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打磨
目标任务 宏观目标: 1.熟练运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这一校本教研方式,呈现一个完整
的教学研究案例的打磨过程,教师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凸现针对问题开展观课、评课和总结反思的过程,体现教师在磨课过程中的成长。 2. 围绕“引导第三学段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和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一主题,通过课例打磨,教师进一步明确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微观目标: 1.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策略将领会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两方面有机结合,特别突出领会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质疑讨论、读中感悟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自我领悟,发展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 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教学目标。 4. 注重课堂书面练习的设计,课内安排语言文字运用的练习,及时总结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研究问题 1.如何结合文本特点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钻研教材往往不到位,对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作用、效果等方面研究得不够,不能准确地把握课文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特点。在这次磨课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怎样才能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我们应该在课文中寻找什么,发现什么,来与学生共同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 2.如何做到“由多到精,删除枝蔓”,筛选出最有训练价值的语文因素。 一节课的内容要相对集中,教学才能相对透彻。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强化主干,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一举多得,省时高效。 3.如何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生硬讲解多,学生自读自悟少。我们将重点讨论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相互讨论中有所收获。
说明事项 1.按照 “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要求,做实打磨过程,完成各项打磨任务,并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及时上网展示并实施研讨。 2.研修组要积极争取国家课程专家、省课程专家的指导,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专业培训等专题活动。通过活动,提高认识,集中解决磨课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 3.按照平台关于打磨的环节及要求,研修组长、执教老师、成员认真按时的完成相关的研修任务。群组成员之间要群策群力,互帮互助,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4.及时与其他专题组交流信息,努力提高磨课的质量。
o 解本专题学习目标: ?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两方面有机结合,特别突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了解本专题研讨的问题: ?如何结合文本特点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如何做到“由多到精,删除枝蔓”,筛选出最有训练价值的语文因素。 ?如何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阅读下列资源,提出问题和发表评论。 o 正确认识本专题研究的问题,了解群组老师在备课环节一以贯之地追踪问题、研讨问题的过程。 ●比较围绕三次备课的变化,分享群体备课经验。 ●阅读下列资源,在问题研讨区提出问题和发表评论。 通过整合,课堂环节更加集中,教师的讲解变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读自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整合,我们将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了学生,学生能够成分地读书、思考、领悟。这节课主要有三个教学板块:一是默读课文,写出主要内容,在讲评中认识“详略分明”的写作方法。二是分角色朗读,在体会句子含义的基础上认识“借物喻人”。三是通过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出符合当今时代特点的多元解读。这三个板块的教学摒弃了以往以文章内容理解为线索的教学流程,直接指向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磨课实现了教育智慧的最大化,最优化。一节课从初具雏形到不断打磨,再到最后成型无不凝聚着各位专家和老师们的心血。在一次一次的思考、尝试、反思之中,大家集思广益,一遍遍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对策,解决问题。
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磨课是教师成长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收获颇多:不但激发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兴趣,提升了教学研究能力,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打造“有效课堂”提供了保障。通过磨课,我们在教学理念的转变、研读教材的深度、设计教学的策略等方面都领悟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磨课对教师成长的历练与提升。
师生活动时间观察表
课题:《落花生 》 执教人:郭骏 上课时间:2012.4 上课学生:五年级 观课人:高杨
类别 用时 教学 流程 学生用时 自主学习 参与班级讨小组活动 论 教师用时 讲 话 板 书 环节 用时 导入新课,了解落花生名字的 17秒 1分10秒 由来 结合预习,学习 1分36秒 1分55秒 生字、新词 整体感知 概括主要内容 7分14秒 1分42秒 4分23秒 31秒 认识详略 分角色朗读,体会句子含义,认1分 4分 1分53秒 2分39秒 1分3秒 识借物喻人 拓展延伸 升华中心 25秒 4分38秒 40秒 3分19秒 25秒 深化认识 回顾课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 17秒 1分14秒 25秒 的好处 总用时 8分39秒 12分30秒 2分33秒 14分402分24秒 秒 1分27秒 3分31秒 13分50秒 10分35秒 9分27秒 1分56秒 通过观察、统计师生活动时间,从各个教学环节用时来看,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时间分配恰当,突显本课训练重点。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时间安排恰当,环环相扣。从六个教学环节的用时可以看出这一课的教学老师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将主要时间分配在学习“详略得当”和“借物喻人”这两种表达方法和多元解读这三方面上,共用时约25分,让学生对重点的内容学得比较充分,理解比较透彻。
二、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堂课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占到8分39秒,参与讨论的时间占到12分30秒,小组活动的时间占到2分33秒,学生活动共用时约24分。其中让学生充分质疑解疑,对课文作出符合当今时代的多元解读,让学生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三个环节学生活动用时充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三、大胆尝试让学生当堂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和“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在40分钟的课上老师能拿出七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让学生评说,可谓勇气可嘉。此环节 “一举多得”的注重了学生概括能力、书写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训练。如:郭老师在充分交流之后,让学生对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修改,这也正体现了本次研修重点——“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这节课中,老师在学生写主要内容时还不忘提醒学生书写姿势。在评价学生所写主要内容的同时不忘指导学生书写,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不写错别字,这在高年级的课中是很难得的。
总之,这节课的环节用时合理,突出了本次研修的重点,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语文课!
o 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角度选择观课维度,制定观课量表,进行观课记录,为完成本专题作业做准备。 ●基于观课量表,观看C段视频。 环节名称 制定计划 环节描述 全组讨论计划,确定课例研究目标任务、要研讨的问题(问题要具体,不要大不要多)、确定教学课题、上课老师,落实全组每人的工作任务、做好全程时间安排,填好磨课计划表。 时间安排 2012/10/29 00:至2012/10/30 00: 备课1 环节描述 上课老师按照计划确定的教学课题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并在规定时间将教案发布上网。教案格式可参考名师课例研究案例使用的格式,也可自行设计。 时间安排 2012/10/29 00:至2012/10/31 00: 定磨课环节时间
环节名称 备课研讨 环节描述 集体备课是全组老师参与的活动。具体包括组内老师线上直接修改教案和发帖,线下研修组的备课研讨。线下备课研讨要详细记录,会后及时整理提交上网。 时间安排 2012/10/31 00:至2012/11/02 00: 环节名称 备课2 环节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