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2024 2024高中政治6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2025-04-26

第一框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一、选择题

1.2016年末,温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 62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9%,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0 213亿元,增长11.9%。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储蓄存款无任何风险,是居民最佳的投资选择 ②温州市民储蓄随着经济发展一路上扬 ③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当前居民个人投资渠道还不丰富 ④居民储蓄存款越多,对经济发展越有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温州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不断攀升,说明温州市民储蓄随着经济发展一路上扬,也说明当前居民个人投资渠道还不丰富,②③说法正确。储蓄存款也具有风险,①说法错误。居民储蓄存款越多,说明居民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④说法错误。 答案:D 2.居民参与储蓄存款会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 ) ①存款本金 ②存款期限 ③存款利率 ④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因此,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存款本金的多少、存款期限的长短和存款利率的高低,①②③入选。④与存款利息的多少无直接关系。 答案:A 3.某商业银行活期储蓄利率为0.30%,一年定期储蓄(整存整取)利率为1.75%。小张有1万元存入该银行,存期一年,不考虑其他因素,到期后,一年定期储蓄比一年活期储蓄的收益多出( ) A.174元 B.175元 C.145元 D.205元

解析:第一步计算小张定期存款收益:10 000×1.75%=175元。第二步计算小张活期存款收益:10 000×0.30%=30元。第三步计算到期后一年定期储蓄比一年活期储蓄多的收益:175-30=145元。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4.居民储蓄存款有定期储蓄和活期储蓄两种基本形式。相对于定期存款,居民选择活期存款的原因主要是 ( ) A.流动性强 B.风险性小 C.收益高 D.得积累资金

解析: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但收益高于活期储蓄。因此,居民选择活期存款看中的是它的流动性,故答案选A项。 答案:A 5.截至2016年第4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6 490亿元,同比增长3.54%。上述利润的主要来源是( ) A.存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结算业务 D.债券买卖

解析: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故答案选B项。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债券买卖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B 6.贷款时,银行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这是因为( ) A.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B.贷款业务是银行利润的唯一来源 C.商业银行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 D.银行开展经营活动需承担社会责任

解析:商业银行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而贷款业务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如果银行将贷款发放给信用状况不好的人,就有可能本息全无,银行就会倒闭,故答案选C项,B项应排除。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A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C 1

7.支付结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支付结算仅指银行转账结算,即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中所指的“支付结算”,包括了银行本票、汇票、委托收款、信用卡等结算方式。对于狭义的“支付结算”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是商业银行办理其他业务的基础 B.它是我国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来源 C.它使商业银行节省了印制货币的开支 D.它可以促进商品流通,降低交易成本

解析:转账结算是通过银行将款项从付款人账户划转到收款人账户的货币收付行为,因此,它简化了收款手续,方便商品流通,因此可以促进商品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故答案选D项。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A项说法错误。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B项说法错误。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C项说法错误。 答案:D 8.某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一年来,各项存款余额53亿元,累计投放各类中小企业贷款231 524万元,向城市道路改造、市政设施建设等项目投放贷款18 000万元,投放新民居按揭贷款942万元。这表明( )

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②商业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 ③商业银行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④商业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各项存款余额53亿元,累计投放各类中小企业贷款231 524万元”,表明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①符合题意。向城市道路改造、市政设施建设等项目投放贷款,表明商业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末,石家庄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 229亿元,同比增长13.7%。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 078亿元,同比增长13%。2016年12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2亿元。

有人认为,居民储蓄存款越多越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居民储蓄并不是越多越好,适量的储蓄有利于增强消费的计划性,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利于积累资金支援国家建设。但是居民储蓄过量会导致消费市场萎缩,造成消费品的积压,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资本积累的实现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也会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所以既要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又要有积极投资的意识,二者是统一的。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2016年世界储蓄排行榜显示,中国居民储蓄率全世界排名第三。下列导致我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因素有( )

①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有待提高 ②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 ③存款储蓄的风险小、收益率高 ④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居民储蓄存款有的是为了养老,有的是为了医疗,因此,居民储蓄率高也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有关,②说法正确;存款储蓄是居民将个人闲置的资金存入银行,因此,居民储蓄率高首先得益于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④说法正确;①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存款储蓄收益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③说法错误。 答案:D 2.截至2016年11月末,辽宁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 396亿元,同比增长6.7%。全省本外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0 962亿元,同比增长8%。这一状况 ( )

①意味着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②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 ③表明居民日益看重银行储蓄的零风险

④有利于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人民生活改善,①②说法正确。银行存款也有风险,③说法错误。能否刺激内需关键是如何使老百姓把钱花出去,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不利于刺激内需,④说法错误。 答案:A 3.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存款储蓄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孩子上学,有的是为了买车买房,有的是为了资金安全,但直接的动机是为了( ) A.支援国家建设

B.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C.获取利息收益

D.将现金交给银行代为保管

解析:储蓄存款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利息收入,C项说法正确。A、B两项是储蓄存款的作用,D项的观点不构成目的。 答案:C 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平台与天弘投资基金联手推出新业务——余额宝。用户可将暂时闲置的资金放入其中,以每日结算的方式获取收益,收益率随基金的收益额波动,账户中的钱可以随时用于消费和转账。据此完成4—5题。

4.该业务推出后,人们最有可能把 账户中的资金转入余额宝( ) A.活期储蓄 B.商业保险 C.股票 D.定期储蓄

解析: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存款流动性强、灵活方便,因此该业务推出后,人们最有可能把活期储蓄账户中的资金转入余额宝,故答案选A项。 答案:A 5.余额宝是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推出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支持支付宝账户余额支付、储蓄卡快捷支付(含一卡通)的资金转入,不收取任何手续费。截止到2015年底,余额宝存量资金规模增至6 207亿元。余额宝横空出世,将( ) A.冲击商业银行的业务 B.保证储户投资零风险 C.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D.使电子银行取代实体银行

解析:余额宝中的资金来自于银行活期存款的转入,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因此,余额宝横空出世,将冲击商业银行的业务,A项正确。 答案:A 6.导学号85234024张先生将10 000美元用于储蓄。如果他储蓄时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汇率是1美元兑6.9元人民币。一年后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4%,美元调整为3%,汇率是1美元兑6.8元人民币。张先生一年定期储蓄可能获得的最大本息收益为( )

A.70 720元人民币 B.10 400美元 C.74 880元人民币 D.10 451美元

解析:由于定期储蓄存款在存期内遇有利率调整,按存单开户日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所以“一年后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4%,美元调整为3%”与题目没有关系。第一种情况,用美元储蓄:10 000×(1+4%)=10 400美元=70 720元人民币。第二种情况,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用人民币储蓄:10 000×6.9×(1+3%)=71 070元人民币=10 451美元。所以,张先生一年定期储蓄可能获得的最大本息收益为10 451美元。 答案:D 7.网贷平台上有一款号称年利率3%的“低息贷款”,若借10 000元,需先扣除2 000元“保证金”(到期抵充应还本金)。一年后需除归还本金及约定利息外,还得支付1 000元“保证金”。为帮助同学们认清“低息”的真相,陈同学计算出该产品的利率实际应为( ) A.3.75% B.13% C.16.25% D.33%

3

解析:第一步,计算实际借款金额:10 000-2 000=8 000元。第二步,计算实际支付的利息:10 000×3%+1 000=1 300元。第三步,计算该产品的实际利率:1 300÷8 000×100%=16.25%。 答案:C 8.截至2016年底,江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13.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12亿元,同比增长11.8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35.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42亿元,增长11.94%。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江苏银行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 ②结算业务是江苏银行基础业务 ③贷款业务是江苏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④江苏银行能够守法经营、公平竞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由江苏银行实现的利润情况可知,江苏银行属商业银行,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①说法正确。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②说法错误。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③说法正确。④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B 9.据银监会统计,从2014年开始,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开始迅猛累计,从2014年一季度末到2016年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从6 461亿元一路飙升到1.44万亿元,增幅达122%,不良贷款率从1%上升至1.75%。这对商业银行的警示是( )

A.扩大存款业务,因为它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B.减少贷款业务,防范金融风险

C.贷款时坚持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原则 D.要不断降低存贷款利率

解析:不良贷款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贷款时坚持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原则不够,没有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情况发放贷款,C项是应有的警示。A、B、D三项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 答案:C 10.2016年12月1日起,用ATM机(包括其他具有存款功能的自助设备)转账,除本人同行账户转账能实时到账外,本人跨行和向他人转账,24小时后才能到账;如对转账存疑,可在24小时内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这种24小时内的“后悔权”将( ) A.降低商业银行经营利润 B.增加企业转账资金成本 C.彻底阻断金融诈骗行为 D.有力保护储户账户安全

解析:本人跨行和向他人转账,24小时后才能到账,给储户发现自身受骗留下回旋余地,因此,有利于保护储户账户安全,D项说法正确。A、B两项与题干无直接联系。C项夸大了该措施的作用。 答案:D 11.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下列各项属于银行中间业务的有( )

①转账结算活动 ②吸收存款活动 ③发放贷款活动 ④提供保管箱服务 ⑤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 ⑥代理保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④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C 12.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优惠利率政策促进农业发展。该政策效益的传导路径是( ) ①贷款利率下降 ②农业投资增加 ③农业产出水平提高 ④农业贷款增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解析:贷款利率下降,贷款成本下降,农民贷款意愿增强,农业贷款增加,农业投资增加,这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农业产出水平提高,C项正确表示了该政策效益的传导路径,应入选。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4

13.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再加速。2015年10月23日,央行在发布降息降准消息的同时,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而在2013年7月,央行就已经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至此,利率管制已基本放开。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会令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尤其可能加大中小银行的压力。

请运用“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知识,分析业内人士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①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其利润主要来自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②存贷款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后,为增强自身的营利能力,商业银行会提高本行存款利率,降低本行贷款利率,这无疑会令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尤其可能加大中小银行的压力。

14.近年来,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电费、水费、手机费、管道煤气费、有线电视接收费都由银行代扣代缴。居民张某将300元钱打入中国建设银行的龙卡,由建设银行代缴电话费,当月没有用完,下个月银行在卡上打入0.28元利息。一个月后龙卡上透支了100元(银行代为缴纳了电话费),后来在张某的补缴和预缴款中扣去了0.17元的利息。

(1)建设银行为什么要在张某的龙卡上打入0.28元利息?这笔利息是按哪种利率计算的? (2)被扣去的0.17元利息属于什么利息?为什么张某要支付这笔利息? (3)银行开办这类业务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1)张某存入龙卡的钱当月没有用完,余下的钱就等于在银行的存款储蓄,因此银行必须对这笔余款支付利息。这笔余款不满3个月,因此银行是按活期储蓄的利率计算利息的。

(2)属于贷款利息。张某龙卡上透支的钱是银行代为缴纳的电话费,就相当于张某贷款缴纳电话费,因此张某必须按贷款利率支付这笔利息。

(3)银行开办这类业务,是为广大居民缴纳各种生活费用提供方便,也是为电信部门、供水部门、供电部门等收缴费用提供服务。就银行自身来讲,既能增加来自经营单位和居民的储蓄存款,又能从提供服务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从而增加银行的收入。

5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__态、__液__态和__气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2 ℃__,一天的温差为_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_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米,直径10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白气” .霜、露、白气.露、雾、白气” .露、雾、冰.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_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汽化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__。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活塞到一定的程度时,液体乙醚消失的现象称为__汽化__;向里推活塞,一会儿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的现象称为__液化__。1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汽化_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液化_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_放__热。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3.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汽化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水蒸气_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_气压__减小而降低。.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小明从开着空调的屋里出来后,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而模糊不清,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先__液化__后__汽化__。15.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_汽化__(填物态变称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_放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敏一边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一边从水温91℃开始,每隔1 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见记录表格,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1)在此过程中,小敏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__甲__(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由数据记录可知,在4 min到7 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_吸热__。(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99_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_低于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17.镇江某药厂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某一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9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C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90 ℃B.用小火加热使其沸腾.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90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18.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C .同时沸腾.稍后也沸腾了.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19.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__60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60__℃,只有当__醋全部汽化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20..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第五章物态变化本章复习.以下温度中接近23℃的是A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北方冬季最冷的气温.健康成年人的体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它的示数是℃.它的分度值是℃.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某工厂要生产三种温度计,厂内可以利用的液体有:比较贵的水银,很便宜的甲苯和酒精。为降低成本,又切实可行,请根据下表所给数据为以下几种温度计选用液体:几种液体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1)能测出铅熔点为328℃、锡熔点为23℃熔点的温度计应选水银。(2)能测出开水温度的温度计应选__甲苯__。(3)家用的寒暑表应选__酒精__。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熔化.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汽化.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冰融化——凝固放热.雾生成——液化放热.露产生——汽化吸热.霜形成——升华放热)6.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C ①吃冰棒解热;②烧开水时冒“白气”;③夏天湿衣服晾干;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①③ .②③ .②④ .①④.塑料袋属于非晶体、高压输电线路上飘挂的塑料袋会影响输电安全,供电部门利用光炮”向塑料袋发射激光,使塑料袋熔化,达到清除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袋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塑料袋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激光具有能量.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km/s9.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C )A.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冬天,“千里冰封”10.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C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度”.全天气温不会高于℃.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吸_(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冰珠,这是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2.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__液化__后储存在打火机里;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碎片,会感觉碎片较__冷__(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汽化__时要__吸收__大量的热1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 .冰是晶体.冰的熔点是℃.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14.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面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D .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了15min.在段物质放热,温度保持不变1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甲物质在~mi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乙物质在~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1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性质制成的。(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乙_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0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6_min。(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__热。17.小云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 ℃~120 ℃)、酒精温度计-80 ℃~60 ℃)、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水银温度计__。(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乙_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小水滴_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中,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的余热仍高于水的沸点__。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__态、__液__态和__气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2 ℃__,一天的温差为_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_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米,直径10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白气” .霜、露、白气.露、雾、白气” .露、雾、冰.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_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汽化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__。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B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活塞到一定的程度时,液体乙醚消失的现象称为__汽化__;向里推活塞,一会儿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的现象称为__液化__。1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汽化_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液化_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_放__热。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3.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汽化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水蒸气_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_气压__减小而降低。.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小明从开着空调的屋里出来后,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而模糊不清,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先__液化__后__汽化__。15.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_汽化__(填物态变称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_放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敏一边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一边从水温91℃开始,每隔1 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见记录表格,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1)在此过程中,小敏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__甲__(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由数据记录可知,在4 min到7 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_吸热__。(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99_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_低于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17.镇江某药厂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某一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9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C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90 ℃B.用小火加热使其沸腾.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90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18.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C .同时沸腾.稍后也沸腾了.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19.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__60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60__℃,只有当__醋全部汽化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20..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第五章物态变化本章复习.以下温度中接近23℃的是A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北方冬季最冷的气温.健康成年人的体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它的示数是℃.它的分度值是℃.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某工厂要生产三种温度计,厂内可以利用的液体有:比较贵的水银,很便宜的甲苯和酒精。为降低成本,又切实可行,请根据下表所给数据为以下几种温度计选用液体:几种液体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1)能测出铅熔点为328℃、锡熔点为23℃熔点的温度计应选水银。(2)能测出开水温度的温度计应选__甲苯__。(3)家用的寒暑表应选__酒精__。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熔化.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汽化.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冰融化——凝固放热.雾生成——液化放热.露产生——汽化吸热.霜形成——升华放热)6.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C ①吃冰棒解热;②烧开水时冒“白气”;③夏天湿衣服晾干;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①③ .②③ .②④ .①④.塑料袋属于非晶体、高压输电线路上飘挂的塑料袋会影响输电安全,供电部门利用光炮”向塑料袋发射激光,使塑料袋熔化,达到清除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袋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塑料袋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激光具有能量.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km/s9.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C )A.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冬天,“千里冰封”10.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C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度”.全天气温不会高于℃.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吸_(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冰珠,这是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2.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__液化__后储存在打火机里;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碎片,会感觉碎片较__冷__(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汽化__时要__吸收__大量的热1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 .冰是晶体.冰的熔点是℃.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14.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面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D .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了15min.在段物质放热,温度保持不变1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甲物质在~mi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乙物质在~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1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性质制成的。(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乙_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0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6_min。(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__热。17.小云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 ℃~120 ℃)、酒精温度计-80 ℃~60 ℃)、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水银温度计__。(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乙_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小水滴_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中,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的余热仍高于水的沸点__。


学考2024 2024高中政治6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苏州市社区健康教育台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