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25-04-29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醇低温所制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氢气用于新能源变燃料 汽车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号”的火箭燃料 其作为能源使用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D.开采可燃冰,将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1

2.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生成CH3COOH的总反应为CH4+CO2

CH3COOH,原子利用率为100%;B项,

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C项,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有1个C-H键发生断裂;根据图示,放出能量并形成C-C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详解:A项,根据图示CH4与CO2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CH3COOH,总反应为CH4+CO2

CH3COOH,

只有CH3COOH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A项正确;B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B项正确;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对比①和②,①→②形成C-C键,C项正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答案选D。学&科网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利用率、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示意图中的信息。注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ΔH、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3.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18

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OH

C17H35COOC2H5+H218O +OH?

L-1氨水的pH=11.1:NH3·H2OB. 常温时,0.1 mol·

2

C. 由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2+ ?

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e

Cu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B项,氨水为弱碱水溶液,存在电离平衡;C

+-项,Na易失电子形成Na,Cl易得电子形成Cl;D项,电解精炼铜时,精铜为阴极,粗铜为阳极。

详解:A项,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硬脂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17H35COOH+C2H518OH溶液中c(OH)=10

--2.9

C17H35CO18OC2H5+H2O,A项错误;B项,L-1氨水的pH=11.1,常温下0.1mol·0.1mol·L-1,氨水为弱碱水溶液,H2O电离方程式为NH3·

NH4++OH-,B

mol·L-1

+

项正确;C项,Na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Na易失电子形成Na,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Cl易得电子

形成Cl,Na将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给Cl,Na与Cl间形成离子键,C项正确;D项,电解精炼铜时,精

2+-铜为阴极,粗铜为阳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D项正确;答案选A。

-+-

点睛:本题考查酯化反应的机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电解精炼铜的原理。注意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区别、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区别。 4. 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NaOH溶液滴入实验 FeSO4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现象 变为红褐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B项,红色褪色是HClO表现强氧化性;C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2AgCl+Na2S=Ag2S+2NaCl;D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2NO+O2=2NO2。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Fe(OH)2沉淀,详解:A项,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B项,氯水中存在

3

B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C 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 D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反应Cl2+H2OHCl+HClO,由于氯水呈酸性,石蕊溶液滴入后溶液先变红,红色褪色是HClO表现强氧

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2AgCl+Na2S=Ag2S+2NaCl,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气体和H2O,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2NO+O2=2N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C项,答案选C。学*科网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5. 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或―NH2 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 结构简式为:【答案】B

【解析】分析: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完全水解的单个分子为

、、

;采用切割法分析其单体为,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详解:A项,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为

中苯环都只有1种

化学环境的氢原子,A项错误;B项,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为

4

,含有的官能团为-COOH或-NH2,B项正确;C项,氢键对该分

子的性能有影响,如影响沸点、密度、硬度等,C项错误;D项,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采用切割法分析其单体为

,该高分子化合物由

通过缩聚反应形成,其结构简式为

,D项错误;答案选B。学#科网

点睛:本题考查肽键的水解、氢原子化学环境的分析、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高分子化合物的书写。注意掌握单体的判断方法,首先根据高聚物判断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然后根据推断单体的方法作出判断:(1)加聚产物单体的推断常用“弯箭头法”,单键变双键,C上多余的键断开;(2)缩聚产物单体的推断常用“切割法”,找到断键点,断键后在相应部位补上-OH或-H。 6. 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 温度/℃ pH ① 25 9.66 ② 30 9.52 ③ 40 9.37 ④ 25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 ④的pH与①不同,是由于

+H2O浓度减小造成的

+OH?

C. 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 ①与④的Kw值相等 【答案】C

2-【解析】分析:A项,Na2SO3属于强碱弱酸盐,SO3存在水解平衡;B项,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

④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实验过程中部分Na2SO3被氧化成Na2SO4,①与④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

2--温度相同,④与①对比,SO3浓度减小,溶液中c(OH),④的pH小于①;C项,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

①→③的过程,升高温度SO32-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SO32-)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D项,Kw只与温度有关。

5


2024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材料科学基础试卷2024B卷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