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八年级物理试卷
江夏区教学研究室命制 2015年11月 说 明: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在答题卡上。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 C.人感觉舒适的室温是26℃ D.考试期间教室周围噪声约为90dB 2.发育正常的小雷身高约1.7m,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 A.量程0~2m,分度值1cm B.量程0~2m,分度值1dm C.量程0~1m,分度值1cm D.量程0~1m,分度值1mm
3.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一种最简单最普遍的的运动形式。如图所示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哈雷彗星划过星空 B.猎豹在草原上飞奔 C.蜗牛缓慢爬行 D.菊花盛开
4.小明陪着妈妈在世纪广场大街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 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 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大卡车
八年级期中考试特理试卷 第1页(共6页)
5.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利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 B.小明敲鼓的力越大,鼓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C.音叉抵在牙齿上,能听到音叉的声音是利用了空气传声的原理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是为了探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6.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B.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能传递信息,吓走海盗 B.“金嗓子”发出的是超声波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8.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B.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及声呐都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 C.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超声清洗机、超声碎石仪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
9.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10.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 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凝华 B.熔化、液化 C.汽化、凝固 D.熔化、凝固
八年级期中考试特理试卷 第2页(共6页)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 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 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 D.早晨的浓雾 12.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淸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13.餐馆在烹炸食品时有三种食用油可供选择,分别是沸点较高的豆油,沸点较低的色拉油,沸点低的菜子油.那么最好选用
A.豆油 B.色拉油 C.菜子油 D.都一样 14.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
B.-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
C.在敞开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 D.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5.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男子100m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观众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小题,计60分)
16.(5分)在平直的公路上,有两辆汽车在运动,其中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A记录了两辆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情况) (1)在图B中画出甲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 (2)甲车的速度是 m/s= km/h。 (3)乙车在前0﹣30s内平均速度大小是 m/s.
八年级期中考试特理试卷 第3页(共6页)
17.(5分)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的热水中。会看到什么塑料袋 ;这是因为塑料袋中的酒精发生了 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看到的现象是 ,这是因为塑料袋中的酒精发生了 现象,此过程中酒精要 热。
18.(5分)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保持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在用大力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 ,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
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第一次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用大致相同的力第二次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幅基本相同,比
较两种情况:第__ 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高,这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实验过程中采用了 的实验方法。
19.(3分)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 而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 (内侧/外侧)。
20.(4分)生活中处处留心皆有学问。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 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煮开水时,如果不小心被沸水或水蒸气烫伤,则 (沸水/水蒸气)烫伤情况更严重。
21.(4分)下图所示,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 直线运动(匀速/变速”)。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 cm。
八年级期中考试特理试卷 第4页(共6页)
两位同学利用相同器材在同一时刻开始进行“频闪”摄影,并描绘出木块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静止/运动);当甲、乙各运动8cm,所用时间相差 秒。
22.(3分)如图,由图1中波形图可以看出:两端音频的的音色 (相同/不同);图2中音调相同的是 、 ;响度相同的是 、 。(甲\\乙\\丙)
23.(4分)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不会撞到障碍物,是因为它在飞行时发出 (次声波/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 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它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 。
24.(3分)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1,BC段的平均速度v2,和在AC段平均速度v3的大小关系是: 。
25.(5分)熔化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快/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八年级期中考试特理试卷 第5页(共6页)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3)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26.(5分)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两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如图乙,实验时小华烧杯中的水的体积是小明的两倍,则图像中 线条是小华绘制的。
(3)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水的沸点是 0C。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 (大于/等于/小于)1标准大气压。
27.(9分)某同学参加军训打靶,靶与该同学的距离为340m,从枪响后经过1.5秒该同学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子弹沿水平直线匀速飞行,声音速度为340m/s。 (1)站在远处的同学先看到枪口的火光后听到枪声,原因是 。 (2)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
(3)靶距该同学多远时,他只能听到一次声音?(计算保留二位小数)
八年级期中考试特理试卷 第6页(共6页)
八年级期中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在答题卡上。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答案 C 2 A 3 D 4 D 5 B 6 A 7 B 8 C 9 C 10 D 11 C 12 D 13 A 14 B 15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共55分。)
16. (1)写出横纵坐标物理量符号和单位得1分,连线1分(能够描出两个点对应的数值即可)
30 108 25
17. 鼓起来(膨胀起来都可) 汽化 袋子瘪了(意近即可) 液化 放(多写热也给分) 18. 大 振幅 一 (振动)频率 控制变量法 19. 汽化(蒸发) 凝华 内侧 20. 凝华 凝固 压缩体积 水蒸气 21. 匀速 1.80 运动 9(秒、s也给分) 22. 不同 甲乙 甲丙
23. 超声波 反射 回声定位 声呐 24. 刻度尺 0.1(m/s也给分) v1 25. 慢 用搅拌器(玻璃棒)搅拌 状态 -4(℃给分) 不变 26. 水蒸气 b 温度不变 98 小于 27. (1)光速远大于声速 --------------------------------------------------------------------1分 (2)解:由s=vt得 击中靶声传回的时间为:t1=s/v1=340m/340m/s=1s 子弹飞行时间为:t2=t-t1=1.5s-1.0s=0.5s 子弹的速度为:V2=S/t2=340m/0.5s=680m/s---------------3分(按步骤给分) (3) 解:人耳能分辨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设人与靶的距离为S1,得: 击中靶声传回的时间为: t1=S1/ v1 子弹飞行时间为: t2=S1/ V2-----------------------1分 依题意:S1/340m/s+ S1/680m/s<0.1s 解得:S1<22.67m-------------------------------------3分 即靶距该同学不大于22.67m时,他只能听到一次声音。----1分 八年级期中考试特理试卷 第7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