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答: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已经开始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但只能总体上理解自然界,而缺乏科学论证和逻辑体系;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答:P11 A1、2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答: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 P2第二段
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践价值。 P5第三段
4、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答:P22-23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答: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答: P33第二,三,四段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答: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可分割的双向链条,科学在链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从科学到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了,因
- 1 -
此,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速,新技术革命的规模之大、领域之广波及国家之多、都是前两次技术革命所不可比拟的。 下面这段答非所问??
知识密集型是新技术革命的另一个重大特点。先前的技术革命主要集中在能量问题上解决减轻人的体力劳动。新技术革命则主要集中在信息问题上力求使人脑得到延伸从而减轻人的脑力劳动。从体力到智力的重点转移是新技术革命的一个巨大转变知识、智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将来信息技术革命全面展开之后不仅将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定将造成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答:P39第二、三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答:P50 创造性思维的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答案有待改进) 答: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得力助手和工具,它有时由于其它科学的促进而发展,有时也超前发展,领先的发展最终定能获得应用.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若离开了数学,就不能准确地刻画客观事物变化的状态,更不能从已知推出未知,因而也就削弱了科学预见的可能性和精确度.如果没有数学对其它科学的渗透,也就不能使人类的认识真正上升为理性.。数学是统一一切科学与技术的纽带,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对其他学科产生有力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相互影响更加明显;一切科学技术都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地理解问题对人类的思想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答:1.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经历了由\还原论\到\整体论\再到\复杂性\的转换,从系统科学到复杂性科学为其它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使科学研究进入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
2.以多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系统和复杂性科学,将在人类探索各种未来世界的科学奥秘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可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3.从认识论的角度,系统和复杂性科学对进一步了解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对于如何认识现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
- 2 -
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答:科技异化实质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劳动是人的最根本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方式,劳动的异化必然带来人的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因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科学技术作为劳动亦即人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社会活动的产物,也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而表现出异化的现象。如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等等。而对于如何解决科技异化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消灭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利用方式,把现代科学技术从资本主义制度下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问题。当然,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的完全克服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中才能最终实现。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答:P78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答:为了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与国家政策三个方面予以保证。从政策、法规与组织机构,制度化诸方面予以保证,包括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社会运行的机制,建立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决策机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答:P83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答:
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答:
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答: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