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题纸 (1)

2025-04-29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一)语 文 试 卷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自己带回,答题纸交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考生信息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落叶在空中pánxuán,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zīyǎng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

wèilán的天空中摇曳,描摹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

有这个多彩的社会; ▲ , ▲ ;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 ▲ ▲ 3.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 ▲ ▲ 4. 紫石中学九年级部拟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9分) (1)九年级举行主题演讲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用一种修辞)(2分)

▲ ▲ ▲ (2)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刻画了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深深地表达了自己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感恩。请你说说在你的心目中,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3分) ▲ ▲ ▲ (3)请你以年级部的名义,写一份请柬,邀请201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到学校参加6月17日下午2:00举行的主题教育活动并在大会上为学生作主题演讲。(60字左右)(4分) ▲ ▲ ▲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

(2)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 ▲ ,君子好逑。(《诗经》 )

(4)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的句子是:“ ▲ , ▲ ”(晏殊《浣溪沙》)

(5)承上启下,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的句子是“ ▲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临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二(6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6分)

清江引·秋怀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8页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6.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3分)

▲ ▲ ▲ 7.结合作品的内容,说说“问”字有何妙处。(3分)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游黄溪记①

柳宗元

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

至于浯溪,溪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

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山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齗齶。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

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节) 【注】①本文写于柳宗元被贬柳州后。②豳(bīn):古邑名。③渟(tíng):水积而不流。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其 间 名 山 水 而 州 者 以 百 数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永最善 ( ▲ ) (2)环永之治百里 ( ▲ ) ..(3)由东屯南行六百步 ( ▲ ) (4)其下大石杂列 ( ▲ )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 ▲ ▲ 11.说说“黛蓄膏渟③,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这句话写出了黄溪怎样的特点?(4分)

▲ ▲ ▲ 1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而在上文中写道“黄溪最善”,比较两篇文章流露出作者情感的异同。(4分) ..

▲ ▲ ▲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3~16题。(17分) 【A】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B】新浪网报道 北京居民唐友才的妻子赵紫烟6月1日生下一个儿子,全家都非常开心。但给孩子取名时,祖父和外祖父却为姓什么的问题产生了矛盾。相持不下时,语文老师出身的外祖父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两家的姓组合起来让孩子姓唐赵,两家皆大欢喜。

据了解,采用两家合姓取名的情况在当今并不少见,大约占独生子女家庭的3%至5%。在北京一家银行供职的曹建勇解释说:“我们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又不愿意再生二胎,为了消除我岳父担心自己家族姓氏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忧虑,我们也取这样新的‘复姓’。”

然而一些专家并不认同这种在姓氏上创新的做法,他们认为姓氏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这种做法“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但也有专家表示赞同,认为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孩子必须随父姓,这种做法只要有利于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8页

百家姓歌谣

家庭和谐就可以了。 【C】

①每个人都有名、姓,姓名是人的代号。名是长辈在孩子出生后给起的,那么姓又从何而来呢?我国一些主要姓氏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历史记载过的姓氏共有5652个,其中单音姓氏3484个,双音姓氏共有2032个,三音姓氏146个,目前的姓氏大约2800多个。早在上古时代的原始氏族,人就有姓了。当时社会氏族以母系为中心,帝王多以女旁为姓,比如黄帝姓姬,虞舜姓姚等等。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后的姓氏也多起来,五花八门各有缘由,大致按如下情况得来:

②一是以祖先的族号为姓。夏、殷、周等姓大致如此得来。古代帝王死后,在宗庙的牌位上要写上..

他们的王位,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他们一些后代就分别姓文、姓武。

③二是以国名或地名为姓。古代一些国家的居民以国名为姓,如齐、鲁、晋等;有的是以居住地的地名为姓,如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城郭四边,就以东郭、西郭、南郭、北郭为姓,诸如东门、南宫、欧阳等姓也如此得来。

④三是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古代的官职有司马、司徒、帅、尉等,任这职务的人们的后代便取这些为姓。以职务为姓的也很普遍,如管乐器的姓乐,做买卖的姓商等,还有陶、屠、巫、卜等。

⑤四是以植物为姓。许多人以动植物为姓,如牛、马、龙、熊、柳、柏、花等。 ⑥五是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

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也不断演变。如复姓的截音,把公孙截成姓公、姓孙,孟孙截成姓孟、姓孙,有些姓氏是帝王、官员、师父赐给的,以后也就沿用下来。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给属臣赐姓,还有些是持姓人自己选取的。现在,孩子也有选取姓氏的自由,子从父姓不是法定的。

(选自《文化时报》) 13.通读材料,请为材料B和材料C各拟一个标题。(4分)

材料B: ▲ ;材料C: ▲ 14.说说材料C第①段划线句的作用。(4分)

15.材料C第②段加点词“大致”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6.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向小学一年级陈老师推荐《百家姓歌谣》,供孩子们学唱。(5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22分)

老母为我扎红带

冯骥才

①今年是羊年,我的本命年,母亲又该为我扎红腰带了。

②12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86岁,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那一刻,母亲笑着、我笑着、屋内的人也笑着。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的健康与平安,这心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执著不灭;而我竟有如此洪福,60岁还能感受到母亲这种天性和深挚的爱。一时心涌激情,对母亲说,待12年后,还要她再为我扎红。母亲笑嘻嘻地连说一个字:好、好、好。

③12年过去,我的第六个本命年来到,如今72岁了。

④母亲呢?真棒!她信守诺言,98岁寿星般的高龄,依然健康,面无深皱,皮肤和雪白的发丝泛着光亮;最叫我高兴的是她头脑仍旧明晰,情感也一直那样丰富又敏感。一入腊月母亲就告诉我,已经预备了红腰带,还说这次腰带上的花儿由她自己来绣。她为什么刻意自己来绣?她眼睛的玻璃体有点浑浊,还能绣吗?她执意要把深心的祝愿,一针针地绣入这传说能够保佑平安的腰带中吗?

⑤除夕这天,母亲郑重地拿出一条折得分外齐整的鲜红的布腰带,打开给我看;上面用黄线绣成“羊年大吉”四个字,笔画规整,横平竖直,每个针脚都很清晰。母亲抬头看着我说:“你看绣得行吗?开始总绣不好,太久不绣了,眼看不准手也不准,拆了三次绣了三次??”

⑥母亲为我“扎红”时十分认真。A她两手执带绕过我的腰时,只说一句:“你的腰好粗呵。”随后调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8页

▲ ▲ ▲

▲ ▲ ▲

▲ ▲ ▲

整带面,正面朝外,再把带子两端汇集到腰前正中,拉紧拉直;结扣时更是着意要像蝴蝶结那样好看,并把带端的字露在表面。她做得一丝不苟,有一种仪式感,叫我感受到这一古老风俗里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还有世世代代对传衍的郑重。

⑦B我比母亲高出一头还多,低头正好看着她的头顶,她稀疏的白发中间,露出光亮的头皮,就像我们从干涸的秋水看得见洁净的河床。母亲真的老了!然而此刻,我并没有陷入伤感。因为,活生生的生活证明着,我现在仍然拥有着人间最珍贵的母爱。我鬓角花白却依然是一个孩子,还在被母亲呵护着。而此刻,这种天性的母爱的执著、纯粹、深切,全被一针针绣在红带上,温暖而有力地扎在我的腰间。

⑧感谢母亲长寿,叫我们兄弟姐妹一直有一个仍由母亲当家的家;在远方工作的手足依然能够其乐融融地回家过年,享受那种来自童年的深远而常在的情味,也享受着一种人生情感的美好表达——孝顺。孝,是缀满果实的树对根的敬意,是万物对大地的感恩,也是人性的回报和回报的人性。

⑨此刻,心中更有一个祈望,让母亲再给我扎一次红腰带。 ⑩这想法有点神奇吗?不,人活着,什么美好的事都有可能。

(选自《冯骥才博客》,有删改,2015年2月) 17.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又该为我扎红腰带了”,请问作者为什么用“又”一词?(4分)

▲ ▲ ▲ 18.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

▲ ▲ ▲ 19.请从文中划线句A、B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语言特点。(4分)

▲ ▲ ▲ 20.通读全文,说说“人活着,什么美好的事都有可能”有什么含意。(4分)

▲ ▲ ▲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回答两位作者对同样发生在本命年的事,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异.同。(6分) .

▲ ▲ ▲

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老师、亲友??为你付出的何止是“一滴水”,那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呢???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感恩,是雨露,更是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8页

九年级期中模拟考试(一)语文答题纸

一(23分)

1.(3分)

2.(1分) 3.(2分) 4.(1)(2分) (2)(3分) (3)(4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 (2) 。 (3) , (4) , (5) “ , ” (6) “______ _ _ , ______ __ _ 。”

二(62分) (一)

6. (3分) 7.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8.(2分)其 间 名 山 水 而 州 者 以 百 数

9.(4分)(1)( ) (2)( ) (3)( ) (4) ( ) 10.(3分)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11.(4分) 12.(4分)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8页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3~16题。(17分)

13.(4分)材料B: ;材料C:

14.(4分)

15.(4分)

16.(5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22分)

17.(4分) 18.(4分) 19.(4分) 20.(4分) 21.(6分)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8页

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8页

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8页

九年级期中模拟考试(一)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5题略。

6.秋风已至,红叶漫天,南归的大雁一声声啼叫着从天空中飞过。满地菊花开放,这样的秋景怎能不让人心醉。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斜靠在床榻上,听着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久久无法进入梦乡。(本题共3分,能涉及到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得2分,语句通顺,表达生动得1分。)

7.“问”字用拟人的手法,把“西风”人格化,表面上写出了西风对“我”的提问,实际上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漂泊在外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本题共3分,答出拟人得1分,答出孤寂、孤独等得1分,答出思乡得1分。)

8. 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2分)

9.(1)好 (2)向南 (3)陈列、摆放 (4)环绕(4分) 10.树木更加粗壮,石头更加窄小,水声都十分铿锵有力。(3分)

11.“白虹”一词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黄溪水流的洁白和美丽的特点;“鱼数百尾”从侧面写出了黄溪水流的清澈透明、富有灵性的特点。(4分)

12.同:都表达了贬谪后寄情山水的情怀。(2分)

异:《小石潭记》中流露了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愤懑的心境。上文中则表现了作者较为旷达的心境。(2分)

13.材料B:合姓取名双方欢喜,各路专家观点不一;材料C:姓氏的由来。(4分)

14.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而具体地介绍了我国姓氏数量之多而且历史悠久。(4分)

15.不能删去。因为“大致”是“大约”的意思,是表估计,表猜测,表不确定性。说明文中指夏、殷、周等姓由祖先族号得来,只是一种猜测,并不确定。如果删掉,就说明夏、殷、周等姓由祖先族号得来,这一说法不仅太笼统、太绝对化了,而且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由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分)

16.示例:陈老师,您好!《百家姓歌谣》歌词简短,且韵律感强,可以给孩子以美的熏陶和感染;通过传唱《百家姓歌谣》,可以加深孩子们对《百家姓》的了解,并激发他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兴趣。所以,向您推荐《百家姓歌谣》,让孩子们学唱。陈老师,您看呢?(称呼、问候,1分;结合文本谈推荐理由,3分;语言通顺、语气委婉,1分。)(5分)

17.“又”这个表时间的副词,不仅写出了母亲做这事的连续性和理所当然,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能够有幸从健康活着的母亲那里再一次尽情享受到母爱的温暖的惊喜之情,同时也写出了我们还能再一次为活着的母亲尽显我们的孝心的喜悦之情。(4分)

18.内容上交代了我的又一个本命年的到来,从而表达我对“老母为我扎红带”的期待;结构上,为下文98岁的老母再一次为我“扎红带”作铺垫。(4分)

19.A句: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具体地刻画出“扎红”时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从而表达出作者对老母的敬畏之情。(4分)

B句:通过外貌描写,一方面交代了老母年的年岁已高,另一方面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感恩和伤感的复杂心情。(4分)

20.我们一定要好好享受活着的快乐,因为只有活着,我们才能尽情地享受伟大的母爱,才能尽情地尽显我们的孝心,也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散发出灿烂的光辉。(4分)

21.相同点:都寄托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不同点:刘文侧重于渲染民俗浓烈的节日氛围,衬托人物喜悦的心情;而冯文则侧重于亲情的歌颂和对生命的赞美。(6分)

22.略。(评分标准参照2015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8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题纸 (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美国金融数学专业院校排名及申请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