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工高级理论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45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1. 下列物质溶于水中,不能形成真溶液的是( )。
A、食盐 B、黏土 C、乙醇 D、盐酸 2. 溶液的凝固点与纯水的凝固点相比( )。
A、前者更高 B、前者更低 C、两者相同 D、两者相似 3.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物质按溶解度的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烧碱>石膏>硫酸钡 B、硫酸钡>烧碱>石膏 C、石膏>烧碱>硫酸钡 D、烧碱>硫酸钡>石膏
4. 将40 g食盐溶解于160 g水中所配制成的盐水溶液,其质量分数为( )。 A、22% B、20% C、25% D、40% 5. 现有3 mol硫酸,其质量为294 g,那么硫酸的摩尔质量为( )。
A、96 g/mol B、97 g/mol C、98 g/mol D、99 g/mol 6. 已知烧碱的摩尔质量为40 g/mol,则5 mol烧碱的质量是( )。
A、160 g B、180 g C、200 g D、220 g 7. 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盐酸 B、食盐 C、烧碱 D、醋酸 8. 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减小而(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9. 烧碱在水中电离为( )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A、钙 B、镁 C、钠 D、钾 10. 某溶液的pH为8,则该溶液呈( )。
A、碱性 B、酸性 C、中性 D、阳性 11. 若钻井液滤液的pH为10,则其pOH为( )。
A、6 B、5 C、4 D、312.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可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这种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上述3项都不对 13. 盐酸和烧碱反应属于( )反应,生成食盐和水。
A、酸碱中和 B、盐的水解 C、沉淀 D、氧化还原 14. 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属于( )反应,生成盐和水。
A、酸碱中和 B、盐的水解 C、沉淀 D、氧化还原 15.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属于( )反应,生成盐。
A、酸碱中和 B、盐的水解 C、沉淀 D、氧化还原 16. 弱酸强碱盐水解后的溶液呈( )。
A、碱性 B、酸性 C、中性 D、活性 17. 强酸弱碱盐水解后的溶液呈( )。
A、碱性 B、酸性 C、中性 D、活性 18.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盐类,其溶液越稀越有利于盐类的( )。
A、溶解 B、裂解 C、降解 D、水解 19.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属于( )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
A、酸碱中和 B、盐的水解 C、沉淀 D、氧化还原 20. 对于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来说,溶度积越大,溶解度( )。
第 1 页 共 28 页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21. 当溶液中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大于其溶度积时,就会( )。
A、呈饱和状态 B、呈降解状态 C、溶解沉淀 D、产生沉淀 22. 铁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A、酸碱中和 B、盐的水解 C、沉淀 D、氧化还原 23. 在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凡是得到电子的物质(化合价由高变低)就称为( )。 A、催化剂 B、活性剂 C、氧化剂 D、还原剂 24. 在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凡是失去电子的物质(化合价由低变高)就称为( )。 A、催化剂 B、活性剂 C、氧化剂 D、还原剂 25. 苯属于( )化合物。
A、烷烃类 B、炔烃类 C、芳香烃类 D、烃类衍生物类 26. 醇类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 )。
A、羰基 B、羧基 C、硝基 D、羟基 27. 有机化合物都有分子式和结构式,分子式仅说明这种有机物的( )。
A、元素组成 B、化学性质 C、物理性质 D、存在方式 28. 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化学反应叫做( )。
A、氧化反应 B、取代反应 C、消去反应 D、加成反应 29. 有机化合物与氧化合或失去氢的反应叫做( )。
A、氧化反应 B、取代反应 C、消去反应 D、加成反应
30. 所有的烃类在高于着火温度时都能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就是( )反应的例证。
A、氧化 B、取代 C、消去 D、加成
31. 在许多试剂的作用下,不饱和烃分子双键中的π键断裂,使2个一价的原子或原子团加到不饱和键的2个碳原子上,这种反应叫做( )。
A、氧化反应 B、取代反应 C、消去反应 D、加成反应
32. 在有机化合物的反应中,从有机物分子中消去一个小分子化合物如氢卤酸、水等的反应,叫做( )。
A、氧化反应 B、取代反应 C、消去反应 D、加成反应 33. 加成反应可能发生在( )中。
A、烷烃 B、不饱和烃 C、卤化物 D、氢化物
34.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相同而简单的结构单元,以共价键形式重复结合而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 )。
A、小于10 000 B、大于10 000 C、等于10 000 D、等于5 000 35. 高分子化合物大分子中重复出现的结构单元称为链节,重复单元链节数称为( )。 A、溶解度 B、水解度 C、聚合度 D、电离度 36. 碳链高分子聚合物其主链全部由( )原子组成,如聚丙烯酰胺、聚乙烯等。 A、氧 B、碳 C、氮 D、硫 37. 若某高分子化合物由同一种单体聚合而成,则这种反应称为( )。
A、加聚反应 B、缩聚反应 C、共聚反应 D、均聚反应
38. 若某高分子化合物由相同或不相同的多官能团低分子化合物缩合而成,则这种反应称为( )。
A、均聚反应 B、加聚反应 C、共聚反应 D、缩聚反应 39. 高分子化合物又称为聚合物,它是一种( )。
A、混合物 B、单质 C、原子团 D、化合物 40. 高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无限溶胀,是指高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 )。
第 2 页 共 28 页
A、完全溶解 B、部分溶解 C、没有溶解 D、沉淀 41. 高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一般与( )无关。
A、高分子构型 B、溶剂性质 C、温度 D、加入形式 42.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溶解性( )。
A、无影响 B、无法判断 C、越强 D、越弱 43.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黏度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 )。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44. 高分子浓溶液在流动时,其黏度系数( )。
A、减小 B、增大 C、是常数 D、不是常数 45. 高分子浓溶液属于( )。
A、牛顿流体 B、膨胀流体 C、塑性流体 D、假塑性流体 46. 试剂中含有杂质所造成的分析误差称为( )。
A、偶然误差 B、相对误差 C、绝对误差 D、系统误差 47. 表示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的物理量称为( )。
A、偶然误差 B、相对误差 C、绝对误差 D、系统误差 48.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 )值表示分析结果偏低。
A、高 B、低 C、正 D、负 49. 下列数据中不具有3位有效数字的是( )。
A、0.053 8 B、0.538 C、5.38 D、53.80
104 mg,这个数据的有效数字有( )。 50. 某物质的质量为3.20×
A、5位 B、4位 C、3位 D、2位 51. 将0.012 1、25.64、1.057 82和0.200 10四个数相加,其结果应有( )有效数字。 A、3位 B、4位 C、5位 D、6位 52. 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物组分恰好反应( )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旧称等当点)。 A、进行 B、不进行 C、完全 D、不完全 53. 滴定反应的基本条件是,反应必须( )完成,且反应速度要快。
A、定时 B、定性 C、定标 D、定量
54. 用滴定管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逐步滴加到待测物的溶液中的操作过程叫做( )。 A、滴定 B、测定 C、计量 D、稀释 55. 标准溶液是一种( )溶液。
A、未知准确浓度的 B、已知准确浓度的 C、未知准确质量的 D、已知准确质量的 56. 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时,标准溶液的浓度必须进行( )。
A、标定 B、审定 C、粗定 D、细定 57. 滴定度是指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待测组分的( )。
A、质量 B、体积 C、浓度 D、重量 58. 用AgNO3溶液测定氯离子含量的方法叫做( )。
A、酸碱滴定法 B、络合滴定法 C、氧化还原滴定法 D、沉淀滴定法 59. 不符合用于沉淀滴定法的沉淀反应条件的是( )。
A、生成的沉淀应具有恒定的组成 B、反应必须迅速、定量地进行 C、具有准确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D、沉淀物的溶解度大小皆宜 60. 用银量法测定氯离子含量时,当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时,达到指示终点。 A、天蓝 B、杏黄 C、草绿 D、砖红
61. 金属指示剂铬黑T在pH为8~11的溶液中,遇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呈酒红色,游离指示剂呈( )。
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紫色
第 3 页 共 28 页
62. 测定钙离子的浓度时,溶液的pH必须在( )范围内。
A、5~6 B、7~8 C、8~10 D、12~14 63. 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能与水或钻井液滤液中的许多( )离子形成无色、稳定的络合物。
A、酸根 B、氢氧根 C、非金属 D、金属 64. 地质作用不但可以改造( ),而且可以形成有用的矿产。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D、地表 65. 地质作用是由( )引起的。
A、重力 B、自然力 C、外力 D、压力 66. 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 )。 A、构造作用 B、重力作用 C、地层作用 D、地质作用 67. 沉积岩分布很广,约占地壳表面积的( )。
A、55% B、65% C、85% D、75% 68. 坚硬而致密,并极少生成天然气或石油的岩石为( )。
A、火成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石灰岩 69. 有层理、孔隙,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岩石为( )。
A、火成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石灰岩 70. 粉砂岩的颗粒直径为( )。
A、1~2 mm B、1~0.5 mm C、0.1~0.5 mm D、0.01~0.1 mm 71. 黏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岩石,约占沉积岩总量的( )以上。
A、25% B、45% C、65% D、85% 72. 沉积岩主要分布于( )。
A、地壳深部 B、地壳中部 C、地表处 D、地幔处 73. 岩层变形的各种形态统称为( )。
A、地核构造 B、地壳构造 C、地表构造 D、地质构造 74. 背斜构造是指岩石( )弯曲的褶皱。
A、向左 B、向右 C、向下 D、向上 75.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 )。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推断层 D、生长断层 76. 形成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的4个条件是( )。
A、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圈闭 B、生油层、断层、盖层、圈闭 C、生油层、储集层、沉积岩、石膏层 D、生油层、裂缝、断层、圈闭 77. 良好的盖层岩石一般比较( )。
A、疏松 B、坚硬 C、松软 D、致密 78. 在石油勘探中所谓找油气藏构造,实际上就是找( )圈闭。
A、向斜 B、背斜 C、单斜 D、断面 79. 收集和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称为( )录井。
A、岩心 B、岩屑 C、钻时 D、钻井液 80. 通过钻井液性能变化来分析判断所钻遇地层情况的过程称为( )录井。
A、岩心 B、岩屑 C、钻时 D、钻井液 81. 根据钻井速度的快慢来分析和判断钻遇地层的各种变化的过程叫做( )录井。 A、岩心 B、岩屑 C、钻时 D、钻井液 82. 在黏土、泥岩层钻进过程中最易发生( )的状况。
A、钻头磨损严重 B、井塌 C、断钻具 D、钻井液漏失 83. 石灰岩一般( ),所以钻速慢、钻头进尺小。
第 4 页 共 28 页
A、较松 B、较软 C、较硬 D、较脆 84. 岩层性质与钻井关系密切而复杂,主要表现为复杂岩层( )。
A、影响钻井速度与钻头进尺 B、使钻井过程出现复杂情况 C、使钻井液性能发生变化,影响井眼质量 D、上述3项都对
85. 地层的温度随井深的增加而增加,用地温梯度来表示即平均每100 m增加( )左右。 A、3 ℃ B、3.5 ℃ C、5 ℃ D、5.5 ℃ 86. 当钻遇高压油气层时,油气侵入钻井液将造成钻井液的( )。
A、相对密度增大、黏度减小 B、相对密度减小、黏度增大 C、相对密度减小、黏度减小 D、相对密度增大、黏度增大 87. 当钻遇高压盐水层、盐岩层或含芒硝地层时,淡水钻井液会出现( )的状况。 A、黏度和滤失量都增大 B、黏度减小、滤失量增大 C、黏度和滤失量都减小 D、黏度增大、滤失量减小
88. 在设计的主要油、气、水层和目的层井段,要求每隔( )做一次钻井液性能观察与测定。 A、4 m B、3 m C、2 m D、1 m 89. 判断是否钻至油、气、水层,最直接的方法是观察( )的变化。
A、钻井液池面 B、泵压 C、出口流速 D、钻进速度 90. 当钻遇井漏地层时,钻井液表现为( )。
A、进入的多,返出的少 B、进入的少,返出的多 C、进入的和返出的一样多 D、钻井液池面上升
91. 利用钻井液录井资料可确定钻井液的( ),从而做到既不压死油层,又不造成井喷事故。 A、密度 B、黏度 C、矿化度 D、溶解度 92. 钻井液的黏度和滤失量都增大,含钙量和硫酸根量大幅度增加,表明钻遇了( )层。 A、泥岩 B、砂岩 C、黏土岩 D、盐膏
93. 钻井液的黏度增大,密度减小,且钻井液池面上出现一些油花和气泡,说明钻遇了( )层。 A、黏土岩 B、油气 C、石灰岩 D、火成岩
94. 由于物质体相内部的分子和表面层的分子处境不同,因而产生了( )。 A、表面重力 B、表面浮力 C、表面压力 D、表面张力 95. 液体表面积有自动( )的趋势。
A、增大 B、缩小 C、保持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96. 水滴呈( )状时比任何别的状态时表面积都要小。
A、立方 B、长方 C、波纹 D、球 97. 物质的表面吸附是由于物质表面存在着( )。
A、表面重力 B、表面浮力 C、表面压力 D、表面张力
98. 物质的表面张力可由高能向着低能自行转化,钻井液中黏土颗粒的自行( )就是其具体体现。
A、分散 B、分解 C、溶解 D、聚结 99. 黏土分散于水中自然聚沉,是降低黏土( )的结果。
A、表面重力 B、表面浮力 C、表面压力 D、表面张力
100. 钻井液中的黏土颗粒表面呈等电态,颗粒之间面-面结合成重叠大颗粒而下沉,此时黏土呈( )状态。
A、分散 B、絮凝 C、聚结 D、电离 101. 钻井液中的黏土颗粒表面带电量大,水化性好,水化膜厚,此时黏土呈( )状态。 A、分散 B、絮凝 C、聚结 D、电离
102. 钻井液中的黏土颗粒表面带电量较小,水化性不太好,易边-边连接形成网架结构,此时黏土呈( )状态。
第 5 页 共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