1连接实验电路,将输入信号旋钮旋至零(ui=0),电源进线中串入直流毫安表,电位器RW2置最小值,RW1置中间位置。接通+5V电源,观察毫安表指示,同时用手触摸输出级管子,若电流过大,或管子温升显著,应立即断开电源检查原因(如RW2开路,电路自激,或输出管性能不好等)。如无异常现象,可开始调试。

(1)调节输出端中点电位UA

调节电位器RW1,用直流电压表测量A点电位,使UA?1UCC。 2(2)调整输出极静态电流及测试各级静态工作点

调节RW2,使T2、T3管的IC2=IC3=5~10mA。调整输出级静态电流的方法是动

18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态调试法。先使RW2=0,在输入端接入f=1kHz的正弦信号ui。逐渐加大输入信号的幅值,此时,输出波形应出现较严重的交越失真(注意:没有饱和和截止失真),然后缓慢增大RW2,当交越失真刚好消失时,停止调节RW2,恢复ui=0,此时直流毫安表读数即为输出级静态电流。一般数值也应在5~10mA左右,如过大,则要检查电路。

输出极电流调好以后,用直流电压表测量T1、 T2和T3的各极对地电压,记入表5-1。

2、最大输出功率P0m和效率η的测试 (1)测量P0m

输入端接f=1kHz的正弦信号ui,输出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u0波形。逐渐增大ui,使输出电压达到最大不失真输出,用交流毫伏表测出负载RL上的电压U0m,记入表5-2,则

Uom Pom?RL(2)测量η

当输出电压为最大不失真输出时,读出直流毫安表中的电流值,此电流即为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Idc(有一定误差),记入表5-2,由此可近似求得PE=UCC·Idc,再根据上面测得的P0m,即可求出??2Pom。 PE3、输入灵敏度测试

根据输入灵敏度的定义,只要测出输出功率P0=P0m时的输入电压值Ui即可。记入表5-3。

4、噪声电压的测试

断开信号发生器,将输入ui两端短路(ui=0),观察输出噪声波形,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出电压,即为噪声电压UN,记入表5-3。本电路若UN<15mV,即满足要求。

5、频率响应的测试

测试方法同实验二。记入表5-4。

在测试时,为保证电路的安全,应在较低电压下进行,通常取输入信号为输入灵敏度的50%。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应保持Ui为恒定值,且输出波形不得失真。 [原始记录]

表5-1

UB(V) UC(V) T1 T2 T3 19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断开RC串并联网络,在放大器输入端ui(B点与地之间)接入1KHz正弦信号,输出u0接示波器,调节放大器输入信号ui幅度使输出u0无失真,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i和u0的值,记入表7-2。

3、测量振荡周期和振荡频率

接通RC串并联网络,并使电路起振,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u0波形,调节Rf

使u0获得满意的正弦信号,然后从示波器读出正弦波的周期,记入表7-3。

4、测量RC串并联网络的幅频特性

将RC串并联网络与放大器断开,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正弦信号输入RC串并联网络,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约3V),调节输入信号的频率由低到高变化,RC串并联网络输出幅值将随之变化,记录串并联网络输出幅值,填入表7-4中。当输入信号的频率某一频率时,RC串并联网络的输出将达最大值(约1V左右)。且输入、输出同相位,此时信号源频率为

f?f0?

1 2?RCR16K1MC0.01u10K100K5.1K+12VRf*10uT110u10uT2Uo10K82C0.01u43050uR16K1.2K15K 图7-2 RC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

[原始记录]

25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表7-1 T1 UC1(V) UB1(V) UE1(V) 表7-2 Ui(V) Uo(V) UC2(V) T2 UB2(V) UE2(V) AV? 表7-3 U0 Ui 周期T 表7-4

f(Hz) Uo(V) 频率f=1/T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数据处理]

1、整理实验数据,计算静态工作点。

2、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V、振荡频率f。

3、作出RC串并联网络的幅频特性曲线。 [结果分析]

1、由给定电路参数计算振荡频率,并与实测值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2、根据实测值,验证电压放大倍数AV是否满足起振条件。 [问题讨论]

1、怎样用示波器来测量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 2、怎样改变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

??26

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实验八 直流稳压电源

[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2、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设计方法。 [实验仪器]

1、 三端稳压器78L05、LM317各一片; 2、 +15V直流电源; 3、 万用表;

4、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实验原理]

1、固定输出集成稳压电路 D Uo3Ui1VC10.33uF8 15V~IN VOUTGND C210uF100RL51图8-1

C1=0.33μ C2=1μ U1=13V RP=100Ω R=51Ω

电路简单介绍:这是由78L05构成的集成稳压电路。C1用于旁路高频脉冲干

扰,C2主要用来抑制稳压电源的纹波电压,D是为防止输出短路时,C2反向通过稳压块78L05放电导致损坏。

2、可调输出集成稳压器电路 D1 UiUo13VINVOUT C1ADJD2R12RP120 0.33uFLM317100 15VC2R21R P513.3K 10uF ? 227

278L05平顶山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图8-2

图中C1用来消除高频脉冲干扰,C2用来消除纹波,D1是用来防止VIN短路时损坏稳压块的,D2是防止VOUT短路时C2通过R1放电将稳压块损坏而设的,R1与1RP为分压电路,调节R1/RP1分压比可以改变输出电压:U0=1.25(1+ R1/RP1) [实验过程]

1、固定输出集成稳压电路测试

(1)按图8-1连接好电路,调节Ui=13V,测出电路的稳定输出电压。

(2)使U1变化100%(11.7V~14.3V),测出U0变化量△U0,计算求出电压稳定度S值。

(3)调节U1,测出保持稳定输出电压的最小输入电压。

(4)测出电路的输出电流最大值及过流保护性能,填入表8-1。 2、可调集成稳压电路测试

(1) 按图8-2连接好电路,调节Ui=13V,调节1RP,测试电压输出范围。 (2)观察VT电压是否随U0变化?

(3)测出电路的最高输出电压,再测出电压稳定度,填入表8-2。 [原始记录]

表8-1

保持稳定输的最稳定输出电压(V) 电压稳定度S 电流最大值(mA) 小输入电压(V) 表8-2

电压输出范围(V) VT是否随V0变化 U0最大值(V) 电压稳定度S [数据处理]

1、整理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各电路的电压稳定度。 [结果分析]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电路的工作原理。 [问题讨论]

1、各电路测试时,如果负载电阻过小,会产生什么后果?

28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曹刿论战中考题(含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