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第四章 布线系统施工与管理
对综合布线系统而言,体现的不仅仅是材料和设备,工程在整个系统中占重要的地位。因为用户所购买的不仅仅是CLIPSAL的线缆接插件,而应当是整个工程。所以选择什么产品固然很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工程本身。
系统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综合布线的理解;而布线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门经验科学。本公司质量保证的承诺,不是一句空洞的保证,而是有具体保证措施为基础的。
4.1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水平子系统完成由接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电缆桥架的方案,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物,为水平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具体安装见下图)
—46—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线槽G20或G25管双孔埋入式插座 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是一种闭合式的槽架,安装在吊项内,从弱电井引向各个设有信息点的房间,再由预埋在墙内的不同规格的线管,将线路引到墙上的暗装铁盒内。 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是星形的,线缆量较大,所以线槽容量的计算很重要,按照标准的线槽设计方法,应根据水平线的外径来确定线槽的容量。
即:线槽的横截面积=水平线截面积之和*3
线槽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规格,为保证线缆的转弯半径,线槽须配以相应规格的分支辅件,以提供线路路由的弯转自如。
如果不能确定信息出口的准确位置,拉线时可先将线缆盘在吊项内的出线口,待具体位置确定后,再引到各信息出口。
由于铺设水平线缆之前先得铺设线管,在铺设时因当注意不能有连续的两个90度的拐角,若实际情况限制则加过线盒。 4.2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由一连串通过竖井垂直对准的接线间组成的,它的
—47—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走线设计分为两部分。
? 干线的垂直部分
垂直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弱电井内垂直干缆的通道。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综合布线大对数电缆通过的长方形地面孔,电缆井的位置设在靠近支电缆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配线架的地方。在预留有电缆井一侧的墙面上,还应安装电缆爬架或线槽,爬架或线槽的横档上开一排小孔,大对数电缆用紧固绳绑在上面,用于固定和承重,如果附近有电梯等大型干扰源,则应使用封闭的金属线槽为垂直干缆提供屏蔽保护。
? 干线的水平通道部分
水平通道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垂直干缆从主设备间到所在楼层的弱电井的通路,这部分也应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用来安放和引导电缆,可以对电缆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防火的,为垂直干缆提供密封,坚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到目的地,其选材算法与水平子系统设计部分的线槽算法一致。且若一根线管连续有两个90度的拐角时,应在一处加过线盒,以便拉线时不破坏线缆。与垂直部分一样,水平通道部分也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致需要安装新的管线。 4.3 管线材料
对水平方向走线:线槽、线管、固定配件等。
—48—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 线槽是每层总线扎的外罩。可以是有盖方形盒,或一带孔背板,线槽的规格为2米一段,壳厚2.5mm。有截面长* 宽的各种选择:10*6、10*8、10*10、20*15 (cm!2)。
? 线管是线缆从线槽分出至各房间的护管。线管多为PVC管或铁管。规格为2.8米一段的圆桶。圆筒。外径/内径有2cm/1.8cm、3cm/2.8cm、1寸、1.5寸、2寸等。与线管配套的有分线盒,直通,背茨等。用于线管的相互对接和与线槽的衔接。
? 固定配件包括膨胀螺钉、角铁等。角铁规格为6米一段,规格为3cm/3cm,用于固定线槽和线管(除了预埋),每1--1.5米设一副。对垂直方向走线: 背板、线槽、线管、固定配件等。
? 背板一般为木料,可以将垂直干线固定其上, 对大对数UTP,应每3米固定一次。
4.4 配线间一般要求
弱电竖井一般位于配线室内,配线室不应小于6平方米; 1、应尽量保持室内无尘,通风良好,室温全年应保持在100C-270C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60%至80%;
2、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ux;
3、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应使用防火门,至少耐火一小时以上的防火墙和阻燃漆;
4、门锁;
—49—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5、有足够的电源插座,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应不少于300W,室内应提供UPS电源,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
6、安装106欧姆静电地板。
7、配线间面积应以便于安装、调试、检修为准;
4.5 接地、抗电磁干扰、防雷要求
? 对于线缆桥架、线槽、线管机柜用6号接地线连接到大楼的金属接地条上与综合接地系统相连;
? 统一接地:在各配线间和中央控制室内预留接地端子; 接地电阻≤1Ω。
? 电磁屏蔽:所有线缆均封闭于镀锌金属线槽内。
保护:对于由楼外来的信号线选用防雷防高压的保护器,建议选用进口的110ANA1保护架(带4C保护器),或采用国内用于交换机上的过压过流保护器;在关键的网络设备的数据连线上串接防雷防浪涌电压的网络保护器,建议选用美国APC的PTEL4网络保护器(最大信息流100Mbps)。
4.6 工程管理
通常产品质量靠的是TSB-36,TSB-40产品标准和UL严格的质量检验,质量上并无多大差别,而差别最大的同时又是用户最关心的则是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完全依靠系统集成商,工程承包商,依靠工程承包商科学,系统化的工程管理。工程管理要有一系列的工程管理手段和保证
—50—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设计方案
奇胜奥智电器产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二零零四年三月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 3 1.1 智能大厦简介 ........................................................................................................................................ 3 1.2 结构化布线与传统布线的比较 ............................................................................................................ 4 1.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 6 1.4 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或规范 .............................................................................................................. 12 1.5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一般选型原则 .................................................................................................. 12 1.6 综合布线系统的效益分析 .................................................................................................................. 13 第二章 CLIPSAL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 14 2.1 CLIPSAL公司简介 ............................................................................................................................. 14 2.2 奇胜综合布线系统介绍 ...................................................................................................................... 15 2.3 CLIPSAL 结构化布线系统特点 ....................................................................................................... 18 第三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具体设计 ............................................................................................................... 21 3.1设计依据 .............................................................................................................................................. 21 3.2 布线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则 .............................................................................................................. 22 3.3 奇胜六类产品描述 .............................................................................................................................. 25 3.4 系统设备选择 ...................................................................................................................................... 27 3.5 总体方案设计说明 .............................................................................................................................. 28 3.6所选六类产品技术说明、性能指标 ................................................................................................... 39 第四章 布线系统施工与管理 ....................................................................................................................... 46 4.1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 46 4.2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 47 4.3 管线材料 .............................................................................................................................................. 48 4.4 配线间一般要求 .................................................................................................................................. 49 4.5 接地、抗电磁干扰、防雷要求 .......................................................................................................... 50 4.6 工程管理 .............................................................................................................................................. 50 4.7 施工工序安排 ...................................................................................................................................... 52 第五章 测试和验收 ...................................................................................................................................... 54 5.1 系统测试准则 ...................................................................................................................................... 54 5.2 测试形式 .............................................................................................................................................. 54 5.3 测试仪器 .............................................................................................................................................. 54 5.4 测试验收 .............................................................................................................................................. 54 5.5 重要的测试指标 .................................................................................................................................. 55 5.6光缆的测试 .......................................................................................................................................... 57 5.7 验收 ...................................................................................................................................................... 57 5.8 售后服务与培训 .................................................................................................................................. 58 第六章 工程投资预算 .................................................................................................................................. 61
—2—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第一章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 智能大厦简介
在今天的大楼中,拥有一套先进的综合布线系统,不仅能提供对外电讯服务,而且能很好的融合话音、数据、视讯以及楼宇管理系统元件,从完全意义上它为整个大楼提供了一个迅速、通畅的信息传输通道。
所谓智能大厦即是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管理等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最优化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但又拥有高安全、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
它为大厦的主人带来了长远的经济效益、低廉的运行花费,并具有全方面的开放性、灵活性及安全性。
智能大厦,是通过装配现代智能信息设备(电脑及网络、话音设备、楼宇自控设备、视频设备等),并运用相应技术手段,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实现该大厦的智能化,即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楼宇管理自动化。
结构化综合布线,是针对建筑内部智能系统(电脑及网络、语音设备、楼宇自控设备、视频设备等)的信号传输线路,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因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话音通信、数据图像处理、控制等,从而建成智能化的大厦。
对于一座大厦,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智能化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同时也是大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结构化综合布线,大厦智能化
—3—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无从谈起。
1.2 结构化布线与传统布线的比较
目前,国内大厦的建设愈来愈朝着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对于一座大厦,它是否能够成为一座智能化大厦,最终要取决于建筑物内是否有一套完整、高质量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布线系统。在过去,建筑物内各子系统均独立布线,并采用不同的传输媒介,但随着通信事业和电脑系统的高速发展,传统布线已不适应通信和电脑对传输线路的需求。具体表现为:
? 协调性差。各子系统专业设计,在线路路由上过多牵制,管线错综复杂,要多次进行图纸汇总才能定出一个妥协的方案。 ? 重复投资。布线时重复施工造成材料和人员的浪费。
? 兼容性差各子系统相互独立,互不兼容,造成线路管理和维护的不便。
? 开放性与灵活性差。设备的移动和改变都会导致系统的变化。 ? 实用性差。最终用户无法改变原有的布线以适应各自的需求。 ? 扩展性差。新的需求或新系统在原有布线上难以得到满足时,需重新布线,因此需要重新投资,并且重复布线对建筑物的装修和美观带来破坏。
采用国际标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可以克服上述传统布线的不足,将所有语音、数据、视讯与监控设备的配线结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
—4—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它具有众多优点:
? 在15-20年内充分适应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今后办公全面自动化打下了坚实的线路基础。
? 具有开放性和充分的灵活性,不论各个子系统设备如何改变,位置如何移动,布线系统无须改变。
? 综合各个系统统一布线,提高全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 设计思路简洁,施工简单,施工费用降低。
? 维护方便又统一,大大减少维护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费用。 ? 实用性好,可根据最终用户的不同需求随时进行改变和调整。
另外,综合布线系统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节省成本。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是它代表着一种单一的,可以估量的成本,使得用户根据其标准化的结构,能很方便地作出成本估算。 ? 适合各种环境使用。综合布线系统之特点在于它能传输各种不同频率的通信信号、弱电电流,并为不同的系统生产商提供适合的运行环境,使不同的弱电信号能在布线系统中畅通无阻地传递。并可以通过其管理子系统任意调整各类信号的路由。
? 开放型系统设计。布线系统能为目前市场上各种传输系统提供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采用的标准全部是国际通用标准,绝无不兼容之情况。
? 未来保障。综合布线系统除了为用户提供布线产品长期的质量保证外,更重要的是保证系统不只开放给所有现有的通信系统,并能保
—5—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等效近端串扰 PSNEXT 频率 最差值 1 4 8 10 16 20 25 31.25 62.5 100 200 250 350
平均值 82.2 71.9 69.8 68.7 64.9 63.6 59.3 56.5 49.8 47.4 42.6 36.3 34.1 标准 85.7 75.7 74.3 71.7 70.7 68.4 65 63.3 56.4 54 46.4 44.1 38.6 62 60.6 55.6 54 50.6 49 47.4 45.7 40.6 37.1 31.8 30.2 回波损耗 频率 Return Loss 最差值 平均值 1 35.2 4 27.1 8 26.9 10 26.6 16 24.9 20 24.6 25 26.4 31.25 28.6 62.5 26.3 100 20.3 200 20.6 250 15 350 11.7 标准 38.5 32.7 31.7 30.7 33.8 32.4 36.5 38.8 35.6 30.4 25.9 28.9 23 19 19 19 19 18 17.5 17 16.5 14 12 9 8
等效远端串扰E LFEXT 频率 最差值 1 4 8 10 16 20 25 31.25 62.5 平均值 73.1 61.2 55.3 53.3 49.8 47.8 46.1 45 38.6 标准 86.3 74.3 69.1 67.2 63.7 61.5 58.8 56.7 51.9 62.6 51.2 45.2 43.3 39.2 37.3 35.3 33.4 27.3 —41—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00 200 250 350
33.4 26.6 23.1 25.2 48.1 39.8 40.4 35.9 23.2 17.2 15.3 等效远端串扰和 PSELFEXT 频率 最差值 平均值 1 72 4 60 8 54.1 10 52.1 16 48.4 20 46.5 25 45.2 31.25 44 62.5 37.4 100 32.3 200 25.9 250 22.8 350 24.6 标准 79 66.7 60.9 58.9 55.6 53.9 51.3 48.9 44.1 39.7 31.7 31.4 28.6 59.6 48.2 42.2 40.3 36.2 34.3 32.3 30.4 24.3 20.2 14.2 12.3 3.6.2.奇胜六类产品性能表:
? CP6+类模块
—42—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 CP6+类模块化配线架
? CP6+类跳线
—43—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 CP6+类线缆
—44—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45—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TC12设置在教工4#楼中间单元一层楼梯间,具体的位置是楼梯间的侧墙上。通过1条4芯室外多模光纤与24芯光纤熔接,熔接点在TC8间。
● TC13的设置
TC13设置在教工4#楼中间单元一层楼梯间,具体的位置是楼梯间的侧墙上。通过1条4芯室外多模光纤与24芯光纤熔接,熔接点在TC8间。
根据上述配线间的设计,我们制作了表二---MDT/TC间信息点、主干
和110跳线架类型统计表
表二:MDT/TC间信息点、主干和110跳线架类型统计表 配线间 MDT TC1 TC2 TC3 TC4 TC5 TC6 TC7 TC9 TC10 TC11 TC12 TC13 合计 配线间的 端接在本TC的 端接在本TC 信息点数 4芯光纤根数 的6芯光纤根数 2 53 32 52 96 120 216 10 100 36 36 36 3 1 1 1 1 1 1 1 1 1 1 13 10米的双 配线架选择 芯光纤跳线 (110跳线架/24口) 28 815 2 1 1 4 1 1 2 24口配线架 110跳线架 110跳线架 110跳线架 110跳线架 110跳线架 110跳线架 110跳线架 110跳线架 110跳线架 110跳线架 110跳线架 110跳线架 / 说明:
1、本表只包含到户的信息点
2、表二中各项是为后面各子系统计算相关材料作准备。
表三:MDT/TC设备类型选用统计表
—31—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9\标准机柜 配线间 端接信息点 6U 1 1 1 9U 15U 42U 1 MDT TC1 TC2 TC3 TC4 TC5 TC6 TC7 TC9 TC10 TC11 TC12 TC13 合计 65 32 53 97 120 216 10 100 36 36 36 28 843 1 1 1 1 1 1 1 8 1 3 1 1 1 3.5.3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1)工作区子系统描述
考虑到信息点一旦定位,重新改动将很困难,且布线系统的寿命超过15年。因此在信息点的设定上,尽量做到一步到位,以应付未来突飞猛进的信息浪潮。信息点是依据贵方提供的各层信息点数分配要求设定。另外,我们充分考虑到办公通信的日益发展、对多媒体传输的需求及经济性的因素。
在用户端口上,采用1口/2口UTP信息出口,选取6+类568B模块。模块上可安上识别标签,以识别不同的信息系统。本布线系统的端口总数为 个。
根据各工作区信息点位置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信息插座:敞开式办公区采用地面安装方式;非敞开式办公区有墙面的采用墙面安装方式无
—32—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墙面的采用柱子安装方式,尽量采用暗装方式。本方案中的信息插座均为电话、终端、网络通用设计,接终端或接网络由用户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我们选用带标识6+类的信息出口,可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明显的标识可让用户方便地区分和使用电话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以上所有数据和话音的接口按8芯线设计,为今后高速局域网的扩展留有发展空间;
信息点分配:
? 每10平米作为工作区
? 每一个工作区采用2口“CLIPSAL”国际86标准的面板,配置2个UTP信息出口;
? 大会议室两个墙面信息插座; ? 机房内在墙面布置信息点,;
? 无论电话接口或电脑网络接口一律使用RJ45-8芯I/O模块,2口面板。
2)工作区子系统计算
表四:模块数和面板数 配线间 MDT TC1 TC2 TC3 TC4 TC5 TC6 TC7 TC9 TC10 信息点数 53 32 52 96 120 216 10 100 36 模块数 53 32 52 96 120 216 10 100 36 单孔面板数 53 32 52 10 36 双孔面板数 48 60 108 50 —33—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TC11 TC12 TC13 合计 36 36 28 815 36 36 28 815 36 36 28 283 266 3.5.4 水平子系统设计
1)水平子系统描述
水平线缆将主干线缆延伸到用户工作区。本项目中数据和话音采用CLIPSAL公司认证的高质量6+类8芯非屏蔽双绞线(UTP)。
符合EIA/TIA 568标准草案10的6+类线,能够充分满足各种宽带信号的传输。
2)水平区子系统计算
表五(A):水平子系统材料计算:配线间到每户接入点部分 配线间 信息点数 MDT TC1 TC2 TC3 TC4 TC5 TC6 TC7 TC9 TC10 TC11 TC12 TC13 合计
53 32 52 96 120 216 10 100 36 36 36 28 815 距TC最 长距离 75 70 65 70 75 75 70 70 65 65 65 75 距TC最 短距离 20 20 20 20 20 20 20 25 20 20 20 20 46711 平均计算 长度(米) 59 56 53 56 59 59 56 59 53 53 53 59 4对水平室内UTP线缆长度 3127 1792 2756 5376 7080 12744 560 5900 1908 1908 1908 1652 说明:
1、因无法到现场实地勘测,上表中距TC最长、最短距离由招标方
提供的图纸估算的。
—34—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2、平均计算长度=(距TC最长距离+距TC最短距离)/2*1.1+6 3.5.5 垂直主干子系统设计
1)垂直主干子系统描述
垂直主干的设计满足用户当前需要,同时又能适应用户今后的发展,垂直主干子系统由连接设备间与各层分配线间的干线构成。其任务是将各楼层分配线间的信息传送到设备间并送至最终接口,同时连接外部网络。
考虑到大楼目前使用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我们对话音采用CLIPSAL的3类100对非屏蔽双绞线;对数据传输采用6芯62??????多模光纤,其优点为光耦合率高,纤芯对准要求相对宽松。当弯曲半径大于其直径的20倍时不影响信号的传输,是符合IEEE802?5 FDDI 和 EIA/TIA 568标准的主干传输线缆。能够支持大楼内超过100米传输距离的计算机网络和需要高带宽的高速网络传输应用,如ATM 622Mbps以及千兆以太网,可以确保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网络系统的需求。针对主干的可靠性,对主干光纤作至少100%的备份,并对话音作50%的冗余。
每一层的话音电缆汇集到大楼一层的电话机房;
每一层的所有主干光缆汇集到大楼首层的网络设备机房。 2)骨干子系统材料计算
骨干子系统的参见表六中斜体部分 3.5.6 管理子系统设计
1)骨干子系统描述
—35—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管理子系统是由配线架、跳线、各种标识所组成。在配线架上使用色标来区分干线电缆、水平线缆和连接在配线架上的设备端接点。
在本项目中采用CLIPSAL的RJ45快接式配线架(用于语音和数据)和ST型光纤终端盒(用于数据)。
每一层在Ⅰ、Ⅱ段各设置一个管理配线间(5-K/L轴和2-N/P轴),用以安装IDF。
2)管理子系统计算
表六:管理子系统室内铜缆材料计算
300对110200对110100对110端接4对110连接块110连接块24口配线配线间 式有支架跳式有支架跳式有支架跳UTP根数 (4线对) (5线对) 架 线架 线架 线架 MDT TC1 TC2 TC3 TC4 TC5 TC6 TC7 TC8 TC9 TC10 TC11 TC12 合计
管理子系统铜缆跳线材料计算 计算项目 TC间3米软跳线 总合计
软跳线根数 408 408 53 32 52 96 120 216 10 100 36 36 36 28 815 1 1 1 1 1 1 6 1 1 1 1 1 5 1 1 1 1 1 5 45 27 44 80 100 180 9 84 30 30 30 24 683 8 5 8 16 20 36 1 16 6 6 6 4 132 1 1 表七:管理子系统光纤材料及主干光纤计算 —36—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配线间 4芯光尾纤耦合器双排12孔耦24口光纤主干光纤实主干光纤纤根数 (ST) (ST-ST) 合器面板 配线架 测净距离 计算长度 MDT TC2 TC4 TC5 TC6 TC7 TC8 TC9 TC10 TC11 TC12 TC13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2 4 4 4 4 4 4 4 4 4 4 4 12 4 4 4 4 4 4 4 4 4 4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00 130 170 110 60 190 160 120 140 145 120 156 204 132 72 228 192 144 168 174 4芯多模光纤长度合计(米) 配线间 1590 6芯光尾纤耦合器双排12孔耦24口光纤主干光纤实主干光纤纤根数 (ST) (ST-ST) 合器面板 配线架 测净距离 计算长度 MDT TC3 TC4 2 1 1 12 6 6 12 6 6 2 1 1 1 1 1 200 160 240 192 6芯多模光纤长度合计(米) 432
24芯光尾纤耦合器双排12孔耦24口光纤配主干光纤配线间 纤根数 (ST) (ST-ST) 合器面板 线架 计算长度 MDT 合计 1 24 104 24 104 3 19 3 11 300 300 24芯多模光纤长度合计(米) 说明:
因无法到现场实地勘测,上表中距接入点最长、最短距离由招标方提供的图纸估算的 3.5.7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设备间在配线架上使用色标来区分干线电缆、水平线缆和连接在配
—37—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线架上的设备端接点。根据设计要求,大楼计算机房和交换机房均设在首层。在本项目中采用CLIPSAL的110型配线架、快接式配线架和ST型光纤终端盒。
其中铜缆配线架可用于将各种弱电信号的水平布线与垂直干线相连,并通过跳线控制所有配线架上的弱电信号路由,从而实现对话音信号和其它弱电信号集中管理的目的。
对于计算机系统,则采用光纤配线架将光缆汇集到主配线间。网络设备经光纤跳线与光纤配线架连接,以光纤配线架为中心将光纤引至大楼各层的分配线间。
主配线间位于大楼的首层,分别设有铜缆配线架和光纤配线架;所有主配线间均应考虑设计留有保证不间断电源的220V,10-30A电源插座,用于给安装在主配线间的网络设备供电。 3.5.8 标识
按ANSI/TIA/EIA-606所规定的色谱(见表19)进行标识。电缆的典型标识位于端接点的305mm(12in)长度内,端接点也进行标识;所有管理跳线、配线两端做永久性标识,除了在电信间的端接点进行标识之外,工作区插座也进行标识。
表八 管理色标
功能 辅助的和综合的功能 公用设备,PBX,LANs,Muxes(例:交换机和数据设备) 颜色 黄 紫 —38—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公共网连接(例:公共网络和辅助设备) 一级主干网 二级主干网 水平布线 建筑群主干网 重要电话设备或为将来预留 分界点(例:公共网终接点)
绿 白 灰 蓝 棕 红 橙 3.6所选设备技术说明、性能指标
3.6.1.CP6类系统100米全程通道指标与EIA/TIA568B.2-1 标准草案10 比较表(dB)
衰减串扰比 频率 ACR 最差值 1 4 8 10 16 20 25 31.25 62.5 100 200 250 350
等加衰减串扰比 PSACR 频率 最差值 1 4 8 平均值 77.5 63.9 59.5 58.4 52.3 50.7 46.3 41.9 32.3 24.1 10.7 5.9 -4.9 标准 85.4 73.8 68.4 67.5 60.6 58.5 55 50.9 42.6 33.5 19.2 15.9 6 69.9 59 52.5 50.2 45.2 42.6 39.9 37 26.9 18.6 3.3 -2.8 平均值 80.5 68.3 64.8 标准 83.9 72.1 69.2 67.5 56.5 49.9 —39—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0 16 20 25 31.25 62.5 100 200 250 350 63 57.7 55.5 50.2 46.3 35.1 28.5 15.1 5.5 -3.2 66 63.4 60.3 55.9 53 41.6 35 18.8 13 1.3 47.6 42.6 40 37.2 34.3 24.1 15.8 0.4 -5.7 衰减 频率 Attenuation 最差值 平均值 1 1.9 4 3.7 8 5.2 10 5.9 16 7.5 20 8.5 25 9.5 31.25 10.6 62.5 15.5 100 19.9 200 29.1 250 32.8 350 40.1 标准 1.8 3.6 5.2 5.8 7.4 8.3 9.3 10.5 15.2 19.6 28.7 32.4 39.2 2.2 4 5.6 6.3 8 9.1 10.1 11.3 16.5 21.3 31.5 35.9
近端串扰 NEXT 频率 最差值 1 4 8 10 16 20 25 31.25 62.5 100 200 250 350
平均值 79.3 67.5 64.7 64.2 59.6 58.9 55.6 52.3 47.4 43.5 39 38.6 35.2 标准 87.2 77.4 73.5 73.3 68 66.8 64.3 61.3 57.8 53.1 47.9 48.3 45.1 65 63 58.1 56.6 53.2 51.6 50 48.5 43.4 39.9 34.8 33.1 —40—
专来成就 澳洲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