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甲: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俩先给大家来段相声。哎!你知道周瑜和诸葛亮的母亲都姓什么吗?
乙:哎呦!这你可把我给考住了!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你知道? 甲:我当然知道了!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 乙:这你都知道,真厉害!哎!这你怎么知道啊? 甲:这还用问吗?周瑜在他临死之前交待的啊? 乙:他怎么说的啊?
甲:“既生瑜,何生亮?”不就是说姓纪的生了周瑜,姓何的生了诸葛亮吗?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在临死之前说了“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收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周瑜觉得自己不如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明白了。
二、教学过程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知道“船借箭的”故事,谁能用一句话给大家讲讲《草船借箭》主要讲了什么?
2、寻求借箭原因:
⑴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板书:为何借? ⑵从哪儿看出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①周瑜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周瑜却给诸葛亮十天时间造箭。可见,让诸葛亮造箭不是目的。
②周瑜说“我得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
⑶这句话让周瑜的害人之心暴露无遗。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①阴险。
②得意。(抽读、范读、齐读) 3、分析人物心理:
⑴周瑜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板书:妒嫉 ⑵谁能说说“妒嫉”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⑶造箭是假,害人是真。可是聪明的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自投罗网? ①周瑜说:“这是公事,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没有退路了。 ②诸葛亮已经胸有成竹了!
⑷从那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已经胸有成竹了? (第二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⑸如果你是诸葛亮,读读他对周瑜的承诺。(胸有成竹) ⑹假如你是诸葛亮,在做出这样的承诺之前可能会怎么想? ⑺课文最后的结果怎样?
⑻而周瑜呢?(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板书: 神机妙算
⑼你认为周瑜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4、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⑴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确令人信服。默读课文,想想在这个故事中,他又算到了什么?
⑵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比比看,谁的答案最丰富。 ⑶诸葛亮会算人:
①诸葛亮知道周瑜是借造箭之名陷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