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韩愈“师说”对新时期教师教学的影响

2025-04-29

试析韩愈《师说》对新时期教师教学的影响

作者:缘福

【摘要】:通过韩愈《师说》中对教师的职责“传到受业解惑”的论述,来解析对新时期教师教学的影响,初高中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应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树立好的榜样,以期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知识、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 《师说》 师道 师德 授业 激发学习兴趣

引言:

韩愈(公元768一公元824),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与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师说》是其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是一篇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有着卓越见解的议论文,文章申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以及正确途径,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不重师道的不良习俗,提出师者的职责和使命。文中从“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能“传道受业解惑”、学者定会遇到疑难“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的观念,对近现代教育影响甚深,这也反应了文化传承具有历史的连贯性和思想的传承性。

1

一、为师之道

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承者与引路者,应具备哪些素养呢?韩愈在《师说》中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那何为“道”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么解释 :“道”原意是供行走的道路。而后引申为途径、方向、方法以及计量单位等。而在道德经中,“道”被借用来表示万物的本源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认为儒家之仁义礼智信即为道,发展了孔孟仁义礼智信学说,传承其思想精华,这就是韩愈眼中的为师之道。他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遥相呼应,他认为老师只是一种身份和意识,并不神圣,弟子在某些方面可能也是老师的老师,韩愈给今人的我们对师道做了一个无懈可击的诠释,树立了是道德榜样。

二、师德即是师道

“师德”,又称“师道”,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清代贾存仁修订改编的《弟子规》有言: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一个人首先要注重思想道德的修养,个人道德修养提高后,再学习其他知识。道德修养包括哪些方面?儒家认为应是“孝悌”。“孝”即孝敬父母,“悌”即善待兄弟。一个只有真正从内心做到孝敬父母、善待兄弟的人,才有可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幼吾幼以及幼人之幼。”在韩愈看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

2

之所存”的从师标准。意思就是说不管年龄大小,身份地位贵贱高低,只要你具备了才与德,就可以当老师。可见,“有德”是为人师表的一个重要标准。这对新时期教师观的形成也是有很好的借鉴依据!现在教育体系下,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刚颁布实施不久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是新时期为加强师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它不仅仅单是以此来作为考核从事教师行业的标准,同时要求教师要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需要不断锐意进取的师德精神。因此,老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层光荣使命,被世人所敬仰。

高尚的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的灵魂,也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从某种角度来说,唯有教师人格高尚,才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可见教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2007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三、传道授业之道

教师传道授业主要有两种方式:言传与身教。“言传”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或者生活中,用言语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若想给学生

3

一杯水,他就不能只拥有一桶水,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那只是一桶死水,是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智力发展要求。时间告诉我们:无源之水毕将枯竭。他必须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因而教师在确保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教师应该博览群书,通晓学科人文知识,做一个学问型的老师,以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身教”即亲手示范、手把手教,以身作则。就是教师要用自己的品格,良好的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换言之: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

四、利用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时期发展要求,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单是对书本上的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我们初高中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应教给他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与适应生活的技能。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一)、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促使人们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的一种动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听听那冷雨》的课件,我选择富有动感的下雨的图片,淋淋漓漓的雨,滴滴答答的雨,滂滂沱沱的雨,各种雨的场景把学生带入文本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勾起学生的阅读与探究的欲望;再如《琵琶行》课件,则配上《琵琶曲》让学生在曲中听读,在曲中朗读,课堂变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显示出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再者,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善于观察生活,用心去体验。通过不断鼓励学生要勤学善问,

4

不耻下问来激发好奇心,从而达到增长阅历,丰富学业知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最后名盛声于京城就是最好的见证。

(二)、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口,从最基础、最简单入手,怎样调动学习兴趣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读”是由语文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大家都深有体会,学习语文不外乎“听说读写”之四要素,而“读”是其关键,所以在训练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就要采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跳读、批读”等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增强语感,加深体味;可以提高读速,思考推敲的能力,“读”的同时结合“听、说、写”这三方面双管齐下,教学更生动有趣,更好的提高语文阅读及写作,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当学生兴趣的养成,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会产生成功的喜悦感和幸福感。 (三)、启发解惑能力

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物欲横流,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应接不暇,很容易使人迷失了自我,产生迷茫、困惑之感,我们教师在这浪尖风口上,应学会自我解惑,明确自我价值取向。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人要正确对待金钱进退,正确对待荣辱,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才

5

能更好的潜心于教学工作,真正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解自己之惑以达到为学生解惑的模范作用。

在中学生眼中,面临的困惑主要来源于学习和升学的压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善于育人。教师所为学生解惑的内容不光是知识的疑难解答,更应把侧重点放在内心情感上的释然,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给他们分析并能够掌握解惑的能力,让学生从心底摆脱这样或那样的困扰,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乐在其中。

结语

韩愈的“师说”能够流传千百余年而经久不衰,原因在于作者独到深刻的教育见解,其至理名言无懈可击。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新形势要求“素质教育”,教师除了有渊博的专业学识之外,还要提高自我品格,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推己及人。因此,现代中学教育培养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地人生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教师参考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2012年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

3、廖咏梅. 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 J ]. 中国校外教育, 2009, (04) .

4、《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6

能更好的潜心于教学工作,真正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解自己之惑以达到为学生解惑的模范作用。

在中学生眼中,面临的困惑主要来源于学习和升学的压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善于育人。教师所为学生解惑的内容不光是知识的疑难解答,更应把侧重点放在内心情感上的释然,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给他们分析并能够掌握解惑的能力,让学生从心底摆脱这样或那样的困扰,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乐在其中。

结语

韩愈的“师说”能够流传千百余年而经久不衰,原因在于作者独到深刻的教育见解,其至理名言无懈可击。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新形势要求“素质教育”,教师除了有渊博的专业学识之外,还要提高自我品格,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推己及人。因此,现代中学教育培养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地人生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教师参考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2012年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

3、廖咏梅. 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 J ]. 中国校外教育, 2009, (04) .

4、《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6


试析韩愈“师说”对新时期教师教学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无机化学实验思考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