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教育概况

2025-04-30

工委、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成立“杨小玲小组”的通知》(武教工委办〔2013〕13号),组织开展向杨小玲同志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加大对违反师德行为查处力度,全年受理师德投诉16件,查实6件,查处违规教师6人。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聘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武教师﹝2013﹞4号),推行“按需设岗,双向选择,逐级聘任,绩效考核”的新机制,完善岗位聘任管理,规范绩效工资分配,促进学校构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管理制度。

推进教师补充与交流工作。2013年全市公开招聘新教师573人,接收免费师范生146人。组织5632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进行交流。选派37名骨干教师支援黄冈、五峰教育,选派4位名师赴西藏乃东县讲学。接收12名新疆未就业大学生来汉跟岗实习,接收18名西藏乃东县骨干教师来汉跟岗培训。做好36名援疆教师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评选推荐2441名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每人每月给予600元补助,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评选表彰100名在农村偏远中小学工作满30年以上的“武汉市优秀乡村教师”,激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组织10名农村骨干教师赴加拿大西三一大学、25名教师赴台湾进行专项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培养。全年开设5大板块、34个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人数近1.5万人。组织6630名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参加“教育云”集中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组织2352名教师参加职称专业能力测试,1480人参加中高级职称评审,850人取得任职资格。全市5名教师获评2013年度湖北名师。

提高服务教师能力。2013年认定高中阶段教师资格9060人。加强教师心理工作室建设,组织“教师心理求助意识培养”等研讨交流活动,维护教师心理健康。落实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特困教师活动,推荐200名教师申报“励耕计划”、50名教师申报

“润雨计划”。积极协调市人社、国资委等部门,妥善解决教师医疗补贴、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国企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等问题。

(汤拥东 李益夫)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懂得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同时将这些优良品质传递给身边其他人。

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制作“节日小报”为主要载体,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全市近1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促进全市中小学生在创作中培养综合素质,感悟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实施“文明餐桌行动”。通过宣传鼓励和示范引导,不断提升学校餐厅的服务水平,引导全市广大师生文明用餐,营造“节约用餐,文明消费”的良好氛围,宣传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珍惜幸福等传统美德。

组织特色志愿服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组建学生志愿服务队、青年教师志愿服务队和专家志愿服务队2000余个。组织学雷锋文化志愿者走进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农村边远地区的孩子们送去关爱和帮扶。

(朱思标 叶璐) 【语言文字工作】

绩效管理跃上新台阶。召开市语委全委(扩大)会议暨2013年全市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完善全市区域语言文字绩效管理考评指标和评比办法,将全市17个区和27个市直委办局全部纳入语言文字绩效管理范围,实现了工作全覆盖。强化项目管理、过程监控,定期公布全市用语用字检查结果排名,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整体水平。全年语言文字绩效目标突破挑战值,达到91.5%。

示范创建喜获新丰收。新增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5所,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28所、文明用语示范岗32个、文明用字示范街13条。39所省级示范校通过省、市语委复评,获得校园语言文化建设补助经费58.5万元。助推“20+20亲近母语行动”,创建首批市级书法教育特色学校16所,经典诵读特色学校19所。

推普宣传奏出新乐章。组织开展第16届推普周活动,在全市设置56个普通话模拟测试点和185个“清风推普”“岗位推普”“校园推普”宣传点,组织2000余名推普志愿者深入各区政务中心、各级各类学校、地铁公交站点和居民社区等人流密集地区,为市民和学生举办“普通话义诊”“方言优化”活动,免费赠送推普手册、推普雨伞和推普小扇子,吸引了数以万计市民参与。

创新大赛比出新风采。精心组织以“美丽中国梦·推普好声音”为主题的第二届“岗位推普明星”普通话大赛,全市15个区政务中心、30多个行业系统的300多名窗口工作人员参赛,50人被评为“岗位推明星”,10人荣膺“岗位推普十大明星”称号。在全市征集推普创新案例104篇,市公交集团、武昌区、江汉大学等单位推荐的41篇案例获奖,展示了我市基层推普创新的最新成果。

培训测试创造新记录。完成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基地二期建设,我市普通话测试由“人工测试”转变为“计算机辅助测试”,具备日测试1000人能力。全年普通话测试达3.2万人次,测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开展语言文字专题培训20多场(次),提升了市民的语言文字素质和应用能力。

(喻志军仇飙)

【招生考试工作】

2013年共组织18项、23次教育统一考试,95.8万人次参考。完成高考、中考11.64万人的招生录取工作。

普通高考报名58541人,录取51699人(其中保送生279人、单招生739人),录取率达88.3%。成人高考报名35275人(含外省籍考生5485人),其中专起本9231人、高起本1239人、高起专24805人。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9934人,报考单位涉及全国480所普通高校、科研院所。中考报名65005人,实际录取新生65005人,录取率达100%。普通高中录取36440人,职业学校录取28565人。高自考考试规模达78.7万人次,开考科目达156.4万科次。社会考生中83700人获得了课程合格证,5878人获得了专、本科毕业证书。

加大工作创新力度。中考首次采取远程网上录取方式,并建立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提升了服务考生的水平。强化高考组织领导,成立考区委员会,明确18个局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加强联动。运送试卷车辆统一安装GPS系统,确保试卷运送安全。成人高考在全省率先推行网上报名缴费试点,提高了网报确认率。成人高考和研究生考试全部在标准化考场进行。

加强标准化考点考场建设。2013年完成标准化考点建设二期工程,至此已投入6000万元,完成101个考点学校、3582个考场的标准化建设任务,能满足全市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高自考等项考试需要。

(冯农王建中)

【教育科研】

有序推进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武汉为例》持续推进,各

子课题研究活动不断深入。教育部委托专项课题《建设现代中小学学校制度研究与实践》以及《武汉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有效运用研究》、《武汉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标准及推进对策研究》、《武汉市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武汉市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标准及实现途径研究》、《武汉市基础教育特色校(园)形成途径研究》等5项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顺利开题。正式启动了“十二五”规划首批立项课题的中期检查工作,促进了课题质量的全面提升。

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召开媒体发布会,对社会公布了2012年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3年,将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学科扩展到小学五年级科学、信息技术、心理健康和初中八年级生物、地理、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7个科目。研制了《武汉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以及义务教育全学段26个学科的学业质量监测标准,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义务教育学业质量体系和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9日第二版)对我市开展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此项成果获第三届湖北省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

“两项工程”建设凸显新亮点。修改完成了《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五大体系”(试行)》,《中国德育》以10多个版面的篇幅介绍了我市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经验与成绩。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围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效课堂发展”的年度主题,发现和培育了一批示范学校和教师,集中展示了各学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成功策划并举办了“十大城市教研协作体武汉小学高效课堂?三走进?巡礼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组织专家编写了创业教育教材,在全市中职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组建创业俱乐部,建立创业园区,为中职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器。举办了首届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


武汉市教育概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武汉市教育概况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