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设计: 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11月30日
课题:小数乘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4 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算式。(小黑板出示) 2.51x0.7 2.51x5 2.51x5.7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
3、准备题。 精确到个位 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百分位 精确到千分位 0.8054 1.9736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说说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 ( ) 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4)练一练。 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 0.86×3.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 5.89×3.6 2、教学例4。 算一算,下面的 里能填上等号吗? 0. 8×1.3 1.3×0.8 (0.9×0.4)×0.5 0.9×(0.4×0.5) (3.2+2.8)×0.6 3.2×0.6+2.8×0.6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发现:用了乘法运算律。 Axb=bxa (axb)xc=ax(bxc) (a+b)xc=axc+bxc 说明: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3、试一试。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3 完成后,学生交流。指一人板书。 4、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3 计算下面各题,并应用乘法交换律验算。 3.5×4.8 0.37×0.25 1.9×0.18 三、综合练习。 练习十五。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板,底边长3.2分米,高1.8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先估算,在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作业设计: 练习十五 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3.18×1.6≈ ( ) 3.18 × 1.6 1 9 0 8 31 8 5.08 8 答:去年他家大约收入5.088万元。 练习设计: 练习十五 2、3题。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11月30日
课题:小数乘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4课时,本课第4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xkb 1. com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0.7× 0.7 1.1×10 0.24×0.2 3.5×0.1 0.2×0.4 0.6×5 2、指名学生背诵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准备题 0.6542 1.8642 精确到个位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 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 位小数) (2)说说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指名一位同学板书,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3)练一练 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 0.86×3.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 5.89×3.6 2、教学例4 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天上等号吗? 0.8×1.3 1.3×0.8 (0.9×0.4)×0.5 0.9×(0.4×0.5) (3.2+2.8)×0.6 3.2×0.6+2.8×0.6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发现:用了乘法运算律。 板书乘法运算律各公式。 说明: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3、试一试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3 完成后,学生交流,指一人板书。 计算下面各题,并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 3.5×4.8 0.37×0.25 1.9×0.18 三、综合练习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板,底边长3.2分米,高1.84分米。它
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11月16日
课题:公顷的认识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2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课前准备: 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学生回忆说一说。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1、 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 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篮球场)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2)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三 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三第1、2题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2、练习十三第3、4题 (1)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 (2)第4题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 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 板书设计: 认识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练习设计: 一、单位换算 4公顷=( )平方米 0.18公顷=( )平方米 600000平方米=( )公顷 350平方米=( )公顷 65000平方米=( )公顷 0.06公顷=( )平方米 二、一个梯形果园,上底是500米,下底是800米,高是400米。这个果园占地多少公顷? 三、黄海盐场每块盐田长100米,宽80米。60块这样的盐田占地多少公顷? 四、一个占地1.5公顷的平行四边形苗圃,底是400米,高是多少米?(用计算器计算)。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11月16日
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谈话: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 (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投影出示例2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积单位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二 认识平方千米 1、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 介绍: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 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学生计算)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5、试一试 学生理解题意。这个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别是多少? 单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指出:和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千米。 学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结果。 三 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计算,并交流如何把平方米化换算成平方千米。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一读,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换算成公顷。新课标第一网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练习十三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根据江苏省的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 学生讨论并交流。 5、练习十三第6题 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 6、练习十三第7题 想象物体的实际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认识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练习设计: 一、单位换算 3平方千米=( )公顷 78000公顷=( )平方千米 36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60500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0.35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0.52+0.48= 0.17+0.33= 3.6+6.4= 0.8×3= 3.7×5= 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1。 (1) 出示例1:投影出示 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1.15米 3.6米 阳 房间 台 2.8米 门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6×2.8≈ ( ) 想: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4×3=12,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 (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 . 6 ×10 3 6 × 2 . 8 ×10 ×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 0 8 ÷100 1 0 0 8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十,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2、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2.8×1.15= ( ) 计算2.8×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小组合作试一试。 (投影展示学生做的结果) 1 . 1 5 ×100 1 1 5 × 2.8 ×10 × 2 8 9 2 0 9 2 0 2 3 0 2 3 0 3.2 2 0 ÷1000 3 2 2 0 解释算理: 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22。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 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3)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练一练。 (1)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 72.9 16.5 ×0.9 ×0.04 × 0.6 7 8 3 2 9 16 9 90 (2) 计算下面的题。 3.46×1.2 1.8×4.5 10.4×2.5 5、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法则。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3.6×2.8=10.08(平方米) 3 . 6 ×10 3 6 × 2 . 8 ×10 ×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0 8 ÷100 1 0 0 8 答:房间的面积是10.08平方米。 练习设计: 练习十四 2、3题。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11月30日
课题:小数乘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4 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课前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投影出示) 因数 15 1.5 0.15 0.15 15 0.015 因数 48 4.8 4.8 48 0.48 4.8 积 720 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题。(投影) 2、 解决问题 (1)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怎样列式? 0.28×0.28= ( ) (2)学生试做。 0 .2 8 × 0. 2 8 提出:要 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 2 2 4 上小数点? 5 6 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 0.07 8 4 怎么办? 强调: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二、练一练。 1、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 .7 1 . 0 5 0 . 1 8 × 0. 9 × 0 . 0 6 × 0 . 3 6 3 6 3 0 5 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2、观察例题里的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写字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书橱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床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床头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提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求出一种家具的面积。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三、综合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1、 比一比,练一练。 0.67×0.13= 1.02×0.76= 0.045×14= 2、解决实际问题。 (1)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 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平方米? (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四、趣味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 3×0.3= 0. 33×0.33= 0.333×0.333= 0. 3333×0.3333= 0. 33333×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0.28×0.28= 0.0784 (平方米 ) 0 . 2 8 × 0 . 2 8 2 2 4 5 6 0.0 7 8 4 答:花架的占地面积是0.0784平方米。
5、提问: (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 三、练习 (2)小数部分有4个数位,叫几位小数?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1)0.7表示什么? (2)0.26表示什么? (3)0.008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 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6、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填完后,交流。 提问: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个千是几个百?10个10是几个百? (5)0.1是几个0.01?10个0.001是几个0.01? (6)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 1、练习五第6题。 2、练习五第7题。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3、练习五第9题。 4、练习五第10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9月19日
课题:认识小数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3 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新课 标 第一网 重点难点: 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题 (1)1元 =( )角=( )分 (2)在下面( )里填适当的小数。 3角 =( )元 30分=( )元 100毫米=( )米 (3)0.4里面有( )个0.1 0.40里面有( )个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例4:为什么?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 三、延伸 四、练习 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1、 课件出示例5: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 ) 3.16=( ) 10=( ) 交流: (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 数化简。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9月19日
课题:认识小数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课时,本课第4 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 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 2.大胆猜测: 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3.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 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二、新授 1.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9.7元 和5.9元 (2)6.79 米和6.85米 2.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3.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例6) 0.6元和0.48元 4.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
数,以此类推. 5.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延伸 1、完成“试一试”的练习,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数的位数不超过四位。 1、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四、练习 2、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7.9○8.2 0.51○0.509 1.374 ○ 1.3 5.7 ○5.8 0.6 ○ 0.60 1.23○1.32 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3、判断: (1)6.809>6.799( ) (2)5.1>5.1002( ) (3)38.748<38.75( ) (4)0.009>0.010( )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六、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比较小数的大小 0.6>0.48 7.96<8.32 0.13>0.19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9月18日
课题:数的改写 本课初备 课时 共6课时,本课第5 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课前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3840000=( )万 34900000000=( )亿 说说是怎样把这些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 2、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我们常常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数目。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数目。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7(1) 读题后出示要求(1):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思考后先说一说,也可以把遇到的困难说一说。 如有困难,师可启发: (1)读读这个数。想想:384400接近多少万?如果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得到的结果是整数还是小数? (2)如果学生认为是38万,可追问:这个结果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从而明确:按要求改写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小数。 (3)再问: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应该是多少? (4)得出结论后,强调:小数后面应添写“万”字。 2、比较改写前后的两个数: 思考讨论: (1)改写后得到的小数的小数点是在原来整数哪一位的右边? (2)今后在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时,还可以怎样做? 3、 学习例7(2) 出示要求: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1)让学生独立尝试,说说怎样想的。 (2)归纳方法: 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试一试”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明确: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整数部分写“0”。 5、P40/练一练1和2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说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 强调: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6、归纳把一个数改写成用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 明确: (1)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同时要在改写的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字。 (2)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三、巩固反思: 练习七/1——3 (1)学生根据每道题的具体要求分别进行改写练习。 (2)引导学生将改写前后的数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体会,进一步感受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更加简洁,增强数感。 四、看书质疑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9月18日
课题:小数的近似数 本课初备 课时 共6课时,本课第6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会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数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重点难点: 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会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数量。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7936(精确到百位) 16493(精确到个位) 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2、导入:我们已经回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的近似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板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8。 出示例8: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1)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2)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1)讨论第一个问题 依次说说:精确到十分位要保留几位小数?要看小数的哪一位?怎样确定近似数? 明确: ①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数,只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9”大于5,所以向十分位进1。 ②得到的1.5是近似数,所以要用连接。 (2)讨论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么想的,再次强调得数用“≈”连接。 (3)思考讨论: 比较近似数1.5和1.50,哪一个更精确一些?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中取近似数的过程说说体会。 明确: 1.5是精确到十分位的结果,而1.50是精确到百分位的结果。所以1.50要比1.5更精确一些,正因为如此,所以近似数1.50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2、“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3、归纳方法: 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些什么? * 明确: (1)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2)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 强调:要正确使用“≈”。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独立完成。 强调:把2.962精确到十分位时,不能丢掉结果末尾的“0”。 2、练一练/2,出示 (1)指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的两个要求。先改写再求近似数。 (2)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交流,分别说说改写的方法和求似数的方法。 想想:为什么前面用“=”,后面用“≈”。 (4)把改写后的小数和求出的近似数分别放入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读一读,比一比,再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及其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3、练习七/4。 出示,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注意把9.9674分别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结果,根据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练习七/6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一组后交流,说说怎样比的,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独立完成右边一组。集体交流。 5、练习七/7。 (1)提醒学生看清要求,独立完成前两项。指名板演。 (2)集体交流,注意格式和单位。 6、练习七/8 提醒学生看清要求。指导完成总产量的改写,并保留一位小数。注意格式。 四、看书质疑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六、作业:练习七/5、7、8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11月30日
课题:小数乘法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4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