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全集(表格版59页)

2025-04-30

9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一、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由于”造句。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 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 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领会“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呢? 2、揭示课题 3、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呢? 1、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提示:“矿”是后鼻音,“匮”读第四声。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低廉:(价钱)便宜。 慷慨:大方,不吝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学生活动 1、看录像。(大海) 2、学生交流。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 会读田字格上面两个生字。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低廉 威胁 大显神威 望洋兴叹 慷慨 敬畏 喜怒无常 无穷无尽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学生分段朗读。 5、讨论: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达成目标 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解决字词障碍。 二、初读指导

三、精读训练 1、(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呢? 3、引读第3自然段。 4、指导朗读第一段。读出千百年来人类对海洋既“热爱”又“敬畏”的复杂心情, 及面对它“喜怒无常”的无奈。 1、自由朗读第一段,理解海洋与人类画出中心句。 有着密切的关2、画出有关语句。 系。 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说说自己的理解。 (2)“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几个词) 这两句之间的分号,说明什么?这两句都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 的益处,因此,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3)“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 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抓住“无情、冲垮、毁灭”等)这句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时,又——(敬畏海洋) 3、学生朗读。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抄写朗读。 掌握本课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听写词语 教师活动 教师为学生听写词语。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字词巩固 1、过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还会像 精读训练 千百年来的人们那样“望洋兴叹”吗? 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2、学习第二段 3、人们是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4、课文是怎样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二、继续1、学生读第4自然段。思考: 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快速读读下面几 个自然段,交流。 3、对照课文, 根据板书,四人小组逐个自然段讨论。 交流: ①“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座座??”、 “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 (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 看图理解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朗读第5自然段。 ②“由于??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名 的餐桌上??来自海洋”。 (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 朗读第6自然段。 ③“潮汐发电站??价格低廉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开发利用海洋的必要性,同时知道要开发利用海洋,还必须对它加以保护。

5、课文学到这儿,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6、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三、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 电力。” (人类用较少的价钱,获得大能量的电力) 朗读第7自然段。 ④“用海水淡化??缓解??水荒。” (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在海底建设城市??” (人口增长,拓宽生存空间) 朗读第8自然段。 4、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 5、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朗读全文。 通过朗读,体 体会海洋与人类有密切关系,我们现会课文所要表在就要努力学习,将达的中心。 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板书: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关系密切 开发利用 珍惜保护

反思: 这一片断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疑回顾,既让学生设想如何保护海洋,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保护海洋作出自己的贡献。

10山谷中的谜底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雪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由自然现象所得到的启示。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文简介“加拿大”、“魁北克”等词,视学生情况指导朗读。 2、组织交流初读收获,引导进一步质疑。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 流利。 2、联系课文想想新词 的意思,在不懂之处做这一环节旨在培上记号。 养、提高学生的3、读完后思考一下刚自学能力。 才提出的问题。 4、说说自己读懂的“谜” 和“谜底”,找读文中有关句段。 5、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书写。 教师活动 1、质疑。如: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是谁揭开了这个谜底? 学生活动 1、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 达成目标 给学生以学习的任务,集中其学习精力。 二、初读指导 三、指导生字书写。 提示几个生字的笔划顺序和结构安排。 字词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王 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

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1、优秀资料若干。

2、课外阅读材料每生一份。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等) 2、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达成目标 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 (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一、谈话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导入 前做些什么准备? 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 二、指导 (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观察, 干什么?态度怎样? (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适当讲解 学在做什么? 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请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 (小组讨论,交流) 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 (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 (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4、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观摩收集的资料 教师活动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学生尝试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二、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所收 集的资料,相互取长 补短。 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学生展开讨论:我们激发学生收集从现在开始,应该怎资料的兴趣 么做?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 1、指导学生先看: 齐读“不懂就问”。 让学生感知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按从上到下,再按从“不懂就问”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的重要性 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 人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5)看第5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矧在做什么?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二、组织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使学生懂得白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如何做到“不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懂就问” 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 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三、发出号召 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1、 长江之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

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学生活动 1、学生看地图,了解长江的具体位置及流经区域。 2、学生谈谈自己对长江的了解。 3、听音乐《长江之歌》 达成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长江的概况。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让学生通过自学,提高自学能力,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 乳汁 哺 挽 涤 埃 视指导。 灌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第二课时

通过进行书写练习达到字词的巩固。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3、总结学法:修改病句,一般要先读懂原句所要说的意思,然后通过语感发现病因,接着对症下药修改病句,(注意有的要求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改,有的是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在下一行)最后读修改后的句子并与原句比较,注意修改病句一定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4、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学生朗读题目要求。 让学生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2、学生独立修改后,病句,掌握修交流,说明修改的理改病句的方由 3、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交流。 4、学生练习: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1、学生读题。 2、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司,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4、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这一题重在学生要掌握12个成语的字型、意思,并能运用于平时的写作中。 法。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教师范读。 3、练习。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 (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学生自由读, 练习背诵。 教育学生从名言中能有所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审题。 帮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做速记;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楚,说完整。 2、指导 (1) 什么是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 (2) 听这一遍介绍。 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学生活动 1、学生读题,明白说话要求。 2、学生听介绍。 3、讨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 4、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 1、看题图,师简要讲解。 2、师范写,讲清要领。 第八题。 3、师巡视指导,评议 二、教学1、学生自学要求。 掌握写毛笔2、学生练写。 字的一些方法。 8学会合作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

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

达成目标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说话,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一、教学第七题

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今天早上老师看到班级常1、学生交流 规记载本内有周磊和王乔威 每天早上晚来,影响各课代表2、学生读题目。 交作业。这么一条,我想请同学谈谈对这件事的。” 2、你们需要合作吗?会合作吗?今天我们就要来(板书课题:7 学会合作),学生读课题 3、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1、 出示: 1、自学生字词。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孤立 典范 悠扬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倾泻 和谐 协作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 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情不自禁 2、检查自学效果。了解词语4、学生读生字新词。 掌握情况。 5、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分自然段6、学生分段读课文后读课文 概括段意。 让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了解大概内容。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文后练习2。 学生读练。 进行书写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一、学习第一段 1、激发思考: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2、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3、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1、学生自由朗读第让学生知道一一段,找出文中的重个人在世界上点句。 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3、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二、理解第二段 1、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1、学生自由读第一通过学习,让呢? 个事例。 2、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2、学生听音乐后讨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乐止,论交流。 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3、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4、理解第5自然段 2、 读读,想想,议议:

学生理解:要进行卓越有效的合作离不开“协调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5、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么?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6、理解第6自然段。 7、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3、讨论: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8、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例子够不够?为什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么?(不够。因为只举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 9、理解第三段。自由读,谈谈你对4、学生分组讨论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既要“竞争”,又要 三、总结全文 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合作”的体会。 学生分组练习。 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统一的目标 板书:学会合作 协作精神

自我牺牲精神

反思:学了这篇课文,学生懂得了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2)交流讨论: 5、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画出有关句) (2)交流讨论: (板书:千钧一发) (3)朗读指导。 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急促,最后一句话要用紧张的语调读,因为情况危急) 6、过渡: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7、朗读理解第二段。 8、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的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9、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 10、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11、出示:没有一个“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万分紧急,千钧一发??) 6、指名再读,及时鼓励。 (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巍然屹立) 7、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 8、集体看图背诵这段话。

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空。 “灵魂”指什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一心想是乘客,是妇女、孩子,惟独没有想到自己安危的高尚精神) 12、指导朗读第二段。 指导: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 9、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10、小组交流,讨论。 11、指名读。 12、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一、复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达成目标 1、提问: 学生回答。 (板书:船长) 遇险 千钧一发 自救 巍然屹立2、牺牲是什么意思? 1、出示:第20分钟到了,船长哈尔威屹立在( ),犹如一尊( ),( )也没有做,( )也没有说,随着轮船( )。他无怨无悔,因为船上的60人( )。他实现了自己( )( )的诺言,又一次运用1、同桌讨论,共同填空。 2、指名填空,填空后齐读这段话。 3、找词语完成板书(以身殉职)。 4、朗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继续精讲训练

了( )的权利, 三、总结全文 2、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 (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5、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6、举例说明。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设计:

6、船长

忠于职守 舍己救人

反思:学生对课文最后一段的内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空。”这句话理解也不透彻。

第7课 飞向月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先??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在失重情况下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的情形。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寒宫,有桂树,有玉 兔,还有漂亮的嫦娥 仙子。那么,作为天学生听。 体甲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7 飞向月球) 二、初读指导 1、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2、指名逐行读 画出不认识、不理解 1、学会本课生字,的字词。(2)把课文读 正确,读通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课文。 (1)出示词语: 4、学生回答老师的问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 广袤 嶙峋 联题。 段落大意。 络 牙膏 呈现 土 壤 浆糊 把食品 捏成糊 棕色 扶梯 心驰神往 (2)指点学生从平 翘舌音、前后鼻音、 一字多音等方面区 分加点字读音的异 同。 (3)查字典或联系 上下文理解下面词 语的意思: I 联络:彼此交接,接 上关系。 ] 耸立:高高地直 立。 ; 宇航员:本课指5、默读课文,按课后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提示划分段落。 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

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指点。 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三、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师评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 ②谁飞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 ⑶怎样飞向月球? 2、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 3、录音欣赏。 边听录音(第1—4自然段)边回忆一下第一段的内容。4、设疑。 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请课后思考,下节课讨论。 1、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 3、抓关键词: 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向月球加速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请课后思考 让学生了解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过程。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教师活动 教师说。 学生活动 学生听写。 达成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1、自由朗读课文,画段。 出你最感兴趣的地 (1)自由朗读课方,并说说为什么感

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和指挥中心联络着??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③出示投影片:“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 (2)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是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5)经过三天多时间兴趣。 2、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 4、学生找。 5、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 6、找出反映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7、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 1、在失重情况下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的情形。 2、 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知道索宇宙的兴趣。 3、 会用‘‘先??然后??”写一段话

的飞行,飞船渐渐接令??”、“逐渐减近月球,在宇航员与速”、 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慢慢下降”、下,登月舱在月球上“终于”等词语,体停稳了,这个过程容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易吗? 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2、学习课文第二段进。 (第5、6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8、指名读第5自然这一段写了什段,体会两名宇航员么。( 登上月球的样子。) ⑵“心驰神往”是什 么意思,说明了什 么?(人类想登上月球 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是什 么意思,说明了什 么?(宇航员首次登 上月球的谨慎态9、学生思考回答。 度)(板书:小心翼翼 深深脚印) 10、自由读第6自然 假如你是宇航段,思考:宇航员们员,你登上月球会怎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做? 么? (板书:没有??也 没有??只能看 到??) 指导看图,理解 课文内容。 ①月球上广袤的 荒原上高山耸立、巨 石嶙峋。 ②随太阳光线角11、讨论:你认为哪度的变化,月球表面几个词语应重读?为呈现奇异色彩。 什么?从这些词中你 ③站在月球看到能体会出什么?(“百的地球的模样。 看不厌”、“耀眼”、“茫 指名读课文“最茫”等词语写出了宇令宇航员百看不厌航员登上月球看到地的??飘浮在茫茫的球时的喜悦心情,表宇宙中”) 现出对地球思念、热 ) 爱的情怀。 3、指导朗读。 人类第一次登上

了月球,实现了千百 年来的梦想,心情该 是何等激动!让我们 怀着喜悦的心情读 好这一段。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宇航员们登上 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 美景后又开始了工 作。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 有什么收获? (板书: 几十种元素) 12、(从课文中找句子 (2)“相信在不久回答) 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这句话如何理解? (3)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1、默读课文,概括段13、读了课文你有什落提纲。(板书:飞向么想法?个别谈一月球 开发价值 登谈。 上月球) 2、这篇课文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1、熟读课文。 学生完成。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3. 课外收集资旨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 四、布置作业

料,以“神奇的宇宙”为题,写一份板报稿。 板书:

开发价值

飞向月球 探索宇宙

登上月球

反思:因为学生对月球的知识了解比较多,学习起来比较简单,另外对这篇课文中提到的宇航员如何在飞船里生活很感兴趣,所以学得比较投入。但对于“为什么在宇航员眼里,所有的星球中,地球是最美的。”理解不够深。

练习2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听。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教学第一题 教师活动 1、审题。 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要求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应引起注意的? 3、教师重点指导带有连笔的字“履”、“用”的写法,并复习“生”字改变笔顺的写法。 4、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 1、审题 2、指导。教师口述: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如同学们都挺熟悉的电(雹)、国学生活动 1、学生读题目。 2、 学生自己书写。 3、学生仿写 1、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 3、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达成目标 使学生养成写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 使学生了解一些常用字的繁体形态。

(圃)、龙(能)。(出示幻灯片)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出示: ①读害使王明榷寅韶巍到自己知巍的不足,今后虑骸多读害。 ②颈鬟已白的寅,舱室王爷爷,热爱晕召、i里劲。每天圃害馆闭门,他就逛去看辗纸,看到地上有纸眼他就主动捡起,酸现室内光线暗,就主勤去阂雹烃。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出示:演讲——讲演 雪白——白雪 3、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较。 4、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 5、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6、学生认读。 1、学生讲清楚题目要求。 2、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4、同桌合作思考、讨论,再交流

让学生知道某些词语在调换次序后意思有相同和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全集(表格版59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经典动画电影简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