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分析题
某县一饮料厂欲购买意大利固体桔汁饮料的生产技术与设备。派往意大利的谈判小组包括以下四名核心人员:该厂厂长、该县主管工业的副县长、县经委主任和县财办主任。 问题:
1.如此安排谈判人员说明中国人的谈判带有何种色彩? 2.如此安排谈判人员理论上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3.如何调整谈判人员?
4.作上述调整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 二、论述题
1、论述国际商务谈判和国内商务谈判的差异。 2、论述商务谈判终结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论述商务谈判的职业道德观和社会阶层与地位的道德观。
参考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1、2每小题12分,3、4每小题13分、共50分) 1.说明中国人的谈判带有严重的封建官僚色彩。 2.会导致谈判破裂或损害中方利益的结果。
3.应该指派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商务人员、技术人员和法律人员替换原小组中的3名政府官员参与谈判。
4.是国际商务谈判中有关谈判组织结构的理论。
二、论述题(1、2每题 15 分,3小题20分、共 50 分) 1、论述国际商务谈判和国内商务谈判的差异。 答题要点:1、地域不同
2、支付手段不同 3、适用的法律不同 4、参与者不同 5、行政干预程度不同 6、随意性不一样
2、论述商务谈判终结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题要点:1、彻底性原则 2、不二性原则 3、条法性原则 4、情理兼备性原则
3、论述商务谈判的职业道德观和社会阶层与地位的道德观。
答题要点:谈判手的职业道德观:礼、诚、信 谈判手的社会阶层与地位的道德观: 1、责任感 2、集团利益感 3、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