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管理支出分析

2025-04-29

中国行政管理支出分析

摘要: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同时行政管理费用是否合理支出,对社会生产需求的影响也关系到我国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现今行政管理支出的不断膨胀,一些政府部门的奢侈消费,引起了社会人民的关注。为此,要加强行政管理费用的监督和管理,积极采取措施避免行政管理费用问题的恶化,改善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含义和构成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由多种因素形成,而且具有历史延续性。广义的行政管理支出是指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外交支出等;狭义的行政管理支出是指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行政成本、三公经费、职务消费等)。 二.行政管理支出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13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由996.54亿元增加到13755.10亿元,18年间增长了13.81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1995年为14.60%,到2006年上升到18.73%,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从国际横向来看,拿2006年预算内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8.73%这一比例去比较,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

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以及美国的9.9%。而上面的数据也只是预算内的数字,而实际的数据并没有透明。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是居高不下的,更是远远高出于国际水平。

三.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原因分析 (一) 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我国与外国的频繁交往,各种社会秩序和经济问题会日趋增多,而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行政管理费用也不可避免的快速增长。但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大的同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在减少,这就意味着政府从GDP中集中的分割越来越少,而在集中越来越少的份额中用于行政管理费的份额却越来越大。这种行政管理费用的膨胀导致了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

(二)机构臃肿,官员众多

1. 机构臃肿 在纵向上,我们有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在横向上,我们常常同一职能多个部门管。以国家监督机构为例,除审计机关外,财政有监察专员,国家发改委有稽查特派员,金融领域有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还有其他各种专项监督等。监督部门多,人数也不少,政府机构设臵庞杂,机构设臵多,管理成本就高。同一件事情,许多部门管,但又不全部管。截止到2016年10月,我国有334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85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0497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662238个村级行政单位(不包括港

澳台)。全国省级党政机关厅局级机构多达2100个常设机构。政府层级过多,许多机构重复设臵,行政机构人员经常性的开支、工资、办公费用等的高涨。

2.官员众多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官员的数量不断膨胀,副职人数水涨船高。从省、市、县到乡,党政部门副职成堆,加上助理、副秘书长,一级政府或部门动辄就有“一正十几副”,甚至还有“一正二十几副”,其中不少官员只是挂名白吃官粮。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对政府机构先后进行了五次改革,但总体上来看庞大的政府机构与人员数量却变化不大,每次精简改革后不久都会出现再度膨胀的现象。这同时也是我国法制法规不完善的体现。 (三)行政费用支出透明度不高

一方面政府支出没有全部纳入预算,还存在大量的不受监督的预算之外的政府性资金。另一方面,即使是预算内,行政成本也未见详细的数据公布。而且,预算编制不完整,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不到位。另外,目前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制衡机制,是政府部门来编预算,政府部门来花钱,政府部门内部来监督,人大对此的监督作用基本不能发挥。对于人们最为关注的是“三公”经费即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集中凸显了不受民众监督和制度约束的行政支出乱用现象。2011年两会代表曾表示我国目前约400万辆公车,年消耗超过2000亿元,真正用于公务的仅占1/3;粗略统计公款吃喝每年不少于2000亿元,相当于一年吞掉一个三峡工程。此外,出国考察、政府会议、能源消耗、“政绩工程”和办公楼浪费也日趋严重。

四.行政管理支出的对策建议

(一)精简机构,压缩人员

继续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大力精简直接管理经济的机构,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地发展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应地政府也可大规模地减少这方面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合并、调整原有的间接管理经济的政府机构,以提高这些机构的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撤并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以减人促减事,以减事促减人”的良性循环。

(二)推进政管理费用预算决算公开

我们可以看到,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公开还不够细化,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而行政管理费用属于财政费用的一部分,为了行政管理费用的透明度能够提高,必须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李克强总理说过要大力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包括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三公”经费的公开。2011年的 4月14日,科技部率先在中央部委中晒“三公”经费,这也是政府“三公”经费面向人民群众的一个开端。同时要继续压缩“三公”经费预算,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审核程序,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继续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加强机构设臵和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

备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从根本上控制“三公”经费规模。

(三)把行政成本纳入政绩考核

健全行政绩效考核制度,明确政府浪费的责任主体,把行政费用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重、公务人员人均行政费用和行政费用增长率等作为行政费用的控制指标,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和报告,把行政成本纳入政绩考核,建立赏罚分明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四)建立健全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

公用经费的滥用、公费私用和由此引起的贪污腐败等现象都是行政管理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体现了某些官员们廉洁意识淡薄,传统体制下的不足。所以需要开展党性党纪教育活动,要求公务员尤其是官员加强“自律”,同时还要建立和健全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加快透明政府的建设,让每个公务员尤其是官员接受公众的监督。监督约束的建立要与行政管理支出透明度得提高相结合。

表一:1978-2006中国行政管理支出柱状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全球经济数据》

表三:1996-2013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行政管理费用以及财政支出表

1996-2013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行政管理费用以及财政支出表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国内生产总值(亿行政管理费用(亿财政支出 (亿元)元)元)行管费占财政支出比 行政管理费用/国内生产总值 (%)71176.67897384402.389677.199214.6109655.2120332.7135822.8159878.3183867.9210871265810.3316752340506.9401512.8472881.65193225688457937.559233.56610798.1813187.6715886.518902.5822053.1524649.9528486.8933930.2840422.7349781.3562592.6676299.9389874.16109247.79125952.971397001185.281358.851600.272020.62768.223512.494101.324691.265521.986512.347571.058514.7510014.729164.219607.5310987.812700.513755.114.93.71.82.32.43.58.60.03.38.19.73.10.03.01.69.05.08%9.84%1.671.721.92.252.83.23.413.453.453.543.593.23.22.692.392.322.442.4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引用文献:《中国统计年鉴》 百度百科行政管理支出有关词条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公管Q1542班 张航 15040225


中国行政管理支出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大大班下学期教学计划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