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秋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五周集体备课主备稿

2025-04-28

五年级语文第五周集体备课主备稿

主备人:陈昌红

一、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为“故事集锦”主题单元,包括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成语故事》由3个成语故事组成,均由古籍故事改编而来,介绍了成语的来源及寓意。《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嫦娥奔月》叙说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象优美、情节动人,人物的形象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得栩栩如生。《读书莫放“拦路虎”》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篇自读课文,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伊索寓言》选择了三则意蕴丰厚的寓言,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传神,发人深省。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与之呼应,设立“我读书,我快乐”栏目,简介全书内容,扩大阅读面。《习作3》是观察习作,重点训练如何观察,并将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练习3》共安排5项内容,有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感悟、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语文与生活”这道题需要学生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诵读与积累”让学生诵读与积累的是散文《幸福》。“写好钢笔字”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学写毛笔字”练习写虎字头和病字旁两种偏旁的写法。

二、课时安排:

《成语故事》2课时 《推敲》2课时 《嫦娥奔月》2课时

《读书莫放拦路虎》1课时 《习作3》2两课时 《练习3》2课时 三、文本解读:

8、《成语故事》

一、教材解读

把成语故事放在了开篇,也说明了“成语”作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淀之一,无疑是排在前面的,它的言简(短短的几个字,就是一个故事)意赅(能揭示一定的道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值得同学们去关注和学习。

《成语故事》由“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组成。《自相矛盾》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滥竽充数》则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这些故事形式短小、内容浅显,孩子们一读就懂,但如何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些事例,来印证这三则故事的寓意,则不是件易事。

三个成语前两个是贬义,后一个具有褒义的色彩。它的目的在于告诉学生成语有褒贬之分,不可乱用,用错了则要闹笑话。

“教材只是个例子”,三个故事也只是一个引子。它的“使命”在于把学生的视线引入到成语的大观园中,让学生产生对成语背后故事的探究,让学生去读成语故事,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景进行运用,则是本课的最终目的了。所以,学完了本课,我们要引导学生课后去读更多的成语故事,在遇到成语的时候,要去查一查背后的故事,要去想一想成语揭示的道理。教学时要加强积累运用,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两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提问:你知道哪些成语? 2、出示:三字、多字成语,读一读。

3、小结:什么是成语? (约定俗成,简单几个字浓缩深刻的道理) 二、整体把握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扫清字词障碍。

2、思考:课文主人公分别是谁?发生了什么事? 三、学习《自相矛盾》

1、板书:自相矛盾。“矛”“盾”原指什么?(联系插图)

2、楚国人是怎样夸赞自己的“矛”和“盾”的?你对他的话有什么疑问?(以矛戳盾的四种结果都说明其话有假、前后抵触) 3、相机理解“夸口”、“张口结舌” (复习第八册形容口才的成语) 4、联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举例较难,谈体会即可。)

四、精读《滥竽充数》

1、板书:滥竽充数。理解“竽”(联系插图)

2、小组学习:南郭先生是怎么充数的?充数的结果如何?

3、交流反馈:

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A、圈出这段话中的动词,演一演。

B、想象南郭先生得到俸禄后的神态动作心情,写一段话。 C、从“居然”一词你读出了什么?

D、面对得意洋洋的南郭先生,你想对他说?? 4、充数的结果如何呢?——逃走了 讨论:他愿意走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朗读指导:读出他当时无可奈何的心情。逃走之前他又会想些什么?体会他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5、为什么充数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A、 用“总是”造句。

B、 用“不要??而要??”造句。

6、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结合这个故事说说滥竽充数的含义。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7、说话训练: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想对他说?? 对于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五、总结:两则故事的相同点——告诫人们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

课时作业设计:摘抄一则成语故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尝试背诵《画龙点睛》。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自己搜集到的成语故事。 3、能结合生活实际,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 二、精读《画龙点睛》。

1、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积累成语:栩栩如生、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2、“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想象说话:游客们看见龙腾空飞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4、说说“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5、读这则故事时要突出什么语气?(奇怪——怀疑——惊叹) 6、尝试背诵《画龙点睛》。 三、拓展延伸

1、你在课外搜集到哪些成语故事?

2、交流:仔细听,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课时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办一期关于成语故事的手抄报。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得俸禄 逃走了 画龙点睛 画上眼睛 腾空飞去

9、《推敲》

一、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则“文学典故”,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定“敲”字,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诗人贾岛苦苦吟咏、字字斟酌的形象。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过程中,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严谨治学的可贵精神,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懂得作文时斟酌文字的重要性,并能付之实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推敲”、“斟酌”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在《推敲》中学习“推敲”,掌握换词方法,养成“推敲”的习惯。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画,说说画中描绘的情景。

2、出示《题李凝幽居》,找出哪句描绘了图上情景?

3、揭题:课文讲述了这句诗中的一个字的来历,板书“推敲”。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知道故事主要内容) 2、理清脉络(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连续剧,可以拍几集?给每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三、感悟贾岛

1、要提高收视率,就要塑造好主人公。填一填:( )的贾岛,并说明理由。

2、边默读,边用笔圈画出相关词句。 3、讨论板书: 有情有义、有才华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4、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出示生平介绍、了解五言绝句: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5、教师小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这就是贾岛,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贾岛,这就是走进我们心灵的贾岛。 四、指导书写生字 课时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中外文学大师或其他名人推敲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在《推敲》中学习“推敲”,根据课后习题,掌握换词方法,学会推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谈谈你对贾岛的印象? 二、感悟韩愈

1、配角也很重要,故事中的韩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平易近人、尊重人才 (2)帮贾岛改诗——善于思考、才华横溢

2、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在文中画出三点理由)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

4、后来,贾岛还俗拜韩愈为师。想想是什么原因?(再次加深对主人公的理解) 三、推敲推敲

1、读完了故事,想想:什么叫“推敲”?(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2、名人推敲录:

交流课前搜集小故事。(推荐:春风又绿江南岸)

3、我也来推敲:

(1)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2)A、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B、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突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3)红杏枝头春意( )

(4)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杏树的花苞。 四、总结升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课时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 2、修改自己的一篇日记。

9 推 敲

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苏教版秋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五周集体备课主备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第二章细胞工程第3节细胞融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