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 )1、盗窃犯罪分子在偷了他人的彩电以后,将彩电在自己家里藏了1个月,这种情况是继续犯。
( )2、某甲与某乙为琐事发生争吵,某乙气急之下朝某甲右眼打了一拳即要退回屋内,某甲追上朝乙胸部打了一拳,某乙倒地,因反射性心跳停止而死亡。某甲的行为在刑法罪数理论上属于结果加重犯。
( )3、刘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后李某因受丈夫责骂,与刘某中断了关系。刘某怀恨在心。一天下午,刘某将李某骗至自己的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李某家将其丈夫杀害。刘某的行为属于连续犯。
( )4、甲玩弄枪支不慎走火,打死乙,子弹穿过乙的身体以后,又把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是牵连犯。
( )5、凡多次实施犯罪行为且触犯一个相同罪名的犯罪都是集合犯。 ( )6、某甲向某乙讨债不成,遂将某乙劫持并关押数月。某甲的行为是继续犯。( )
( )7、区分一罪及数罪的标准是结果的个数。
( )8、甲是某国有企业的会计,他分三次贪污公款1万元,第一次、第二次都是4000元,第三次2000元。甲的行为是连续犯。
( )9、甲在强奸乙后,为了灭口又把乙杀死。甲的行为是牵连犯。
判断题答案:
1-5:×.×.√.×.× 6-9:√.×.×.×
二、选择题
1、我国通常采用的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 A、犯罪行为的个数 B、犯罪结果的个数 C、行为人主观上罪过的个数 D、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个数
2、甲与乙共同盗窃了某珍贵文物。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其砸碎,目的是便于销赃。甲与乙的行为属于( )。
A、盗窃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 B、想象的数罪 C、牵连犯 D、结果加重犯
3、某甲伪造公文去骗取钱财,共骗得财物5000多元。对某甲应当( )。 A、定伪造公文罪 B、定诈骗罪
C、分别定伪造公文罪和诈骗罪,实行数罪并罚
D、定伪造公文罪和诈骗罪,因属牵连犯只按诈骗罪处罚
4、王某与有夫之妇李某有私情,后李某因受丈夫责骂,与王某中断了关系,王
某怀恨在心。一天下午,王某将李某骗至自己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李某家将其丈夫杀害。王某的行为属于:( ) A、结果加重犯 B、连续犯 C、继续犯 D、吸收犯
5、张某扬言要杀害李某全家。一日,张某潜入李某家,趁李某一家熟睡之际,
连续砍杀3人。张某的行为属于:( ) A、继续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惯犯
6、下列关于连续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持续侵犯同一客体 C、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 B、触犯同一罪名 D、每次行为都单独构成犯罪
7、下列诸犯中( )属于实质的数罪。
A、继续犯 B、牵连犯 C、结果加重犯 D、想象竞合犯
8、数罪中判处几个死刑或者无期徒刑,或最高刑为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只执
行一个死刑或无期徒刑。这体现了( )。
A、吸收原则 B、相加原则 C、限制加重原则 D、并科原则 选择题答案
1-8:D,C,D,B,C,A,B,A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继续犯
2、想象竞合犯 3、结果加重犯 4、连续犯 5、牵连犯 6、吸收犯 7、结合犯 8、集合犯
四、简述题
1、简述继续犯的特征 2、简述想象竞合犯的特征
3、简述结果加重犯的特征 3、简述结合犯的特征 4、简述集合犯的特征 5、简述牵连犯的特征 6、简述连续犯的特征 7、简述吸收犯的特征
五、案例分析:
1、汽车司机张某于某日晚9时许,驾驶载货汽车违章超速行驶,在一拐弯处,将一在非机动车道内骑小三轮车带人的刘某、王某撞倒在地,刘某当场死亡,王某身受重伤。张某立即停车,将已死的刘某弃于路旁,将重伤的王某抱进驾驶室,开车送医院抢救,驶至途中,见四周无人,遂停车将伤者抱至路边的玉米地中,驾车逃跑。王某由于失去了抢救机会,致其死亡。黄某的行为是一罪还是数罪?
2、某日,甲开车执行任务途中,乙突然从右边路旁树林疾步冲出抢过马路。甲见状向左猛打方向盘,并紧急制动,仍躲避不及,车右前轮将乙左腿轧断。事故发生后,甲见天色已晚,此地荒僻,又没有人,便将昏迷不醒的乙拖至路旁小树林,自己开车逃去。第二天早晨,乙的尸体被人发现。经法医鉴定:乙左腿膝盖处粉碎性骨折,因抢救不及时,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问:被告人甲的是否构成犯罪,几个罪?请阐明理由。
3、甲(男,18岁)在某中学操场边与乙玩游戏。两人在游戏过程中发生争执,甲将乙推倒在地,乙头部正巧碰到操场边的一块大石头。甲见乙脸色苍白,没有喊声,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就将乙背到自家的猪圈时。甲怕事情闹大,遂起杀人灭口之心,于是拿起一块石头向乙头上砸去。当日傍晚,甲将乙尸体移到村外河边涵洞里,后尸体被水冲出。经法医鉴定,乙总部被砸伤痕系死后伤。问:甲构成一罪还是数罪?
4、某派出所副所长甲与乙在值班室练枪法。当时,派出所所长曾对两人进行劝阻,说这样容易出事。但两人没有理会,继续练枪法。甲装子弹,乙开枪射击,结果子弹穿过窗户打死一小孩,同时又重伤另一小孩。问:乙的行为是否构成想象竞合犯?什么是想象竞合犯?
5、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
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试分析甲构成何罪?
案例分析答案提示:
1、答:(1)张某前行为符合一个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构成交通肇事罪。 (2)后行为张某主观上有杀害王某的犯罪故意(间接故意),客观上有杀害王某的行为(不作为),造成了王某死亡的结果,已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故意杀人罪。
(3)张某的行为构成两个罪,应当实行并罚。
2、答:(1)被告人构成犯罪,构成一罪,故意杀人罪。
(2)被告人前行为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属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3)后行为属于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行为,构成犯罪。
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使之负有救助的义务,行为人能够履行救助义务,没有履行,导致结果的发生,主观上存在间接故意。
3、(1)前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2)后行为依据现行刑法理论符合故意杀人未遂。
4、答:构成想象竞合犯。
想象竞合犯是指实施一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的行为。
5、(1)甲第一个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2)甲第二个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