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025-04-27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圆,百分数的应用,图形变换,比的认识,统计,观察物体,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简化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半径的作用,认识同一个圆中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位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2、第三单元“图形变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能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平面图形还原到立体图形,进

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立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综合运用

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场世界大一些练习题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教学重点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简化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认识同一个圆中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圆 百分数的应用 图形变换 整理与复习(一) 数学与体育 比的认识 统计 整理与复习(二) 生活中的数 观察物体 看图找关系 总复习

课时安排 13课时 10课时 4课时 3课时 4课时 10课时 5课时 2课时 5课时 4课时 2课时 4课时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永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图在圆形设计中的应用,能永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2、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时划分

圆的认识(一) 圆的认识(二) 欣赏与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练习一 备课人:李富兰

3课时 3课时 2课时 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圆的认识(一)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圆,认识“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2、会用圆规画圆。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认识“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 教师活动 一、 引入课题 1、观察图片 观察图片,交流这些图片的共学生活动 备注 象棋、钟面、车轮、工艺品这同特点。认识圆。 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圆,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圆是由曲线构成的封闭图形,以前学过的都是直线围成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1、出示第2页套圈情境图,观察思考。 看图交流自己的看法,说出理由。 独立思考,交流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种游戏方式更公平, 为什么? 2、画一画 你能自己想办法画一个圆吗? 独立尝试,展示交流自己是怎么画圆的。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在初三部分尖子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