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2025-04-29

题的同学,指导掌

握比较快的同学可以利用其他更多的工具来绘画。 1.作品的展示: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2.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漂亮。你还可以送上一句鼓励的话。

四。教师小结:

我们以前上美术课都是用画笔在纸上创作,今天我们不仅学会用电脑制作图片,还认识了一个新伙伴——电脑美术(金山画图软件)。原来电脑的世界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创作美术的途径,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惊喜!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共同研究探讨其他的绘画软件来丰富我们的美术课!

课题:1、我的小天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 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 :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 房间照片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小朋友作品

提问: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那一个设计,它有什么特点?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卧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谁能告诉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样的?

3.你对你的小天地满意吗?想不想重新改变房间的颜色、物品的摆设,使自己常有新鲜感、增加生活的乐趣呢?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样的?它的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5.你准备怎样去改进你的那片小天地呢? (学生讨论)

6、欣赏课本呈现的学生作品,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感受。(1)色彩、陈设、功能、特点。

(2)看到别人的小天地对你有哪些启发。希望自己将来的小天地应具备哪些功能和特点。自己的小天地有什么不同,你打算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三.学生作业 :

要求: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居室。 想一想,在你动手的时候你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内容、比例、层次等)

作业要求:(1)可独立,也可以自由结合。 (2)可先设计出草图,然后绘画表现。

(3)在环境设计时,可以考虑到自己本地区的文化习俗以及自己的爱好特点。

(4)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自己的房间应具有的功能和特点。

(5)要使自己的小天地实用、美观、温馨,有特点,体现出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师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交流讨论

1.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

拓展延伸:欣赏居室设计欣赏不同色调的室内环境和不同风格的设计。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试着设计我们的教室、校园等。

课题:2、机器人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指导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应会: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难点: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绘画工具和多种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悟·畅想: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调节学生情绪。 找学生装扮成机器人与大家见面交流。 讲授新课:

2体验·表现·创新

(1)展示机器人文字资料。 (2)展示机器人图片资料。

(3)展示表现机器人的优秀作品。

(引发学生观察机器人的种类和特征,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1)为什么叫机器人? (2)机器人能做什么?

(3)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4)机器人是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展示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科学知识,体会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提出问题:机器人都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师概括,在各行各业中(农业、工业、服务行业、军事等)都用到了机器人,它的种类非常多。能帮助人们做好多的事情。

出示课件:讲解机器人制作的基本方法。(手工制作和绘画的方法)

手工制作:巧妙使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机器人。 绘画法:用水彩笔或水粉染料完成。

3、展示·交流·评价

(1)分析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课本上都用了哪些废旧物品制作的?

(2)绘画作品中,画的是什么内容,她是怎么样表现机器人的功能的?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者手工制作的方法,完成一组帮助人们做事的机器人。(也可以设计一个多功能的机器人)

课题:3、有趣的拼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2、情感目标: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会制作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教学难点: 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植物籽粒拼贴画。学具准备: 各种植物籽粒(如: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和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看课件)播放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小雨沙沙》植物籽粒长大的过程用动画接着又把植物籽粒变成可爱的卡通小精灵“豆豆”。 2、“小精灵豆豆”做出一个个的有趣动作,变出一粒粒不同的植物籽粒(红豆、绿豆、西瓜籽……)。

3、“小精灵豆豆”提出一个个的问题,引领孩子们观察与思考,让小朋友们了解和发现“种子家族的成员们”的不同。

4、思考这种豆子象什么?

5、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小精灵豆豆”也会!它变成豆子手链,变成一幅幅精美的植物籽粒拼图(主要以黑豆拼摆的喷水的鲸、用大米拼摆的可爱小兔、用绿豆和小米拼摆的漂亮孔雀)!

二、感知探索

1、欣赏分析植物籽粒拼图。

2、分组讨论植物籽粒拼图究竟美在哪儿?为什么美? 3、思考如何制作精美的植物籽粒拼图?

4、利用课件,直观感知制作步骤,分为:⒈用铅笔在卡纸上起稿;⒉在需要粘贴处涂胶水;⒊用选择好的植物籽粒拼图。 三、实践创作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准备各种不同大小、颜色的植物籽粒。

2、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用植物籽粒来制作一幅有特色有创意的拼图。 3、实践创作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四、展示评价

1、“小小拼图艺术展”,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的感受。

2、播放欢快音乐,参加“小小拼图艺术展”。让学生参观、评选,让学生体味创造和创造成功的甜蜜。

五、延展:展示用贝壳、小石子等拼贴的拼图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寻美、发现美,让孩子们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课题:4、连环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

2、隐性目标与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的方法。

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三、教学准备:

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悟·畅想

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上课。 课件展示一本本连环画。

问:你知道到这里面的故事吗?找同学讲讲里面的故事。你知道这样的书叫什么吗?导入本课内容,并出示课件:《连

二.体验·表现·创新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造型,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生共同调整 捏捏泥人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乐的音乐 2、师生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的呢? 4、教师小结捏小泥人动态的要求。 美化泥人乐一乐: 三.展示·交流·评价

1、课件展示五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吗?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生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自主表现 合作泥人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件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及组合几方面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里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评价交流 展示泥人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展示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课题:童年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应会: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形式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

童年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纸等。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悟·畅想:

调节学生的情绪,准备上课。

(1)游戏导入: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 (2)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品,给同桌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3)请学生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教师小结:我们的童年是美好、幸福的。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课题:《童年》。 2、体验·表现·创新: 课件出示图片:

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

(1)提出初步欣赏的问题: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讲解: 三.展示·交流·评价

看到了这些后能感受到作者的创作主题是什么吗?前面我们欣赏了三幅作品,大家看看这几幅画象是用什么笔画出来的呢?

我们前面欣赏的几幅画都是用中国的传统技法表现的国画作品。下面我们再看看下面欣赏的作品是什么? 四、小结:

刚才我们欣赏到了一些美术作品,就像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了解了不同时代的孩子的童年生活,你的童年有没有最难忘的事情?回去可以自己画画自己的童年生活。

课题:怪兽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她的艺术特点,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2、隐性能力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合作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他的艺术特点。

难点:怪兽的设计、表现及材料的巧妙利用。 三、教学准备:

有关怪兽的资料,彩纸,生活中的废弃物等。 四、教学过程: 1、 欣赏·感悟·畅想

稳定学生的情绪,准备上课。

教师播放动画片中有怪兽的片段,提问:动画片里的主要形象叫什么?导入本课内容,课件出示课题;《怪兽》。 2. 体验·表现·创新

(1)提问:动画片里的怪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叫怪兽?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怪兽图片:

小组讨论:这些怪兽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为什么这样设计?它有什么作用?你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这些艺术品有什么感受? (3)分小组研究:

这些作品如何表现了怪兽的形象?如何巧用材料的?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教师组织交流几种制作方法。(绘画法、手工制作) (4)找学生讲故事:

谁能编一个简短的怪兽故事?怎样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呢?需要什么道具? 3。 展示·交流·评价

小组集体编一个怪兽的故事,并分工合作制作道具,准备表演。

指导要点:

(1)注意安全。

(2)注意怪兽的形象。

(3)绘画的同学注意构图,及色彩的搭配。

.4。找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道具,表演一个故事,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概括本节课的内容。 5。拓展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回家继续进行表现。

课题: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 教学目标:

认识电脑美术的特点,感受电脑美术独特的魅力。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电脑美术既是一中独特的美术创作方法,又是帮助我们学习美术的助手。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

电脑美术创作方法和思想与一般美术创作都要从技能技巧,而电脑美术允许使用各种图片资料作为基础进行创作,可以不考虑美术的一些技能技巧,独特新奇的 想象非常重要。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 教学过程: 1、讨论:

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请同学们说说并演示自己知道和掌握的电脑知识与操作技能技巧,特别是与电脑美术有关的各个方面。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 2、欣赏:

结合教材并示范电脑绘画的最基本方法,特别注意电子画

笔与一般绘画用笔的区别。 3、学习

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讲解并示范电脑绘画的最基本方法,特别注意电子画笔与一般绘画用笔的区别。 4、操作

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自由创作。完全可以是无主题、无想法的涂鸦,以感受电脑美术为目的。 5、评价

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板书课题:17电脑美术(金山画图软件) 二 体现·表现·创新

师:老师为同学带来一段小故事《小乌龟找家》。(课件出示几组绘画图片)

(教师简单加入故事的讲解。) 师:这个小故事的图片都是老师用金山画图软件来完成的,同学们想不想也来画一张这样可爱的图片呢? 生:想……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金山画图软件,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找到Windows画图中工具的使用和这个软件中的画图工具使用方法的相同点。(课件出示问题)

问题一:请你找到铅笔在哪里?(板书) 问题二:请你找到刷子在哪里?(板书) 问题三:请你找到喷枪在哪里?(板书)

(学生自由操作尝试找到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及时进行演示操作指导,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师:现在在森林里的小刺猬,小狗,小象,小猪,和小鸭子都想去找到自己的家,同学们想不想也为他们找一个家呢? 生:想……

师:那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演示我是怎么样用电脑中的画图工具为小乌龟建造一个家的。(课件出示绘画步骤图片) (板书简单的步骤提示) 学生和教师同步操作练习。 三 展示·交流·评价

师:请同学们为画中的小动物们也建造一个小房子吧!(课件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并提出画图的要求,播放轻音乐。) 师:比一比,赛一赛,哪一位同学为小动物建造的房子最漂亮,最有创意。

教师巡回指导,表扬有个性的作品,并及时帮助操作中出现问

题的同学,指导掌

握比较快的同学可以利用其他更多的工具来绘画。 1.作品的展示: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2.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漂亮。你还可以送上一句鼓励的话。

四。教师小结:

我们以前上美术课都是用画笔在纸上创作,今天我们不仅学会用电脑制作图片,还认识了一个新伙伴——电脑美术(金山画图软件)。原来电脑的世界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创作美术的途径,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惊喜!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共同研究探讨其他的绘画软件来丰富我们的美术课!

法,并在此教学环节中采用游戏的方法来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孩子们的印象。

②戏曲脸谱

学生看图片说戏人物,教师及时补充。 总结:戏曲脸谱是一门装饰性很强的艺术(板书——装饰)。它不同于任何形式的舞台化妆,它造型丰富、独特,不同的面部造型代表不同的身份、性格和经历。在戏曲角色中只有净角、丑角才有“花花脸”。

③小丑

俄罗斯的小丑表演《耍蛇》。 ⑵特殊节日 ①门神

师:过春节贴在大门上的年画是—— 生:门神!

总结:传统门神可以驱鬼、保平安。 ②狂欢节

每年2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狂欢节。在过去的狂欢节上,权贵和穷人都可以打扮成自己喜爱的样子。结果,富人变成了穷人,穷人变成了富人。他们相互尊敬地打着招呼,这时的威尼斯就变成了人人平等的小小共和国。

③万圣节

师:万圣节在每年的—— 生:10月31日

师:万圣节可以说是西方国家的鬼节,可是在过去,万圣节其实是赞美秋天的一个盛大节日。

⑶特殊民族 ①独龙族

过去,我国云南省独龙族的妇女有纹面的习惯,这是她们自我保护传袭下来的一种习俗。现在,年轻的独龙族女性再也不用纹面了。

②印第安人

学生齐唱《十个印第安小男孩》

播放录音:古老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牧生活,他们主要以狩猎、采集果实为生。为了在浓密的森林里不被发现,他们的脸上也有一些奇特的装扮。

⑷特殊现象

欣赏动画片《小胖墩变瘦记》。

师:小胖墩照的什么镜子呀?一下子变瘦了。

生:哈哈镜!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多元文化,鼓励学生深入生活,研究生活,探索知识,积累经验。

4.艺术作品中奇特的脸

在许许多多的艺术作品中,有一些奇形怪状的脸。

课件展示:贵州木雕、非洲木雕、纸造型、毕加索油画作品、漫画作品、动画片等。

总结:艺术家们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用变形、夸张的手法,给我们塑造了形式多样的奇特的脸。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们了解形式多样的艺术品,另一方面,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对比泥塑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差异性——做铺垫。

5.泥塑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

师:用泥巴表现的这一张奇特的脸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绘画。有什么不同之处?(手拿泥巴做的麦当劳叔叔)

学生从颜色、空间感方面回答。

师:两个麦当劳叔叔又有什么不同?(泥板式的麦当劳叔叔、泥柱式的麦当劳叔叔)

学生回答。

师:怎样拍成一块泥板? 学生叙述教师制作。

师:怎样将泥巴摔打成一个泥柱子呢? 学生示范。

设计意图: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强调本节课的制作要点。

6.布置作业

师:今天,同学们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用泥或泥柱成型的方法塑造一张奇特的脸。

7.展评作业及评价

教师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的作品,投放到大屏幕进行评价。 ⑴出示单个作品,作者介绍,他人评议。 ⑵出示小组作品,选出最“奇特”的脸。 ⑶评价身边同学们的作品。 ⑷自我评价。 8.总结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就一定会创

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课题:17、多彩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并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的特点。

2 、利用搜集资料、游戏探究、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多种形式,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在图案、色彩、寓意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涵养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和多元的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简介视频,导入本课。 2、初步了解图案的吉祥寓意。

(1)认图案:考考你的学问!不同的图案,你能想到什么?(课件出示——蝙蝠-福;鸡-吉祥;鱼-有余;花瓶-平安;猫-?蝴蝶-?)

(2)把图案自合起来,你又想到了什么?

将图案组合起来思考,鸡与鱼结合:吉庆有余;猫、蝴蝶与牡丹结合:耄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富贵。

(3)利用图案的吉祥寓意表达美好愿望,就是民间美术的魅力。

出示课题——多彩的民间美术

3、讲授新课

(1)积极地“思”——找吉祥图案

请学生在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找吉祥图案。(学生之间拿出民间美术作品,相互欣赏。请1-2名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作品。)

总结:这些和谐取意的吉祥图案,就是为了讨得“口彩”,使一件作品表达出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

(2)民间美术除了传达吉祥的寓意,还有些什么独特之处吗?我们从民间美术的“活化石”上挖掘一下。

4、分析作品

(1)专注地“听”——讲解剪纸的特点。

剪纸的表达手法。抢答:在剪纸的造型中指出那些是吉祥图案,说说它们有什么寓意。(学生快速抢答,并指出寓意——牡丹和蝴蝶-爱情甜蜜、婚姻美满之意;鱼和莲花-连年有余;鸡-大吉大利??)

总结:完整的外形有时也可表达不同的含义。 (2)民间剪纸的二维空间关系

观察不同类型的剪纸,你觉得这些剪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观察《放牧》和《老虎》等剪纸作品,总结剪纸的特点:《放牧》中把牛剪成两个头,放牧的孩子三个头;《老虎》中侧面的老虎又剪了两只眼睛,与生活中的不同,是一种夸张的表现方法。

总结:民间剪纸艺术家创作出简单形象,把单调的形象变得丰富有趣。

(3)艺术性与 实用性相结合

这么多丰富有趣的剪纸造型,你都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呢?(过年时窗户上贴过,衣服上绣过,有点嗨绣在鞋垫上??) 看来剪纸的实用性还特别强,再请大家看一幅剪纸作品,它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重点观察陕西剪纸《牛》身上的旋毛部分。利用旋转的花纹,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剪出牛身上的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增加了形式美感。)

总结:民间美术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它的使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5、分组讨论

大胆地“讲”——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作品展示不同的美感。

师:我们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欣赏民间剪纸,下面我们再看

一些民间玩具,看看你能从中解读些什么?

(1)观察民间玩具,分析狮子、老虎不同材质、不同表达手法以及相同的寓意的特点。

1、分组讨论,对比观察生活中的狮子、老虎形象和民间美术作品中老虎、狮子造型,看看哪些相同,哪里又有所不同。分析为什么即使表现同一题材还存在差异。(比较后发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狮子、老虎造型有的大方、憨厚,有的朴实、隽秀,还有的玲珑、精巧。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所以其造型也发生了改变。)

师总结:虽然取材相同,但是造型各异,与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

2、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民间美术作品中都用了哪些颜色,为什么用这些颜色?(讨论后总结:色彩以白、红、黄、绿、蓝、紫为主,对比强烈。这些颜色显得喜庆吉祥,热烈。) 师总结: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反映了红火热闹的色彩气氛和意愿。

3、大家再来看看,老虎、狮子身上还有很多花纹,那这些花纹又代表着什么呢?(老虎和狮子在民间有辟邪的寓意,它们身上大多有牡丹的花纹,象征着富贵吉祥。)

师总结:民间美术中老虎和狮子并不是生活中的动物形象,而是人们观念的产物。

(2)简单了解石狮的作用

师:在老虎、狮子造型的民间玩具中,有一些是大家常能见到的,还有我们很少看见的,如这件石狮子。你们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栓娃石。是为了避免孩子从炕上翻下去而设计的,栓娃石一般会雕成小狮子、小猴子、小狗等动物形象。等娃娃大了,栓娃石也可以成为玩具。)

师总结:民间把狮子当成娃娃的守护神,含有消灾、保平安的寓意。

(3)谈谈美感

师:这些民间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狮子,由于材质不同、造型各异,传递给我们不同的美感。你最喜欢哪件作品?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石质:造型活泼、夸张,制作粗矿、稚拙。面塑:充分发挥面的特质,自然天成、朴实浑厚,让人爱不释手。布老虎:憨态可掬。泥塑:颜色鲜艳,体现了喜庆、热烈的气氛。

6、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艺术实践,体会剪纸的艺术魅力。

师:课本中还有很多民间美术作品,请你选择一件作品,和大家说一说。(同时欣赏教材第一页的《生命花树》或者本科的民间美术作品,从形象、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进行评述。)

7、活动评价

师:请你评价一下刚才那位同学的看法,并说出你的不同想法。(评价要点:1、了解民间美术是人美喜闻乐见的艺术;2、谁评得最全面,谁描绘得最清晰。)

8、总结提升

民间美术与大众的生活、劳作相伴相随,一幅剪纸、一件木雕、一只青花瓷碗、一块蓝印花布、一条挑花围裙??上面的每一幅图案纹样都倾注着劳动者的心血和智慧。

课题:18、各种各样的鞋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体验综合探索活动的乐趣,感受鞋的美,领域鞋的文化。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重点:通过体验各种材料的造型表现活动,掌握制作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提高创作能力。

学具准备:剪刀 胶水 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悟·畅想

师预先在每组周围藏好各种鞋。板书:“鞋”你能说出鞋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哪些是中国鞋,哪些是外国鞋吗?分一分哪些是古代的,哪些是现代的? 学生找鞋观察汇报、了解鞋的一些知识。 学生找鞋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认识一般意义上鞋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各国的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

趣,使其对鞋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体验·表现·创新。

1、 要求学生画出一只自己喜欢的鞋子。

2、 媒体出示各种材料各种样式的鞋。板书:“各种各样的”

3、 教师在每组预设一盒各种材料的盒子,并问学生盒子里有些什么?

4、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合作与单独做的效果。)

(准备用哪些材料做怎样的鞋?) 5、比赛(音乐悠扬)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创作) 学生自己上台介绍画的鞋。学生欣赏。学生汇报每组的学习材料。 学生自己上台介绍,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

(三)、展示·交流·评价 1、 学生作品展示。

2、 学生自评。

3、 学生互评作品。

4、 引申到现实生活中的鞋子。 学生间互评,提高了他评能力,由课堂上的鞋。引申到现实生活中的鞋,主题得到了升华。

课题:19、济南兔子王

课题:20、绚丽多彩的鲁锦

课题:21、草编玩具

课题:彩墨游戏(一) 教学目标:

1.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与宣纸特征画有趣味的儿童彩墨画,体验彩墨游戏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彩墨画中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彩墨表现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彩墨大胆表现,体验乐趣,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点、线、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教学准备:水彩、墨、毛笔、宣纸、水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悟·畅想

1.教师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了解要用到哪些工具?

今天,我们来玩一玩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 二、体验·表现·创新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 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要点:(1)水分的多少。 (2)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 4. 师语: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玩的游戏吧! 三、展示·交流·评价

(1)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那代表什么? (3)播放幽雅、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想想这幅画上表达的内容。

(4)交流想法。

(5)师语: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6).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7)、学生作业。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并指导。

展示自己的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 学生自评、互评。 四、课堂总结。

课题:捏泥巴

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是以”人物”为对象的学习表现活动。通过捏制不同造型的人物动态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制作的活动中来学习、创造表现。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尝试体验,使儿童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1)知识与技能:

从泥塑整体出发,捏制过程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头和躯干。头可以似圆非圆,捏制时,根据个人主观意愿进行恰当的夸张变形,使其有其个性特征。捏制躯干时注意调整整块泥塑划分躯干、手、脚捏制拼接,通过记忆加想象来捏制生活中的人物。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教学引导学生的记忆、想象,培养儿童的造型创造表象的能力,通过多种游戏(比赛)形式来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能力、个性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得到体现和发展。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考虑活动的合理性、趣味性、环节设置的条理性。通过欣赏激趣导入——观察记忆——感受体验——造型表现——游戏活动——交流点评。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室里预先设置一个活动场景,将个人做好的小泥人摆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评价。 教学重点:

1、认识、了解人物造型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教学难点:

1、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2、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媒体使用及学生学具使用:

1、教学准备:彩泥、橡皮泥、挂图、幻灯展示、课件 2、学生学具:橡皮泥、陶泥 3、媒体使用:幻灯展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欣赏·感悟·畅想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图象,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2、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教师揭示课题。


2024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财政部2024年_企业内部控制知识竞赛8月1日-10月31日_试题+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