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与挑食说再见
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挑食的危害,知道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生要掌握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杜绝挑食的恶习; 培养学生均衡的饮食习惯,促使学生营养平衡、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挑食的危害,知道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均衡的饮食习惯,促使学生营养平衡、健康成长。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引导法 实践法 教学准备: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肉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只要是肉我就爱吃。我最讨厌吃的是青菜!现在流行吃素。同学们,你们说说这些说法对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与挑食说再见》。 二、新授内容:
1、写一写:你有爱吃和不爱吃的食物吗?请把它们写下来。 爱吃的: 不爱吃的: 2、查一查:请教长辈、看书或上网查查这些你不爱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
我知道了:
3、说一说:
对于这些你不爱吃的食物,你是怎么对待的?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组内记录;
学生组内讨论; 学生组内分享; 学生汇报结果; 全班给予评价。 4、智慧链接:
挑食:对自己喜爱的食物毫无节制,对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却一概拒绝,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就是~。 挑食的危害:
(1)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就会缺少维生素,易烂嘴角; (2)不爱吃肉蛋奶豆,就会蛋白质缺乏,体质弱;
(3)不爱喝水,新陈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
(4)偏爱零食,容易引起蛀牙,还会导致身体发胖。 三、课内小结:
1、我们面对不爱吃的或者爱吃的食物,该怎么办? 2、怎样才能做到营养均衡?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什么都吃; 不忍饥挨饿,不暴饮暴食; 不能偏食某种食物; 注意饮食卫生。 3、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我与挑食说再见 一、挑食及其危害;
二、养成不挑食的好方法。
课后反思:
出示课题后,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挑食,然后进一步让下学生明白挑食会给自己的身体会带来什么危害。
2小零食大学问
教学目标:
认识到吃零食是坏习惯以及吃零食的危害性. 在正确认识零食的基础上,体验吃零食影响健康. 培养学生均衡的饮食习惯,促使学生营养平衡、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认识到吃零食是坏习惯以及吃零食的危害性; 教学难点:
在正确认识零食的基础上,体验吃零食影响健康; 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法、引导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课本、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平时爱吃零食吗? 板书课题。 二、新授内容: 1、选一选:
你最爱吃的零食是什么?
学生:蛋糕、冷饮、水果、坚果。 2、写一写:
同学讨论,你觉得吃零食好吗?
学生动笔记录: 3、吃什么好: A、水果类。
B、面包、蛋糕、饼干??; C、花生、瓜子类; D、雪糕、冰激凌; E、巧克力、糖果类; F、“三无产品”类; H、油炸食品类。
4、怎么吃好: A、少吃零食;
B、饮食规律;
C、选择有益于健康的零食。 5、吃零食有什么危害? 三、课内小结:
1、我们吃什么好? 2、怎样吃好?
3、吃零食的危害是什么? 4、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小零食大学问 1、少吃零食;
怎么吃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选择有益于健康的零食。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效果较好,学生参与性强,上课发言积极,回答问题声音洪亮。
3你爱喝水吗?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喝水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喝水的作用、喝水的“三提倡”及“四不宜”;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喝水的作用、喝水的“三提倡”及“四不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引导法 实践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课本、有关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我们身体的大部分是由水构成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喝水的相关知识。 二、新授内容: 1、说一说:
你爱喝水吗? 你一天能喝几杯水?
学生说说并记录下来。 2、想一想:
除了白开水,我们还可以喝些什么补充身体水分呢? 我知道了:
3、议一议:
市面上的饮料五花八门,同学们大都喜欢喝,可以喝饮料代替白开水,可这些饮料能够代替白开水吗? 4、讲一讲: 喝水“三提倡”:
提倡晨起喝水; 提倡运动后喝淡盐水; 提倡病中多喝热水。 5、喝水“四不宜”。 三、课内小结:
1、我们喝水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2、喝水的三提倡是什么? 3、喝水的四不宜是什么? 4、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你爱喝水吗? 一、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二、喝水三提倡; 三、喝水四不宜。
课后反思:
水对于身体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水,人体就运转不起来。学生对智慧链接中的知识掌握较好,但有个别学生联系实际口述不清。
4. 睡眠
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睡眠可以消除疲劳;
学生体验睡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睡眠可以消除疲劳;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引导法 实践法 教学准备:课本、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 板书课题。 二、新授内容: 1、测一测:
你每天通常几点睡觉?
①晚上九点;
②晚上十点以后。 你睡觉时常常做梦吗? ①偶尔; ②常常。
通常你一夜能睡几个小时? ①九至十个小时; ②不足八个小时。
一觉睡醒你还有疲惫的感觉吗? ①没有; ②有。 2、说一说:
经过测试说说你的睡眠质量如何? 3、帮一帮:
我的睡眠有待改善?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4、改善睡眠的好办法: (1)早睡早起;
(2)养成定时睡眠的好习惯; (3)正确的睡姿; (4)晚餐时间不宜太迟;
(5)每天做适量的运动。
三、课内小结:
1、睡眠不足,会有什么后果? 2、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3、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睡眠 不足 易变胖; 小学生每天睡眠10至12小时。
课后反思:
5. 预防近视
教学目标:
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认识其对于人的重要性; 学生了解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养成良好的卫生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卫生用眼习惯。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引导法 实践法 教学准备: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眼镜哥哥与眼睛弟弟的对话 2、揭示课题。 二、新授内容:
1、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方法;
A、连续看书或者看电视0.5至1小时左右休息; B、坚持做眼保健操; C、注意平时多做些户外活动; D、读写姿势要端正; E、睡眠要充足; F、营养应均衡;
G、定期进行视力及眼部检查。 2、近视的危害性:
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眼睛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落等严重后果而致盲。 三、课内小结: 1、出示问题:
A、怎样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B、近视有什么危害? 2、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预防近视 看书时间不宜过长;
做眼保健操; 读写姿势要端正; 定期进行视力及眼部检查。
课后反思:
6我在长大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成长的意义; 了解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坚持长期有规律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坚持长期有规律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引导法 实践法 教学准备: 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组织教学; 3、揭示课题。 二、新授内容:
1、说一说,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1)身高的变化; (2)体重的变化; (3)知识的增长。 2、长大是什么?
(1)对我们来说,长大首先是身高、体重、外形的变化; (2)长大还表现在能力的提高;
(3)真正的长大是我们心胸的开阔,视野的拓展; (4)长大是不可逆转的,是不能拒绝的; 3、资料类: 成长的足迹; 4、课堂作业。 三、课内小结: 1、出示问题:
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什么是长大? 2、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我在长大 身高
长大 体重 变化
外形 课后反思:
7. 我不怕了(一)
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如何战胜恐惧心理; 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战胜黑夜;
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及自我调节心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知道如何战胜恐惧心理,了解人的心理恐惧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及自我调节心理的意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引导法 实践法 教学准备: 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害怕黑夜吗?
2、板书课题。 二、新授内容: 1、读课文。 可怕的黑影 2、学生讨论:
曾经令自己最感到恐惧的事情; 3、指名回答;
4、怎样来消除恐惧的方法? 5、分组讨论; 6、小组汇报;
7、话剧表演。《我不怕》 8、表演好的同学老师奖励。 三、课内小结: 1、小结:
我们要科学勇敢地面对恐惧,你越是躲着它,它越会缠着你,你越是勇敢,它就离你越来越远;你战胜得越多,它就越来越少。 2、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我不怕了(一) 科学勇敢地面对恐惧; 恐惧就会离你越来越少。
课后反思:
我不怕了(二)
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如何战胜恐惧的心理; 学生战胜恐惧,科学地面对恐惧。
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及自我调节心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知道如何战胜恐惧的心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及自我调节心理的意识。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引导法 实践法 教学准备: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组织教学; 3、板书课题。 二、新授内容:
1、恐惧会让我们怎样? 2、指名回答:
恐惧会让我们提高警惕,加倍小心,从而避免伤害;
3、自制“不怕不怕,我不怕”连环画。
A、学生制作; B、教师巡视指导; C、连环画展评。
D、学生说出我的勇敢誓言。 三、课内小结:
1、小结内容:
恐惧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反应,是面对危险时人人都有的本能;恐惧并不是“丢人”的事情,我们不必因此责备自己,应该更好地战胜自己。
2、、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我不怕了(二) 消除恐惧;战胜自己。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