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课 题 授 课 类 型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手 段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 新 授 1、 知识与能力:知道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蔡元培的教育理念等知识。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建立、废除史实的回忆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与辨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新式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通过展示名校风采引发学生对名校的向往,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主学习法 小组合作法 讨论法 等,预习课本,标出知识点,把握全课知识,理清知识脉络学 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之前利用百度搜索教育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确定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1课时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名校风采,导 入新式教育的发端。 【新课探究】 一、科举制的废除 1、提问:科举制是哪朝建立的?建立之初,它有哪些进步性? 学生回答后,老师回顾上学期学到的知识,简要介绍科举制的发展过程。隋朝创立科举制,设立进士科;唐朝完善科举制,常设进士科与明经科。在当时,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是进步的。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 提问:近代社会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②它的考试内容不仅不济实用,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人才。③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甚至废除科举制。 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废八股的召令,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随着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西学的传入,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遂告终结。 4、提问:废除科举制有什么样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强调: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5、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以此引入:为何说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学生回答后指出:科举制的建立与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废除,成为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确立的前提。 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提问学生:中国新式教育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指出: 1、科举制的废除成为新式教育体系形成的前提。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对国家的教育系统、教育对象、课程设置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参照课文小字,向学生介绍新学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新学制构筑了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为主干的国民教育体系。其特点是课程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 3、 学制改革 ①民国成立后,缩短了修业年限,更加强了自然科学。 ②1922年再次改革,规定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至此,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4、在新式教育发展的同时,留学日本和欧美渐成风气,大批学子出国留学,回国后大多从事教育工作,促进了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三、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1、京师大学堂的创立 戊戌变法期间(1898年7月),光绪皇帝发布上谕,创办京师大学堂。 2、京师大学堂的地位: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 ,兼具有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3、京师大学堂的改名: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4、蔡元培的教育改革(1917年) 措施:①办学目的——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的思想。②办学宗旨——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聘任教师,活跃学术氛围。③办学氛围——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④办学方式——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影响:北大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介绍北京大学的发展历史 创立:1898年。 前身:京师大学堂。 改名:民国初年(1912)。 发展:五四运动期间(蔡元培任校长时期)。 搬迁:抗日战争期间。 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灾难:“文革”期间。 再次发展:改革开放后。 【总结巩固】 【真题训练】 1、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C、培养了实用人才 D、顺应了时代潮流 2、下列有关京师大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有( B ) 介绍科举制并回忆科举制的进步性理解科举制的兴废都是历史的进步 讲解新式教育的发端时可以让学生练习现在的教育制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解疑难 欣赏京师大学堂图片,回顾北大辉煌
①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中开办的 ②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光绪皇帝无历史,介关 ③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 ④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 绍北大校⑤京师大学堂兼具有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⑥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徽的含义 ⑦ 它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让学生近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⑦ 距离感受 C、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 北大 3、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 B ) A、1000年 B、1300多年 C、1500多年 D、2000多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导入新课时,用多媒体播放北大、清华大学等名校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浓烈的学术 氛围,增强学生对名校的向往,激发学习动力。科举制上学期刚学过,学生比较了 解,同时复习,加强学生的印象。北大是学生向往的最高学府,比较感兴趣,因而 增加篇幅介绍北大,特别是蔡元培思想的影响。 本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在交流讨论中达成对知识的掌握,收到较好 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在设置问题时,注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到深,由易而难,同时注意知识结 构的构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建立起知识结构,形成对整个历史事件的 理解和把握。 第7课 新文化运动
课 题 授 课 类 型 教 学 目 标 新 授 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引 导学生回顾在中知识能力:1.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传播 的过程中,洋务派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师夷长技以自位作用 强”,但并没有摆3.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脱西方列强的侵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略;维新派鼓吹民情感价值观: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权,革命派主张共树立积极进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和,但并没有使中的斗争精神。 第7课 新文化运动
教 学 重难点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贡献。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2.科学地分析对传统文化的“革命”与“承继”问题。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手 段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课。 多媒体 1课时 【导入新课】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讲授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黑暗,中国人在寻找新的出路 2.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思想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口号:“民主”“科学” 1)“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2)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3.内容: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1)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4.前期:时间:1915——1919.5 内容:提倡反对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 5.后期:时间:1919.5——1923 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2.陈独秀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论》 3.李大钊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观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4.鲁迅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狂人日记》;
《文学改良刍议》; 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新文化运动的地位与作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五.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缺陷: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真题训练】 1、“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出自( D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2、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 B ) A、民权与平等 B、民主与科学 C、科学与平等 D、自强与求富 3、如果老师让你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该首选的是(A) A、《新青年》 B、《民报》 C、《万国公报》 D、《时务报》 4、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它们( A ) A、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都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D、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潮
5、“一九一七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句话应出自(D) A、陈独秀的《新青年》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鲁迅的《狂人日记》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6、材料阅读 材料一:“西洋人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的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我们已经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 ——陈独秀 材料二:“……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李大钊 (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位先生”指什么?(民主和科学) (2)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3)“中国废了君主”是指什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 (4)上述材料的内容出现于什么运动中?(新文化运动) (5)材料二中的“新纪元”、“这种潮流”指什么?(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6)材料二中,为什么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这个潮流”是不可拒的?(社会主义革命刚刚兴起,作为新事物,它的发展必然遭到旧制度的阻扰和破坏,所以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同时,他又代表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因此又是不可抗拒的。) (7)为了迎接“这个潮流”,李大钊是怎么做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板书设计: 第7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五.新文化运动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