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类学片中主位视角与客位视角的应用
作者:张阳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6期
摘 要:人类学片的拍摄中,就拍摄视角而言,人类学片具有自己特有的视角,视角的不同对人类学片的创作者以及影片的拍摄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台湾人类学者胡台丽的影片《兰屿观点》中,作者就运用了主位与客位的视角对受拍摄事象进行叙事,并通过多方观点的并举来达成叙事的内在平衡,以此产生客观效果。本文将通过影片《兰屿观点》中展现的不同视角来分析主位视角与客位视角在人类学片中运用的独特性。 关键词:兰屿观点;主位视角;客位视角;
《兰屿观点》是1993年由台湾民族志纪录像片第一人胡台丽拍摄的,纪录片的主要内容在呈现兰屿雅美族人的社会价值观、宗教信仰与传统生计活动等,和外界接触后所产生的文化困惑、矛盾、调适及冲突。除影片内容本身涉及的文化意义以外,拍摄时,创作者的不同视角的运用也是促使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 主位视角与客位视角
影片的拍摄都是通过摄影镜头来观察、选取和记录客观事象。然而,镜头不过是人的眼睛的延伸,是由人来控制。对故事片的拍摄来讲,拍摄者与导演就是整部影片的控制者,用自己主观的视角去讲述不同的故事。但对于人类学片这样的视角不仅单一,也不客观,这就需要拍摄者站在客位的角度来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 视角
“视角”有多种含义,在摄影学中,指摄像机镜头所能摄取的场面上距离最大的两点与镜头连线的夹角,也是来泛指摄影机进行拍摄时所处的方位和角度。而人类学片中的“视角”,我们可以在以上的引申义上使用它,特指人类学片拍摄中观察、认识、摄取受拍摄事象的总体角度。亦可理解为,拍摄活动主题的拍摄者与受拍对象的被拍摄者之间,拍摄者处在哪一方来看待和处理受拍事象外在形态和文化的内涵。[1] (二) 主位与客位
在人类学研究中,主位和客位的研究法是人类学田野调查以及民族志撰写中应用较广泛的研究视角或研究立场。我们大约可以这样概括,主位研究是指研究者不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尽可能的从当地人的视角去理解文化,通过听取当地提供情况的人即报道人所反映的当地人对事物的认识和观点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客位研究则是研究者以文化外来观察者的角度来理解文化,以科学家的标准对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解释,用比较的和历史的观点看待民族志提供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