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注意
一、审题:细
(一)审资料:文字、图
①文字:A 图和资料的名称(东南沿海,研究堆积体的特征,屋顶厚而陡,“决心”号钻探船自科伦坡出发前往西南印度洋目标海域)
B新内容的理解(卫星城
②图: A图名或图的说明
图8为我国某地公路线分布示意图。该地北高南低,地表起伏较大。读图完成16~17题。
16. 图中公路呈“之”字形的主要目的是( ) A. 避开河流 B. 减少成本 C. 降低坡度 D. 保护植被
17. 图中四地,城市最有可能分布在(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B地图:方向、图例、比例尺; C单位(具体数值还是比例)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超过
③隐含信息(等高线、高级住宅区、东部季风区??
(二)审“问” ①无重复问题
②看清的关键字(见整理资料),仔细辨析
案例:(干旱地区绿洲水分消耗转化示意图)该农业灌区主要环境问题
案例:近似的问题:上游植被的破坏
不同的问法,不同的答案:
1、带来的环境问题?
2、下游河流水文特征有哪些影响? 3、哪些自然要素会随之变化? 案例:西北地区,降水少?
广州降水丰富,这种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案例: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三)审“选项”
二、思考:切入
(一)问题放入知识体系(对地理知识本质理解)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风能是不是来自太阳能
图1为桂林山水水墨景观图,在该区域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读图完成1~2题。
图1
1. 形成该区域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海底火山喷发 B. 流水侵蚀 C. 海洋沉积 D. 变质作用 2. 与图中景观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气候 B. 风力 C. 冰川 D. 海浪
(二)符合地理现象的真实面貌
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措施 褶皱山是内力作用造成的?
城市化的发展,环境问题会不断加剧? 华北地区缺水/新加坡缺水/中东缺水
三、做题:准确
(一)用术语回答
热量/温度,人口/劳动力 资源/能源 水源/水文 (二)有条理
①自然或社会条件;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 ②抓主要矛盾、关键因素——区位比较
荷兰、中国、昆明花卉种植的主要优势是?有色金属冶炼 ③小点细化(气候;太阳带电粒子流,西欧乳畜业的条件); ④比较要答A怎样,B怎样
⑤“评价”和“影响”答正反两方面
(三)回答要尽可能准确,具体 但是没有把握可以笼统 资源——什么资源;交通——什么交通; 气候优越——水、热、光
注意:人文数据与已有知识不符,一般以题目数据为准。
问题关键字整理 必修一:
时间/日期/节气/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五带/地球的圈层
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特征/成因/分布/分布规律)/天气系统(名称/过境前、时、后天气特征);
水循环环节/领域/意义
内外力作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貌/岩石/岩石成因;
补充:地形/地势/地形区 自然要素/自然环境的特点/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植被类型
必修二:
人口自然增长模式;
城市用地/功能区/地域结构/空间形态
城市化的表现、标志、阶段、城市化的问题、解决的措施 工业的区位条件 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和特点 农业的区位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名称、条件、特点 条件(优势/自然/社会经济) 主导/有利/限制性因素 补充: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耕地类型/熟制/ 产业/工业部门/
交通区位因素/作用
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灾害、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按资源的性质分类 可持续发展内涵/原则/ 途径 必修三: 地理信息技术
区域持续发展的措施(方法/途径):经济、生态、社会 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关键词:
方向(地球运动、洋流、风向等)
分布(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气候类型、水资源、工业区、
人口、农业地域类型、交通线)
结构(比例)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年龄结构等 成因/原因/理由/为了/目的——自然原因,社会经济原因(地球上存在生命、大气运动、气候、水能丰富、功能区的分布、工业集聚/分散、工业区外迁、人口增长) 变化(什么变、变多、变少) 比较(共同和不同)
意义/作用/影响/利弊(水循环、洋流、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交通线等)
措施:(城市化问题(污染、珠三角)的解决措施、鲁尔区/山西发展措施、流域开发措施、水资源/能源不足措施、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湿地/全球变暖整治措施、自然灾害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