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 座位号_________ 平罗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装——————————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陕西民谣:“我有一头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 ) A.夜市 B.城市 C. 草市 D. 都市
2.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这反映了明初实行的经济__________号场 考 __——————————___订________号 学 _____——————————___线____姓名 _________级班———————————— 政策是 ( )
A.工商皆本 B.重商贱农 C.轻徭薄赋 D.重农抑商
3.“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杀、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这些田园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材料所反映的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是 ( ) A.殖民掠夺 B.奴隶贸易 C.开办工厂 D.成立殖民贸易公司
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动因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5.小李查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投资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 )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6.1915年,南洋公司香港厂所创的“三喜”牌香烟问世,大受各界的欢迎。但是,引起了英美烟草公司的忌妒,他们说南洋公司的商标影射冒牌,将与诉讼。南洋公司自知不敌,遂将“三喜”牌改为“喜鹊”牌,并将其因由公诸与众,舆论哗然,咸抱不平。结果“喜鹊”牌香烟销路反而大大见好。从该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 A.政府的保护为民族工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B.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C.人民的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工业力量相对弱小
7.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
A.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8.“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
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9.1978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签订贸易协议时,遭到了媒体的指责,说这是“卖国主义”“打击民族工业”“洋奴哲学”。这表明 ( ) A.“左”倾错误影响仍然存在 B.对外开放打击了我国民族工业 C.中美关系紧张对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收效甚微
10.“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1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内容属于 (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新型工业化模式
12.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 ( ) 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C.片面发展重工业
13.波音飞机是著名的民用飞机,它的零部件是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生产的,中国也参与了波音飞机一些主要机型的制造。这反映出 ( )
B.忽视民主与法制 D.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A.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B.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加强
C.中国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 D.美国向其它国家无偿提供飞机制造技术
14.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5.《南方日报》刊文:“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 ) A.经世致用 C.存天理,灭人欲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有教无类
16.“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 A.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7.为了追求真理,他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 “认识你自己!”这位哲学家是( ) A、孔子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8.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 A.民贵君轻,人文主义 B.存天理,灭人欲,人文主义 C.天人感应,因信称义 D.致良知,因信称义
19.“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说明作者( ) A.崇尚人的自由平等 B.维护君主专制 C.倡导君主立宪制 D.抨击教皇骗子式的说教
20.20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 )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考生C.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D.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2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 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 A.重理论 B.重实用 C.重民众 D.重实验
22.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23.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 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C.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4.台湾作家李敖说:“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发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这段材料旨在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 )
A.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B.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
C.只包括毛泽东早年的正确思想 D.中共七大以后形成的有关中国革命理论
25.“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结论最应该送 给 ( )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 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 D.相对论的提出
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
装——————————————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活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个村的调查,有1078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有20户。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1)归纳材料一中提到的威胁小农经济稳定的诸多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哪些新问题?(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3分)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分)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7. 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
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
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
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3分)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1分)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1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2: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
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3: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
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
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4分)
(2)材料3反映了20世纪初我国思想界的哪一事件?该事件的口号是是什么?材料4反映了该事件的内容有何变化?(6分)
(4)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6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1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2: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
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3: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
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
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4分)
(2)材料3反映了20世纪初我国思想界的哪一事件?该事件的口号是是什么?材料4反映了该事件的内容有何变化?(6分)
(4)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