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复习之连贯学案(教师版)

2025-04-30

2011届高考复习之连贯

一 高考真题展示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8年广东卷)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解析:供排序的句子分为三个层次:⑤句为第一层次,总提“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山经》和《禹贡》”;③①句为第二层次,分述“《山经》”和“《禹贡》”;②④句为第三层次,总说“中国区域地理著作”此后的发展情况,而④句则是对②句的例证。这样,五句话就形成了“总—分—总”三个鲜明的层次。据此,横线上的五句话应排列为⑤③①②④,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4、(2009年广东卷) 见复习书P108

4.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0年广东卷)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现象。 。 作品的独创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 ① 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

达特征

② 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

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③ 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

是作品

④ 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⑤ 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②①⑤③④ B.②④③①⑤ C.③②⑤④① D.③④②⑤①

命题的特点和规律:

二、考点解析 见书本P110 三 解题方法

要做好语言连贯考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弄清了规律,掌握了方法,再举一反三,可以事半功倍。

1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 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分析:这段话一直围绕的话题是门,为了语言衔接的顺畅,不应该转移话题,因此接下来的主语仍然是门,所以选择B。 解题对策:话题一致

2、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C )

刚一进游乐城的大门,就看一只巨大的蓝蜘蛛趴在那里,呈A字形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____________,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

A.血盆大口张开化作城门 B.城门就是张开着的血盆大口 C.张开的血盆大口化作了城门 D.城门就是血盆大口张开着

划句子成分。从而归纳。短语或者句子结构一致,有利于朗朗上口,自然就连贯了。 解题对策:划成分,看短语或句子结构是否一致 3、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答题之前给你们一个提示:划出句子当中重复的词语。 归纳:句子连贯的一个要求就是语句衔接呼应自然,所以我们要利用语句之间的前后联系,在句子中有一些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请学生看PPT。 解题对策: 找呼应,看语句间的前后联系 出示关键性的词语:

关联词语:虽然…但是,不仅…而且,只要…就,因此,所以,然而,可是等等

指示代词:这,这里,这些,这时,那,那里,那些,那时,我,你,他,她,其,其中,此,彼等等

暗示性词语:也,又,则,再,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过去,现在,例如,相反,其实,可见,首先,其次等等 重复出现的词语 4、为画线处选择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衔接紧密。( )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2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经萎落,显得这一带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一段文字如果情感基调、感情色彩、语言风格如果不统一,那么这段文字就会显得很别扭。如果前文表现的情感是悲伤的,后文马上就变成喜悦的;或者前文的景物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是凄凉的,但后文马上变成欢悦的;或者前文的语言风格是书面的文言文,而后面马上就成了通俗的白话文,那这样的文字肯定是不行的。 解题对策:情感基调、感情色彩、语言风格统一

5、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澄河产瓜鱼, 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 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长四五寸”写的是体型,“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是色泽特点,“无鳞无刺”是身体构造,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要先写清楚同一个层次的东西才会去写另一个层次,解答连贯题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把处于同一个层次的选项先归纳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再排列。比如说从一般到具体,从主到次,从表到里。 解题对策:看逻辑,理关系,抓顺序 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⑴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⑵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 ①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② ④ 解题对策:

注意音节和谐 上下文的押韵 四 做题方法小结

可投影以上的的几种方法.

划出句子当中的关键性的词语:指示代词、重复性的词、暗示性的词、关联词. 五 练习巩固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组是( )(2010届惠州二模)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________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③小池清澈见底,

3

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④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①②④

4.*D.【注意语段开头“我爱小池,也爱溪流,??”以及“清”和“远”的先后顺序,依据前后照应一致的原则和比拟、比喻等修辞进行分析判断,可确定③⑤①为一个句群,②④为一个句群,即可得出答案】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 , 。 , 。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的删改与添加。 ①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 ②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③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 ④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⑤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⑥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A.①⑤②④⑥③ B.①⑤④⑥③② C.④③①②⑥⑤ D.④⑥③①⑤② 答案 D解析 ④是紧承前面“民俗”,⑥③为一组,紧承④陈述“民俗”,①⑤为一组。 3 下面是某校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联欢晚会上的男女主持人的部分开场白。根据提供的内容,请在横线上补写语意连贯而富有文采的语句。??

男:1949,一位伟人以豪迈的声调,一声宣告,开创了神州崭新的纪元;

(1)女:1978, ! (2)男:1997, ; 女:1999,她又增添了水莲花的芬芳!

男:2008,神州奥运吸引了全球目光,巍巍中华令世人震撼; 女:2009,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中国速度让全球敬仰! 男:六十年是一幅画,用绚丽的色彩绘就了祖国奋进的壮美卷轴。 答案 示例:(1)一位巨人以超人的胆识,审时度势,打开了祖国尘封的国门! (2)她迎来了紫荆花的清香;

(3)六十年是一首歌,用高昂的激情唱响了祖国崛起的宏伟乐章。 4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 ;第三类,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 , 。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①④⑤②⑥③ B.①④⑤②③⑥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第1、2空,应从“画怎样的画”和内容递进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⑤②。第3、

4

4空,要从“人”与

“道”对应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③①。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花仰望着月 ,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这一段文字叙述了 月亮的变化(时间)以及眼前所见景色(空间),从“还见不到月亮”之时所见的

“远景”到“近景”再到“地上”,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到月亮升空,时间在向前推移,因此答

案为C。

5.下列各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 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

①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2%。

②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 ③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

④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⑤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 A. ②①⑤③④ B. ④①②⑤③ C.①④⑤③② D.⑤③④②① 答案 D.

解析 ⑤解说首句“不容否认的事实”;③“这种竞争”指⑤中的“综合国力竞争”;④②转折关系的复句,

指出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①进一步具体说明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引出后文“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

学素质”。

5


2024届高考复习之连贯学案(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小学美术基本知识点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