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丝绸与国际贸易 学生姓名: 安金鹏 专业班级:级专业09 蚕学 学 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 号:13104009 学生成绩:
有关中国茧丝绸贸易发展的探究
摘要:中国蚕丝业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茧丝织品享誉中外。茧丝绸是我国具有垄断地位的少数出口商品之一,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处于垄断地位的优势产业。茧丝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产业。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蚕丝业面临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近几年,印度、巴西、泰国、越南等国家茧丝绸业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对我国茧丝绸业在世界处于主导地位构成了很大的挑战。本文由中国蚕丝业发展的现状和国际市场对蚕茧和丝织品的需求探究我国蚕丝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形成良性、稳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的方法。从而促进中国蚕丝绸产业的壮大和发展。进一步优化中国蚕丝贸易格局,探究茧丝绸业发展的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贸易;丝绸;中国;世界贸易;现状
中国蚕丝业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茧丝织品享誉中外。长期以来,我国的蚕丝业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国茧丝绸行业一直处于动荡的发展中。从上世纪90年代陷入低谷后,近十年不断恢复增长。[1]在加入WTO后茧丝绸贸易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比较中国和国外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探究我国茧丝绸产业发展的优势方向。
1 茧丝业在我国的起源和历史
中国的养蚕和丝绸业的历史是最早的,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黄帝命伯余制帛作布,元妃西陵氏教民养蚕”的记录。[2]到了商代(公元前17—11世纪),我国的丝绸生产已经有所普及。我国的蚕桑、缫丝和织绸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和中亚地区的,为世界丝绸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茧丝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据统计[3],1950-1999年的50年间中国丝绸出口创汇总额高达446亿美元,。目前,中国生丝、绸缎、丝绸服饰的出口量分别约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80%、50%、45%[4]。茧丝绸出口额自2001年起连续4年下滑,2005年出现恢复性增长。茧丝绸贸易出现较大波动,20世纪80年代末,茧丝绸价格逐年攀升,中国丝绸工业体系经历了一轮快速的发展,1999-2008年,中国的茧丝绸贸易经历了恢复和快速增长的阶段(见表1),2005年中国茧丝绸贸易出口总额达到37.52亿美元,比1999年的15.33亿美元增长144.75%。
表11999-2008年中国茧丝绸贸易出口额分类表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Cocoon and silk export trade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08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总额 15.33 19.24 23.80 21.80 24.25 32.45 37.52 37.15 36.11 34.93
2.37 2.81 2.32 2.60 2.80 2.76 3.05 2.50 2.66 2.61
茧丝类
3.95 5.66 4.80 4.20 4.19 4.79 6.15 6.37 6.25 6.30
1.15 1.35 1.25 1.50 1.93 2.52 2.90 2.47 2.51 2.56
真丝绸缎
3.77 4.40 3.47 3.50 4.07 5.91 7.33 8.00 7.88 8.24
丝绸制成品 7.61 9.18 15.53 14.10 15.99 21.75 24.04 22.78 21.98 20.39
(亿美元) 数量(万t) 金额(亿美元) 数量(m) 金额(亿美元) 金额(亿美元)
资料来源:数据来自《中国丝绸年鉴》(第1期-第l0期)
3 中国主要贸易出口伙伴及产业对比
3.1印度与中国的茧丝贸易
印度是世界产丝国中唯一的4种主要蚕丝、桑蚕丝、柞丝、热带和温带两种蓖麻丝及蒙加丝都能生产的国家。蚕丝年产量1.3-1.6万t超过世界总产量的15%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蚕丝生产国。印度每年15%的丝绸产品要出口到国际市场主要是向中东美国欧洲等地的1500万海外侨民供应“莎丽”等民族服装[5]。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中国蚕丝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也始终是印度最大的进口蚕丝来源国中印蚕丝贸易近年发展非常迅速1991年中国对印度出口蚕丝0.1万t金额仅0.3亿美元1996年出口量增加到0.4万t金额达到0.8亿美元2005年的出口则进一步发展到0.6万t、1.4亿美元[6]。 3.2泰国与中国的茧丝贸易
近年泰国丝出口量增加,主要出口国为日本和韩国。在泰国制丝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式的座缫制丝,生产的土丝主要作为丝织业的纬丝使用。在1990年前,泰国进口的主要是中国丝,其次是巴西丝,1989年进口874.1t,其中中国丝占67%,巴西丝占14%。[7]近年来,巴西丝在泰国进口生丝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其原因在于中国丝品质有所下降,而巴西丝品质提高较快。 3.3美国与中国的茧丝贸易
美国立国后,1784年美国第一艘商船“中国皇后”号,带着棉花、西洋参等出口产品访问广州,带回了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美国,从而开始了中美之间的直接丝绸贸易。据记载,178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生丝12.4t,只占当年中国生丝出口总量的6.5%。随后,虽逐年有出口,但数量不大。从20世纪开始,世界生丝主要消费市场已从西欧转向美国。1908年世界生丝总产量为
24000t,其中中国占33.2%,日本31.4%,意大利20%。1986年,我国对美国丝绸出口金额为1.08亿美元,为1976年的21倍。90年代后,美国市场丝绸消费持续增长,丝绸进口额在2000年达22.35亿美元,其中从中国进口16.09亿美元(含化纤织物),占美国丝绸进口总额的72%。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4年和2005年我对美出口均在17.5亿美元左右。按美方统计分析,在2003-2005年,我丝绸服装在金额上占美进口的82%-83%。而按折成绸缎的数量计,则占总进口量的92%左右[8]。
3.4 日、韩与中国的茧丝贸易
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世界丝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都先后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蚕丝和丝绸生产国。由于历史、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日本和韩国丝绸业的生产状况相差较大。韩国的蚕丝业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迅速的发展,1976年的生丝产量达到5157t[9]。此后韩国蚕丝业开始逐渐衰退。20世纪30年代,日本曾是世界蚕业经济的中心。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丝绸业受到严重影响,。蚕丝的产量由1975年的20166t,减至1995年的3228t,1998年的蚕丝产量只有1110t[10](见表2),虽然如此,日本的蚕业研究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表2 我国与日本、韩国的生丝生产情况 单位:t 年代 1975-1977
1980 1985 1990-1991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2000
中国 18000 23500 32665 42973 87767 78000 64500 55845 53600 51000
日本 20166 16152 9588 5526 3900 3288 2580 1902 1110 483
韩国 5545 3760 1716 1050 521.1 350.6 149.4 45.8 — —
从表可以看出我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生丝生产情况,我国的蚕丝生产自1975年以来逐年增加,在1994年达到历史的最高产量,此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一直保持在5万t以上。日本、韩国的蚕丝生产情况与我国大相径庭,自1975年以来,蚕丝业的生产一直呈下降趋势,后来几乎消失。
4 中国茧丝贸易方向探究
世界蚕丝的生产消费进出口均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的蚕丝生产和出口国。中国茧丝绸行业中70%~80%产品需要依靠出口消化,因此茧丝绸出口贸易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上述内容的对比和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贸易结构的研究还是茧丝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都提出了如何做好茧丝绸出口贸易和加强茧丝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总结
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为实现中国从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的转变,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4.1加强“东桑西移”工程
积极争取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强对中西部地区蚕桑基地建设的扶持并继续稳步推进“东桑西移”工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茧丝绸业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有效地促进了中国茧丝绸业的结构调整和生产率的提升。中国的桑蚕茧产量从2000年的42万t增长到2008年的68万t[11],以广西为代表的西部新蚕区快速发展,为丝绸贸易出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进一步规范对蚕丝出口秩序的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加强对蚕丝出口企业的管理,以防止出口企业间盲目自我竞争、相互杀价竞销行为。行业协会之间要制定严格的纪律或行业自律准则来引导蚕丝出口企业处理好市场竞争和规范有序的关系。加大茧丝绸行业的科技攻关投入,增加我国茧丝出口竞争力,提高茧丝绸产业所带来的附加产值。加大科技攻关对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丝绸产品的出口单价和丝绸行业的创汇能力、提升中国丝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都有重要作用。 4.3继续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
加强对各主要出口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定位通过采取广告参加展销会等市场开发运作方式不断挖掘各重点出口市场的需求潜力。国家权威期刊或者杂志定期发布综合评估印度等主要进口国经济运行趋势、经济与贸易政策变化、丝绸产品的供给需求等情况的综合报告,以具体指导中国外贸企业的实践。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壁垒的发展动态,制定更有利于丝绸行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真正提高国际竞争力。
5结语
就我国茧丝绸行业在国际地位和对外贸易的数据量化分析来看,中国丝绸行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丝绸贸易和消费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中国茧丝绸贸易的方向必须在政策扶持、产业结构调整、丝绸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培养自我品牌、学握国际贸易形式的发展动态和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方面做切实可行的努力,才能使中国丝绸行业向快速、良性方向发展,在国际化竞争形式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季晓琴,李 瑞,王建南.中国蚕丝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04(1):4-5. [2]重庆市茧丝办公室.日韩的茧丝绸业[J].国外丝绸,2003(5):36—38.
[3]顾国达.世界蚕丝业经济与丝绸贸易[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232-243. [4]熊超,胡兴明.中国茧丝绸出口贸易研究现状[N],蚕桑通报,2010(4):1-2.
[5]刘李峰,张晴,张照新.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蚕丝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丝绸,2006(11):09-11.
[6]张新宇.印度丝绸业发展和现状浅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O)267-271.
[7]顾国达,张 纯.泰国的蚕丝生产与贸易[J].中国蚕业,2001(1):66-67. [8]黄建谟.中美丝绸贸易回望[J].国外丝绸,2009(3):32-35. [9]王章娥.日本和韩国的蚕丝业近况[J].中国蚕业.2000(3):63.
[10]丘宝利,刘飞平.中日韩丝绸业生产发展对比[N].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202-203 [11]熊超,胡兴明.中国茧丝绸出口贸易研究现状[N],蚕桑通报,2010(4):1-2.
[5]刘李峰,张晴,张照新.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蚕丝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丝绸,2006(11):09-11.
[6]张新宇.印度丝绸业发展和现状浅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O)267-271.
[7]顾国达,张 纯.泰国的蚕丝生产与贸易[J].中国蚕业,2001(1):66-67. [8]黄建谟.中美丝绸贸易回望[J].国外丝绸,2009(3):32-35. [9]王章娥.日本和韩国的蚕丝业近况[J].中国蚕业.2000(3):63.
[10]丘宝利,刘飞平.中日韩丝绸业生产发展对比[N].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202-203 [11]熊超,胡兴明.中国茧丝绸出口贸易研究现状[N],蚕桑通报,20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