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

2025-04-28

艺术概论总结摘要

一、 名词解释

1、 艺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

者说是,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和结构。

2、 审美:一种可以通过判断来定性的认识活动,

也是一种可以通过形象来体认,通过快感来表述的体验活动。

3、 非审美:较为宽泛的意义上说,是指与审美

活动无关的、主要通过概念来理解的认识活动,具体地说,是主体对艺术的非审美学方面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评价和判断,或者说是主体对审美对象的认知和评价。 4、 反艺术:一种标榜或实现艺术表现的个性化

而采取的极端的反艺术传统和规则的行动(包括创作本身),其标志就是对传统的艺术语言的解构。

5、 自然生成:主要是指,符码和意象以及情感

和意义的合成,并非人为拼贴,而是水到渠成、自然的生成。

6、 艺术:一种交流信息、表现情感和意义的自

律而又自洽的符号系统。

7、 意象: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在实境向虚境转

化的时候,象与意开始融合,情与景形成统一,最后生成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形象。 8、 艺术技巧:专门化的形式操作的才能,是艺

术家在创作中选择和处理各种素材、塑造形象所采用的适合的方法和手段。

9、 艺术风格:谈论艺术总体性的一种方式,同

时也是谈论艺术的差异性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视角。

10、优美:处于矛盾相统一的一种平衡状态,一种比较单一的、无深度的、透明的建构。 11、美感: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情感。

12、崇高:主体的一种精神奇遇,一种在感性与理性的对抗中使精神无限增值的奇遇,具有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遇的强劲气势。 13、幽默:是人的天性的一种自然流露,和即时即兴的表现。

14、讽刺:描绘这种有限的主体与腐化堕落的外在世界之间矛盾为己任的艺术形式。在文学艺术中,讽刺是讽刺家机智幽默表达自己的批判观念,使其批判悬有娱乐性和战斗性的一种风格和技

巧。

15、滑稽:指某种智力上的缺陷、不协调、不一致;是形式对内容的充分,某种物质性质的不一致,是道德的缺陷。

16、荒诞、掏空了精神的世界和主体,是失去了方向、目的、价值与意义的世界与主体,同时也是陌生的、疏远的、歪曲的世界和主体。 17、隐喻:通过联想进行意义的跨类转移和跨位变换,也可以说是对物体作超地域的运载或客体的属性作跨类的变换。

18、象征:原以为分成两半后用一边人持有者的信物;从辞源角度看,象征是一种符号,但不是一种像普通文字一样的、直成的和有一定句法规则的符号,而是一种具有意符或象符特征的符契或表征。

19、悲剧:喜剧主要载体之一,主要依据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20、审美艺术:即纯粹的艺术,其最本质的特性,就是把审美是为自身的终极目标,而不受任何非审美因素的拘牵。

21、绘画艺术:即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在二维空间中塑造形象,表达审美情感的艺术,属于造型艺术的一种。

22、雕塑艺术:通过物质性的实体,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形象的艺术。

23、舞蹈艺术:通过人的姿态,在节奏和韵律中塑造形象,建构审美形式的艺术。

24、音乐艺术:媒介是声音,或者说是一种有组织的乐音。

25、建筑艺术:从终极本质上说,是一种协调了使用目的和审美目的的人造空间;是一种获得、富有生机的意义空间。

26、园林艺术:即有树木花草和山水,专供人们休息、游戏、观赏的人造空间环境。

27、工艺美术: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利用手工活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或作品的艺术。

28、设计艺术:根据一定目的精心策划、构思比制定方案,最终生产或制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或作品的艺术。

29、摄影艺术:一种发现的艺术。

30、书法艺术: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以文字为表

现媒介,传达信息并且创造有意义的形式的艺术。 31、戏剧艺术: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以一系列完整的动作,展示社会事件、表现人生体验以娱乐观众的艺术。

32、电影艺术:以戏剧和绘画的表达方式为基础,利用现代摄影技术手段,通过银幕来塑造形象和展演相对完整的事件,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 33、电视剧:以摄像技术和戏剧结合的方式,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艺术。

34、新媒体艺术:利用电视、计算机、音响和激光等多种媒体技术手段创作的一种崭新的兼具视觉、听觉和表演等特征的新艺术形式。 35、审美体验:贯穿于创作、欣赏、消费及传播之始终的精神活动。

36、体验:意识与所有物的真实统一的融合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抵制机械论模式的、有机的生命概念。

37、艺术审美体验:一种精神奇遇,其合成和实现的机制,概括地说,就是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有限与无限的融合,是预期视界与现实视界的融合。

38、移情:情感的挪移,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情感以拟人或拟物的方式换成审美对象,或移入或透射在审美对象之中。

39、畅神:审美自由地实现,这是审美心理过程实现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审美心理活动的高潮。

40、格式塔:本义为造型、完形、形态。 41、审美价值:是存在的一种天然的质性;从创作的意义上说,价值是被建构、被创造的;从评价或鉴赏的意义上说,价值时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创造的。

42、真理价值:指艺术家在意象或意境的创造中所置入的深层意义,或者准确的说,是读者或观者在作品的深度模式中所发现的那些具有认识价值和哲理价值的内容。

43、娱乐价值:艺术以强烈的感染力激越人们的美感,从瞬间的畅适中进入精神家园,使人得到休息,产生身心愉悦,获得审美效果和满足的快意效果。

44、教化价值:指艺术在培育人、提高审美素质,陶冶情操,提高人生境界、净化社会风气、改善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净化人的思想感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养成良好

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美化环境等方面。 45、象征价值:即符号价值,是指艺术的灵符意义、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46、审美反思:之审美主体已较为平静的心态,对审美对象和自己前一段的审美心理活动进行重新审视。

47、审美注意: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最直接的心理中介,是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

48、建构性:是指主体在艺术审美体验中对对象整体的把握。

49、创造性:是建立在建构性基础之上的、对对象的具有创建形的把握。

50、回溯:一种缅怀、一种返回、一种深度的逗留、一种愉快的沉醉,是生命全部意义上的一种重新开始,另外,意味着主体被诱惑、被吸引、被对象的狡计所网罗。

51、超越:意味着一种清醒、一种间离、一种旁观;在另一种意义上,也意味着一种逃离、一种消遁,一种必需的主动。 简述题

1、 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既在于功利性的

有无,也在与独一性的有无。

纯粹出于功利性的东西绝不可能成为艺术;

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还可以从想象力之有无中见出;

创作活动中自由意志的有无,也是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函项。 在一些特殊的艺术形式中,艺术会以其独特性表现出一种极其明确的不可重复性和无可替代性;

从创造的终极目的看,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也很容易见出:艺术是为了审美娱乐,换句话说,是为了确证和完善生命; 艺术与非艺术分野,也与艺术清净的有无密切相关。

2、 柏拉图“美是理念”说

美根源于“美的理念”,即“美得本身”;理念是客观世界的根源,客观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美的理念实现于美的事物而存在的,现实事物的美是美的理念影子。

3、 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

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绝对理念也是美的根源,但理念必须显现,与现象、与有限的感性形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4、 黑格尔与柏拉图的区别

黑格尔认为概念与实在的统一,美的理念是可以发展的

柏拉图认为艺术的理念就是美的理念,认为美的理念是不增不减,不能发展的。 5、 康德的美学说

康德的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康德的哲学建立在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基础上,在美的目的上,他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至于审美的规定根据,我们认为它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别的。因此在“判断力批判中”中,指出美是无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定义。 6、 审美生成的条件

对审美主体来说,要具有必需的审美领悟力和审美鉴赏力,必要的审美经验储备; 对审美客体来说,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或审美潜质,或者说,审美客体有资格成为审美对象;

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必须具有愈合性,或者,进入某种“投缘”的境遇。

7、 美学、艺术学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得本质和美的规律;艺术理论侧重于艺术创造学;

研究的范围不同,美学大于艺术学,美术用演绎法,艺术用归纳法,美学理性,艺术学感性; 目标不同。

8、 近代西方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意见

鲍姆加登认为,美学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 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艺术;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唯心主义美学的同时,十分强调对现实美得研究,提出美是生活的论断;

有些美学家认为美学研究的是审美心理。

9、意象创造的阶段

联想阶段,也就是意象的萌生或曰受胎阶段,在此阶段,灵感触动创造性思维,想象空前活跃,主体逐渐从实物也即是境飞离,走向虚境。

在艺术空间中,按照意图对形势进行调度和组织。

对意象进行优化处理,是形象与意义获得整合。这里包括艺术构图或意象的提炼、精简、纯化,意义或理性对感性的融入等。

10、艺术风格的本质

第一,风格是一种感性的事实,当然也

是一种美学事实;

第二,风格是一种模式概念; 第三,风格是历史概念;

第四,风格是一种“距离”概念; 第五,风格是一个个性学概念,充分体

现了差别性、排他性、离心性、异质性和可识别性。

第六,风格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一个

同质性概念,具有聚合性和向心性。

11、艺术风格的意义

有助于从风格的统一性角度,建立风格

的形态模型和类别模型,从而,形成严密的分类逻辑,建立严密的形态学或分类学体系;

风格对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原作风

格的定位和把握非常重要,否则,无法是二度创作遵循并符合原作风格;

为了创造新奇效果,有时候,需要在透

彻研究和把握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风格上的修正。

12、优美的特征

相对来说,优美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无

深度的、透明的建构。优美作为文本,没有深文奥义,对于审美主体来说,既没有试听上的障碍,也不存在理解上的障碍;作为自然形态,既没有使人感到冲突烦乱的因素,也没有使人紧张压抑的因素,而是一种有好的、和谐的呈示或呈现,在审美接受上具有直线载入的线性。

13、崇高的特征

崇高的魅力来自于对象与主体、感性与理

性之间构成一种富有张力的紧张关系。崇高并不是逐渐地,突然的通过振动式自主的精神摆脱这种罗网的。

从审美接受心理的角度说,崇高是一种可

怖的愉悦感,一种心灵无法把捉无限大和无穷变的对象时的受挤压和受威胁的愉快感。

比较粗粝的喜剧诗人,而且从来以聪明自认。

17、荒诞的建构特征

第一,表现的是人与自己赖以生存的最基

础的环境或条件的疏离与错位;

第二,表现人与人的本质的错位与分离,

使人彻底的异化或蜕化;

第三,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隔膜; 第四,表现人的目的和手段的分离、意志

崇高是一种具有深度意义的建构模式。崇

高体现了主体与自然最原始、最本质的疏 离和异化关系。

崇高需要在美和善的彼岸,即消极的、负

面的价值形态中寻找它的源泉。

14、幽默与讽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讽刺反映了生活中的否定现象,幽默既可

以反映生活的否定现象,也可反映肯定;

讽刺比幽默更辛辣、严厉,幽默比讽刺更

轻松、温和;

讽刺产生的效果是尖刻、嘲讽的笑,幽默

产生的是会心的微笑、同情的苦笑;

讽刺多用于揭露、批判和严厉的批评,幽

默多用于歌颂、愉快的大笑和较轻的批判;

联系:

二者常在喜剧艺术中结合使用; 二者都有寓庄于谐的特点;

二者都能够起到相同或相近的结果。 15、幽默产生的条件

首先,空间条件,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距离的把握。

其次,客观条件,就是作为表现对象的客 体本身,具有某种矛盾性或不协调性; 第三,就是幽默的表现方式方面的规定性。幽默的表现在逻辑思维上应充分体现错位、反置、颠倒以及诸如此类的特点。 最后,就是主体的基本素质。幽默的主体必须有丰富而迅捷的联想、敏锐人深刻的 观察力、从容而快乐的心境、温和而宽容的心胸。

16、滑稽的特征

速成的、滑稽的喜剧效果,以形态、动态、

声音的畸形效果诉求观者和听者的情绪反应,使其最常用的方式,滑稽家从来就是

和手段的分离等;

第五,以喜剧形式写悲剧,以笑掩盖泪。 荒诞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离异。它不栖身于

被比较的诸成分中的任何一个之中,它只产生于被比较成分之间的较量。

18、丑、幽默、讽刺、滑稽、荒诞与喜剧性的

关系

丑,作为美的对立面,作为崇高或单纯地

美得积极的倒错,是一个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概念;

从总体上说,丑是讽刺、幽默、喜剧性和

滑稽乃至荒诞生成的土壤和源泉。若果说幽默和讽刺是一种对丑的充满知性的表现和揭示,有时是一种有趣的表现和揭示,荒诞则是对丑的哲理性或反思性的展示,那么,话机就是对丑的充满夸张的表现和揭示。

滑稽和喜剧性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滑稽

的对象肯定是具有喜剧性的,喜剧性也包括滑稽,但是,喜剧性的并不一定是滑稽的,也有可能是幽默的,或者讽刺的,甚至是荒诞的。

19、隐喻的特征

隐喻的建构,属于一种二重结构,主要表

现为显在的表象与隐在的意义的叠合,所指向能指的秘密嵌入;

隐喻也是同一和差异之间的二项对立,是

差异与统一的腾挪转换;

隐喻是以意向迁入或置换的方式凸显和传

达意义的,在这一过程中,本体和喻体往往根据相似性原则,采取一种叙述上的直观呈现和意义的巧妙嫁接,从而实现个人经验向普遍真理的转化,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换。

20、象征的特点

第一,神秘性和玄奥感; 第二,简洁与瞬间性;

第三,富有迷惑力和召唤型的审美意象和

意境。

21、隐喻和象征的区别

第三,从悲剧的表现意象看,它包含明确

的觉醒意识、抗争意识和超越意识,它引起人的同情、怜悯,同时引起人的抗争和超越,因而充满了理性精神,这可以称为理性精神定性。

24、喜剧的美学特点

第一,隐喻起一种修饰性或诠释性的作用,

象征并不通过与某个其他意义的关联而有其意义,而是他自身的显而易见的存在具有意义;

第二,从表意关系的性质上看,象征表一

带有例证性质,象征是样板型、普遍性、典型性,可以把它看成是某种普遍规律的表现;隐喻是约定俗成的,因此是任意的、无理据的。

第三,在感知上,在象征中,好像因为错

觉引起了一种惊讶的心情;而隐喻却同理性的其他形式联系非常紧密,隐喻的形式和意义的对立在内部没有真正的分节,但能感觉到:一边是理性统治,一边却不是;

第四,象征具有形而上学背景,而隐喻没

有。

22、象征与隐喻的共同点

首先,它们都具有通过彼一物再现此一物

的共同的结构;

其次,象征与隐喻在宗教领域中都得到有

限的运用;

再次,它们有着共同的超越的心理学、神

话学和宗教学源泉;

最后,从修辞层面看,象征与隐喻确实比 较像: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以及在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都有某种相似点,可以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23、悲剧的审美特点

第一,悲剧矛盾冲突的结局看,被毁灭和

遭到失败对象具有正面的价值,即在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等的剧烈冲突中,真被 扭曲,善被压倒,美被毁灭,是被颠倒,从而不应失败而失败,不应毁灭而毁灭‘

第二,从悲剧的表现状态看,悲剧人物无

论处于什么样的艰危困难中,始终具有一 种正直和真理,为历史必然性而赴难就死的坚定性和崇高性,体现者人格力量的崇 高和正义原则,这可成为人格崇高的定性;

第一,从喜剧冲突的性质和结局看,多为无价值的已价值自炫,并有自炫中暴露其渺小和可笑,因而矛盾冲突的解决显得轻松,由此造就荒诞性;

第二,从喜剧人物看,人物性格往往呈谬错论,自相矛盾,多有愚行和丑行,却又自炫为真,具有人物性格的乖谬性; 第三,从艺术表现手段看,多用机智、幽默、讽刺、滑稽,具有艺术讽刺。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性冲突情境只有经由艺术创造,才能转化为喜剧形象,获得审美观照价值,喜剧艺术离不开特有的表现手段,机智、讽刺、幽默、滑稽等就是基本手段;第四,从语言应用上看,显得俏皮、夸张、诙谐,具有语言风趣性。

25、悲剧、喜剧的美学定义

第一,喜剧中的悲剧、喜剧按照其所展示

的矛盾冲突性质及其审美结果,一般来说,喜剧中的悲剧表现重大;

第二,喜剧则表现比较平常的事件,矛盾

冲突的解决比较轻松,似乎是正邪双方战斗而不战而生的结果。

25、悲剧观念的变化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悲剧情节的社会要

素、悲剧人物的性格及其遭遇情形,悲剧情感效应等方面入手认识悲剧。亚里士多德立足道德进化的悲剧思想涉及社会牢固,但他关于悲剧艺术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美感效应进行揭示,却奠定了悲剧的基础;

黑格尔从辩证角度把矛盾冲突学说引入悲

剧理论,富于悲剧以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不足的是将冲突归结为两种精神的相互对应;

叔本华的三方面:

第一,某种人异乎寻常的恶毒;

第二,盲目的命运,偶然的错误;

第三,平常人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明明

看到相互制造灾祸,却说不出谁是谁非;

弗洛伊德从非理性、无意识方面作出的解

释,开辟了悲剧认识的生理心理学。

26、绘画艺术的特征

绘画作为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

他首先应该被视为一种记忆模式,是摄影产生之前的一种首选的记忆模式;

绘画作为记忆模式,其独特性在于,它是以

视觉形式对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模仿与再现;

从整体上说,绘画描绘普遍者或同一中的特

殊者,绘画既可以作为一种记忆形式,再现或者模仿实存的生活,构拟想象的世界或生活;

绘画是在二维平面塑造三维空间形象的艺

术,因此,绘画具有雕塑这种现在的三维 艺术所不具备的、富有召唤性的深度模式; 绘画擅长捕捉生命或生活的某一个瞬间,然

后定格他,使之获得永恒。以瞬间寄寓永恒,以有限承载无限,是绘画最突出的特征。 27、雕塑艺术的特征

第一,空间性与体量感。空间,真实的、

实体的空间,是雕塑的存身立命之所。做

为体积和体量的艺术,雕塑必须占有空间,

通过空间来表现其艺术魅力;

第二,瞬间性、恒久性和沧桑感。任何雕塑

形象都是对现实中生命瞬间定格,是一种相对来说无背景和无情境性的特写定格; 第三,虚拟性和象征性。雕塑具有诗的特性,

造型优美、风格明快、语言简洁,充满了象征性和暗示性; 第四,景观意义。 28、舞蹈艺术的特点 第一,意象的流动性;

第二,节奏的视觉化和动作的次序性; 第三,文本欣赏的艰奥性;

第四,舞蹈材料的暗示性和感官性; 第五,审美娱乐的参与性。 29、音乐艺术的特征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它是与时间共生共存

的;

音乐具有非造型性的特征,音乐是一种主

观艺术;

音乐具有一定的叙述、描绘和模仿功能,

也可以塑造艺术形象;

音乐表现情感,既是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一

种生理需要,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和音响的色调变化,在运动中表现情感的变化发展;

音乐具有很强的自娱性,它主要还是一门表

演艺术,它具有很强的重构性和再创造性的特点;

音乐具有倾向性。 30、建筑的特征和代表建筑

第一,象征性。在古代,无论中外,城市

就是宇宙的象征

第二,体验性。在古代,建筑是人的庇护所,

是人的身体的寄寓所;

第三,折中性。建筑是所有艺术形式中局合

并调节了最多的冲突类型的形式; 第四,技术性。建筑的技术性,从另一个角

度看,就是时代性;

第五,矛盾性。建筑具有非观念性与建筑的

观念性的矛盾。

代表建筑:北京天坛公园的圜丘坛和祈年

殿;伦敦瑞士再保险大厦等。 31、园林艺术的特征和代表建筑

第一,通过审美化的自然与人造空间,创

造另一种新奇与宁静;

第二,通过造园活动,建构诗意和画境,把

一种平面的、虚拟建构的冲动化为立体的、真实的空间建构行为。

代表建筑: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凡

尔赛宫;圣高而寺院等 32、中西方园林的区别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史上的一朵奇葩,布局

随意,不尚雕饰,别有幽趣,构造方式大致采用“采土筑山”或“深林绝涧”的原则,既可以以人工的方式模仿、仿造自然,也可以因地制宜,直接利用大自然的景观。不过,更多的是结合二者,博彩自然山水之精华,借鉴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构图方法,将山水田园之野趣与富贵奢侈之豪气融为一体。中国人造之园林景观,是穿上了自然的衣装的半真半假的自然园林,是虚构的自然主义,艺术的自然主义,审美化的自然主义。 西方园林比较讲究对称,构图规整严密,表

面的人工气很浓,从总体布局到进行人化,

这是西方园林建构的基本路数。西方园林往往是选取真实的自然环境,但是,为了体现一种均衡与和谐的美学观念,往往会对自然的树木花草进行必要的规则化处理,这样,西方的园林就打上了浓浓的人工痕迹,所以,西方的园林,是穿上了人工衣装的真实的自然的园林,是以自然主义为内核的理性主义,也是艺术的理性主义,审美的理性主义。

33、工艺美术的特征

第一,材美工巧。工艺产品或作品,具有一

种双重的依赖性,及对材料的依赖性和对工艺的依赖性;

第二,形式与功能兼具。他急需要充分展现

审美价值,又需要充分发挥使用功能,而且最好是更具有创意的使用功能; 第三,技术与技巧的博弈。 34、设计艺术的特征

第一,设计艺术凸显新的时代特色; 第二,设计艺术塑造新的生活方式; 第三,设计艺术彰显个性色彩。 35、摄影艺术的特征

第一,纪实性。摄影是一种记忆模式,而且

是一种具有某种神奇意义的记忆模式; 第二,科学的认知与认证作用。作为艺术作

品的照片,往往在科学家、研究者眼中,会成为具有宝贵的科学认证作用和认知价值的媒介;

第三,光与影的合奏,真与美的统一。真实

是摄影的生命,摄影没有了真实,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第四,瞬间性与机缘性。所有造型艺术从终

极效果看,都具有瞬间性的审美特点,因为他们都是一个生命或一个事件或一段历史的瞬间的定格。 36、书法艺术的特征

首先,线型的变奏。书法通过线的运动和变

化构成自己独立的艺术世界,书法是表现的艺术,是标示线的运动并对这种运动进行微妙地控制艺术,也是通过微妙的技巧和某种偶然性对这种运动进行记录的艺术; 其次,势能的图示。书法的势能,是指书法

中间流淌着的那种可见得或隐匿的气势和气度,以及这种气势和力度的微妙的变化向

度;

第三,心、眼、手的妙合,情、意、形的统

一。书法既体现了主体的艺术意志,也体现了主体的情感,而作为书法终极成果的作品,是以形,也就是图示的方法表现出来的。所以,书法是主体意图和情感的表象。 37、电影艺术的特征

第一,独特的镜头语言。电影艺术就是镜头

的艺术,没有镜头就没有形象,当然也就没有蒙太奇;

第二,无可比拟的逼真感。首先,细节上的

逼真感;其次,心里呈现的逼真感;最后,虚拟空间的虚拟感。

第三,神奇的蒙太奇。蒙太奇主要指镜头的

剪辑和组接,包括时空的转换,场景的并置、对比与交换,长、中、端镜头的配置等; 第四、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自由性。 38、电视剧的特征

第一,与电影相比,相对来说,电视剧可以

容纳更多的生活容量,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独特的挑战性;

第二,电视剧拍摄具有临近倾向,特写较多,

但能更清楚的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当下的实际情况,音响效果比不上电影院,而且明显缺乏电影院中那种严肃性和非日常性的幻觉性。

第三,电视剧具有比电影更大的媒体效应和

包容性。电视一方面在于电影互融互渗,一方面在很多方面包容了电影。 39、杂役的基本特征

杂艺包括杂技和曲艺。讽刺、幽默,寓庄于

谐,富有戏剧色彩,这是取义之所以成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的原因 40、新媒体艺术的特征 首先,题材的日常化。

其次,制作的技术化。在制作上,新媒体艺

术既要考虑影像、声音效果,又要布置展示的环境,有时还要考虑观者和视频之间的互动。

然后,影像的虚拟化。虚拟是新媒体艺术的

一个更重要、更本质的特征。

第四,生活的哲理化。表达了她们对当代社

会和人性的看法,而且是激进的、富有深刻哲学洞见的看法。

最后,技巧的多元化。

41、体验、审美体验和艺术审美体验的区别 体验通过超越在生命中的现实,在生命的整

体里呈现,因此生命整体也以共在的方式存在于体验之中。

审美体验是主体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审美客

体构成的一种已然的融入和超越的内在状态。审美体验基于观察但远不止于观察,是一种更具内省性和反思性的精神或心理活动,在本质上具有一种回还往复于冥想中的类似性。

审美体验和性体验乃至宗教体验有这类同

关系。

艺术审美体验一方面具有非明确性和非稳

定性,一方面具有创造性和冒险的开放感。 42、艺术审美体验的条件与过程

首先,主体必须是审美主体,对象必须成为

审美的艺术对象;

其次,就是主体注意力的集中,情感的投入,

以及精神上的活力充沛; 最后,必要的审美距离。

体验艺术和理解艺术在本质上属于一个过

程,这一过程大致上有三个环节或阶段构成,即从直觉到表象,到毁损表象,再到重构表象。

阿多诺认为审美理解有三个层次:一是抓住

故事情节或表演手势;而是理解作品意象或质疑;三是追问创造性力量是否能够在作品中释放。 43、审美体验作用

在移情的状态下,艺术的审美体验既是创作

者以清净眼的一种重复,又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建构;

移情的审美体验,在操作上一方面采取共鸣

的方式,及主体情感和直觉表象或审美对象采取互渗和融合或同一的形式,实现情感信息和意义结构的对转和置换。 44、审美情感

科学想象的基础是科学分析,审美想象的基

础则是审美情感;

科学想象发展了记忆表象的概括性特征,并

使之更加普遍化,审美想象则发展了记忆表象的直观性特征,并使之更加个性化。 45、畅神的意义

畅神就是审美的实现,这是审美心理过程实

现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审美心理活动的高潮;

“神”,指审美主体的精神,所谓“畅神”,

就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活动升腾到一个精神无限自用的境界;

延续阶段审美的心理最后的后方阶段,也是

审美心理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 46、审美活动的意义

审美活动是种回溯性的心理活动,它是指审

美对象不在当前时,审美主体通过回忆、联想、想象,不同程度的回复到审美高潮的心理状态之中的心理活动;

审美回味审美主体对实现阶段的主动回溯

性。

47、审美情感产生

当外在事物的里的结构与人的心灵中力的

结构处于同构或契合状态时,人就产生的审美情感。 48、审美意志的作用

审美过程中则表现为审美的价值导向,正是

由于意志的作用,才是的审美主体进入并能够保持审美状态。 49、格式塔心理学的特征

第一,先天定律与整体性原则; 第二,最优化组织定律和简单性原则; 第三,整体大于或异于部分之和。 50、审美注意的功能

首先,促使艺术家发现审美主体,是客体审

美价值得以体现;

其次,激发和调动各种审美心理要素,是审

美主体得以投入审美活动,是审美不断趋向深入。

51、审美体验的意义

审美活动中所特有的心理活动;

在审美活动的开端,他作为一种心理准备,

与审美主义共同构成审美的心理定势,在审美活动开始后,它作为一种区别审美活动与非审美活动的特殊心理机制,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 52、审美态度的特性

首先,审美态度确实是发展实用功利和欲望 其次,审美态度是超功利的,恰恰是因为,

只有当人超越了实用功利和欲望的时候,人

的审美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真正达到生命力热烈奔放的状态。 53、实现阶段的意义

审美活动从外部感发转向内部体验,再升腾

到精神的自由境界,因此,审美心理过程的实现阶段又可以分为“应目”、“会心”、“物神”三个阶段。

应目:审美感受的获得阶段,这是审美心理

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基本的层次,这一层次,审美主体主要运用审美知觉,对审美对象进行选择、理解、组织、建构,并由此获得某种愉悦;

审美感受是经过审美知觉的选择、理解、组

织、建构的结果;

审美知觉的组织、建构过程,也就是审美知

觉的“完形”过程,完形是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的范畴。

54、艺术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 首先,直观性和情感性; 其次,建构性与创造性; 然后,超越性和回溯性。 55、美术的三大社会功能 第一,审美功能; 第二,教育功能; 第三,认识功能。 56、艺术美的创造相关问题

一、首先,艺术家应该建立雄厚的生活基础,

艺术家的社会生活实践,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根本性的决定意义;

其次,艺术家在艺术美的创造中的一切思想

和情感活动,都受世界观之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于艺术美的创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价值的艺术美;

然后,艺术家必须在自己持有的生活实践中

不断锻炼艺术技巧时,增强艺术才能,提高艺术修养;

最后,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

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艺术家必须在生活和艺术时间逐渐形成自己的制作个性,以期制作特有的特殊审美。

现实美的创造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和目的性平衡律与合规律性规律。首先,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个自然而存在,同时,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份子,也

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样,人类为了维护个体和整个族类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同周围的环境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这就是合目的性平规律的基本含义。

57、审美价值的特征

首先,审美价值可以说是艺术的第一价值,

或者说是艺术的自律性价值;

其次,审美价值是艺术作品的可识别性特

征。

然后,审美价值也是艺术作品的唯一性和不

可重复性属性;

第四,审美价值从一种意义上说,是他的超

功利价值,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也可以是它的功利价值;

最后,艺术的审美价值,并不等于艺术或艺

术作品的美的价值。 58、审美价值的三阶段

直观观照、心意领悟(核心)、形上彻悟 直观观照:接受主体对作品感性存在的整体

直观(或直觉),在这个阶段,客观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客体从其实在的形式特征向主题传递审美信息,接受主体循着这种感性形式特征达到知觉的完形;

心意领悟:艺术审美接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

环节和阶段,是直观观照的课化,是艺术审美接受的核心层次,该阶段表现为接受主体对作品形象的读解和体会。

形上彻悟是在直观观照和心意领悟基础上达

到一种审美的升华,是精神人格和心灵生命的彻悟和体验,是一种超功利、超感官、超心意的,消除一切私欲杂念的审美境界。 59、艺术品的层次构成

首先,实在层次,指某一具体艺术品在物理

时间中的存在,经验层次,是指某一艺术品在人类经验的存在。超越层次,指某一艺术品超越人类特有的精神领域的存在; 其次,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

须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不断的在客观世界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美学概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2025学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