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2024年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与2024年实验版的课程

2025-04-30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一、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和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自2001年颁布实施以来,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教育部要求,对《标准(实验稿)》进行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应用性,注重增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的指导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与评价性。 修订参考的主要依据有: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案、政策,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基础教育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结果;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的要求,等等。 《标准(实验稿)》五部分内容的修改原则如下:

“前言”部分,根据教育部对所有学科统一的修改要求,调整表述; “课程目标”部分,保持原结构不变,调整表述;

“内容标准”部分,保持原结构不变,微调“科学探究”,修订“科学内容”;

“实施建议”部分,保持原结构不变,侧重修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附录”部分,补充学生必做实验,增加案例及评析,规范行为动词。 本次修订的主要目标是深化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修订保持了《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结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等,对部分内容进行完善性调整。

如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功能,突出该课程的定位,将“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另外,将原来的“课程标准设计”改为“课程设计思路”,突出课标对教学的引导作用,分别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科学探究及科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在“课程目标”的修改中,对总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微调;对“知识与技能”分目标,将行为动词“初步认识”统一为“认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分目标,仅做文字微调。

根据统一要求,将《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其中的具体条目是本次修订的重点之一。在修订中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力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本次修订适当推敲了“科学探究”内容中的文字表述,微调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部分条目。为了进一步落实能力目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及指导性,调整了《标准(实验稿)》中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相关的案例,另外补充了两个案例。修订后的科学探究案例具有更合理的内容结构:既有课内探究,也有课外探究;既强调了整体探究过程,也注重了对某些探究要素的侧重。另外,在每个案例后增写了“评析”,这加强了通过案例进行指导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对课程标准文本的统一要求,科学探究案例放进了“附录”中。

二、物理学科课程标准调整的主要内容

根据修订的思想和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1、规范表述,增强可评价性。

为了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科学内容”的条目,便于评价,本次修订进一步规范了行为动词。

从《标准(实验稿)》“附录”中的行为动词界定看,科学内容的行为动词划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动词”“体验性目标动词”两类。在“知识”与“技能”两项内容中,“知识”内容的能力要求划分为“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技能对应的能力要求为“独立操作”。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能力划分为“经历、反映、领悟”三个层次。而《标准(2011年版)》附录中行为动词说明更为清晰、简明,便于教师把握科学内容的教学。具体表现在:删去了《标准(实验稿)》中的“初步”等行为动词,整

合了行为动词的种类。调整原有表述科学内容的行为动词分类,修订为“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三个类别。

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的“了解”在原来“了解、知道、描述、说出”的基础上增加了“列举、举例说明、说明”3个新行为动词;“认识”能力水平保持不变;“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由原来“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调整为“解释、理解、计算”。从行为动词的修订变化看,“说明”由原来的“理解”水平调整到“了解”水平,能力要求有所降低,而将“区别”“估计”“分类”整合到了“了解”的能力层次上。

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描述保持“独立操作”不变,行为动词的举例由原来的“测量、会、学会”修订为“会、会测量、会选用、会使用、会根据??估测、会用??测量”等表述更为具体。

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描述由原来的“经历、反应、领悟”三个层次修订为“经历、认同、内化”三个层次。三个能力层次的行为动词举例与修订前相比,更加简化。“经历”水平的行为动词删减了“感知、调查、学习、体验”,增加了“尝试、能”。修订后,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把《标准(实验稿)》中“反应”调整为“认同”,其行为动词包括“关心、关注、有??意识”;“领悟”调整为“内化”,其行为动词包括“养成”。例如: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调整为“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行为动词由“解释”修订为“说明”。

“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调整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调整为“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增加了探究的成份。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人,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调整为“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行为动词“了解”修订为“大致了解”, 能力要求有所下降;“知道”修订为“认识、关注”。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调整为“通过实验,理解压强”,行为动词“学习”修订为“理解”,能力要求有所增加。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调整为“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


比较2024年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与2024年实验版的课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电子电工常用电器实验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