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中对比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的新闻思想(3)

2025-04-27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整个大局出发,要求宣传思想战线一定要把握大局,宣传好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邓小平主要是从宏观上阐述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意义,并据此向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总体的宣传目标和宣传任务。

(3)维护安定团结,弘扬文明进步

为了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邓小平提出了报刊、广播、电视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的中心”的重要论断,这是邓小平新闻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他反复强调,新闻媒介一定要把“促进安定团结”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除此外,他还在十分注意将维护安定团结和弘扬文明进步结合起来,要求新闻媒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宣传,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4)促进和平发展,捍卫人类正义

邓小平以战略家的眼光,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重要论断,并且以此为基础,制定了我国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邓小平希望我国的新闻媒介,积极配合国家的外交工作,围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这一外交政策搞好对外宣传和国际报道,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在宣传策略上,他一方面强调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揭露西方大国煽动性宣传,另一方面,他提出要在世界上树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形象。他指出,“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他希望通过我们实事求是的报道和宣传,使全世界人民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同时也能认清霸权主义者的真实面目,真正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捍卫人类尊严与正义作出积极贡献。 三、结语

正如历史上一切重大成果都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戈尔巴乔夫和邓小平的新闻思想虽然 10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47~48页。

09301030038 梁永达 JOUR120001.03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但是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迹,带有一些局限性色彩。由于戈尔巴乔夫是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阶级懦弱性,他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摒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反映在其服务于政治体制新闻思想,戈尔巴乔夫并没有把新闻媒介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事业,而是把它当成苏联党、苏联社会整体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新闻观念和他的政治观念密切相关,但其提倡的公开性原则,使信息过度泛滥,也让党和国家的矛盾骤然暴露出来,激发了社会不安,让群众无所适从。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在改革开放年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深化,但是改革开放是一个社会矛盾激化的年代,其中间产生的政治体制上的问题,也将导致其新闻思想存在着时代的色彩。如邓小平对新闻功能的认识偏重于政治作用,把报刊的功能最大限度上宣传党的工作、政府的作风上等。

他们的这些不足,正如许多知道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任务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是历史与阶级赋予他们的局限,而正是由于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发展戈尔巴乔夫、邓小平新闻思想成为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但是,发展必须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而不应该是否定它们的理由。他们的新闻思想是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借鉴和珍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是其中之要义。

参考文献:

1、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

2、 戈尔巴乔夫《同报刊和文艺界负责人的谈话》

3、 戈尔巴乔夫《同法国一批著名政治和社会活动家的谈话》 4、 戈尔巴乔夫《同新闻出版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界负责人的对话》 5、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 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7、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


从改革中对比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的新闻思想(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八年级古诗词默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