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一中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25-04-27

2015-2016学年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浸入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茎叶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现象,此过程中没有发生( )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ATP水解

2.下列关于能源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糖类都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B.糖类、脂肪释放的能量可被生命活动直接利用

C.糖类、脂肪、蛋白质均可通过三羧酸循环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D.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各种糖类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比为2:1

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干种子内结合水的相对含量较低,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B.旱生植物比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其原因之一是结合水的相对含量较高 C.镁离子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镁会造成叶片发黄

D.生理盐水能维持人体渗透压的平衡,防止细胞过度吸水而涨破

4.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酶的催化 B.ATP和有些酶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C.酶和ATP在细胞代谢中都起重要作用 D.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5.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定向改变 B.对所有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一定不是同步的 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原癌基因存在于机体正常细胞中,抑癌基因存在于癌细胞中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肌细胞含线粒体较多;

②胃腺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合成它的场所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③肝细胞不能合成胃蛋白酶,说明其DNA分子中不含控制胃蛋白酶合成的基因; ④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⑤甲状腺细胞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但不能合成酶;

⑥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4层膜,每次都要消耗能量; ⑦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气被其他细胞利用要通过6层膜. A.①②③ B.④⑤⑥⑦ C.①②⑦ D.③⑤⑥

7.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

A.该细胞器无膜 B.该细胞器能固定CO2

C.该细胞器能产生水 D.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

8.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元素及物质的去向是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相关结果错误的是( )

181818

A.小白鼠吸入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含有O,但尿液中会含有H2O

3

B.用含H标记的T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14

C.用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3232

D.要得到含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9.如图所示,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MP可以作为合成ADP及RNA的原料

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C3的还原或细胞分裂

C.丁过程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是某些有机物氧化所放出的化学能 D.催化乙和丙过程的酶应该是同一种酶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如图曲线分析,可以判断经过一昼夜,玻璃罩内的植物有机物的量减少

B.

假设图中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C.

如图是用目镜10×、物镜10×组合下看到的细胞图象,若将物镜换为40×后在观察,视野中可看到2个完整的细胞

2

D.

据图可以判断此状态下A处溶液浓度大于B处溶液浓度

1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老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③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蛙的红细胞、人的肝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2.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13.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B.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

D.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14.在适宜条件下,对人体细胞培养并使其进行正常分裂至第五代,对培养物中细胞的DNA含量情况进行测定,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DNA量等于正常细胞,DNA量两倍于正常细胞,DNA量介于前两种细胞.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第一种细胞均无分裂能力,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少 B.第二种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期,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多 C.第三种细胞已经进入生长的衰老期,将停止细胞分裂 D.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第一种细胞比例将增加

3

15.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

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

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

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

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

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16.如甲、乙两图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丙图所示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丁图所示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丙图的BC段和丁图的c时期 C.乙图细胞所处时期分别对应丙图DE段和丁图的b时期 D.甲、乙两图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

17.下表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波长(mm) 400 450 500 550 600 670 700 吸收光能百分比(%) 叶绿素40 68 5 15 16 40

a

全部色75 93 50 35 45 75 素

A.O2的释放速率变化与全部色素吸收光能百分比变化基本一致

B.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时,叶绿体中C3的量会增加 C.该植物缺乏Mg时,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百分比的减少幅度更大 D.环境温度降低,该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

18.如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夏季24h内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表示(图中A、B、C表示相应图形的面积).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 )

4

16 35

A.在18:00时和6:00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假设该植物在24 h内呼吸速率不变,最大光合速率为85mg/h C.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A+C﹣B

D.中午12:00时左右,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C5的含量下降

19.某同学研究甲湖泊中某深度生物的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强度.具体操作如下: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a、b、c,将a先包以黑胶布,再包以铅箔.用a、b、c三个瓶分别从待测深度的水体取水样,测定瓶中水体的氧含量.将a瓶、b瓶密封再沉入待测深度的水体,经24小时后取出,测两瓶中氧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则24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的情况是( )

A.24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v mol/瓶 B.24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 mol/瓶

C.24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D.24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20.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设计的叙述,有几项是错误的( ) ①2,4﹣D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

②取多个烧杯,分别装有等量不同浓度的2,4﹣D溶液,还需要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作空白对照;

③所选取的枝条必须从同一植株中选取;

④枝条大小、长短、芽的数量相近,放入烧杯中要基部朝下; ⑤每个烧杯各放一个枝条

⑥每天测量每组枝条的根总长度.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21.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只)

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5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22.近日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在英国诞生了,它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

B.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

D.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HLA(白细胞表面抗原)有关

23.将纯种的某二倍体植物品种甲(AA)与近缘纯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出如图所示的新品种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品种甲没有此 片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 B.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 C.丙品种的产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个体能稳定遗传

2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25.自然界中,与花生相比,玉米更适合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早的环境中,其利用CO2的能力也远远高于花生.某科研小组选取玉米和花生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下面甲、乙二图中,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夏季白天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丙图表示植物细胞呼吸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6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22.近日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在英国诞生了,它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

B.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

D.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HLA(白细胞表面抗原)有关

23.将纯种的某二倍体植物品种甲(AA)与近缘纯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出如图所示的新品种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品种甲没有此 片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 B.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 C.丙品种的产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个体能稳定遗传

2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25.自然界中,与花生相比,玉米更适合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早的环境中,其利用CO2的能力也远远高于花生.某科研小组选取玉米和花生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下面甲、乙二图中,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夏季白天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丙图表示植物细胞呼吸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6


浙江省绍兴一中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春六年级复习中要求背诵的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