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支教简报

2025-04-29

浙江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

工作简报

第6期

主办:浙江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

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

--支教团发起“求是强师工程”从源头改善第二故乡教育发展水平

5月5日至16日,由浙江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发起,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浙江杭州第二中学、湄潭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求是强师工程”第一期湄潭骨干教师赴杭州培训活动在浙江大学、杭州第二中学成功举行。由湄潭县人民政府精心选拔的10名骨干教师在杭州二中接受了为期两周的全方位培训。

发起“求是强师工程”,是浙江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在第二故乡湄潭县服务第一年所作的创新努力。支教团首次将支教重心从“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通过“求是”精髓将浙大西迁故地湄潭与前身都为浙大附中的两所杭州名校及浙江大学紧紧联系起来,打造具有“全方位、高质量、强辐射、广覆盖”四大过硬品质的支教品牌。同时,支教团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协助联络工作,为湄潭与杭州两地教育界长期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此次“求是强师工程”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座谈、参观于5月5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拉开序幕。5日上午,浙江大学团

委在紫金港校区举行座谈会,欢迎由湄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赵建亮带队的县教育局、直属中学负责人及各学科骨干教师一行。浙江大学团委副书记吴巨慧、阮俊华、文体部部长王高合出席了座谈会并与来自第二故乡的领导老师们就进一步深化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湄潭的服务工作做了细致深入的交流探讨。5日中午,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高翔会见了从第二故乡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向他们介绍了浙大的发展,并结合“温家宝总理给浙大学生的回信”精神,强调了学校今后将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方面加强与西迁办学地合作的规划部署,鼓励湄潭培养出更多优秀学子来浙大,把浙江大学对第二故乡浓浓的深情转化为实际的行动。随后,叶书记亲自带领湄潭客人参观了浙江大学校史馆。

第二阶段的培训在杭州二中举行。5月5日下午,在校团委副书记阮俊华的陪同下,与湄潭同样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杭州第二中学为为远道而来的湄潭客人举行热烈真诚的欢迎仪式。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校党总支书记沈熔和及各位分管副校长出席了欢迎仪式。校党总支书记沈熔和向湄潭的各位老师们详细介绍了杭州二中概况以及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历程。叶翠微校长追忆了杭州二中前身原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在抗战时期浙大西迁途中在湄潭办学的艰难岁月,并指出如今杭州二中将饮水思源,大力支持湄潭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随后的两周内,“求是强师工程”通过名师带徒、随堂听课、参加教学研讨、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展开。由杭州二中精心安排的10名杭州二中特级、高级教师与来自湄潭的骨干教师们结对,为湄潭教

2

师提供精心指导。

5月15日,接受培训的湄潭教师代表湄潭向杭州第二高级中学赠送友谊之树表达感谢。杭二中校长叶翠微、书记沈熔合与教师们和浙大研究生支教团代表一起在美丽的杭州二中之江校区培土育树,“求是强师工程” 第一期湄潭骨干教师赴杭州培训活动圆满结束。

此次“求是强师工程”杭州培训内容安排十位湄潭教师生活学习在杭州二中,全面感受浙江省一流学校的教学氛围和校园文化的同时,接受杭州二中派出的十位特级、高级教师与之进行“一对一”结对辅导。经过十天培训,湄潭教师切身体会到几个“第一”:

合作“第一次”——“教师培训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开辟更多的教育合作项目,和湄潭共享共建品质教育。”湄潭是抗日战争时期竺可桢带领浙大和浙大附中西迁办学的避风港,一直以来被浙大和杭州二中视为第二故乡,浙江大学支教团和浙大附中后裔杭二中的老师们表达了这样一种心情。此次强师工程不仅为湄潭教师提供全方位实战培训,更为湄潭与杭二中建立长期的教育往来提供良好契机。 待遇“第一等”——“我们是小县城里第一批能到杭州培训的基层教师,县长亲自送,杭二校长亲自接,浙大团委的领导和支教队员全程照应。”几位教师都十分自豪,他们全是普通的一线教师,现在能到中国一流高校参观访问,在浙江省一流的中学接受高级教师一对一帮带,令同事们羡慕不已。“二中领导第一天就告诉我们,这里的资源完全和我们共享,要像回家一样。杭州的学校很开放。”湄潭求是高中的陈贵川老师笑着说。“指导老师第一天就叫上组里的老师们为我接风

3

呢,他们可都是很忙的。”腼腆的女老师王娟有些惊喜。

思考“第一波”——“以前大部分培训都只是在我们那边市级的高校学习理论,应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十天的培训让湄潭老师们有机会通过实际对比感受东西部教育的差距,也引发了大家诸多思考:首先浙大研究生们促成了湄潭县教育界这次重要的学习机会,让我们看到一流大学学生实践、处事的积极与高效,同时这也说明浙大在教育学生上不仅给他们知识更给他们空间进行尝试活;第二,杭州二中学生们创新能力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成功,老师们也更谦虚,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这都是我西部教育教学中应该学习改进的方面。求是高中穆老师觉得西部教育在改变学生之前,教师有诸多方面可改,此前杭二中模拟试卷全组老师一起预演讨论的负责态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城里的孩子特别自信,这样有利于正确地估计自身实力,比如我们接触到二中成绩稍落后的孩子,也能够明确通过其他个性特长来努力上重点大学;而湄潭的孩子很多将浙大视为圣殿,却不敢真的向目标努力。”和杭二学生聊过的黄老师也抢着说。

十几天的课内外体验,让贵州老师们发现了很多可以在湄潭学校中试行的教育方法——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样更好地关心学生、给他们话语权等等,但也让他们意识到发展西部教育事业需要一些个性。”王老师说到自己学生,眼睛有些湿润,“来之前,学生们反复问我不在的几天能不能先上体育、音乐课,等我回去再换回来,千万不要缺语文课。我们的学生想走出大山就必须好好学习,改变生存环

4

境的渴望会激励他们放弃很多娱乐休闲,这点上他们比城里的孩子意志更坚定,也很令人佩服。”

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九年,教育始终是最重要的事业,支教团队员在浙大团委精心指导下得到充分的的实践空间,此次“求是强师工程”活动继续发挥了支教团的使者角色,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角度力争整合杭州优秀的教育资源。“‘青年强则国强’,把一线青年教师先送出来,再让他们回去传播先进的东西,培养更多青年学生,是我们希望的。现在,看到湄潭教师与杭二的‘导师’课内课外融洽亲切的交流,听到教师越来越深刻的感触,感受到他们越来越多对回湄后工作的切实规划,而且两地通过这次的培训也渐渐达成今后持续的合作意向,都令我们志愿者欣慰,能看到更多希望,这些日子付出的心血就非常值得。”支教队员如是说。

“摸索出人家是怎样成功的才最重要。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学生目前能考上大学的依旧属于少数,在浙大亲人们的支持下,我们能进步一点就是一点,能教一点是一点,教会学生做人,在社会中生存是最重要的!我们绝不会放弃自己,更不会放弃学生!”这就是湄潭老师们的心声,也是浙江大学支教团的努力成果,更是浙江大学多年来回馈湄潭第二故乡的又一种收获。

5

报: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浙江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研工部,党委学工部,研究生院,教务处,计财处,后勤管理处,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共青团凉山州委员会,共青团遵义市委员会,共青团凉山州昭觉县委员会,共青团湄潭县委员会,湄潭县有关单位 送: 相关院校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

编辑整理 :阎佳畅 签发:廖胜

6


浙大支教简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年江苏省试验员考试大纲习题集实务部分答案(小抄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