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和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阶段总结 2007——2008年度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严格按照课题实验的方案操作,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方案中的实施步骤,特别是校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高度重视,亲自带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学校课题组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按照课题的步骤开展相关的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了校组织的相关培训,进行了多次的课堂教学观摩和探讨,总结出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的工作有:
一、成立学校网络小组,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这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带领下,我们学校成立了学校网络小组,成员主要是由学校副校长、信息技术管理员员、教研组长、学段组长参与。网络小组还定期开展相关的活动,参与校园网站的开发和维护,负责收集相关的信息收集,并且还积极帮助学校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结合学校的信息技术培训,辅助大部分教师制作课件、使用教学平台、应用网络知识,同时,引入《好教师备课系统》、筹集资金建了一个电脑备课室,派教师参加计算机初级、模块、英特为来教育等,使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学校也非常重视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我们每个月都开展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从教学平台的使用到学校资源网的应用,我们都为广大老师提高了技术上的支持,并且结合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讲座,在教师中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比赛,让每个教师都认识到信息技术、网络知识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改变、新面貌。很多的教师经过培训也纷纷认识到网络资源是一个很有用的资源,他们也逐步掌握了在网络搜索资源的方法,并且还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网络知识来给学生讲授。目前在校园网络中,大部分教师都懂得了资源共享的概念和作用,我们也有针对性地从大部分教师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层面上进行了相关的培训,例如文件夹共享、不同网段搜查资源等等,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所有教师都能熟悉的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更多更好的资源来开展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制作校园网站,完善校园论坛,实现远程交流与教育
目前我校校园网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制作中,网站主页和校园论坛已经开发好,基本实现了网络交流学习的目标。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沟通与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在论坛里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意见及看法,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和论坛与学生进行直面的交流,还可以更快更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里的想法,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氛围,达到双赢的效果。现阶段校园网站还将开发其他的版块,尽量把内容充实起来,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把我校的网站当成一个交流的空间。
在当今网络日益发展的时代,校园网站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家庭的桥梁,除了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社会和家庭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来了解学校、了解教育,校园网站无疑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面镜子,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将用更多的努力去完善和管理,争取早日把学校网站建设成一个温馨、和谐的网络家园。
在未来的建设中,我们计划开通学生的文学天地、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安排专门的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和心理疑问进行辅导和解答,让学生在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科教学的研究
学校工作的中心就是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在现代化的时代,如何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我们重点探讨的问题。我们准备分两个层次进行研讨:第一,以单科单人为突破点、实现以点带面,在取得初步经验之后,我们及时将实验科目扩大到语文、数学、思品、科学、美术、音乐。每一科都先选一个志愿教师,作为点的实验,力求取得有针对学科的共同经验,并尽早推广。第二,面向全体学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全方位的进行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一年来的实验研究,我们尝到了甜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要旭东、谢军风、胡小丽、郭俊杰等通过实验总结出了相关的教学经验,他们认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这些现代教育手段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于是他们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并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他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运用电教媒体,可创设新颖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运用电教媒体,可化抽象为直观,从而突破重难点;三、运用电教媒体,可提供生活原型场景,从而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知识建构的独立性、反复性和主动性更加显著。通过开放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们依据个人兴趣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形成不同的研究小组;然后指导学生根据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和步骤,帮助研究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和网络信息的搜集指导:上网、搜索、阅览、摘录,最后利用搜集的资料,完成各组的研究小结。这个过程是学生的实践体验,是学生情感体验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收集、分析资料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上网查询、阅览收集的科学方法。在自由舒畅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教室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课内外与校内外的延伸、整合。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搜集的过程相对独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再加上信息的处理也需要几个反复的过程。网络查询、阅览收集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这要归因于信息来源的开放性和对信息的反复加工过程。
四、积极实践与探索,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强调获取信息、过滤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强调学习的全过程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为重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
1、设置情景,明确方向
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明确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向,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在处理方法上,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或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经验、表象的意识。
2、资料收集,完成主题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五个步骤:一、初步获取信息。二、加工、处理信息。三、形成初步学习成果与体会。四、对学习成果的进一步研讨。五、完善、修正研究成果。这几个步骤,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在不断重复、穿插着的。无论是阶段性
完成的主题,还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主题,都在不断地得到新的信息、不断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完善、修整形成观点与成果。这样,学生的知识框架、观点与成果才不断地由错误走向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趋向完美。
3、展示观点,深入认识
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观点与成果、修改观点与成果,完成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教学的结束。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砥砺与补充,完善、加深对拓展阅读主题的认识,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对完成的主题可以利用各种形成进行长期的展示与交流。通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学生口答与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问题来形成一种表彰的气氛。一方面对研究的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另一方面也更突出了研究的氛围。
五、扩展子课题,全校范围内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校聘请区教研员对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举行专题讲座,向教师传授教育教学理论,传递教改信息,介绍实际经验。
通过相关的课改培训和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培训,学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每个学科都有相关的教师进行了录像竞赛课。我们课题组经过学校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的实际,决定把子课题扩展到其他学科,重点从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开始,在各个学科中开展相关的活动,并以《信息技术》学科带动其他学科逐步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我校的课题研究还是要做好课题的计划,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探索和研究课题。在以后的课题开展和研究中,我们将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网络知识方面多下努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品格。同时,在其他学科的探索和研究中,也将不断总结经验,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师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