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
——以下大约是重点的总结
项目一:认识公司信贷 1.商业银行的定义和本质
1.1 定义:主要发放周转性工业贷款,享有活期存款垄断特权,以盈利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提供多样化综合性金融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 1.2 本质:经营存贷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殊企业 1.3 盈利放缓原因
A.导因: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下降 B.外因: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的替代 C:内因:利率市场化使得息差收窄 2.利率市场化
2.1 利率市场化定义
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放开,由银行自行决定。特征是央行确定基准利率,有市场供求来决定交易利率。其包括利率决定、传导、结构和管理的市场化
2.2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削弱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增大银行转型压力。
项目二:贷款受理与申请 1.借款人的资格、条件
1.1 资格: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 1.2 条件:满足三个办法规定:核准登记、信用良好、贷款用途明
确合法、具有还款意愿和能力、还款来源明确合法、信用状况良好、项目符合政策等 2.为何要进行贷款前调查
A. 可以测定贷款风险度,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
B. 贷前调查是风险防控的闸门,也是贷款发放后能否如数按期收回的关键。
C. 贷前调查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贷款决策的正确与否 D. 做好贷前调查可以在源头上有效控制授信风险。 3.贷前调查包含哪些内容
A. 贷款合规性:指银行业务人员对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资格合乎法律、规章制度和信贷政策的行为进行调查和认定。
B. 贷款安全性:指银行为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其资产和贷款等方面的影响,保证银行稳健经营和发展,从而对借款人的信用资质作出的调查和判断。
C. 贷款效益性:指对借款人贷款经营状况、盈利情况的调查。 4.贷前调查面谈
4.1 贷款面谈目的:建立信任关系并搜集客户资料确定是否有必要和值得考核贷款
4.2 面谈内容:公司状况、贷款需求情况、还款能力、质押品的可接受性、与银行的关系
4.3 面谈技巧:效率(是否值得贷款)、适当的侧重(列好面谈大纲)、有效提问(封闭性、开放性、从属、试探)、倾听和观察、专业精神、
做笔记、结束(拒绝告知原因趁机推销、接受继续审查相关文件) 5.怎么写贷前调查报告
5.1 企业基本情况及主体资格分析 5.2 申请人生产经营及经济效益情况 5.3 申请人财务状况
5.4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银行承兑汇票不用) 5.5 申请人与银行的关系
5.6 对贷款担保的分析(保证人资信、抵(质)押物) 5.7 综合性结论和建议 项目三:
1.借款需求基本概念
1.1 含义:借款需求是指公司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资金的短缺从而需要借款。
1.2 借款需求与借款目的的区别
A. 借款需求指公司为什么会出现资金短缺并需要借款。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期性资本支出以等导致的现金短缺。
B. 借款目的主要指借款用途,长期贷款用于长期融资的目的,短期贷款用于短期融资的目的 1.3 重要性:
A. 借款需求与还款能力和风险评估紧密相连,是决定贷款期限、利率等要素的决定因素。
B. 借款需求分析有利于银行把握借款的真正原因、还款来源
及可靠程度,制定合理信贷计划。
C. 借款需求分析有利于银行全面了解公司情况,开发更多信贷产品。 2.影响借款的因素 2.1 从资产负债表看
流动资产增加:季节性销售增长,长期销售增长,资产效率下降
长期资产增加:固定资产重置及扩张,长期投资 流动负债减少:商业信用的减少及改变,债务重构 资本净值减少:红利支付减少 2.2 从损益表看
影响企业收入变化:一次性或非预期的支出,利润率下降 3.借款需求分析内容
3.1 销售变化引起的需求:
A. 季节性销售(季节性资产>负债,短期)
B. 长期销售(实际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似短实长) 3.2 资产变化引起的需求:
A. 资产效率下降(现金使用>现金来源)
B. 固定资产重置或扩张(固定资产使用率>60%-70%) C. 长期投资(收购、并购) 3.3 负债和分红变化引起的需求:
A. 商业信用减少(还款时间缩短→借贷还贷)
B. 债务重组(如借贷还贷)
C. 红利变化(发放红利,若公司未来发展<红利支付水平,则不是合理需求)
3.2 其他变化引起的的需求: A. 利润率下降(收不抵支) B . 非预期性支出 项目四:贷款环境分析 1.行业风险分析
1.1 行业风险定义: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对某行业生产、经营、投资或授信后偏离预期结果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1.2 行业风险分析定义:对企业竞争情况和经营环境等行业相关因素的分析,以识别该行业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并评估这些风险将会对行业的未来信用度产生的影响。 2.行业分析基本框架
1.1 行业风险产生原因:产业链位置、国家政策、经济周期、产业发展周期、地区生产力布局、产业组织结构 1.2 近年显著影响我国企业的行业风险因素 A. 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 B. 美国次贷危机 C. 宏观调控 D. 资源类产品垄断
E. 环保和安全标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F. 产业更新升级快
1.3 框架:行业成熟度、行业内竞争程度、替代品潜在威胁、成本结构、经济周期、行业进入壁垒、监管环境 3.行业分析的重要性
A. 把握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识别行业中潜伏的各种信贷风险,在给行业客户授信时心中有数;
B. 根据不同行业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信贷政策,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实现银行的盈利最大化;
C. 可提高信贷风险分析水平,有利于做出比较准确的客户评级和项目评估结论。
4.波特五力分析模型(1979年提出)
4.1 定义: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它是用于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是用来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4.2 五种力量:进入壁垒、代替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供方议价能力、行业内竞争程度
4.3 判断:缺少吸引力意味着五种力量的组合会降低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而一个非常缺少吸引力的行业则意味着该行业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该行业中的厂商利润率趋近0。
未完… PS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被豪无节操的PDF恶心到了,快得字盲症了,等我看个电视先,晚上10点继续,祝通过。
F. 产业更新升级快
1.3 框架:行业成熟度、行业内竞争程度、替代品潜在威胁、成本结构、经济周期、行业进入壁垒、监管环境 3.行业分析的重要性
A. 把握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识别行业中潜伏的各种信贷风险,在给行业客户授信时心中有数;
B. 根据不同行业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信贷政策,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实现银行的盈利最大化;
C. 可提高信贷风险分析水平,有利于做出比较准确的客户评级和项目评估结论。
4.波特五力分析模型(1979年提出)
4.1 定义: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它是用于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是用来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4.2 五种力量:进入壁垒、代替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供方议价能力、行业内竞争程度
4.3 判断:缺少吸引力意味着五种力量的组合会降低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而一个非常缺少吸引力的行业则意味着该行业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该行业中的厂商利润率趋近0。
未完… PS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被豪无节操的PDF恶心到了,快得字盲症了,等我看个电视先,晚上10点继续,祝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