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上)高二期中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 ▲ 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 ▲ ,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 ▲ 。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受用”的却少。
A.皓首穷年 口诵心惟 受用不尽 B.皓首苍颜 口耳之学 受用不尽 C.皓首穷年 口诵心惟 终身受用 D.皓首苍颜 口耳之学 终身受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抵制甚至非议,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
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
B.他们相信麦当劳餐食是人们日常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科学的配料设计,并按照科
学的烹饪方法制作出来的,是具有“现代性”象征的食品。
C.近代以来随着航海技术和交通的发展,不同文化接触和互动的地域距离障碍变得越来
越近。
D.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时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吻合,你才
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3.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B.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跟屈原对话的渔父是一个能够与世推移的隐士,他唱的《沧浪歌》集中体现了他随遇
而安、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
B.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忍受的痛苦, 又说明自己若以刑余之身去“推贤进士”,只能自取其辱。
C.《逍遥游》中庄子运用想象和夸张,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个御风而行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D.《滕王阁序》中王勃登高望远,驰目四方,思接万里,从宴游唱和的欢娱引出人世的艰难,抒写了怀才不遇却奋发向上的襟怀。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 , ▲ , ▲ ; ▲ , ▲ 。 ▲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 1 -
①原文就简直不通
②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 ③“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
④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 ⑤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 ⑥也就失去了原文的妙处
A.③⑤⑥④①② B.②③⑤⑥④① C.②③⑤①④⑥ D.③⑤①④⑥②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祭义伶文 张岱
崇祯辛未,义伶夏汝开死,葬于越之敬亭山。明年寒食,其旧主张长公属其同侪王畹生、李岕生持酒一瓯,割羽牲一,至其陇,招其魂而祭之,并招其同葬之父凤川同食,谕之曰:
夏汝开,汝尚能辨余说话否耶?汝在越四年,汝以余为可倚,故携其父母、幼弟、幼妹共五人来。半年而父死,汝来泣,余典衣一袭以葬汝父。又一年,余从山东归,汝病剧,卧外厢不得见,阅七日而汝又死。汝苏人,父若子,不一年而皆死于兹土,皆我殓之,我葬之,.
亦奇矣,亦参矣!汝为人跋扈而戆直,今死后,忘其为跋扈,而仅存其戆直。余安得不思之,不惜之?汝未死前,以弱妹质余四十金,汝死后,余念汝,旧所逋俱不问,仍备粮糈,买舟.航,送汝母与汝弟若妹归故乡,使汝妹适良人,汝知耶,不知耶?汝母临别,言汝妹得所,.当来收汝父子骸骨。今竟杳然,何耶?
余忆天下有无心之言,遂为奇谶。余四年前,纠集众优,选其尤者十人,各制小词。夏汝开曰:“羁人寒起,秋坟鬼语,阴壑鸣泉,孤舟泣嫠。重重土绣声难发,钟出峡惊雷触石。石初裂,声崩决,狂风送怒涛,千层万叠,直到樯颠柁折方才歇。”见者可谓酷肖。今试读之,.
语语皆成谶矣,异哉!今汝同侪十人,逃者逃,叛者叛,强半不在。汝不幸而早死,亦幸而早死,反使汝为始终如一之人,岂天玉成汝为好人耶?
汝生前傅粉登场,弩眼张舌,喜笑鬼诨,观者绝倒,听者喷饭,无不交口赞夏汝开妙者,绮席华筵,至不得不以为乐。死之日,市人行道,儿童妇女无不叹惜,可谓荣矣。吾想越中
①
多有名公巨卿,不死则人祈其速死,既死则人庆其已死;更有奄奄如泉下,未死常若其已死,既死反若其不死者,比比矣。夏汝开未死,越之人喜之赞之;既死,越之人叹之惜之,又有旧主且思之祭之。汝亦可以瞑目于地下矣。汝其收泪开怀,招若父同饮酒食肉,颓然醉焉。
(选自《张岱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泉:黄泉。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阅七日而汝又死 阅:经历 .B.旧所逋俱不问 逋:拖欠 .C.使汝妹适良人 适:适合 .D.见者可谓酷肖 肖:相似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夏汝开是张长公张岱家的伶人,是张岱的精神依靠,张岱在他死后收殓他,安葬他。 B.夏汝开穷困潦倒,将自己的妹妹抵押给张岱,换了四十金,但张岱后来免了这债务。 C.夏汝开所制小词,句句都成了十分应验的预兆,张岱感到怪异,无心之言往往成真。 D.夏汝开早死,张岱一方面为他而伤心,一方面又庆幸他早死,得以保存好的名声。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2 -
(1)羁人寒起,秋坟鬼语,阴壑鸣泉,孤舟泣嫠。(4分)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项脊轩志》(2分)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4分) 9.请简要概括张岱祭奠夏汝开的原因。(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卖花声?怀古二首 【元】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边,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
(1)请简要分析“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句的作用。(4分) (2)两首曲的前三句都运用了典故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2)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3)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4)总角之宴, ▲ 。(《诗经·卫风·氓》) (5) ▲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6) ▲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柳宗元《桃花源记》) (8)岁寒, ▲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20分)
三棵树的承诺 冉小江
(1)老家打电话来的时候,我正在睡午觉,迷迷糊糊地听到电话里传来父亲的声音,说的是老家那座高山上的事。那片山林一直耸立到云层里,一到秋天的末尾,日子还没有来得及喊冷,上面就已经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那雪大半年化不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让山里人进进出出,最健走的人到镇里面往返也得花四个多小时,一路荆棘一路颠簸,说不完的穷山恶水。父亲说的事,是一家姓练的给我们留了一棵树,因为要修路进山,得把田坎上那棵树给砍了,说是上一辈承诺给我们家的,让我们家自己拿主意,父亲年迈,打电话来问我意见。 (2)这个故事还得从我过世的母亲说起。
(3)当年,我的母亲在镇上的中学,负责给全校的学生煮饭,俗称大师傅,其实也就是一个烧饭的工人。母亲仁慈,看见哪个孩子可怜,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就带到家来,管吃管住。我们家楼上楼下常年住的学生就有五六个,还有时不时来改善生活的。
- 3 -
②
①
(4)有个姓练的孩子,父亲早逝,母亲一人带着他们兄弟俩,哥哥因为家里穷,小学没念完就在家帮着干活了。母亲把他从学校喊回家的时候,他的脚趾头已经冻得像一个个胡萝卜,母亲给他换上父亲的鞋,又从屋子里拿出一套衣服给他穿上。叫他到火炉边的时候,他畏缩得像一只受伤的鹿,因为实在冻得厉害,端起的饭碗都险些落在了地上。就这样,他开始在我们家吃、在我们家住,一住就是三年。
(5)不久后,他母亲知道了这事,择了一个赶场天到我们家来,带了一口袋的洋芋,特意感谢了一番。农村人不会说话,嘟囔着给我母亲承诺,说在他们家的耕地上有三棵碗口那么粗的柏香树,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就送给我们家,祖祖辈辈都给我们家看护,直到长出参天大树,我们家拿来盖大房子。母亲当时也没有任何言语,当是一句玩笑话,只是告诫要让孩子读书,读书才有出路。
(6)这事好像就这么过了,消息零星传来,一年春天山上带话来说其中一棵因为常年用来拴牛绳,恰巧被一头发飙的牛给弄断了。又过了几年,山上又带话来说其中一棵因为长得茂盛的缘故,季节里烟雨频繁,不巧被雷劈成了两半。
(7)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从山上带话来的是老太太的长孙子,老太太已经过世了多年,不幸的是,那个曾经在我们家寄宿的二儿子也因为一场大病被带走了。那个可怜的年轻人,好像一直活在我最初的记忆里,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上面打了很多补丁,两手环抱着自己蜷缩成一团,冷得瑟瑟发抖。母亲就这样把他带到了我们生活里,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我们有衣服,他就有衣服。小时候我们三弟兄总是不理解,白吃白喝还不说,连衣服裤子都要买,这样下去,我们总免不了横眉冷眼,但每次都被母亲训斥一顿才收场。
(8)晚些时候,我给老家的父亲去了电话,说树我们不要了,让他们家自己把树卖了,钱我们一分也不要。我想,母亲在世也会这么做的,当初母亲的目的也一定不是要得到那几棵树。
(9)一棵树几经风雨才活了下来,就像我们人一样,要经过多少的磨难和挫折才能成人?女儿还小,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给她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叫三棵树的承诺。说这么一家人,为了报答一个人的一点小恩,三辈人守着、护着,直到有一天其中一棵有幸长成了参天大树,兑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
(选自2016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 13.请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6分)
14.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5.请探究文末画线句蕴藏的思想感情。(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做“鸡蛋”也不坏
王开林
石头问鸡蛋:“你怕不怕我?”鸡蛋反问:“谁使你行恶?”石头问鸡蛋:“你恨不恨我?”鸡蛋反问:“谁使你成魔?”石头问鸡蛋:“你服不服我?”鸡蛋回答:“谁使你受挫?”
你也许会说,鸡蛋的反问不够给力,更给力的反问该当如何?甩出几句狠话并不难,但石头何时又会把鸡蛋的狠话当回事?狠角色不该是鸡蛋的自我定位,就像水不该拿山的尺码来自量身高一样。何况弱者的胜机恰好出现在强者的无限度耍狠之后。当年,甘地以“非暴
- 4 -
力”思想引领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走向独立。起初谁也不看好他,一个简单的推理似乎就可以将他的 “非暴力”主张变成大笑话:鸡蛋能禁得起石头砸吗?脑袋能禁得住棍棒敲吗?一边是“非暴力”,一边是血腥的镇压,谁都在想,甘地的忍耐力何时耗完?他会不会有忍无可忍的时候?但他以人道抗衡兽性,百折不回,百忍成钢,达到了人类从未达到过的忍耐边际。这时候,耍狠的石头竟然疲软下来,鸡蛋居然赢下了决赛,人类以非暴力的手法取得反暴政的胜利,这不是第一次,却是最为重大的一次。
在乱石纷飞的年代,做一个暴露于野的鸡蛋是异常艰危的,但并非毫无生机和胜机,关键是鸡蛋与鸡蛋之间不能自行割断爱的纽带,这种爱既是世俗的手足之情,也是超越世俗的恻隐之心。当狰狞的凶神恶煞在慈悲和善面前自惭形秽的时候,石头会对鸡蛋说:“原来你们是最懂得爱的,难怪会团结得如此紧密,相处得如此和谐。我们并不能从毁坏你们的快乐中得到快乐,也并不能从夷灭你们的幸福中得到幸福。对立不是最佳选择,对话会更为适当。”
一个孤绝的鸡蛋之所以不再感到孤绝,是因为它看到了另一个孤绝的鸡蛋没有放弃友爱之情;一个脆弱的鸡蛋之所以不再感到脆弱,是因为它发现另一个脆弱的鸡蛋破壳诞生了新的生命。他们彼此关注得越多,联系得越紧,采集的温情和善意也会愈加丰富。
鸡蛋问石头:“你认不认识虚妄?”石头回答:“虚妄就是我的父亲。”鸡蛋问石头:“你认不认识绝望?”石头回答:“绝望就是我的母亲。”鸡蛋问石头:“你认不认识希望?”石头沉默了,因为“希望”是他的梦中情人,总是披着月光婚纱在江边缥缈来去。鸡蛋知道,石头是需要黑夜的,因为黑夜能给他安排奇幻的梦境。于是鸡蛋告诉石头:“当希望降临的时候,你的父母就会死去,你怎么办?”石头回答:“只要她肯来到我身边,让老朽归天又有何妨!”鸡蛋笑了,石头却毫无表情。在石头群中,笑的失传甚至比爱的失传更彻底。真正值得同情的何尝不是内心阴暗的石头?他们不会爱,更不会笑。
做“鸡蛋”并不坏,这一点粗浅的认识你还不至于没有吧?“石头”变不成“鸡蛋”,这是石头不敢透露的最大的痛苦。当恶类无法行善时,它并不像我们以习惯思维想象的那样开心惬意。
(有删改)
16.文中的“鸡蛋”与“石头”各比喻什么?为什么说“真正值得同情的何尝不是内心阴暗
的石头”?(6分)
17.请简要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成功的原因。(6分)
18.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开头“石头”与“鸡蛋”对话中“鸡蛋”反问的寓意。(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人说,没有什么比热情更重要;有人说,三分钟的热情成不了事;有人说,热情是一柄双刃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5 -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李子曰:平原君所失士,非独毛遂其人而已,其于毛公、薛公,又失甚焉。吾观二人说信陵君归救魏,独引绳以大谊,盖非当时说士所有也,可不谓贤乎?夫 贤 者 必 不 肯 托 豪 贵 与 食 客 门 下 为 伍 而 平 原 君 顾 以 其 博 徒 卖 浆 而 贱 之 甚 矣 其 不 能 相 士 也 然 古 今 若 信 陵 君 何 人 哉 余 每 读 信 陵 君 传,未尝不三复流涕也。
(选自清·李桢《读〈信陵君传〉》)
21.信陵君、平原君与 ▲ 、 ▲ 合称“战国四公子”。(2分) 22.这段文字是论述信陵君的,写平原君有什么用意?(2分)
▲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 ) ...A.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曹操非常
欣赏关羽的勇武,派张辽劝说关羽归降他。
B.《三国演义》中几乎人人有绰号,“卧龙”是诸葛亮,“美髯公”是关羽, “虎痴”是许褚, “碧眼儿”是孙权。
C.《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要濒临死亡的父亲祝福她,而葛朗台最后的话是“把一切
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守财奴的形象至死都没有改变。
D.贯穿《老人与海》全篇的体形庞大的马林鱼,与孤独的老人、飘零的船只形成对比,衬托
出它的征服者——老人躯干中所蕴含的力量。
E.嗜钱如命是葛朗台的最大特点,他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都
不行,他的财富是靠极端吝啬得以增多的。 24.简答题(10分)
⑴《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中,孔明遣人送书信,信中说:“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幸垂照鉴。”信中的“足下”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他的性格特征。(5分) ▲ ▲ ⑵《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太太是个什么样的人?(5分)
▲ ▲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15分)
互联网二十年:从神秘到平常
①二十年前,英国人伯纳斯·李研发明了互联网。二十年来,全球网络体系飞速发展,
- 6 -
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以至于许多人都将其与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约17亿人是网络用户,约占全球总人口的25%。互联网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受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②网络的传奇故事与二十世纪初的汽车工业有相似之处。亨利·福特利用生产线大批量制造大众化的福特T型车,从而让富翁们的机械玩具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以同样的方式,伯纳斯·李研发明的互联网让美国国防部开发的神秘技术变成了大众都能掌握和使用的日常工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
③工业革命造就了洛克菲勒、卡内基、福特等企业界巨人,而网络产业也拥有像谷歌这样的“超级航母”。从1996年开始创立,谷歌公司发展到今日,市值已达300亿美元,而且仍然在继续扩张。
④然而和工业革命一样,网络革命也遭到了不少批评。虚拟世界的经济发展给真实世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网上购买机票系统抢占了旅行社的生意,亚马逊公司的崛起迫使大批书店关门。社交网站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新颖的交流平台,可以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但也因对隐私保护不力而受到指责。网络能使大众及时掌握各种真实的信息,但一些涉及色情、暴力、歧视和虚假的内容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有时,甚至成为恐怖主义者的工具。一些专家指出,网络其实就像现实中的城市一样,总有某些危险的角落存在。
(选自《参考消息》,有删改)
25.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6分)
▲ ▲ 26.请概述网络革命遭到不少批评的原因。(4分)
▲ ▲ 27.如何理解“网络其实就像现实中的城市一样,总有某些危险的角落存在”这句话的含意? (5分)
▲ ▲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