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渴望从老师、社会处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把握社会对不同证件的需求,指导他们更理性地考证,避免盲目。
③ 关于考证的目的,同学们趋向于实用主义。几乎每位受调查者都表示要理性考证,并呼吁同学们通过明确个人职业规划,有目标地考证,既能节约时间和金钱,又能使自己的努力得到最大的收获。
三、 结束语
当我们跳出“经管类学生”的圈子,重新审视考证这一社会热潮时,虽然我们发现之前盲目考证的现象已有明显的改善,但对考证本身的无奈和迷茫却依然存在。正如我们前面分析所提到,虽然同学们对各种类型的证件都跃跃欲试,却没有完善的获取信息的途径,所以我们小组认为在学校可以增加先关信息的宣传。同时,鉴于考证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成本,如时间、金钱等,同学们更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考证之路、走向美好的未来。
当然,此次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样本涉及的范围不够广、问题选项的设置局限等。而且短时间的研究往往只能触及问题的皮毛,希望多多少少能给现实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我们也将为更深入的研究继续努力。而研究结果我们期待未来有机会再表。
商务与经济统计 关于经管类专业 本科生考证的调研
目录
一、前言 ......................................................................................................................... 1
(一) 背景介绍 ........................................................................................................... 1 (二) 关键字 .............................................................................................................. 2 (三) 调查对象 ........................................................................................................... 2 (四) 调查目的 ........................................................................................................... 2 (五) 调查时间 ........................................................................................................... 2 (六) 调查方式 ........................................................................................................... 2 (七) 调查结果 ........................................................................................................... 2
二、 问卷分析 .................................................................................. 2 三、 结束语 .................................................................................... 20
一、 前言
(一) 背景介绍
自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以来,以金融业、银行业等
为代表越来越多的行业推行了以从业资格证书为首的准入制度。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人才的流动愈加频繁;在2003年,我国各大高校第一批扩招的本科大学生成为了应届毕业生,加入了就业大潮。本科毕业生纷纷诉诸于考证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考证大潮随即兴起。在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失业裁员屡见不鲜、本科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愈发的严峻。众所周知,几乎全国的高校都开设了经管类院系,课程也大同小异,同时经管类本科生就业也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为沉重的,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的经管类本科生都将脱颖而出的希望寄托到了各种证书上。
证书,似乎变成了经管类本科生的一张张能找到或者保住工作的“护身符“考证之风愈演愈烈,影响至深,绵延至今。
(二) 关键字:经管类本科毕业生考证前途就业
(三) 调查对象:经管类专业本科生
(四) 调查目的:
(1)了解经管类本科生考取相关证书的情况。
(2)根据调查结果为经管类学生提出关于考证方面的相关建议。
(五) 调查时间:2012年3月
(六) 调查方式:以“问卷星”网站为媒介发放网络问卷(问卷调查地址:
HTTP://WWW.SOJUMP.COM/JQ/1342854.ASPX具体问卷见附件1)
(七) 调查结果:发放问卷共143份,回收各大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有效问卷共140
份。
二、 问卷分析
第2题您所在的年级[单选题] 选项 大一 大二 大三 小计 57 77 6 比例 40.71% 55% 4.29%
大四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0 140 0%
来自于140份有效问卷中,大一和大二的被调查者占据了绝大多数,大约95%,大三大四相对来说略显少,大四甚至没有一个样本,样本具有一定的局部性。
第3题您本科毕业后的打算是?[单选题] 选项 就业 继续深造 暂时还没想好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49 59 32 140 比例 35% 42.14% 22.86%
针对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去向,在140份有效的问卷中,选择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同学平分秋色,然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超过20%)的人暂时没有想好自己的毕业后的打算。35%的人选择毕业后就业,这些人可能会青睐一些证书,以便帮他们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第4题您有想过大学期间考取一些证吗?[多选题] 选项 计算机类(如计算机二级) 语言类(如四六级、托福) 经管类(如证从、CPA) 没有想过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50 110 105 8 140 比例 35.71% 78.57% 75% 5.71%
在这些问卷中,选择语言类的证书的人是最多的,这里可能涉及到硬性的四六级的要求,由于此份问卷主要针对经管类学生,所以选择考取经管类证书的人只是略少于选择语言类证书的,达到了75%,学以致用或者说专业素养在这个题目中得到显现。大部分人还是想考取一个和自己学习相关的证书,以便能更好找一个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第5题您具体想考下列哪种语言类的证书?[多选题]
选项
英语四级、六级 托福 雅思 BEC 其他语种 其他
小计 103 38 46 14 12 3
比例 93.64% 34.55% 41.82% 12.73% 10.91% 2.7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10
在问卷中受欢迎程度最高的语言类证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90%的人选择的是英语四六级,而差不多40%的人选择与出国相关的雅思、托福,对于后者目的性可能要强许多,而对于四六级,94%的高频率很大程度上可能与现阶段的教育部门的硬性要求相关。而在调查的绝大多数人中任然有10%的人选择了其他语种,可能是纯兴趣导向,或者是想去一些非英语类语言国家学习或旅游。 第6题您具体想考下列哪些经管类证书?[多选题] 选项 CPA(注册会计师)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 CTA(注册税务师) 精算师 从业资格证(证从、会从、银行从业等) 其他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66 25 8 16 77 2 105 比例 62.86% 23.81% 7.62% 15.24% 73.33% 1.9%
通过上图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经管类证书当中,最多人偏好的是从业资格证,如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等证件,这也与我们在日常中观察到的备考情况相一致。
经过我们分析,考虑到从业资格证作为该行业就职的一个门槛,对于经管类学生日后就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相关的从业资格证难度相对于其他证件,如CPA、CFA等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的证件而言,从业资格证难度相对而言低得多,且报名费较小,成本较低,方便多次报考。
从统计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意愿考CPA(注册会计师)的人也相当多,主要考虑到我们院有财政专业,且日后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也不少。但CPA难度较之前的从业资格证难度大不少,因此有意愿考CPA的人也相对而言少于从业资格证。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分析出,现在本科阶段,不少人的经管类证书的考证意愿基
本上和难度成负相关,从业资格证等较为简单的证书有考证意愿的人较多,而像精算师、CFA等证件,因为其难度较大,对于其有考证意愿的人则少得多。而这种情况也可能是由大家的考试动机造成的。
第7题您考取这些证书的最主要目的是[单选题]
选项
自身对知识的渴求 就业压力 家长要求
大家都考,我也考吧 其他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15 102 4 15 4 140
比例 10.71% 72.86% 2.86% 10.71% 2.86%
通过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超过72%的同学考证的动机是来源于就业压力。而出于自身对知识的渴求这一目的的学生数在样本中只有15人,只占样本总数的10.71%。通过数据的比较与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来,不少人把考证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方法,我们也不难得出许多学生认为考证能让他们更容易就业的这一结论。
而与前一题即第6题比较我们也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许多学生是出于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才选择考取证书,因此,才会有许多学生(73.3%)报考与就业门槛相关的、较为容易考取的从业资格证的意愿,希望通过一些比较容易获得的、具有敲门砖功能的一些从业资格证,以此来提高自己就业的质量。
而相对的,出于对自身对知识的渴求的动机而考证的同学只占样本的10.71%,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前一题中,一些比较难的、需要较多相关专业知识的证书(如
CFA、精算师等证书),比较少人有意愿考的原因。
第8题您对您要考取的这些证书了解多少?[单选题] 选项 非常了解(4) 比较了解(3) 不太了解(2) 完全不了解(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2 45 80 13 140 比例 1.43% 32.14% 57.14% 9.29%
我们将以上4种情况量化,数字1、2、3、4分别代表4种了解程度,1代表“完全不了解”,2代表“不太了解”,3代表“比较了解”,4代表“非常了解”。
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样本的均值约为2.2571,样本的标准差为0.6389。对此,我们作出一个假设检验,我们假设学生总体对要考取的证书的了解程度比较了解,u取大于等于2.4。置信度a取0.01。 原假设:H0:u>=2.4 备择假设:Ha:u<2.4 检验统计量Z=(2.2571-2.4)/(0.6389/140^0.5)=-2.646
p-value查表可知为0.004,即p-value小于置信度a,我们发现足够的统计证据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对于总体的学生来说,u<2.4,即对于总体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他们所要考取的证件是偏向于不太了解甚至于是完全不了解的。
通过上面的统计数据与假设检验,我们得出了大多数同学对于要考取的证件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的结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少同学在考证上的盲目性。与上一题即第7题联系,不少同学考证是出于就业上的压力,但从本题的数据中分析,他们对这些证书的相关信息并不是十分清楚。
因此,我们小组建议学院能就这一情况,酌情的对一些比较热门的证件(如:从业资格证、CPA等),进行相关信息的宣传,如作用、难度、通过率等情况,以给予大家一定的帮助,避免许多同学在对考取证件的相关信息并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盲目考证。
第9题您获取这些考试的相关信息的渠道有[多选题] 选项 同学朋友推荐 老师课堂提及 宣讲会 网络 其他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104 43 44 82 3 140 比例 74.29% 30.71% 31.43% 58.57% 2.14%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发现有将近3/4的同学是通过其他同学朋友推荐来了解相关的考试信息的,而通过老师的提及以及相关宣讲会了解到信息的同学仅有不到1/3,明显少于前者。
绝大多数同学是通过同学和朋友的介绍了解到了相关的考证信息,但从第8题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绝大多数同学其实对考证的相关信息是不太了解的,而同学又是主要通过向其他同学了解相关的信息,这其中必然包含那些本身对考证的信息不太了解的人,这毫无疑问将无法带给别人足够的、准确的、有效的信息,将会对准备考证的同学带来一定的误导。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组认为学院有必要稍微增加相关宣讲会的次数,对同学们的考证信息进行一定的介绍与扫盲,通过较为官方的渠道介绍,让同学们能了解到较为准确的信息,比便同学们被误导、走弯路。
第10题您是否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提供一些考证方面的意见或观点吗?[单选题]
选项
强烈希望 希望 无所谓
不希望,老师好好讲课就行了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54 61 22 3 140
比例 38.57% 43.57% 15.71% 2.14%
通过上图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提供一些考证方面的意见或观点的频数最大,为61;其次为强烈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提供一些考证方面的意见或观点的频数,为54。数据表明,在总体为140的调查中,较大部分同学希望老师能够在课堂上提供一些考证方面的意见或观点。
根据第8题的分析结果,大部分同学(66.43%)对于要考取的证书的了解是比较少的,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在此题中,大部分同学(82.14%)会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提供一些考证方面的意见或观点。从此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可以建议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适当向学生们提供一些关于考证方面的意见和观点,以促进学生们对于考证的认识和对于自身考证需求的思考,而不要盲目跟从。 以下为第8题和第10题的交叉分析结果: X\\Y 强烈希望 希望 无所谓 不希望,老师好好讲课就行了 0(0.00%) 2(4.44%) 1(1.25%) 0(0.00%) 小计 2 45 80 13 非常了解 0(0.00%) 1(50.00%) 1(50.00%) 比较了解 15(33.33%) 23(51.11%) 5(11.11%) 不太了解 34(42.50%) 32(40.00%) 13(16.25%) 完全不了5(38.46%) 5(38.46%) 3(23.08%) 解
根据交叉分析的结果,可以观察到,频数最大的是对考证不太了解且强烈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提供一些考证方面的意见或观点的同学(34),其次为对考证不太了解且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提供一些考证方面的意见或观点的同学(32)。其中对考证比较了解的同学中,仍有大部分同学(51.11%+33.33%=84.44%)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提供一些考证方面的意见或观点的。
上面结果说明,尽管大部分同学们对考证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还是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给与考证方面的意见和观点。 第11题您能否接受考证的费用?[单选题] 选项 不在乎,因为很值得 基本可以接受,感觉还算合理 不太能接受,有点贵 完全不能接受,太贵了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16 84 37 3 140 比例 11.43% 60% 26.43% 2.14%
上面的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71.43%)是可以接受考证费用的,其余同学都认为考证费用贵,有点难以接受。
由于考取不同的证书所需要的考试费用是不相同的,各种证书的报考费用也不相同。根据身边同学的情况,有一部分同学是自己看书自学然后去参加考证的,另外有一部分同学是参加培训班再参加考证的。由于考证费用的构成有很多因素,故而考证费用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从第11题和12题的交叉分析结果再进行分析。
第12题您认为考证的费用中占最大比重的是哪项?[单选题] 选项 报名费 考试交通费 相关培训费 购买应考资料的费用 其他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52 5 49 34 0 140 比例 37.14% 3.57% 35% 24.29% 0%
从上面结果可以看出,各有差不多1/3的同学认为考证中占最大比重的为报名费用和相关培训费用。还有一部分同学(24.29%)认为考证中占最大比重的为购买应考资料的费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报名费用、相关培训费用、购买应考资料费用等各类因素在考证费用中都占据着一定的比重,且根据证书类型不同,各种费用都有可能是占据最大比重的部分。
例如:通过自学教材考证的同学,占据考证费用最大部分的应该是报名费或者购买应考资料的费用;而通过上培训班参加考证的同学,考证费用中最大部分应该为相关培训费或者购买应考资料的费用。 第11题、第12题交叉分析结果: X\\Y 不在乎,因为很值得 5(9.62%) 1(20.00%) 6(12.24%) 基本可以接受,感觉还算合理 27(51.92%) 4(80.00%) 29(59.18%) 不太能接受,有点完全不能接受,太贵 17(32.69%) 0(0.00%) 14(28.57%) 贵了 3(5.77%) 0(0.00%) 0(0.00%) 小计 报名费 考试交通费 相关培训费 购买应考资料的费用 其他 52 5 49 4(11.76%) 24(70.59%) 6(17.65%) 0(0.00%) 34 0(0.00%) 0(0.00%) 0(0.00%) 0(0.00%) 0
以上结果表明: 即使考证费用由多种因素构成,大部分同学还是觉得考证费用基本可以接受,感觉还算合理的。
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在考证的费用中,报名费用(12.14%的同学)和相关培训费用(10%的同学)不太能接受,有点贵。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考证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负担能力选择并制定适合自己的考证方案。
第13题你认为考证影响你的正常学习吗?[单选题]
选项 非常影响 影响 不太影响 没有影响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小计 6 66 65 3 140 比例 4.29% 47.14% 46.43% 2.14%
根据上图的结果,认为考证影响正常学习的频数和认为考证不太影响正常学习的频数仅相差1(66-65=1),而认为考证对正常学习没有影响的同学只有2.14%。从结果可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考证是会影响正常学习的,但影响的程度不一。
从上述分析可知:其实考证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考证的同时会耽误专业课程的学习,目前的大学课程都安排得很满,让学生很难学习和考证都兼顾。因此大学生考证要谨慎,证书固然重要,也不能耽误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考一些真正对以后工作有用的证书,别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所以,不要盲目地考证。
在大学期间,我们还是应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清主要和次要,在保证学习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有选择地考证,不要简单地为了考证而考证。“如果为了考证而荒废了学业,那就得不偿失了。
14.您对目前考证的看法和建议。(开放选做题)
由于这道是开放性的选做题,收到的有效回复仅有21份。虽然样本较小,但仍然集中反映出了一些的问题。
① 在一些接受调查的同学眼里,考证无疑又是对大学生能力的又一重考验。类似高考,某些证件是大学生谋取特定职位的敲门砖,只有当他们具备某些证件时,才有踏入某个领域的资格。然而考证更多的是与高考的不同,证件种类繁多、难以辨别,加之同学对各种证件的了解不够深入,常常难以从“弱水三千”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瓢”。
② 结果还显示,同学们深知考证的重要性,却苦于没有了解考证信息的渠道。
同学们渴望从老师、社会处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把握社会对不同证件的需求,指导他们更理性地考证,避免盲目。
③ 关于考证的目的,同学们趋向于实用主义。几乎每位受调查者都表示要理性考证,并呼吁同学们通过明确个人职业规划,有目标地考证,既能节约时间和金钱,又能使自己的努力得到最大的收获。
三、 结束语
当我们跳出“经管类学生”的圈子,重新审视考证这一社会热潮时,虽然我们发现之前盲目考证的现象已有明显的改善,但对考证本身的无奈和迷茫却依然存在。正如我们前面分析所提到,虽然同学们对各种类型的证件都跃跃欲试,却没有完善的获取信息的途径,所以我们小组认为在学校可以增加先关信息的宣传。同时,鉴于考证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成本,如时间、金钱等,同学们更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考证之路、走向美好的未来。
当然,此次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样本涉及的范围不够广、问题选项的设置局限等。而且短时间的研究往往只能触及问题的皮毛,希望多多少少能给现实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我们也将为更深入的研究继续努力。而研究结果我们期待未来有机会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