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试卷
高一语文
卷Ⅰ(45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炽(zhì)热 赭(zhě)色 ..B. 模(mú)样 坍(tān)圮 ..C. 熨(yù)帖 .
嗥(áo)叫 .
露(lòu)一手 .
潜(qián)规则 .
什刹(chà)海 .涮(shuài)羊肉 .
( ) 按捺(nài)不住 .残羹(gēng)剩饭 .绿(lǜ ) 林豪客 .
毛骨悚(sǒng)然 .( )
相形见黜 跌宕起伏 委曲求全 关怀备至 ( )
D. 间(jiān)或 隽(juàn)永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拇指 B. 拮据 C. 厮守 D. 安祥
狭隘 蜇居 踌躇 寒暄
矫揉造作 荒诞不经 惟妙惟肖 顶礼膜拜
3.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朱光潜 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只爱好故事而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会低下,在培养 的文学趣味方面,有趣的故事怎么能和有趣味的诗 ? A. 不胜其烦 B. 不厌其烦 C. 不厌其烦 D. 不胜其烦
纯净 纯正 纯净 纯正
相提并论 相提并论 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 (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我站在窗前,透过五彩缤纷的霓虹,仿佛看到那个僻远的乡村,母亲正在灶间忙 碌??思念如袅袅轻烟,不绝如缕。 ....
B.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C. 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顶骄阳冒酷暑,汗水湿透了迷彩服,但他们对这些不以..
为意,以奋勇顽强的精神,迈好了高中第一步。 ..
D. 从今年起,大学生在浙江创业可获得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补贴,一些家长听说后不禁拍手称快。 ....5.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 对于此次北京雾霾问题,北京市环保局称,26-27日及30日两次浓度跃升期间,均存在明显的高污染带由南向北快速推进。
C.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更有利于家庭和谐稳定,这实际上已经是当前最大的民生政策。
D. 美国好莱坞摄制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近日在洛杉矶公映,影片通过详尽的历史资料表述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一事实,敦促日本正视历史。 6. 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B.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C.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D.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两位唐代作家:韩愈,字退之,中唐散文大师,古文运动倡导者;杜牧,字牧之,晚唐诗歌巨匠,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B. 两位宋代散文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有《苏东坡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有《河东先生集》。
C. 两位现代作家: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D. 两位美国作家:欧?亨利,短篇小说大师,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奥尔多?利奥波德——“近代环保之父”,土地伦理学家,作品有《沙乡年鉴》等。
8.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
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 。 。 。 。 ,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
①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 ②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
③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④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
活
⑤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A. ⑤③①④②
B. ①④③⑤②
C. ⑤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⑤
9. 某茶社高价征联,入围的上联是“华灯初上钩如月”,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一句下联( )
A. 小院新敷雪若诗 C. 小院新敷雪若梅
B. 茶杜常开客似云 D. 茶社常开云似客 ( )
10. 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告诫人们要脚踏实地,关注脚下,不要好高骛远。 B. 自负以及好高骛远往往会害了自己。
C. 告诫人们不要眼睛朝上,要脚踏实地,在摸索中前进。 D. 人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1-15。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
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B. 缘染溪 .
( ) 趣:同“趋” 缘:沿着 披:拨开 际:天边 ( ) 凌万顷之茫然 .其可怪也欤 .
吾尝终日而思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 ) 而耻学于师 .顺流而东也 .
不如登高之博见 .不知东方之既白 .
正
确
的
一
项
C. 到则披草而坐 .D. 外与天际 .
12.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B. 其高下之势 .
句
子
翻
译
C.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D. 是岁,元和四年也 .13. 下面加点词语用法不一致的是 A. 望西山,始指异之 .B. 日与其徒上高山 .C. 萦青缭白 .
D. 穷山之高而止 .14. ( )
下
列
是
A.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深入树林,走到回溪的尽头,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没有远而不到的。 B.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尺寸之地包含了千里的景物,各种景物聚拢紧缩,层层堆叠,尽收眼底。 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认为所有州的有点奇异形态的山水,都为我所享有的。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然后知道我以前未曾游玩,游玩于是真正开始。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一段中“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见游览的漫无目的,也使人感觉到作者被贬官之后纵情山水、随遇而安的心态。
B. 第二段文字在描写“西山”的景物时,对形容词和动词的选择运用简约而精当、准确而传神,将西山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地刻画出来,富于动态美。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表明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了心灵的启迪,让作者感到了超脱旷达,忘却了自我,忘却了烦忧,获得了精神慰藉。 D. 作者对西山特立之貌描写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卷Ⅱ(75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课文节选,回答16-17题。(6分)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的像是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而去。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她病得很重,很虚弱,”苏艾说,“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好吧,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
老——老贫嘴。”
“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选自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16. 老贝尔曼的杰作指什么?(2分)
17. 选文主要运用哪两种描写手法塑造老贝尔曼的形象。(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21题。(14分)
葵 花
①那个村庄,在沙漠里。
②向日葵呢,都种在沙地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太阳在哪,花朵就朝着哪。多么神奇的花呀!
③夏日里,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道路两旁都是葵花拥挤的笑脸。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清晨,阳光倾在沙漠里,倾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着的声音,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
④花开到极致,就收了。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谢了,我们这才看清花盘的模样:碧绿浑圆的花盘被一颗挨一颗的葵花子镶嵌地满满当当。葵花子开始汁水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花盘也日渐丰满。葵花就羞答答地微微颔首,勾下花盘,看着地面,熨帖而亲切。但是,还是跟着太阳转。早上朝东, 中午向南,一点也不含糊。她的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呢?
⑤最最令我震撼的事情,并不是开花的盛事。
⑥葵花子饱满之后,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中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
⑦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 ⑧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碜——你以为这是真的吗?
⑨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一出村子,就突然被一种博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直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清霜,在
阳光里闪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那种气势,一下子让我慌乱。我担心,它们会在某一时刻屈膝下跪,叩拜东方。
⑩倏然泪下,因为感动。天啊,这些光秆秆们的心里是怎样的情分啊!苍茫的天地,草木才是主人,我们只是过客。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信仰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万物荣,万物枯,而这繁盛,这萧瑟,都是天意——只有草木自己洞悉。
(选自《岁月》2014年第6期,有删改)
18. 本文描写葵花的生长过程,先写 ,再写 ,最后写 ,并突出它 们始终向阳的特点。(3分)
19. 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指明其中一种并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20.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1. 葵花从荣到枯始终向阳,这带给你哪些启示? (4分)
三、默写。(5分)
2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 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苏轼)
②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③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④ 师者, 。(《师说》韩愈)
⑤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四、作文(5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之后??/小时侯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人如此,对事也如此。 请以“没有以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试卷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选B。A. 炽chì 捺nà C. 嗥háo 绿lù D. 间jiàn 涮shuàn 2. 选C。A. 相形见绌 B. 蛰居 D. 安详
3. 选B。不胜其烦:烦琐的使人不能忍受它。不厌其烦:不嫌烦琐和麻烦,形容耐心。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
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4. 选C。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A. 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者形势危急。B. 首当其冲:首先遭受攻击或遭遇灾难。D. 拍手称快:多用来形容仇恨得到消除时的痛快心情。
5. 选D。A两面对一面。B成分残缺。C语序不当。 6. 选B。A、C、D三项均为比喻,B为同类比较。 7. 选B。柳宗元为唐代诗人。
8. 选A。根据首句,①处应为“5”,排除B和D.根据标点,⑤处应为“2”。 9. 选B。“钩如月”对“客似云”,且为茶社征联。 10. 选D。D与漫画无光。 11. 选D。“际”意为“交会”。
12. 选C。“而”表示修饰。A之: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B其:代词,它/语气副词,表感叹。 D 也:判断句的标志/句中表停顿。
13. 选B。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A异、耻:意动用法,以??为异,以??为耻。B青、高:形容词作名词,青山,高处。 D 穷、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变亮。
14. 选B。A“回”应为“迂回曲折”意。C“凡是”应为“所有这个”意。D“然后”应为“这样以后”,“于是”应为“从这时”。
15. 选A。“施施”“漫漫”与两个“则”表现的是作者被贬官后“恒惴栗”,精神苦闷而无所排遣的状态。
16. 最后的常春藤叶(或以自己生命拯救琼珊)(2分)
17. 运用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性格急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又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老画家形象。(手法2分,形象2分)。(
18.(3分)花朵(或葵花) 花盘 花秆(或枝秆)(每点1分)
19.(3分)示例一: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十万葵花秆密集笔挺的场面和浩浩荡荡的气势。
示例二:运用比拟手法(或拟人手法),赋予葵花秆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葵花秆对阳光的执著信仰与追求。
(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20.(4分)
(1)内容上:强调葵花秆朝阳挺立与葵花向阳盛放相比,更能给作者以视觉和心理上的震撼。(2分,意思对即可)
(2)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葵花盛开的描写自然过渡到对葵花秆的描写。 (2分,意思对即可) 21.(4分)
①人的一生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执著的迫求。 ②人要淡定地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变化。 ③人的一生应该保持阳光般积极乐观的心态。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2. ① 泣孤舟之嫠妇 ② 粪土当年万户侯 ③ 故不积跬步 ④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 侣鱼虾而友麋鹿 23. 评分等级标准:
一等 (50-44分) 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通畅,结构完整,不少于700字。 以45分为基准分。
二等 (43-35分) 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基本完整,不少于600字。以36分为基准分。
三等 (34-26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够明确,有基本内容,语言基本通顺,结构不够完整,不少于600字。以28分为基准分。
四等 (25分以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与题意完全无关;② 语病极多;③字数不足400个。
评分说明:①不拟题目者,扣2分。②每出现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③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者,扣1分;全文标点不清者,扣2分。④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者,酌加1-3分;字迹模糊、卷面不整洁者,酌减1-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