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难点之机械效率与机械能同步练习

2025-05-01

机械效率与机械能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20分钟) 剖析机械效率同步练习

1. 如图所示,工人用250 N的力将重4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2 m,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所做的额外功分别为( )

A. 80% 800 J B. 80% 1 000 J C. 62.5% 200 J D. 80% 200 J 2. 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 B. 拉力F做的功是有用功

C. 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 D. 增加物体重力可以增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 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 m,工人对绳的拉力为500 N,则滑轮组对重物所做的有用功W( )

有用

和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η分别是

A. W有用=500 J,η=62.5% C. W有用=800 J,η=62.5%

B. W有用=500 J,η=80% D. W有用=800 J,η=80%

4.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甲、乙两个不同的滑轮组来验证的猜想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 )

A. 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 B. 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C.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D. 承重绳子的段数有关

5. (多选)如图所示,拉力F=80 N,物体重力G=120 N,不计摩擦和绳重。若将物体匀速提高1 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做的有用功为80 J B. 动滑轮的重力为40 N C. 拉力做的总功为160 J D.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

6. 小红家正在装修房子,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搬运方案,帮助工人师傅将沙子、水泥材料运到四楼阳台。四楼阳台到地面的距离为9 m,若工人师傅用500 N的力将重为800 N的材料提到四楼阳台,他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 J,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

7. 如图所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匀速提升质量相等的物体,且物体质量大于滑轮质量,不计绳重和摩擦。比较甲、乙两种方式可知________更省力,________机械效率更高。(均选填“甲”或“乙”)

8. 如图所示是一种小型千斤顶的示意图,当手往下压动摇臂时,能把重物抬高一段较小的距离。工人在2 s时间里,用100 N的力,竖直向下压动摇臂50 cm,把重1 000 N 的重物匀速抬高4 cm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千斤顶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

9. 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项目 数据 次数 1 2 3 钩码上 动滑轮重 物重 G重/N G/N 升高度 h/cm 0.5 0.5 0.5 1 2 4 0.1 0.1 0.1 动力 动力作用 点移动距离s/m 0.3 0.3 0.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F/N 0.7 1.1 2 47.6% 60.6% (1)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他额外功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4)第1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 m所用的时间为1.5 s,则动力的功率为________ W。 10. 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明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聪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如图所示是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其中一位同学在其他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1 2 3 斜面的 倾斜程度 较缓 较陡 最陡 物块的重 力G/N 10 10 10 斜面高度 h/m 0.2 0.4 0.6 沿斜面的 拉力F/N 5.5 7.0 8.5 斜面长 s/m 1 1 1 机械 效率 36.4% 57.1% 70.6%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该实验是探究________(选填“小明”或“小聪”)的猜想,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________,机械效率越高。

(2)另一位同学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把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一个斜面;

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把一木块_______拉上去,进行相关测量,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③保持斜面的______不变,改变斜面的________,再进行相关测量,并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④比较两次___________的大小,即可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11. 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将一批建材运到10 m高的施工处,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建材。装置中动滑轮重100 N,工人每次匀速提升一箱重400 N的建材,不计绳重和摩擦。

试问:

(1)每次提升建材时的有用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为加快施工进度,张师傅建议用电动机作动力替代人提升建材。为了安全,改装后每次可吊起四箱建材,建材匀速上升时的速度为0.4 m/s。仓库中现有两台电动机,型号分别为“220 V 0.8 kW”“220 V 3 kW”,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应选哪台电动机才能使配置更为合理。

12. 如图所示是迫击炮供弹车。钢缆绳以大小为100 N的拉力F使炮弹匀速升高2 m,若炮弹重为150 N,求:

(1)滑轮组提升炮弹所做的有用功; (2)拉力F做的总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微课程:解读机械能同步练习

1. 某同学家住高层住宅,当他乘坐电梯从一层匀速上升至十五层的过程中,他的( ) A.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C.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法中正确的是( )

B. 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 D. 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减小

2. 如图是小明在体育考试中测试“引体向上”时的示意图。关于“引体向上”,下列说

A. 身体悬挂不动时,势能为零

B. 身体上升时,重力做功,势能减少

C. 身体下降时,重力做功,势能增加 D. 身体上升时,克服重力做功,势能增加 3. 某市为了杀灭美国白蛾调动了直升机,在灾区上空喷洒生物农药,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飞机的( )

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C.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

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D.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4. 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 )

A. 助跑阶段机械能不变 C. 经过最高点时动能最大 的是( )

B. 起跳时机械能为零 D. 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5. 如图所示,“套圈”出手后,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

A. “套圈”由a到b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大 B. “套圈”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在a点的机械能 C. “套圈”由b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变小

D. “套圈”由a到b再到c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先变大后变小

6. “歼-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歼击机,具有卓越的机动性能,当它在空中加速向下俯冲时,动能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7. 公园中有一种叫“蹦床”的游戏,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如图所示,该同学离开蹦床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变______,这一过程中动能逐渐转化为______能。

8. 如图所示为南京市标志性建筑紫峰大厦的外观图,大厦总高度450 m。小明乘坐大厦内的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___的。匀速上升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_,重力势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9. 如图所示,质量为40 g的金属小球从导轨的a处自由滑下,依次经过b处、c处,到达d处时恰好停下。在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______ J;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克服导轨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为__________J。(g取10N/kg)

10. 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撞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______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______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11. 在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雨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所在高度有关。

为此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两端开口、长约1 m、粗细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粗细适宜的圆柱形泡沫塑料块置于玻璃管内O点处(塑料块与

玻璃管内壁有适量的摩擦);其他器材还有:刻度尺、一组系有细线的质量不等的钩码、用于调整泡沫塑料块回到O点位置的木棒(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助小雨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猜想一”时,应使用质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钩码从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在玻璃管内由静止下落,去冲击O点的泡沫塑料块,然后用该刻度尺分别测量__________,从而比较出重力势能的大小。

(2)设计探究“猜想二”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12. 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用质量不同的A、B两个小球(mA>mB)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实验中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__________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A、B两个小球______的大小。

(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有关。

(3)本次实验采用了物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机械效率与机械能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剖析机械效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D 解析:在此过程中:W有用=Gh=400 N×2 m=800 J,

W总=Fs=F·2h=250 N×2×2 m=1 000 J,

W有用800 Jη=×100%=×100%=80%,W额外=W总-W有用=1 000 J-800 J=200 J。

W总1 000 J

2. D 解析: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故选项A错;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故选项B错误;动滑轮和重物由三段绳子承担,故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3倍,故选项C错误;对某一固定的滑轮组来说,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所做的额外功是一定的,增加物体重力可使有用功增大,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增大。

3. D 解析:滑轮组做的有用功:W有用=Gh=800 N×1 m=800 J;

(2)s=2h=2×1 m=2 m,滑轮组做的总功:W总=Fs=500 N×2 m=1 000 J,滑轮

W有用800 J

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

W总1 000 J4. B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两个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段数相同、被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动滑轮的个数相同,只有动滑轮的重力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该实验可以用来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故选B。

5. BCD 解析:本题考查与机械效率相关的知识。由于不计摩擦和绳重,所以拉力F=

12(G动+G),则动滑轮的重力G动=2F-G=2×80 N-120 N=40 N,B正确;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Gh=120 N×1 m=120 J,A错;拉力做的总功W总=Fs=80 N×(2×1 m)=160 J,C正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有用W总×100%=

120 J×100%=75%,D正确。 160 JW有用W总

6. 7 200 80% 解析:工人师傅做的有用功W有用=Gh=800 N×9 m=7 200 J,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2×9 m=18 m,他做的总功W总=Fs=500 N×18 m=9 000 J,η=7 200 J×100%=×100%=80%。

9 000 J

7. 甲 乙 解析:甲是动滑轮,乙是定滑轮,因此甲更省力;由于甲在提升物体过程中要克服动滑轮本身重力做功,因此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

8. 40 80% 解析:有用功W有用=Gh=1 000 N×0.04 m=40 J ,总功W总=Fs=100N×0.5 m=50 J,千斤顶的机械效率η=9. (1)如图所示

W有用W总×100%=

40 J×100%=80%。 50 J

(2)66.7% (3)变大 物重 摩擦 (4)0.14


(全国通用)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难点之机械效率与机械能同步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