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2025-04-30

1《神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3个,掌握词语10个。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 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一)

自主学习:

1、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为生字组词。 3、 采集词语。(四字词)

4、 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学习检测:

1、点名读:伶俐 淙淙 包袱

2、 伶( ) 噪( ) 婉( ) 唉( ) 撤( ) 铃( ) 燥( ) 碗( ) 挨( ) 澈( ) 玲 ( ) 躁( ) 贼( ) 咐( ) 绒( ) 附( ) 3、多音字

mēn( ) gēng( ) mán( ) 闷 更 埋

man( ) gang( ) mái( ) 4、听写重点词语:婉转、捉贼、口干舌燥、清澈、 5、理解词语。(找出句子读一读,再解释) 伶俐、 婉转、 吩咐、 寒暄、

粗枝大叶、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神鸟》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

全文分为三部分:

( — )一只( )的神鸟,许多国家

的国王、大臣和富豪都想得到它,但都没得到。

( — )可汗决心要把神鸟捉住,但神鸟三次被捉,三次都逃脱了。 ( -— )可汗确认没办法捉回神鸟而回家了。

(二)

学习链接:

我们学习的第一单元都是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 合作学习: 1、“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2、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3、内容梳理:

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

神鸟的三个故事分别是( )、

( )、( )

刻画了三个( )、( )的形象。

《神鸟》告诉人们 ( )

4、选词填空 既~也~既~又~ (1)、这棵老槐树( )高大( )粗壮。 (2)、要完成这项任务( )要有周密的计划,( )要有切实的措施。

(3)、这个机器人( )可以招待客人,( )可以和人谈话。 用“既??也??”造句。

5、第4自然段 写的是可汗的( )活动。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6、读相关段落,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7、分别谈谈你对猎人、农妇、阿尔拜,以及对狗、猫、乌鸦的看法。

(明理: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

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

8、 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那些人物、 动物?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看法?

9、“唉,算了吧,确实没办法捉回它了。”可汗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就回家了。从这个结尾你看出了什么? (1)可汗也富有( )

(2)神鸟确实聪明,它知道( ) (3)告诉人们:( ) 10、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是什么?是怎么表达的?

11、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迁移训练:

1、学习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针对从文中学到的道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拓展探究: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

2《格萨尔王的故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7个会认字,一个多音字“哈”。理解”“酥油、陌生、牛犊、妥当、缴纳、马靴“等词语。

3、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初步了解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格萨尔王,了解藏族的民间文化。

自主学习:

1、读课文,读一读生字。给多音字“哈”组词。 2、同学间交流理解的词语。

学习检测:

1、点名认读:酥油 陌生 牛犊 妥当 缴纳 足蹬 马靴 爱戴 旷野荒郊 昂首挺胸神采飞扬

2、多音字: hā(哈欠)

哈 hà(哈什蚂)

hǎ(哈达) 3、根据词义概括词语。

对前辈或是长的敬爱和拥护。( ) 指意外的不幸事件。( ) 奔驰。( ) 饥馑、饥荒的意思。( )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领主所占的土地。( ) 不熟悉,或没见过。( ) 装饰得很华丽,很气派。( ) 什么味道都有。( ) 昂着头挺着胸,指很神气。( ) 冷落偏僻,人烟稀少。( ) 合作学习: 1、填空: 旷野( )( ) 山坡( )( ) 平原( )( ) 神威( ( ) 昂( )挺( ) 震( )欲( ) 长( )百( ) 妖( )鬼( ) 富丽( )( ) 百味( )( ) 喜气( )( ) 神采( )( ) ( )智( )谋 2、近义词:

陌生——( ) 妥当——( ) 反义词:

陌生——( ) 3、阅读课文相关的内容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诗,至今仍有上百位民间艺人,在中国的西藏、四川、内蒙古、青海等地区传唱着英雄格萨尔王的丰功伟绩。

4、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这个传说讲了格萨尔王的什么故事。

《格萨尔王的故事》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说的是格萨尔王(觉如)按天神的旨意从岭部落来到玉隆,消灭恶魔,杀死强盗,使那里的商人生意兴隆。有一年,岭部落遭遇连日不停的大雪,人畜很难生存。觉如答应岭部落迁移到玉隆,使岭部落的百姓在哪里开始了新的生活,也成了他们的领袖。

这个故事展现出藏族人民心中的一位( )、( )的英雄形象。

5、你认为格萨尔王是个怎样的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旁批感受。

6、想想这个传说格萨尔王的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跟同学说一说。

7、读读嘉察的唱词,说说他唱“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迁移训练:

谈谈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 拓展探究:

读《格萨尔王传奇》,加深体会和理解人物形象。

3《冬不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16自然段。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

会写“萨、筹、狡、骏、置、蔽、捅、赐、剁、葬、冥、凄、恋、器”15个生字;

掌握“一筹莫展、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冥思苦想、凄凉、依恋、乐器”等词语。

4、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一)

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

2、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3、掌握“一筹莫展、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冥思苦想、凄凉、依恋、乐器”等词语。

学习检测: 1.点名读:

一筹莫展 禀告 匕首 冥思苦想 哈萨克族 狡猾 骏马 隐蔽捅伤 赏赐 埋葬 凄凉 依恋 乐器 剁肉 视死如归 自告奋勇 如泣如诉 坐卧不宁 泪如雨下雄浑激昂 疑惑不解

2、形近字:

俊( )捅( )恋( )冥( ) 骏( )桶( )峦( )瞑( ) 峻( )暝( )

3、听写:匕首(匕的笔顺) 隐蔽(蔽的笔顺) 安葬 冥思苦想 凄凉

4、理解词语:

禀告:向上级或长辈报告事情。

凄凉:凄惨。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自告奋勇:形容自己请求担任某项艰巨任务。 视死如归:把死看做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链接: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好像半个梨加上长柄。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北亚和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以及中国新疆、中国东北大兴...

哈萨克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

(二) 内容梳理:

课文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关于哈萨克族一种叫做“冬不拉”的民间乐器名字的来历的动人故事:

很久以前,一只( )、( )的瞎熊,经常伤害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不顾国王的劝阻去除瞎熊,在博斗中与瞎熊同归于尽。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死瞎熊,牺牲自己的悲壮凄凉的故事。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的这种乐器叫“冬不拉”。

这个( )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 )、( )、( )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合作学习:

1、交流理解的词语。(重点是课后的成语)

2、试给课文分成三段,并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与同学交流) ( -- ) ( — ) ( -- )

本文先写了( ),

又写了( ),最后写了( ),这是按照( )的顺序记叙的。

3、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4、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

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5、“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

6、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那个情节?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 )

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 ( ) 一会儿音韵铿锵(kēnɡqiānɡ),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 ( )

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 ) 7、背诵课文第十五、十六自然段 迁移训练:

1、 文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拓展探究:

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4《火把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 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

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一)

自主学习: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学习检测:

1、 认读词语:

蒿枝 犄角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蝗虫 宰牛羊 熊熊烈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人声鼎沸 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 )矫( )跤( ) 赛( )娇( )狡( ) 塞( )骄( ) 寒( ) 3、近义词:

矫健——( )激动——( )

反义词:

矫健——( )激动——( )

4、听写词语:披毡 山寨 ?? 5、 理解词语:

盛典、矫健、激情、期盼、嫉妒、数不胜数、不屈不挠

学习链接: 1、 彝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2、 火把节

是彝、白、纳西、拉祜、僳僳等族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在火把节上一般举行斗牛、赛马与摔跤等各种竞赛娱乐活动,夜里点燃火把,穿行田间,驱除害虫,并饮酒歌舞。

(二)

合作学习:

1、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来吧,??”,谈谈它的作用?

2、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

3、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 迁移训练:

你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拓展探究: 1、 解释词语

不屈不挠 人声鼎沸

2、 自读课文,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根据什么划分?

课文描写了( )的热闹场面和( )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 )和彝族人民( )、( )的品德。

( 1- )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家一起欢度火把节。 ( - )火把节激情四射的盛典。

( -14 ) 彝族火把节是( )的节

日。

3、根据课文描述的情景,把句子补充完整。 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幕降临了天上数不清的星星眨着__________________,地上的火把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课文,你对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准备过火把节的活动——打扫房子,准备节日饭菜、( )、( )、( )奔向田野山川,围着篝火( ),火把节的由来。 5你喜欢那个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6、说说火把节的来历。

7、了解这个传说,你想到什么?

了解了彝族的( )彝族人的( ),感受民族文化的( )。

8、模仿第10自然段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场面。

5《刘三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刘三姐嫉恶如仇、敢于斗争的优良品质。

2、学会“喉、禽、债、轿、箩、奴”6个会认字。理解“歌喉、欠债、奴才”等词语及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意思。

3、了解在壮族民间流传的脍炙人口的刘三姐的故事,了解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的美德。 自主学习:

1、会读六个二类字,掌握多音字“吓”。

2、理解“嫉恶如仇威吓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狼狈不堪无计可施丧魂落魄扬眉吐气、幸灾乐祸“等新词。

3、会较流利地读出课文,知道课文重点写刘三姐什么事。 学习检测:

1、点名检查是否能读准字音:

社会 歌喉 飞禽走兽 威吓 欠债 花轿 箩筐 奴才 如坐针毡 丧魂落魄

捋袖挥拳 嫉恶如仇 仗义执言 恼羞成怒 崎岖不平 土豪劣绅 蜂拥而上

面红耳赤 气急败坏 狼狈不堪 幸灾乐祸 无计可施 扬眉吐气 拍手称快

2、多音字: xià吓人 吓

ha 恐吓

3、根据意思填词。 ( ):恨坏人坏事像恨仇敌一样。 ( ):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 ):由于恼恨和羞愧而发怒。 ( ):别人遭到灾祸时心里非常高兴。 (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 ):像坐在扎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安。 (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 ):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 ( ):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学习链接:

1、 壮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广东、贵州、湖南等地。

2、 对歌:双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传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合作学习:

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介绍刘三姐的( ),再举具体事例描述,最后( )。

( )刘三姐敢于仗义执言,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

( )刘三姐用山歌大灭了财主莫怀仁管家的威风,揭穿了莫怀仁霸占茶山的企图,并在“对歌”中使财主和秀才们灰溜溜地败下阵来。

( )刘三姐的歌声??

课文写的是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 )有一副美妙的歌喉,他用( )做武器与( )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歌颂了( )的人品,反映了人民群众( )和( )的品质。 讨论:

课文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

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刘三姐和乡亲们唱得山歌中你喜欢哪些?

迁移训练:

读了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拓展探究: 1、 解释词语。 仗义执言: 无计可施: 2、 按要求写成语,从课文中找出。(至少各写两个)

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

6《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自主学习:

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学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zāo yāng zhú jiàn táo qì jìn zhí ran píng ( ) ( ) ( ) ( ) ( ) 2、分辨黑体字的读音。

的确( )(de dí dì) 暖和( )(hē ha huo hu?)

玩耍( )(suǎ shuǎ yào ) 折磨( )(zh? sh? z?) 3、形近字组词:

耍( ) 虑( ) 稿( ) 淘( ) 要( ) 虚( ) 搞( ) 陶( )

踩( ) 贪( ) 跤( ) 彩( ) 贫( ) 绞( )

4、给句中黑体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说它老实( )吧,它的确( )有时候很乖。 它若是( )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

它们逐渐( )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学习链接: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北京满族人。[1]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猫》这篇课文写了猫的( ),并写了满月小猫的( ),抒发了作者对( )之情。

合作学习: 1、内容梳理:

( --- )猫的性格古怪。 1、( ) 2、( ) 3、( ) ( ---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古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的第_____段着重写了猫性格的古怪,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写的。课文的第2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这句话可作为该段的段落大意。课文反映了作者对猫的______________之情。

3、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 这真是一只 。

4、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划出来: 老实:

好像在夸一个心爱的孩子,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贪玩:

真是只有个性的猫。 尽职:

猫多么像一位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5、文中的“可是”表示( ),从“老实”转到“贪玩”,从“贪玩”转到“尽职”。

6、 从课文具体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7、把句子补充完整。

小猫什么都怕,可是( )。今天的劳动任务很重,可是( )。 上午的自习课,虽然老师没有来,可是( )。

迁移训练:

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 拓展探究:

1、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实 A.说它贪玩吧 B.它很贪玩 2、A句和B句哪句更好?为什么?

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B.??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

7《珍珠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信赖”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依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式。 3.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一)

自主学习: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新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检测:

睁( ) 愈( ) 柜( ) 茏( ) 蓬( ) 挣( ) 愉( ) 拒( ) 笼( ) 篷( ) 拨( ) 赖( ) 贰( ) 咂( )瞅( ) 拔( ) 懒( ) 腻( ) 砸( )揪( ) 学习链接:

《珍珠鸟》的作者是冯骥才,他既是作家,又是画家。他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学习课文。 词语理解:

斑斑驳驳、索性、眸子、天色入暮、流泻 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珍珠鸟》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 ),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说明了“ ”。 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 —— )“我”把朋友送的一对珍珠鸟放进精心准备的鸟笼。

( ---- )由于“我”给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它们的信任,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重点) ( ---- )“我”的感受。 背诵自己喜欢段落。

(二)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珍珠鸟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理解最后一句:作者为什么在珍珠鸟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笔尖流泻下“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一句话?

(作者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信赖”又创造了怎样 的美好境界?) 合作学习:

1、它先是离我( ),见我不去( )它,便上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 ),俯下头来( ),再偏过脸( )我的反应。 2、白天,它( );傍晚,它就在( )中,( ),( )滚圆的身子,( )开那绿叶( )进去。 3、看着这( )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不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吗? (1)“不由自主”可以换成( ),“我不由自主”是因为( )。 (2)、“美好的境界”是指:( )。 (3)、珍珠鸟逐步信赖“我”是因为( )。 (4)、短文中反问句的意思是( )。 (5)、想想,信赖还会是什么?试着写一句。 理解感悟:

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自己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

迁移训练:

填写有关“鸟”的成语

鸟( )花( ) ( )弓( ) 鸟( )换( ) 拓展探究:

1、两( )珍珠鸟 一( )干草 四( )笼子 三( )吊兰 五( )球儿 一( )呼唤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

忽然 竟然 居然 过不多久,( )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这可爱的小家伙,( )把我当成了它的朋友。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 )落到我的肩上。


2024年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完整版】空调售后服务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