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152中学2013年初三物理《运动和力》复习学案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了解】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误差。
【认识】估测时间和长度。力,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二力平衡的
条件。牛顿第一定律。
【理解】速度。 惯性。
【实验与探究】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二力平衡
的条件。
二、 自主复习基础知识
1.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时,选定的标准物。
[说明] (1)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2)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3.运动和静止是 的。
[说明]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研究同一个物体,其结论可能不同。
[典例] (1)小明坐公交车去上学,行驶途中司机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
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 A.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2)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河岸是_____的,相对皮筏是 的。 (3)(2012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与______ .
(4)“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_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坐在直升机上的人看到地面上的人向上运动,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
以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则直升机在________(填“上升”“下降”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比________________;②相同路程比_______________; 5速度
定义 意义 公式 单位 常用单位 换 算 单位的含义 比 值 1 m/s= km/h 1 km/h= m/s 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其含义是: 。 1.在高速公路上某汽车中有一乘客,看见路边标牌写有124 km,此时乘客开始用手表计时,此时时间如图A所示,当乘客看到路边标牌显示125 km时,手表上显示如图B,则该车在此路段的车速是________ km/h. 121236963物体在 通过的路程 表示物体运动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v=________ 其变形式为① ② 国际单位 计 算 9A B 图9 2.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9所示。从图像可知,___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m。 6.物体沿着直线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 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
[注意] (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是保持不变的,速度的大小与路程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均无关,此时速度是常量。(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3)在生活、生产中更多见的是变速运动。
7.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 、 、 、 、 、 。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 、
[典例](1)右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某一长度测量的正确读数是1.234m ,是判断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8.误差的相关知识:①定义: 叫做误差。②误差产生的原因: 和 。③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 。④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一般有两个目的,或者为了 ;或者为了 。⑤当然,误差不是错误, 是不可避免的。
9.力的初步知识:力是 对 的作用。谈到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 物体,另一个是 物体。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物体。右图所示,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八号飞船 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对接时的情景,飞船在两天内追上一万 公里,当它接近天宫一号时要利用反推发动机进行四次减速, 这 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10.力的作用效果是指力可以改变 ;力可以改变 。 如图8所示,甲图片显示的是力的作用效果。甲图中被运动 员拉弯的撑竿说明的是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乙图中, 运动员用力击球后,球由静止开始滚动,则说明力能改变 物体的________。
甲 图8
乙
11.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 、 。它们都影响力的 。 12.会画力的示意图:根据要求画出力的示意图
(1)用20N的用力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向右上方拉木块 如图12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拉力的示意图。
(2)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13 所示,请画出小球在空中图示位置受力的示意图 13.牛顿第一定律建立过程
亚里士多德 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 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图5 图13 图12
14. 小明设计如图18所示的实验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小明按图中所示的顺序进行实验,目的是通过改变平面的 来使小车受到的阻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需要保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相同,小明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滑下。
(3)通过实验小明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
图18
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慢。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
(4)通过实验的结论小明认为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向前滚动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来慢,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不是因为足球不受力,而是因为足球受到了 。由
此推理,如果运动的足球不受力,它将做 运动,所以物体的运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1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______状态。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 [典例]一颗地球同步卫星正在绕地球运行,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卫星将( )A.立即静止B.落向地面 C.做匀速圆周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16.惯性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 的性质叫做惯性。
[理解] 惯性我们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物体的“惰性”,即物体不愿意改变原有运动状态的“懒惰习性”。[注意]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而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及所处的位置情况等均无关系;(2)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或受惯性力的作用,而应说物体具有惯性;(3)惯性在生活中是有利也有弊的,有利的我们应积极利用,有弊的我们应尽量避免。
[典例]下列各现象中与惯性无关的是( )A.刹车时,人的身体向前倾 B.放入水中的铁球很快沉入水底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车还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D.锤头松了,用力将锤柄撞击固定物,使锤头紧套在柄上 17. 惯性与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所遵循的运动规律; (2)惯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即无论物体是否受力,也无论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而惯性定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即只有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才遵循。
18.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9.二力平衡定义:物体在受到 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 ,则称二力平衡。
20.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作用在 上、大小 、方向 、且作用在同一 上。 [注意] 判断二力平衡的八字原则是:“同体、等大、反向、共线”,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同体”是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关键点。 21.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异同比较 比较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1 2 3 1 2 3 二力平衡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 一个力消失后,另一个力可存在 不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作用点不在同一物体上 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相互作用力 22.力与运动的关系:当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应用】(1)由物体受力判断物体的运动:当物体受平衡力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它一定处于非平衡状态。
(2)由物体的运动判断物体的受力: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一定受的是平衡力;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它一定受的是非平衡力。
23.自主补充及疑问:以下对你身边的事物所进行的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当你正常走路时,一步大约能迈2m B. 你面前这张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m C.你的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大约需要1min D.你走路的速度大约是1.2m/s 自主复习习题:《指导手册》41页至45页专题七
2013-3-20《运动和力》课前测试 班级 姓名
1.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 A.讲台对老师的支持力和老师的重力 B.灯对电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的重力 D.手压弹簧的力和弹簧对手的力 2.如图7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 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 摩擦力的大小将 ,若此时将水平力再减小为F/3时,摩擦力的大小 将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7
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14所示。观察甲、乙两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分析图B乙车图像可知,乙车在MN段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2)观察分析两车运动图像,在前5s内________车运动得较快,它的速度是________m/s。(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____。
图14
甲
细滑轮 滑轮 细4.小明利用图19中的甲装置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的。小明再在右盘中增加一个很轻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仔细分析后他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填“平衡”或“不平衡”)。 (3)于是小明改用乙装置进行实验.他在卡片的两端挂上数量相同的钩码后小卡片处于静止状态,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 。然后她把小卡片扭转一个角度, 松手后小卡片转回到原来位置,这是因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在 。当小卡片静止后,她用剪刀把小卡片从中间剪开,发现两侧钩码落下,说明相互平衡的二个力必须作用在 物体上。
(4)在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小明提出:“当卡片受力平衡时,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用力推一下,卡片会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呢?”于是他又换了一个同样的小卡片,利用乙装置进行实验。结果他没有看到这一现象,这是因为推出卡片后,卡片受力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图19 乙
2013-3-20《运动和力》课前测试 班级 姓名
1.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 A.讲台对老师的支持力和老师的重力 B.灯对电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的重力 D.手压弹簧的力和弹簧对手的力 2.如图7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 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 摩擦力的大小将 ,若此时将水平力再减小为F/3时,摩擦力的大小 将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7
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辆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14所示。观察甲、乙两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分析图B乙车图像可知,乙车在MN段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2)观察分析两车运动图像,在前5s内________车运动得较快,它的速度是________m/s。(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____。
图14
甲
细滑轮 滑轮 细4.小明利用图19中的甲装置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的。小明再在右盘中增加一个很轻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仔细分析后他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填“平衡”或“不平衡”)。 (3)于是小明改用乙装置进行实验.他在卡片的两端挂上数量相同的钩码后小卡片处于静止状态,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 。然后她把小卡片扭转一个角度, 松手后小卡片转回到原来位置,这是因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在 。当小卡片静止后,她用剪刀把小卡片从中间剪开,发现两侧钩码落下,说明相互平衡的二个力必须作用在 物体上。
(4)在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小明提出:“当卡片受力平衡时,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用力推一下,卡片会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呢?”于是他又换了一个同样的小卡片,利用乙装置进行实验。结果他没有看到这一现象,这是因为推出卡片后,卡片受力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图19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