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期
中)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钓鱼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2题。 1.钓鱼岛南北距离大约是( )
A.0.7千米 B.1.9千米 C.2.5千米 D.3.7千米 2.钓鱼岛的地势特征是( )
A.南部低,北部高 B.中部低,四周高 C.南部陡,北部缓 D.中部缓,四周陡
目前,我国已建有五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3~4题。
3.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仑站(80°25′01″S,77°6′58″E)的物资补给基地。两站之间的最短距离接近
A.900千米 B.1300千米 C.1500千米 D.1700千米 4.长城站位于泰山站和黄河站的方位分别是
A.西北、西南 B.东北、东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6.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1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
A.南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8.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中国与巴西、秘鲁将合作建设“两洋铁路”。读图回答9~10题。
9.该铁路修建难度最大的路段是( )
A.T 1~T 2 B.T 2~T 3 C.T 3~T 3 D.T 4~T 5
10.图中T1和T4两个地点的纬度相近,但是自然景观存在明显差异,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T1-森林 T4-草原 B.T1-森林 T4-荒漠 C.T1-荒漠 T4-草原 D.T1-荒漠 T4-森林
芬兰森林覆盖率高,森林工业历史悠久,是芬兰的支柱产业,下图为芬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工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2
11.芬兰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
A.温带落叶林 B.山地灌木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12.影响芬兰森林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森林资源 B.交通运输 C.地形地势 D.科学技术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3~14题。
13.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4.R湖附近棉花生长较好,其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平坦的地势、充足的水源 B.终年气温较高,降水丰沛 C.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D.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下图为意大利波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3
地 中 海 15.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波河年径流量变化的是(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16.波河流域没有大面积种植水稻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平原面积小 B.热量条件差 C.雨热不同期 D.土壤贫瘠
下图为北美洲沿45°N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及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势起伏变化的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按照1月气温曲线、7月气温曲线、年降水量曲线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18.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大约为( )
A.3000米 B.4000米 C.5000米 D.6000米
棉花原产于印度,耐旱、耐盐碱,喜光照。15世纪甲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下图为甲国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4
19.限制该国棉花种植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棉花需求量小 B.终年多雨,光照不足 C.地势低平,土地贫瘠 D.劳动力成本高 20.图示岛屿适宜( )
A.种植水稻 B.种植小麦 C.发展畜牧业 D.发展林业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3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9分)
5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9分)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12分)
22.环境保护(10分)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l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徒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地理试题答案
1.B 2.C 3.B 4.A 5.C 6.A 7.B 8.D 9.A 10.C 11.C 12 B 13.B 14.A 15.D 16.C 17. B 18.A 19.B 20.C 21.(30分) (1)(9分)
6
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3分);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3分);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3分)。 (2)(9分)
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3分);城市分布较密集(3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3分)。 (3)(12分)
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3分);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3分);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3分);甲图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3分)。 22.(10分)
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4分)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6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