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散步导学案模板

2025-04-29

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我的老师》导学案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我的老师课型:新授 编写:马树国 审批:备课组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我能行】 一、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散步的时间 散步的地点 散步的人物 散步的原因 散步的经过 散步的结果

2、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二、基础达标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①霎.( )时 ②chāi( )散 ③委qū( ) ④水波lín lín( ) ⑤各得qí( )所 ⑥pū( )着。 ⑦后来发生了分歧( )。 (二)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1.??拆________( )?折________( )2.??幼________( )?幻________( )3.??熬________( )?遨________( )4.??芽________( )?讶________( )

(三)、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线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1

熬: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合作探究我快乐】

一、 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陪老人散步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老人走路很慢,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歇息。既然母亲自己不愿去散步,让她留在家中,自己去散步似乎并不过分,“我”却还要劝母亲去散步,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第3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有什么作用?

(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指的是什么?

(4)“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要的是哪“两全”呢?

(5)面对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处理事情的原则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二、写作手法探究。

(7)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8)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9)概括课文主旨:

【精彩展示我最棒】 课内阅读

(一)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在文中方框里加上标点。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映了这个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6.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 7.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品质,体现了________的家庭关系。 8.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粗的词语?

9.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10.“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

11.“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3

1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13.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 。

14.读完本文,你对这一家人有什么印象?

15.本文中的“早已习惯”和“还习惯”能不能互相调换,为什么?

16.本文中的“强壮”和“高大”能不能互相调换,为什么?

17.写出关于“孝顺”或“尊老爱幼”的诗句和名言个一句 诗句:

名言:

【拓展延伸我必胜】

父爱不矮小

马迎辉

①第一次发现自己个子矮,是在她十二岁那年。

②六一节前夕,镇上的小学照例要举办一台联欢会。比同班的女孩子矮了半头的她站在舞蹈队伍里显得极不协调,伙伴们已长成婷婷的天鹅,而她依然是只瘦弱的小鸟。

③她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长高了,就她不长。妈妈没意识到落选的事对女儿的伤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这丫头,要是随了妈就好了,谁让你随了你爸呢。”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从那天起,她才注意到父亲竟是如此矮小。也是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④那个不愉快的儿童节过后不久,她的小学时代结束了。曾经向往的中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愉快。在这所小镇唯一的中学里,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因为父亲是这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有时,她正在操场上和同学快乐地打球,身边走过的老师或同学会说,她长得真像她父亲。这时,快乐会瞬间飞远。虽然这时她已学习了一些生理健康知识,知道遗传的作用,但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

⑤蔷薇花开了落,落了开,她也花一样长得清纯,小巧的个子更显得玲珑娇小。她考进城里的大学后,耳边不会再有人说她像父亲了。一日,她被同学从操场上叫回宿舍,是父亲来了。(A)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临走又回头说:“丫

4

头,记着吃饼干啊,每天都要吃。”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哪里没有卖饼干的?不要再给我送了。”

⑥假期回家。一进门父亲就问:“丫头,饼干吃完了吗?”说着又抱出几袋一样的饼干。“您就不知道换个牌子呀?干吗让我天天吃这个?”母亲望望父亲说:“丫头,你爸听朋友说有种赖氨酸饼干,孩子吃了能长高个,他就跑到城里四处找。“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B)以后的日子里,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的,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⑦又是蔷薇花满院飘香的季节,她带回一个高大俊朗的男孩。忙忙碌碌的父亲在男孩的身边显得更加矮小,可父亲脸上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蔷薇花,笑盈盈地开满了小小的院子。

⑧黄昏,她送男孩出门。男孩很认真地对她说:“你爸真好。他对我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以后你们如果吵架了,你可以怨她懒,可以说她娇气,但是,你永远都不许嫌她矮。”

⑨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莹莹的泪光中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长??

13、请以时间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4分) (1)六一节前夕,“她”因身材矮而落选班舞蹈队,从此怨上了父亲。

(2)中学时期,“她”经常被别人提起长得真像她父亲,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 (3) (4) 14、结合语境,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品味句中“似乎”的含义。(4分) (A)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 ..

(B)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的,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我选( )句: 15、第⑨段画线处是一个细节:“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请根据上下文揣摩“她”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4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全文以时间为经,以父爱为纬,连起了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平中见奇。

B.文中“蔷薇花”多次出现,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她”长得清纯动人,使得文章意境更加优美。

5

C.“她”一连串的怨愤,皆缘于父亲的矮小。而当她看到父亲给她抱来几袋赖氨酸饼干的时候,这种怨情彻底消失,从此深深理解了父爱。

D.小说行文朴实,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父爱的光辉透过字里行间跃然纸上,含蓄深沉的父爱,感动了“她”,也感动着我们每个人。

【课后反思我总结】

《散步》参考答案

【温故知新我能行】 一、1、

散步的时间 散步的地点 散步的人物 散步的原因 散步的经过 散步的结果 初春 南方的田野上 我、母亲、儿子、妻子 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2、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的田野散步的情景

二、

(一)1.①霎( shà)时 ②chāi( 拆)散 ③委qū(屈) .

④水波lín lín(粼) (粼) ⑤各得qí(其)所

⑥pū( 铺 )着。 ⑦后来发生了分歧(qí )。

(二)1.chāi,拆除;zhé,折磨;2.yòu,幼儿园;huàn,幻想;3.ào,难熬;áo,遨游;4.yá,嫩芽;yà,惊讶。

(三)、1.熬:忍受,耐苦支持。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委屈:这里是指不按儿子的意愿办事使儿子受到委屈。 【精彩展示我最棒】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①霎( shà)时 ②chāi( 拆)散 ③委qū(屈) .④水波lín lín(粼) (粼) ⑤各得qí(其)所

【合作探究我快乐】

(1)孝敬母亲。

6

(2)极言母亲过冬的艰辛,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同情与关心。(3)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4)一家人不分开也既能满足母亲的愿望,又能满足儿子的愿望。

(5)办法:委屈儿子,走大路。原则:照顾老人。最后:母亲宠爱孙子,让着孙子,要“我”走小路。(6)“我”和妻子走的很小心,唯恐哪一步有闪失。这个形象是有象征意义的。它象征着一个家庭中中青年一代(“我”这一代)的责任感,既要好好赡养上一代,又要好好抚养下一代。每个家庭若都能如此和睦温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肯定是和谐的。(7)插叙。补充说明散步的原因,突出孝敬父母这一中心。

(8)以小见大,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小中寓大)。《散步》借散步这一生活中极普通的小事情来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一重大话题,所以说它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9)中青年一代身上背负着善待上一代和保护下一代的沉重责任,所谓“尊老爱幼”,更重要的是要孝敬父母,才能使一个家庭和睦相处。 课内阅读 1.,;,。 2.使??受委屈,在文中指不接受儿子走小路的提议 3.尊老爱幼,相互理解 4.“那里有??鱼塘。”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5. C 6.心理 7.尊老爱幼 亲密和谐 8.“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他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9.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10.不能。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

11.这三者的顺序与上文一致,都是由近到远,因此不能调换。

12.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13.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14.我认为这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15.“早已习惯”和“还习惯”不能调换。因为“我”与母亲生活的时间长,所以说“早已”,儿子与“我”生活的时间短,且儿子还未完全长大,还能听“我”的话。 16.“强壮”和“高大”不能互相调换。“强壮”是年迈的母亲眼里“我”的形象,“高大”是幼小的儿子眼里“我”的形象。

17.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名言:※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培根 ※ 人生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比尔·盖茨

7

※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论语》

【拓展延伸我必胜】

13、(3)上大学的时候,父亲跑遍城里给“她”买赖氨酸饼干,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 (4)谈恋爱的时候,父亲要求“她”的男友不能嫌“她”矮,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 14、(A)“似乎”表明父亲其实已经觉察到她的不快,但是他并不跟女儿计较这些,更好地表现了父爱的无私。

(B)“似乎”表明其实她并未真正的长高,而是感受到并理解父爱后的一种特别的感觉。 15、过了这么多年,父亲依然记得我的自卑,依然那么关心我,我以前却那么不懂事。现在想想,矮又怎么样呢?只要有人疼我就足够了。(主要围绕对父爱的理解和自己心结的打开来写) 16、C

8


公开课散步导学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改句子练习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